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虚劳"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后世医家于此病治法众说纷纭。是故本《黄帝内经》之理,以黄元御"一气周流"之法,对《金匮要略》中虚劳的脉象、诸方药及其条文逐一探究,以求虚劳病之根。分析《金匮要略》中所列之方药,包括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方、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薯蓣丸、酸枣仁汤、大黄虫丸共八方,无不顾及中气,其治法亦均合一气周流之理。当明万变不离其宗,临床实践切不可泥古不化,当究其理,解其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药物组成、用药剂量、治疗病证、配伍与方证等方面论述《金匮要略》所载虚劳方。提出仲景治虚劳,谨守《内经》原则,重在调阴阳的观点。认为炙甘草汤、小建中汤、八味肾气丸分别为上中下焦的阴阳同调方,建议《方剂学》将三方列入"阴阳并补剂"。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小建中汤的方源入手,回顾了历代医家对小建中汤的论述及其现代临床应用,总结出诸医家对此方的应用多着眼于中焦脾胃虚寒证,以其调补阴阳之力,达“建中”之功,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道溃疡性、炎症性疾病属中焦虚寒或肝脾不和者,并从桂枝-白芍药对配伍的功用以及现代药理学研究阐释二者配伍之后解热、镇痛、抗炎、调气活血作用更为明显,并着重对小建中汤配伍白芍的意义进行阐述,且分析虚劳腹痛的主要病机是因虚致瘀,不通则痛,提出此方的功用除温中补虚、柔肝缓急之外,尚有通阳化瘀、调整气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小建中汤加白术治疗习惯性便秘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蓉 《新中医》2004,36(2):61-61
小建中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主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等症。临床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功能性发热等属于中虚阴阳不和者,获效颇佳。笔者应用小建中汤配合大剂量白术治疗中虚阴阳不和之习惯性便秘,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仲景小建中汤列入温中方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建中汤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具有平补阴阳 ,调和营卫而建立中气的作用。治脾胃虚寒而致的脘腹挛痛 ,喜温喜按 ,或虚劳发热 ,或心悸虚烦等症。有将此方列为温中之方 ,笔者认为有悖仲景原意 ,现就此略陈管见与同道共榷。1 小建中汤非主治脾阳虚证张仲景《伤寒论》中列小建中汤证二条 :“太阳病兼里虚不足 ,如阴阳两虚 ,心中悸而烦者 ,宜治以小建中汤。”“伤寒阳脉涩 ,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 ,先与小建中汤。”《金匮要略》列小建中汤证一条 :“虚劳里急、悸、衄 ,腹中痛 ,梦失精 ,四肢酸痛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者 ,小建中…  相似文献   

6.
<正> 《内经》《难经》虽然有关于“虚”“损”“劳”的记载,但尚未提出“虚劳”这一病名。汉代医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并结合临床实践,将“虚劳”作为具有特定涵义的病名作了专篇论述,为后世辨治虚劳病奠定了基础。自仲景以后,历代医家论虚劳者颇有其人,但后世所言之虚劳与《金匮》之虚劳并不完全相同。重温《金匮》虚劳病篇,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阴阳俱虚是虚劳病之主要病机从脉象看虚劳病的病机以脉象阐述病机是《金匮》的特点之一。仲景在虚劳病篇首先提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作为虚劳脉的总纲,实际上也点出了虚劳病的主要病机。这里脉大不是气盛,而是阴精亏虚不  相似文献   

7.
小建中汤研究涉及桂枝汤类方治疗内伤疾病的机制,涉及虚劳病本质,涉及治疗腹痛的机制,涉及营卫与气血之关系,涉及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小建中汤最能反映中医学的医学模式。通过《金匮要略》《伤寒论》中小建中汤应用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思维模式的进一步思考,在系统科学的大背景下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建中汤证病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世医家多认为小建中汤证为中焦虚寒证。综合《伤寒杂病论》中所论述的小建中汤条文主治症状和张仲景用药特点,认为小建中汤证中焦虚寒病机理论与原文所述症状、方药配伍不完全相符。结合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治方法,围绕"肝阴虚损以致肝气疏泻太过而横逆克土,少阳相火失制而妄动"这一思路,重新解读小建中汤证的病机、症状和用药原则。认为小建中汤证之病机当为肝阴虚损,以致肝气疏泻太过而克脾土、少阳相火失制而妄动是文章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属中医学证型范畴,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其基本病因病机可总结为"不通则通""不荣则痛"。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虽未详细记载胃脘痛之方证,但对腹痛的证治、方剂论述颇多。临床上可相互为鉴。导师周正华推崇经典,临证运用经方如大建中汤、小建中汤、当归芍药散、大柴胡汤等加减化裁辨治胃脘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狐惑证候,认为狐惑病因病机在于血热、血虚,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血脉郁热,病情迁延日久导致血瘀,同时湿邪贯穿病程始终。张仲景及现代医家治疗狐惑的理法方药均为佐证。张仲景运用甘草泻心汤、赤豆当归散、苦参汤、雄黄辨证治疗狐惑,以补益中气为本,调治血脉为纲,祛除湿浊为要,内外兼治。现代医家多以凉血活血祛湿、行气活血泄湿、通络清热祛湿等法治疗本病,处方着力点均在祛除血脉之邪。此外,《金匮要略》将百合病、狐惑、阴阳毒合篇论述,百合病病机、阴阳毒证治亦可佐证狐惑“病在血脉”之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1.
在《伤寒论》中,小建中汤和小柴胡汤都能够用于治疗腹中痛,但将两方先后用于同一腹痛患者,并以脉象作为主要诊断依据的条文只有一处。本文将以脉象为主对文中腹痛的辨证论治机理进行探讨,在多数医家提出以"浮沉"分阴阳来阐释原文脉象的基础上,提出以"上下"分阴阳以把握原文脉象的观点。且以脉象为基础,对小建中汤和小柴胡汤的方药、证治以及在原文中的先后使用问题逐一分析探讨,综合得出切合张仲景本意和临床实际情况的脉象特征,希望能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理论角度讨论运用小建中汤治疗郁证的机理,通过梳理郁证的定义及其与中焦、阴阳、虚劳的关系,对比小建中汤的功效及适应症,发现郁证多及中焦,往往有阴阳失调的表现,并且与虚劳关系密切,而小建中汤能通过调补脾之阴精阳气,复建中焦脾之运化功能,由此调补诸脏之阴阳,治疗阴阳两虚的杂病,故而临床上可以运用小建中汤治疗郁证。  相似文献   

13.
补脾法,属中医八大治法之补法。医圣仲景十分崇尚补脾法,今不揣寡陋,略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补脾法的具体应用。一、用于虚劳仲景在治虚劳病所用方剂有八首,其中有五首方以甘温调补脾气。试举例如下:证候所见:“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病机为阴阳两虚之虚劳。治法为健运中气,调和阴阳。方用小建中汤,药用炙甘草、大枣、胶饴之甘建中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强调"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其建中法将"保胃气"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创立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分别治疗虚劳里急,虚劳里急诸不足证及虚寒腹痛。小建中汤主要治疗中焦虚寒,气血不足而兼伤寒表证;脾虚腹痛兼少阳邪郁证;虚劳病中焦虚寒,阴阳两虚证;"黄疸"病属脾虚气血不足证;房劳过度所致诸证。黄芪建中汤方较小建中汤补虚作用更强,阴阳俱虚偏于脾胃气虚者应用黄芪建中汤疗效颇佳。大建中汤适用于素体虚、病情急且重、腹痛较重的患者,即中阳虚弱而脘腹冷痛,阴寒内盛而上逆之人。三建中汤选药精准,配伍巧妙,扶正祛邪,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5.
桂枝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有"阳旦汤"之名。在《伤寒论》113首方中,应用桂枝汤随证加减共70方,约占63%。桂枝汤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疗效卓著。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鉴于其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作用,被仲景及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不仅用于外感疾病,而且加减应用于内伤杂病,并在其主治范围上不断扩充。本文主要从伤寒论原文探讨张仲景《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治疗虚劳病治思路独特,如调理阴阳、甘温扶阳、重视脾肾、扶正祛邪、缓中补虚、重视食疗等,所著《金匮要略》中龙骨牡蛎汤、天雄散、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薯蓣丸、酸枣仁汤、大黄鹰虫丸等八方治疗相关虚劳病症,蕴含着深刻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的思想,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之精髓。  相似文献   

17.
任少辉  席鹏飞  马晓峰 《河北中医》2012,34(4):598-598,638
《金匮要略》是我国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由于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故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在该书中,张仲景不仅对中医理、法、方、药做了精辟的论述,而且还记述了运用针灸治疗疾病的经验.《金匮要略》全文之中涉及针灸内容条文共有14条,现就其中有关条文,对其针灸疗法应用特点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首先提出了虚劳病名,认为虚劳可分阳虚、阴虚、阴阳两虚三类,研习《金匮要略》中虚劳的相关原文,结合现代疾病特点,分析虚劳病的治疗重点在于温补脾肾,提出虚劳病的4种重要治法:健脾胃,重中气;调阴阳,和气血;补脾肾,益精血;虚中有滞,补虚祛实。临证时紧扣病机,注重辨证使用经方治疗虚劳病,是体现张仲景思想并成为治疗虚劳病的重要思路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虚劳是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次提出了虚劳病名,并详细探讨了虚劳常见之脉象、临床症状,辨治方法丰富多样。老年病以虚为本、多见阴阳气血失调、脏腑气血衰弱和多痰多瘀,呈现多种病机特点。本文从通过总结《金匮要略》虚劳病篇的辨治特色,以求对老年病诊治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不仅以擅治外感热病而垂名,而且也以理虚扶赢而著称。他治虚的理法和方药大多见于《金匮要略》,其中也散见于《伤寒论》。今将二书合参,意欲窥探仲景理虚手法之一斑。一、建立中气,燮理阴阳此方体现于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千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似此亦寒亦热,若明若阳之证,仲景不偏守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之法,而立甘温守中的小建中汤,殊堪玩味。盖“虚劳里急,惊、衄……”诸证,看似寒热错综,虚实繁杂,然可一言以蔽之: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