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屈菜碱是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属于苯并菲啶类生物碱,现作为止痛药应用于临床。随着对白屈菜碱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镇痛、抗菌、解痉等多种药理作用,且其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对近年来白屈菜碱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以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韦祖巧  邹翔  曲中原  季宇彬 《中草药》2009,40(Z1):38-40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含有多种生物碱活性成分。文献曾报道白屈菜具有抗肿瘤、镇痛、抗菌、抗炎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主要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对白屈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白屈菜注射液对小白鼠能产生中枢抑制作用,对离体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能解除豚鼠离体肠由抗原—抗体反应、组织胺所致痉挛性收缩,也能对抗离体免肠由毛果芸香碱、氯化钡及白屈菜总碱所引起的痉挛性收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屈菜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小鼠分别ig给予白屈菜提取物低、中、高剂量(0.1,0.2,0.4g·kg-1)1次,采用扭体法、热板法、福尔马林致痛模型,观察白屈菜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按以上剂量连续7d,采用小鼠二甲苯耳肿胀模型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通过纳洛酮拮抗实验,初步验证其镇痛机制.结果:白屈菜提取物可明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扭体反应鼠数(P<0.05),提高小鼠光热辐射致疼痛反应的痛阈值;高剂量组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白屈菜提取物具有显著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作用不受纳洛酮拮抗,主要是外周性的.  相似文献   

5.
王德仁  王玉芬  韩双红 《中成药》2003,25(6):502-503
外用止痛酊原方始载于《医宗金鉴》。该方由川乌、草乌、蟾酥、胡椒等药味组成。有止痛功效。用于肿瘤或肿毒止痛。为了证实其疗效 ,我们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1.1 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和Wistar大鼠 ,购于北京医科大学动物部 ;大耳白家兔 ,购于天津市实验动物中心 ;豚鼠 ,购于天津医科大学动物部。1.2 药物 外用止痛酊由本所植化室提取制备 ,制成高( 10 % )、中 ( 5 % )、低 ( 2 .5 % )剂量 3个浓度的酊剂。均以含有草乌头有效部位的量表示药物的浓度。解痉止痛酊 (江苏启东制药厂生产 ,批号 :960 8…  相似文献   

6.
泽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等症。近年来泽泻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现笔者就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古钩藤镇痛抗炎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古钩藤水煎液的镇痛抗炎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实验,观察古钩藤水煎液的镇痛作用,观察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二甲苯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古钩藤水煎液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由二甲苯所致的炎症反应,可显著减轻小鼠耳廓肿胀。结论古钩藤水煎剂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美幸  韩凌  朱伟 《中医药导报》2023,(4):107-111+115
检索国内外近年来α-红没药醇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对其体内外药理活性进行概述,以期为促进α-红没药醇的新药研发应用提供新的思路。α-红没药醇是菊科植物洋甘菊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肿瘤、镇痛、抗寄生虫、抗阿尔茨海默病、保护肾脏和保护心肌等多重药理活性,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降低炎症因子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神经性疼痛等。  相似文献   

9.
墨江蜈蚣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墨江蜈蚣产于云南省墨江县,是近年发现的蜈蚣新品种,其药用价值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墨江蜈蚣的临床疗效同湖北的少棘巨蜈蚣基本相同,性辛温,有小毒,具祛风、定惊、攻毒、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结  相似文献   

10.
吴茱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Evidua rytaecaroa(Juss)Benth Var.officinalis(Dode)Huang及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Do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吴茱萸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白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近年白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活血止血、促进创伤愈合、促进胃肠道黏膜损伤的修复、促进骨髓造血、抗肿瘤、防龋及修复牙槽骨缺损等;临床可用于结核、消化道出血、溃疡、外伤、皮肤病、血液病、肿瘤、咽炎、口腔溃疡、龋齿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按药用部位对莲类药材(荷叶、莲房、莲子、莲子心、藕节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分析莲类药材的研究使用状况,以期更好地利用莲类药材资源。  相似文献   

13.
蓝萼甲素(GLA)是由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var glaucocalyx(Maxim.)Hara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化合物,是香茶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对此种二萜类化合物抑制肿瘤、抗病毒抑菌,对心血管系统保护及抗癌活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麦冬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麦冬药理作用研究方面的文献,归纳出麦冬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耐缺氧、抗衰老、降血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麦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罂粟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近十几年来罂粟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及最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出罂粟科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神经系统作用、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性展望。  相似文献   

16.
左金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金丸是朱丹溪的名方,由黄连和吴茱萸组成,对消化系统具有较广泛的药理作用,还能抑菌、镇痛、抗炎.现代应用非常广泛,尤多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的疾病,还用于梅核气、不寐和小儿口腔炎等,均有较好疗效.对左金丸进行方义解析,并根据国内近20年左金丸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归纳和分析了其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  相似文献   

17.
五味子是中国的传统中药,其果实、根、茎、叶等多种部位均具有药用价值,都可起到治疗作用。五味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含有木脂素、挥发油、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化学活性成分。五味子的化学活性成分与它的药理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研究表明,五味子对肝脏、心血管、神经中枢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种功效。因此,进一步研究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活性对于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普洱茶逐渐受到关注。普洱茶属后发酵茶,富含黄酮类、儿茶素类、芬酸类、黄烷醇聚合物、嘌呤类生物碱、可水解鞣质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脂、降糖、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消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主要就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希望为普洱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原小檗碱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小檗碱类化合物是一类异喹啉生物碱,广泛存在于多个种属的植物中,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相似的骨架结构,根据骨架结构和取代基团的不同,可分为原小檗碱型、双苄基异喹啉型和阿扑芬型等。目前,对小檗碱、小檗红碱和巴马汀等化合物的药理研究较为广泛。已有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原小檗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抗炎、降血脂、抗病原微生物、抗老年痴呆、抗心律失常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综述了该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并总结分析了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常用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香料植物的应用历史悠久,遍布世界各地。除之于食品烹调的调味作用外,其药用价值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现有研究显示其在抗氧化、抑菌、抗肿瘤及调节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国内外辛香料个体研究日益增多,而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尤其是其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仍不多见的现状,该研究对近几年常用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和上述药理活性方面所涉及的系统研究成果和有代表性的个体作用机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从中归纳出具有药用前景的辛香料类化合物,如胡椒碱、姜黄素、京尼平苷、桂皮醛、桂皮酸、芳樟醇、甲基胡椒酚、紫苏醛、丁香酸和藏红花素等,为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该类植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