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317护”APP的健康教育与行为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317护”APP的健康教育与行为护理,比较两组遵医率,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疾病相关认知(用药常识、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知识)评分、负性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遵医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常识、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等疾病相关认知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317护”APP下的健康教育与行为护理,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遵医率、髋关节功能评分、疾病相关认知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负性情绪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68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护理周期为7 d,统计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疾病知识掌握度(BCKQ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7.05%比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5,P<0.05);护理前,两组BCK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BCKQ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护理中,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根据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模式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教育前和教育2个月疾病知识掌握度。分别采用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估患者教育前和教育2个月的自我效能感和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合理饮食、规范用药、坚持锻炼和控制情绪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教育2个月,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GSES评分、ESS评分均高于教育前,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GSES评分、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遵医行为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知信行护理在甲状腺相关眼病(Graves眼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Graves眼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信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心理健康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信念[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和遵医行为优良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HPLP-Ⅱ、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遵医行为优良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护理可提高Graves眼病患者HPLP-Ⅱ评分、GSES评分和遵医行为优良率,降低SCL-90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图文互动式健康宣教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老年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图文互动式健康宣教护理,比较两组知识掌握率、护理前后遵医行为评分和自护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知识掌握率为91.23%(52/57),明显高于对照组63.16%(3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合理饮食运动、规范用药、其他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图文互动式健康宣教应用于老年EH患者可提高患者的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评分和自护能力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吕文静 《包头医学》2021,45(3):46-47
目的:从疾病知识掌握度、遵医行为方面探讨微信平台的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CHB患者82例,依照入院时间不同分组,2018年10月~2019年9月入院患者为对照组(n=37)、2019年10月~2020年9月入院患者为研究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微信平台的护理干预+电话随访,统计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结果:研究组总遵医率91.11%高于对照组67.57%(P<0.05);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的护理干预联合电话随访应用于CHB患者,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知识掌握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不同妇科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遵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互动式健康教育在对早期宫颈癌高危人群掌握预防该疾病的知识及提高其遵医行为中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前来我院进行就诊176例有宫颈癌高危因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互动式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对宫颈癌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遵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给予互动式健康教育后对宫颈癌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对照组,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给予互动式健康教育后遵医行为(按时复查率、按程治疗妇科疾病率、自我护理率)都高于给予一般健康指导的对照组,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宫颈癌高危人群而言,互动式健康教育能够明显增加该群体对此种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参与互动式健康教育的人群获益较高,并能够增加其遵医行为。对宫颈癌高危人群而言,互动式健康教育有其必要的意义,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徐慧  王露  王德贞 《黑龙江医学》2023,47(3):309-311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宣教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46例,予以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宣教;对照组患者45例,予以常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AHSMSR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及社会支持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7、7.206,P<0.05);研究组患者遵医率[93.48%(43/46)]高于对照组患者[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9,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AHSMSRS、GQOL-74、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5、4.66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门诊慢性胃炎患者144例随机分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宣教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慢性胃炎疾病知识掌握度,遵医合理饮食、遵医用药、遵医复查、遵医调试心理评分,半年复发率.结果 宣教组患者慢性胃炎疾病知识掌握度比常规组高(P<0.05);宣教组遵医合理饮食、遵医用药、遵医复查、遵医调试心理评分比常规组好(P<0.05);宣教组半年复发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较显著,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有效改善其生活方式,遵医建立健康生活和行为习惯,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165-167
目的 对妇科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护的10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式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两组的依从率、妇科肿瘤知识掌握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总体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依从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妇科肿瘤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满意率(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对妇科肿瘤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治护工作的满意度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率、自我效能感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1.30%(21/23),高于对照组的60.8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22/23),高于对照组的65.2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率、自我效能感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长期卧床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收治的脑卒中长期卧床肺部感染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接受基础性护理,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呼吸康复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护理依从度、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度97.87%高于对照组8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8,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知识掌握评分(75.16±1.52)分、信念态度评分(76.95±1.74)分、行动评分(79.25±1.68)分评分高于对照组[(71.54±1.47)分、(69.56±2.42)分、(73.16±2.74)分, 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知识掌握度(23.68±2.45)分、护理技能(25.19±1.47)分、营养状况(24.10±0.98)分、意识状态(22.42±1.41)分高于对照组[(18.16±1.84)分、(14.58±2.34)分、(16.82±1.76)分、(18.62±2.05)分,均P<0.05];2组护理前呼吸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为脑卒中长期卧床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目标管理理论下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依从度,也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依从率、住院时间和支气管哮喘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出院时,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28±1.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46±1.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基础理论知识评分和行为技巧掌握情况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可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SAS、SDS评分,提高其护理依从率和支气管哮喘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5.
柴蓉  魏兴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720-1724
目的探讨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居家休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7例行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及延伸组(49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延伸组出院后给予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干预。对比2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并比较出院6个月内护理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出院时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P < 0.01);延伸组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出院时的HAMA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伸组出院3个月及6个月的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病人出院后的HAMA及HAMD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 < 0.05);延伸组护理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出院6个月内,延伸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居家休养病人认知水平,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指导,观察组组接受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各维度评分,以及护理后的服药依从率。结果:护理前,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为95.3%(41/43),高于对照组的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可提高生命质量评分和服药依从率,优于常规门诊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关节疼痛程度、依从性及疾病复发再入院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类风湿关节炎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及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再入院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可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健康认知及依从性,降低疼痛程度及复发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责任亲情交互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功能、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于该院生产的60名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责任亲情交互护理,比较两组初乳始动时间、产后48 h的泌乳功能、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评分。结果:观察组初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48 h泌乳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MCMQ面对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MCMQ回避、屈服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可提高初产妇产后泌乳功能,降低其SAS、SDS评分,改善其应对方式,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172-175+179
目的 探讨路径化床边健康宣教执行单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入住我院结核科的106例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方便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路径化床边健康宣教执行单,按照时间进行系统性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为0%(0/42),低于对照组的5.71%(2/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率为98.11%(52/53),高于对照组的86.79%(46/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96.23%(51/53),高于对照组的84.91%(4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后服药依从率是100.00%(50/50),高于对照组的92.16%(47/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床边健康宣教执行单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施路径化的健康宣教,能够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和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62-165
目的 探讨信息-行为-动机技巧模型(IMB)引导营养评估与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为患者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护理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IMB引导营养评估与护理的措施。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采用血液生化指标和全面营养评估法(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对膳食方案和运动方案的掌握情况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GA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B引导营养评估与护理可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营养知识的掌握和护理满意度,最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