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和宫颈癌患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特征和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402例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方法,分析HPV的感染率及感染亚型.结果 402例HSIL和宫颈癌患者中的h...  相似文献   

2.
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本研究探讨吸烟及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长沙市三医院及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期患者并在1年后复检者共385例,其中吸烟者98例,不吸烟者287例,高危HPV16/18感染者242例,无高危HPV16/18感染者143例。1年后复检385例患者中16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对HPV16/18及吸烟对宫颈上皮瘤变转归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年后385例CIN中166自然消退,非HPV16/18感染患者较HPV16/18感染患者有更高的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率(60.8%vs32.6%),而其中吸烟的HPV16/18感染者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率最低(27.1%)。结论Ⅰ、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在12月内可自然消退,HPV感染(HPV16/18)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持续的重要因素,吸烟可能促进HPV感染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PV的基因亚型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中的分布情况,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PV分型基因检测系统对妇科门诊就诊的1324例妇女进行宫颈细胞HPVDNA检测,对371例HPV感染的患者进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及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根据细胞和病理学诊断将其分为宫颈癌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以及正常或炎症组,分析各组内HPV亚型的分布。结果HPV与宫颈癌变密切相关,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高危型HPV基因型阳性率增加,且双重和多重感染有增加趋势;HPV-16、58、33、18、52和31在宫颈癌和HSIL组的感染率为59.8%、15.2%、12.2%、9.7%、9.1%和8.5%,说明这些亚型致癌型较强。结论HPV基因型的检测对预测宫颈病变进展、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方法对100例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HPV的感染情况。结果100例中,HPV总检出率为89.0%(89/100)。HPV亚型共检出10种,高危型HPV 9种包括HPV16,18,31,33,39,51,52,56,58;低危型HPV只有1种(HPV11)。随着宫颈内瘤病变程度的增加HPV感染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对 HPV 阳性特别是高危型 HPV 感染的人群需长期监测,阻断感染,预防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5.
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已经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1],而且不同HPV亚型感染其致病性和后果也有差异,HPV感染检测已成为筛查和预防宫颈癌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加以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对其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8例患者被检出存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占比91.4%,各类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例数占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如果在对患者检查的检查中发生HPV感染,应对其HPV的亚型加以关注,要求患者定期至医院复诊,确认HPV持续出现感染与否,从而尽早发现异常情况,防止恶变、耽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人乳头瘤病毒(HPV)引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变化。方法经过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的宫颈癌50例作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58例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取两组病例少量的宫颈上皮组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PV16、18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sTNFRⅠ和sTNFRⅡ。结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感染引起血清TNF、sTNFRⅠ显著升高(P<0.01),而sTNFRⅡ没有明显变化。在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后其血清TNF、sTNFRⅠ、sTNFRⅡ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TNF和sTNFR在HPV感染及与之密切相关的CIN、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危型HPV(High Risk HPV,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理条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检测发现我国宫颈癌高发区中,30-45岁妇女中HR—HPV感染率达97.6%。宫颈癌病因学研究表明,持续性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门诊确诊的150例CIN患者的病例分析,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不同基因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作用.方法 对476例患者宫颈分泌物作病毒分型.其中238例在阴道镜下多点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三组:(1)正常或炎症组,共43例;(2)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共152例;(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包括宫颈浸润癌共43例.根据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HPV-DNA)亚型分布,分析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阳性率达90.5%,原位癌及浸润癌达100%,正常或炎症组、LSIL组、HSIL组HPV感染者分别占48.6%、67.7%、90.5%,HSIL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01).宫颈病变存在多重HPV感染.结论 宫颈病变患者感染HPV-52、16、51、58、68、CP8304、11型较多见,HPV-16、52、58、31、CP8304、33、18型致癌性较强,多重HPV感染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情况,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时间均显著偏少,差异(P<0.05);但是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转阴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医院感染率和感染原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将调查时限内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复科住院患儿25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98%;康复科患儿上呼吸道感染65例,占本病区感染部位构成的97.01%;康复科>1岁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1周岁内不同月龄段患儿医院感染率无明显差异;不同出生体质量、不同孕周患儿医院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患儿医院感染率随住院天数增加可明显增高。结论关注>1岁患儿医院感染发生;1周岁内不同月龄段、不同出生体质量、不同孕周患儿医院感染率无差异;适当缩短住院时间,可降低院感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3.
Anemia most frequently accompanies infection in varying degrees and in different forms. Anemia of inflammation is the most common and is due to over-expression of hepcidin. This is followed by hemolytic anemia, red cell aplasia and blood loss. The degree of anemia may not necessarily be proportional to the severity of the infection, nor is it specific for the type of infectio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diverse causes and a recognition that they often occur in combination can be of enormous assistance in forming a proper diagnosis and an appropriate management pla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科感染的有效对策以及如何选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胆道感染。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石症患者1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结果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70例,胆汁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患者有17例,占24.29%,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35例,胆汁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患者有20例,占57.14%。所有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有37例,培养出57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粪肠球菌5株。结论有效的处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外科感染,根据胆汁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高HPV感染与常见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620例不孕症患者为不孕组,220例正常孕妇为妊娠组,采用HC2基因杂交捕获仪(HC-Ⅱ)测定两组患者HPV感染情况,采用PCR扩增法对常见妇科病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无乳酸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病原学特征进行检查,采用高倍显微镜检查滴虫及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感染与HPV感染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HPV检查可以作为不孕症常规检查项目,可提高不孕症诊断率,降低患者诊查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HIV与非HIV感染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6例结脑患者按是否HIV感染分为HIV组24例和非HIV组22例,按是否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治疗,HIV组分为HARRT组14例和非HARRT组10例,比较HIV组和非HIV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指标。Spearman法分析抗结核前CD4水平、HARRT后CD4上升幅度与抗结核预后的相关性。结果:HIV组Clarlson合并症指数高于非HIV组(t=-23.30,P<0.05);HIV组合并继发性肺结核(χ2=4.630,P=0.031)及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比例(χ2=4.354,P=0.037)高于非HIV组,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比例低于非HIV组(χ2=5.653,P=0.017)。两组临床症状、颅压及脑脊液生化无差别。HIV组脑脊液TB-DNA阳性率(χ2=5.956,P=0.015)及定量(t=9.163,P=0.002)低于非HIV组,抗结核前CD4水平与抗结核预后存在正相关(r=0.569,P<0.05),经HARRT治疗后CD4升高幅度与抗结核预后无关(r=0.246,P=0.247)。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神经系统机会感染,结核易全身播散,检出率低,合并症多。抗结核前基线CD4水平与结脑预后相关。HARRT使免疫重建,CD4提高,但对HIV感染的结脑预后影响未明确。  相似文献   

17.
18.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球菌是人体中的正常菌群,由于滥用抗生素,肠球菌对多抗生素天然耐药。1988年,欧洲报道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目前,其已成为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近来其多重耐药特性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临床药师通对1例疑似肺曲霉合并结核感染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发现药物治疗重复及治疗矛盾,并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整合过程中避免了重复用药的发生;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依据药物的药动学特征协助医师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了利福平、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疾病疗效的影响;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分析协助临床合理应对药物产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仇济韵 《中国药师》2008,11(2):153-155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basillus,KB)感染状况和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湖南省人民医院2006年4月~2007年4月下呼吸道感染697例患儿中,161例KB感染患儿和同时期住院的536例非KB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小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等特点。且肺炎克雷伯菌对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临床上应采用合理手段降低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