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中隔黏膜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随机分为黏膜缝合组和鼻腔填塞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这5个方面,黏膜缝合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鼻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黏膜缝合术,不需要对鼻腔进行填塞,术后痛苦小,也避免了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吴棣 《安徽医药》2013,34(6):769-770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效果,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术后鼻腔填塞材料。方法将41例接受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选择凡士林纱条、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填塞。记录填塞期及抽取时患者的舒适程度、抽取时鼻腔出血情况和术后1周鼻腔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组患者填塞期不适程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P<0.05),抽取时的不适感也较小于凡士林纱条组;抽取时凡士林纱条组渗血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P<0.01);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组术后1周鼻腔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凡士林纱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P<0.01)。结论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是一种较好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鼻腔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 9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接受鼻窦内窥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切口的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鼻中隔黏膜上皮化时间,术后第1、2、3天疼痛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鼻中隔黏膜上皮化时间分别为(32.16±5.67)min、(4.75±0.98)d、(21.64±3.98)d,均短于对照组的(43.47±7.05)min、(6.34±1.12)d、(29.85±5.20)d,术中出血量(13.27±3.40)ml少于对照组的(34.65±7.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46±1.21)、(3.85±1.16)、(3.37±0.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32±1.67)、(5.74±1.41)、(4.95±1.38)分,差异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究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在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 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与鼻中隔缝合术的对比,证明鼻中隔缝合术可减轻鼻中隔术后患者的痛苦。方法自2011年1月1日开始收集我科住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资料,包括术前鼻中隔偏曲情况、术中所见、术后症状及预后情况。将在我科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立即给予行鼻中隔自后向前褥式缝合术,鼻腔不填塞;B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行双侧鼻腔填塞凡士纱条或膨胀海绵。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均给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并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不同处理方法下随时间有交互作用,即:鼻中隔术后鼻中隔褥式缝合术病例的症状随时间减轻的更明显;术后3个月随访,A组未发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B组术后第二天拔除鼻腔填塞物后有2例(5%)填塞膨胀海绵者出现鼻中隔血肿,经清理血肿、重新鼻腔填塞后痊愈,1例(2.5%)术中有单侧鼻中隔粘膜撕裂者术后填塞凡士林纱条拔除后一个月复查发现鼻中隔小穿孔,无塌鼻。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褥式缝合术,不需要对鼻腔进行填塞,术后鼻部、头部胀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可用鼻部呼吸,夜间能够平静入睡,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局部缺血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4-02~2007-07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发生局部缺血的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发生的部位均位于鼻中隔中部,发生的时间为术后的3~14d,缺血恢复的时间为12~20d。结论矫正术中鼻腔填塞不要过紧,术后注意抗感染、避免过度使用激素及黏膜收缩剂;如出现缺血及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并保持鼻腔湿润是预防鼻中隔黏膜缺血坏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6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功能性鼻内镜伴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治疗,观察组给予功能性鼻内镜伴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头痛、鼻痛、牙痛、溢泪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头痛、鼻痛、牙痛、溢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给予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治疗,能够改善术后头痛、鼻痛、牙痛、溢泪等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鼻中隔矫正术中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本组患者1~3个月;276例患者术后不适感轻,无鼻痛、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中隔回弹、鼻梁塌陷等鼻中隔矫正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鼻中隔矫正术中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是一种简单、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射频等离子消融治疗并有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40例并有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应用鼻中隔次全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低温射频等离子对肥大鼻甲、鼻丘及鼻中隔前上方消融治疗。结果 40例患者均能在局麻下完成治疗,随访1年以上,该方法能矫正鼻中隔偏曲,有效的缩小肥大鼻甲,术后患者术后过敏症状消失,有效率达97.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联合低温射频等离子消融治疗并有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效果明显、创伤小、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与鼻炎、鼻窦炎中的关系。方法 对住院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86例患者应用鼻窦冠状住CT观察鼻腔、鼻窦情况。结果 非偏曲侧鼻腔,82例鼻下甲肿大、肥大、下甲骨增生或下甲骨横位贴近中线,57例中鼻甲不同程度的肥大或息肉样变。偏曲同侧下鼻甲肿大19例,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9例,两侧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86例中47例惠有鼻窦炎,但偏曲两侧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可引起偏曲对侧中、下鼻甲及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代偿性改变,在鼻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与鼻窦炎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鼻窦内窥镜下成形术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运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243-24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在局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所有患者偏曲完全得以矫正,鼻通气良好,术后随诊6个月至1年,无1例发生鼻中隔穿孔及鞍鼻,术中有一侧黏膜撕裂者经缝合均愈合,同期行鼻窦手术者未发生粘连。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微创、彻底、痛苦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对120例鼻中隔偏曲伴有鼻窦炎的患者,先行鼻中隔矫正术,同时再行同侧或对侧功能性鼻窦开放术。结果治愈85例(86.8%),好转14例(13.2%),术后并发鼻中隔血肿1例(1.1%)。结论在鼻内镜下能一次性完成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鼻窦开放术,且不会增加鼻窦手术的并发症,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中采取鼻内镜下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参考不同治疗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纳入和收治的62例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将常规手术治疗患者收入参照组(n=31例),将鼻内镜下同期手术治疗患者收入实验组(n=31例),对比研究实验组和参照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鼻中隔偏曲伴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数据,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数值,P <0.05,统计学展现组间数据对比意义。结论将鼻内镜下同期手术治疗应用在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鼻窦炎中具有显著价值,可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及单侧前鼻孔狭窄的效果。方法对58例鼻中隔偏曲及7例伴单侧鼻瓣狭窄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改良三线减张结合鼻中隔软骨碎片化处理的诊治过程行回顾性分析,进行术前、术后3个月鼻塞视觉模拟量评分(VAS)、总鼻阻力测定、鼻黏膜纤毛输送率的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行鼻内镜下改良型鼻中隔成形术后鼻塞、头痛、鼻出血等不适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术后3个月平均VAS评分(2.52±0.55)分及平均鼻阻力(0.28±0.06)kPa/(L·s)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鼻黏膜纤毛输送率(6.54±1.23)mm/min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6个月以上,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摆动、鼻梁塌陷及鼻中隔再发偏曲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改良型鼻中隔成形术,术野清晰,能有效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在有效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留了鼻中隔支架,降低了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摆动及鼻梁塌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离子射频消融和药物分别治疗常年性AR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各56例,随访1年。结果手术组显效36例(64.28%),有效13例(23.22%),无效7例(12.50%),总有效率为87.50%;药物组显效6例(10.71%),有效30例(53.57%),无效20例(35.72%),总有效率64.2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等离子射频消融联用治疗常年性AR并鼻中隔偏曲,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和传统手术方式比较,具有的优点,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对1 000例病理性鼻中隔偏曲患者,均采用鼻窥镜下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 改良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所用器械少、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方法 简单、手术时间短(平均7~9min)、术中出血少(出血量在2ml以内)、软组织损伤轻、术中无疼痛、不填塞鼻腔;术后出血少、患者反应轻微.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对患者而言,一生中只有一次手术机会.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手术彻底,完全恢复了鼻中隔的正常解剖结构;手术时间短,减轻了患者长时间手术带来的痛苦;软组织损伤轻,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因此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较实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内镜下行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持续性AR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鼻内镜下同期行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术后定时随访判定疗效。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3.1%(67/72),1年有效率为80.6%(58/72),2年有效率为66.7%(48/72)。结论对经过常规药物或免疫治疗效果不理想,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通过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