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选取老龄髋部骨折患者166例,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与对照2组,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结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治疗,对比2组患者用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10 d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DVT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2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均较术前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龄患者髋部骨折后早期采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是必要的,低分子肝素能有效的预防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对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全血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40/42)和76.19%(32/4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7/42)和11.90%(5/4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D-D、FIB水平及全血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3、7 d时血浆D-D、FIB水平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7 d时血浆D-D、FIB水平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3 d时(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7 d时血浆D-D、FIB水平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血浆D-D、FIB水平及全血黏度,提高DVT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叶科 《吉林医学》2015,(6):1060-106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多酚酸盐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203例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多酚酸盐)103例,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钙)100例,并于术后比较两组预防DVT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前术后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14 d D-dimer检测值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察指标较对照组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用药方法均可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而观察组预防效果更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率,临床预防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林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73-497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妇科肿瘤手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肝素组及与照组各33例,术后2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肝素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达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3 d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干预前后下肢血液流速变化,并对2组干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对照组FIB、D-D、PT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肝素组FIB、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仅对照组下肢血液流速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肝素组下肢血液流速、干预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1组、治疗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1组给予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分段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不给于抗凝药物,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浸透敷料出血、切口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时,低分子肝素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5岁以上、卧床时间大于3天的住院患者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物理方法预防;试验组行物理方法+低分子肝素预防.分别于入院14天查血常规、凝血全项,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对照组3例发生DVT,发生率8%,实验组Ⅰ例发生DVT,发生率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预防内科老年卧床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建新  薛滨勇  苏艳 《海南医学》2011,22(15):11-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中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000~2005年未应用低分子肝素的骨折患者(单纯运动组)及2005年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的患者(LMWH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单纯运动组DVT发生率为15.8%(38/240),LMWH组为1.4%(4/27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5)。手术后,单纯运动组APTT、Fig均较前显著增加(P〈0.05),LMWH组APTT、Fig稳定(P〉0.05),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干预预防中老年患者骨折术后DVT形成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骨折术后DVT形成发生率,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探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压力泵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于术前10 d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观察组在静脉注射LMWH同时联合患侧肢压力泵处理。统计两组术后1个月DVT发生率,观察术后肿胀疼痛程度、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DVT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联合压力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可减轻患者肿胀疼痛和改善血液流变学,增益DVT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忠海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55-15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对高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遵照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常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有效预防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的2组.利伐沙班组64例,术后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d;LMWH组64例,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LMWH 4100 U,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出血等情况.结果 AO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在利立伐沙班组分别为16.1%、11.1%和20.0%;在LMWH组分别为12.9%、15.0%和26.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均无PE发生.2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手术期内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利伐沙班组出现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第8天切口处大血肿,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利伐沙班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后下肢DVT,二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于术后6h应用安全;利伐沙班口服更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治疗组:术前2天,每天下午4点于患者腹部皮下注射LMWH 5 000 U;术后每天注射1次,剂量同术前,术后治疗7天.对照组术前、术后均不应用LMWH.2组术后处理相同.记录治疗组使用LMWH的并发症,评价安全性;比较2组DVT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2聚体(D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第1天及第3天PLT高于T组(P<0.05),C组PT术后第1天及第3天低于T组(P<0.05),C组术后第3天APTT低于T组(P<0.05),C组术后第1天及第3天DD水平高于T组(P<0.05).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T组(P<0.05).结论 LMWH术前应用可以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DVT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中药组73例口服益气活血方,对照组73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连续用药3周后,化验D-dimer、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D-dimer变化,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倾向,并统计DVT发生情况.结果 中药组、对照组用药前后D-dimer均显著下降(P<0.05);中药组未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出现1例轻度脑出血、1例广泛皮下出血.结论 2组均有效地降低了DVT的发生率,益气活血方预防DVT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687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进行初筛,可疑或阳性的患者行静脉造影确诊DVT。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率为12.4%(85/687)。经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受伤至入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高,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后延迟入院以及APTT缩短的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增加,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前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彭凤  杨敏  杨红胜  席小燕 《西部医学》2017,29(8):1085-1087+1091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红花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58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 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8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和红花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410%(P <005);观察组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D 二聚体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 <005),而PT及APTT较对照组升高(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红花注射液能够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的105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65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都行物理疗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和凝血相关指标的状态。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有4例(6.15%)。常规治疗组形成血栓的患者有13例(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0d的血红蛋白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8.
外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医院近5年来52例外科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性。结果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52例外科术后患者有17例发现DVT,DVT发生率32.7%,DVT患者中无症状者占47.1%(8/17);高龄、女性、肥胖、TG和CHOL升高、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高血压和TG水平高是外科术后患者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外科医生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