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调查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齐刺滞针经筋刺法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改善症状体征方面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3组分别采用齐刺滞针经筋刺法,常规滞针经筋刺法,齐刺经筋刺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比较3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结束后,VAS评分:齐刺滞针经筋刺法组为(0.30±0.60)分,常规滞针经筋刺法组为(1.43±0.82)分,齐刺经筋刺法组为(1.60±0.77)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齐刺滞针经筋刺法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均P<0.05);JOA评分:齐刺滞针经筋刺组为(27.73±2.24)分、常规滞针经筋刺法组为(23.33±3.37)分,齐刺经筋刺法组为(24.10±2.71)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齐刺滞针经筋刺法组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5);3组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90.0%、60.0%、60.0%,齐刺滞针经筋疗法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5)。 结论 齐刺滞针经筋刺法较传统针灸更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临床控制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齐刺颈夹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齐刺颈夹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颈夹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颈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 4 0 %。近年来 ,我们采用针刺夹脊穴 ,颈神经阻滞 ,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 6 2例 ,效果颇佳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 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中 ,男 33例 ,女 2 9例 ;年龄最小28岁 ,最大 71岁 ;病程最短 0 .5a,最长 7a。全部经C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针刀方法,对32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小针刀治疗后,277例治愈,治愈率85.0%;49例好转,好转率15%,小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使用小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比较好的疗效,治疗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齐刺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针刺手法.其操作方法是:在病变部位的正中位置直刺1针,再在其左右(上下)各斜刺(直刺)1针.由于3针齐下,故名齐刺,也称做"三刺".由于多针齐下作用于患处局部,可以增强针感,所以临床疗效较单针刺法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循手三阳经筋远端拨按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其中手阳明经筋组、手太阳经筋组、手少阳经筋组各40例,阴筋对照组20例。4组患者均采用拨按对应经筋远端治疗的方式,治疗过程均为10 min,治疗1次。观察治疗前后4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压痛阈值、软组织张力D0.5 kg值的即刻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手阳明经筋组、手太阳经筋组与手少阳经筋组颈椎活动度各方向均增加,VAS评分及患侧压痛阈值下降,患侧软组织张力D0.5 kg值提高(P<0.05或P<0.01)。与阴筋对照组比较,手少阳经筋组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均增加,VAS评分及患侧压痛阈值降低,患侧软组织张力D0.5 kg值提高(P<0.05或P<0.01);手阳明经筋组、手太阳经筋组颈椎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活动度增加,VAS评分及患侧压痛阈值降低,患侧软组织张力D0.5 kg值提高(P<0.05或P<...  相似文献   

9.
10.
11.
颈型颈椎病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颈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辨证分型、治则治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对颈型颈椎病的理论研究近况归纳总结,从而为颈型颈椎病的防治研究提供较为系统、客观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反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40例。治疗组以反压法推拿为主治疗,对照组牵引为主治疗,两组5 d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87例,好转4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痊愈42例,好转59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72.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求穴位注射配合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针刀配合穴位注射、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8.26%,对照组治愈率47.69%;治疗组总有效率98.5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内热针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2个月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 NPQ)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N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且内热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5.
颈椎2号方合颈椎介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颈椎2号方合颈椎介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肝肾不足,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口服颈椎2号方;对照组患者单纯介入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d、2周、3个月、1年随访时对患者的颈肩臂痛进行VAS评分,采用颈椎JOA 20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情况进行评分,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及1年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颈肩臂痛显著缓解,术后3d、2周、3个月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 20分法评价中,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颈椎2号方结合颈椎介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肝肾不足,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柔性纳米电极型小针刀的稳定性、信度、效度、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评价柔性纳米电极小针刀在颈型颈椎病应用中的可行性,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招募健康志愿者和颈型颈椎病患者各30名,分别使用柔性纳米电极小针刀在颈椎棘突旁共6个进针点进行采集,分别在10k、30k、50k频率下,记录5分钟内的阻抗变化。各研究对象在不同频率下,各时间点的阻抗值取6个进针点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各自的稳定性、信度、效度,分析患者组治疗前后阻抗变化,获得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结果] 当频率为30k时,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最小,时间稳定性、个体稳定性最好,信度评价和效度评价也是最好的。因此柔性纳米电极型小针刀的最佳频率为30k。患者组阻抗与MPQ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27,为正相关,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校标法,显示有效的最小意义变化值为9.9,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效的最小意义变化值为6.35。[结论] 在频率为30k时,柔性纳米电极型小针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信度和效度,且可反映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疾病程度与针刀治疗的效果,在颈型颈椎病的诊治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项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项五针;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5次、治疗10次后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价症状改善情况;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次后两组ESCV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10次后较治疗前ESCV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54.0%,优于对照组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五针能提高患者的ESCV评分,优于常规针刺,且具有起效快、痊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方氏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使用NPQ颈痛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疗程完毕时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NPQ量表得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说明2组对颈型颈椎病颈痛皆有显著疗效.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在改善颈型颈椎病颈痛方面疗效相当.[结论]方氏头针与传统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跟传统针灸相比,方氏头皮针更无痛、安全、精准、便利,对治疗骨关节病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崔光豪  何春珂  郭敏  刘放 《中外医疗》2016,(12):166-167
目的:探讨飞腾八法配挑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治疗及预防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新方法及途径。方法方便选取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2月该院门诊就诊或者疗区治疗的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飞腾八法配挑针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循经针刺法,对比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及椎-基底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变数据比较,LVA,RVA及BA均产生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飞腾八法配挑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其疗效确定、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不受诊疗条件限制,便于大范围推广,不但可以为患者减少负担,更可为社会节约医疗开支,对整体医疗水平提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颊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特点及优势.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颊针组(n=30)与常规针刺组(n=30).颊针组予针刺患侧颈穴(定位:下颌骨髁突中点直上,与颧弓上缘交点)、背穴(定位:颧弓根下缘颞颌关节下,耳屏正中前0.5寸).常规针刺组予参照《针灸治疗学》治疗颈椎病的操作.观察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