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某院将110例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该院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患者在严密的监测下,可适当、适时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治疗效果不亚于有创通气,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及患者痛苦,并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许卉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9-80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40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IV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NIV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V,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改善,而NIV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早期呼吸支持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呼衰)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各种原因所致呼衰患者28例为序贯通气组,先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根据病情在3~7d内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选择同样病情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脱机。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脱机成功率、住院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结果: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序贯通气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其他患者,脱机成功率高于其他患者,且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5或P〈0.01)。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不仅可用于COPD,对其他疾病所致呼衰也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7,(18)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40例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在我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前者进行的常规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将无创机械通气实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住院时间、心率、呼吸频率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段的治疗后在血气指标、心率及其呼吸频率上均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并且在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人数上均为0例。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将血气指标、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改善,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评价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肺癌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呼衰)进行通气支持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肺癌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病例26例,同期未行机械通气的30例急性呼吸衰竭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以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SV+PEEP),上机前及上机后2 h分别采动脉血气分析,用自身对照方法,采用t检验,比较无创机械通气前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最终结果,统计一周死亡率;对照组统计一周死亡率.结果 无创机械通气后PaO2显著升高,氧合指数改善(P<0.05,PaCO2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成功撤机,19例死亡,最短上机时间7 h,最长8 d,一周死亡率76.92%.对照组一周死亡率100%(P<0.05.结论 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肺癌急性呼衰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是一项有价值的措施,部分患者可获得生存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呼吸表竭的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28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28例,采取常规治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治疗后的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改善(P〈0.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理想,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可有助于尽快平稳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气管插管,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辅助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常见的失败原因,探求失败的相关因素,为NIPPV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的预警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呼吸科收治进行NIPPV治疗的患者350例,按通气后疗效及转归分为成功组(292例)和失败组(58例)。两组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分为Ⅰ型呼吸衰竭(PaCO2〈50mmHg,1mmHg=0.133kPa)和Ⅱ型呼吸衰竭(PaCO2≥50mmHg)。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础病变、入院时和通气失败时血气分析以及NIPPV影响因素。结果NIPPV治疗各种类型呼吸衰竭的总有效率为83.4%,其中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率达92.3%,明显高于≥型呼吸衰竭的52.6%(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NIPPV治疗成功率为92.6%,明显高于肺癌27.3%(P〈0.01)。失败组患者痰液窒息、呕吐物误吸、胃肠胀气和面罩漏气的发生率分别为44.0%、16.0%、44.0%和20.0%,均高于成功组的0、0、9.8%和0(P均〈0.01)。结论NIPPV在抢救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呼吸衰竭的类型、基础疾病会影响NIPPV的疗效,而痰液窒息、呕吐物误吸、面罩漏气、胃肠胀气和昏迷是直接导致NIPPVV失败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已被证实是有效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及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为112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救治,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照患者的住院号随即将112例调查对象分为两组,每组56例调查对象,一组为有创呼吸机治疗组,一组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在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后2 h测定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在使用呼吸机后2个月,检查患者有无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用统计软件 SPSS 13.0 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均衡性检验采用χ2检验的方法,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创通气组的感染率高于无创通气组.结论 有创与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一致,建议二者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30例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面罩辅助通气,动态观察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 h、24 h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及动脉血气中pH、PaCO2、PaO2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转归,NIPPV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本组30例中26例经NIPPV治疗后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PaO2、PaCO2及意识状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有效率为86.67%(26/30)。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有选择的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法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4)采取常规综合疗法,研究组(n=44)则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后整体疗效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整体护理有效率是95.45%,与对照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77.27%相比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CO_2、PaO_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CO_2、PaO_2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有效解除患者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并纠正其血气分析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对10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血气分析中的pH值、PaO2、PaCO2、Sp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102例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9例,其中4例为咽部不舒适,2例为腹胀,2例出现恐惧、紧张感,1例出现皮肤的压迫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够及早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缺氧及缓解CO2潴留,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同时可以让患者免于遭受气管插管,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必净及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5例接受BiPAP治疗的COPD合并重症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5)给予血必净及无创通气加常规治疗;对照组(n=30)给予无创通气加常规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动脉血气、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体征、血PaO2、PaCO2、pH、CRP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配合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重症型呼吸衰竭抢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及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on invasive ventila-tion,NIV)后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6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仍并发低氧血症时加用无创通气,检测应用前后的呼吸频率(RR)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氧合指数(O I)等参数,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51例经加用NIV治疗后RR明显减慢(P〈0.05)、SpO2、PaO2和氧合指数等均明显改善(P〈0.05),pH恢复正常(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是抢救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1)
目的:总结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率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CO_2、RR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1个月,观察组SF-36生活治疗评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ALHF伴呼吸衰竭治疗中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总结经验,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的进行。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3年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70名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护理,观察病情和护理效果,并加以总结。结果对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适当护理后,患者得到较好恢复,病情有所缓解,成功脱离呼吸机,同时有效减少其他并发症状的出现,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适当的护理,能够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较快恢复,摆脱呼吸器帮助,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有效率较高,同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指南》2015,(4)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在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插管率、血气变化、总费用、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其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可减少应用有创通气引起的风险,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45例使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观察组,31例单用机械通气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乳酸水平、氧合指数、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转归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氧合指数为284.48±48.11,与对照组237.88±49.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95.46±17.41) h、总吸氧时间为(96.61±18.09) h、住院时间为(21.30±4.60)h,对照组分别为(112.58±20.21) h、(116.72±28.11) h、(27.12±5.14) h(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8.89%)、呼吸机相关肺损伤(2.22%)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03%、16.13%,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气胸发生率(4.44% vs 3.23%)、肺出血的发生率(2.22% vs 6.4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95.56%)高于对照组(80.65%,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ILD)合并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机械通气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衰竭相关因素有ILD急性加重,呼吸道感染,肺栓塞,心力衰竭;急性期7d、14d、30d的生存率依次为97.6%、92.9%、83.3%。有创机械通气病死率88.33%,无创机械通气病死率56.67%,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住院总病死率64.28%。结论呼吸道感染、ILD急性加重、肺栓塞及合并心力衰竭是呼吸衰竭相关因素,无创通气治疗效果优于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