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外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药的临床外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中可外用中药的外用功能、用法、用量等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记载可外用的中药165味,其中明确记载外用功能的中药25味,包括千金子、千金子霜、天南星、制天南星、巴豆、巴豆霜、甘松、艾叶、白矾、百部、芫花、蜂蜡、蜂蜜、补骨脂、栀子、轻粉、鸦胆子、骨碎补、狼毒、菟丝子、商陆、蛤壳、滑石、滑石粉、蜂胶。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中药外用的用量多为外用适量,外用用量不明确;外用用法多集中为研未掺敷患处、煎汤熏洗、熬膏等;临床外用多用来治疗湿疹、手足癣、皮肤皲裂、烧烫伤、痈肿疮毒、白癜风等皮肤病。结论:2020年版《中国药典》所载可外用中药的数量总体呈递增趋势,但这些中药的外用功能、用量及用法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可外用成方制剂的临床用药特点。方法 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外用成方制剂的外用功能、用法用量、剂型、给药方式等信息,并进行组方分析。结果 2020年版《中国药典》共收录外用成方制剂138种,临床具体用法用量、给药方式及疗效评价不明确。外用成方制剂治疗疾病分类广泛,多以骨伤科类为主(36种,占比26.09%),其次为内科、外科、咽喉科。给药途径多为贴患处(35种,占比25.36%),剂型多为膏剂(40种,占比28.99%)和散剂(24种,占比17.39%);其他还包括搽剂、栓剂、酊剂和喷雾剂。外用成方制剂的临床用法用量记载不明确,仅48种(占比34.78%)既明确使用剂量又明确使用频次,仍有45种(占比32.61%)既不明确使用剂量亦不明确使用频次。给药方式多为贴患处(35种,占比25.36%)。组方分析表明,单味药多以清热药为主(48种,占比22.75%)。138种外用成方制剂包含211种单味药,其中44种单味药可单独外用。结论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载外用中药成方制剂数量较大且呈递增趋势,但外用中药成方制剂用法用量及疗效评价标准有待完善,中药外用研究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中芒硝用法用量的回顾,探讨现代芒硝的用法用量。为芒硝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伤寒论》原文为基础,对比2015版《中国药典》中的芒硝用法用量,以及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结果:芒硝在《伤寒论》中以"去滓,内芒硝,更煮一二沸"为主,用量在40~150 g之间。药典芒硝的用法为:待汤剂煎得后,溶入汤液中服用,用量口服为:6~12 g。结论:《伤寒论》"内芒硝,更上火一二沸"可避免芒硝因溶解吸热导致药液降温,影响溶解,同时煮沸可保持药液的卫生学质量。在芒硝的用量上,实际临床中的用量往往超出药典规定的用量。对此应视患者体质具体掌握,做到中病即止,以防过剂伤正。  相似文献   

4.
袁惠  李亚琼  廖明娟  富晓旭  邹剑  王荣  李凯 《中医杂志》2012,53(11):974-976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药剂量范围为标准,筛选出使用频率较高的20种中药,同时与2005年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范围相比较.就超量严重的5味药进行统计,结果当前中药处方普遍存在用药剂量与《中国药典》规定剂量不符,临床用量普遍偏大.《中国药典》宜根据临床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定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统计和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动物药的功效及应用特点,以期为动物药的研究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动物药进行筛选,统计单味动物药的药物分类、性味、归经、用法、用量、毒性或禁忌等信息并统计含动物药可外用中药制剂功效及临床应用分析、含动物药制剂的剂型、用药禁忌,并将上述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明确记载动物药共51种。其中,动物药功效分类中以平肝息风药和补虚药居多;性味以平、咸为主,频数>10次的归经有肝经、肾经、心经、肺经。动物药多数入汤剂和丸散,入汤剂的动物药以先煎的方式为主;动物药用量以3~9、5~10、3~6 g常见,动物药外用适量。除了说明药物毒性,动物药的注意事项中最多的是孕妇慎用和孕妇禁用。《中国药典》可外用的含动物药中药制剂应用在儿科类、妇科类、骨伤科类、口腔科类、内科类、外科类、皮肤科类、眼科类、咽喉科类等多个科室,临床应用广泛;含动物药制剂的剂型以丸剂、胶囊剂、片剂、胶囊剂为主;动物药入药前以制成细粉的形式为主;制剂中的用药注意事项以孕妇和儿童用药禁忌为主。结论 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动物药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独特。但动物药还存有质量标准不完善、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动物药内服外用的优势。此外,动物的非药用部位也有开发利用价值,应加以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实现动物药资源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药材和饮片的用量和用法进行了规定,提供了绝大部分饮片的用量范围.该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探讨药典中饮片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及剂量阈值的分布,比较有毒和无毒中药的用量特点.《中国药典》(2010年版)共录入药物617种,除16种未规定剂量,饮片最常见的最小剂量是3 g,最大剂量是10 g,剂量阈值是6 g.经比较发现,对有毒药物用量的规定比无毒药物严格;与经方本原剂量和临床实际用量比较,药典中规定的剂量阈值较窄;药典规定可用于食品或保健食品的药物与其他药物剂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Ⅰ部的毒性中药品种进行探讨,为合理规范使用毒性中药提供依据。方法参考2010版《药典》及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中有关毒性中药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和总结。结果列出了《药典》2010年版所载毒性中药,并按照毒性大小进行了分类,探讨了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配伍禁忌。结论掌握毒性中药的毒性大小、分类,用法用量等,对于防止毒性药品的不良反应,杜绝毒药的滥用,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更好地执行《中国药典》2010版,确保毒性中药用药安全、合理.方法 对《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的毒性中药品种及品种项下内容进行统计,并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相关内容比较分析.结果 《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的含有毒性中药品种增加至83种,在品种质量控制技术、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用药注意等方面与《中国药典》2005版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修订,但某些品种的部分项目内容还存在不完善、不确定之处.结论 《中国药典》2010版对毒性中药在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提高,绝大多数品种进行了标准化的规范,少数品种仍需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红参质量标准规范更加完善,本文通过对人参的炮制历史进行考证及总结、对比与分析历版《中国药典》人参和红参的炮制规范记载,认为红参炮制规范尚有待完善之处,并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红参炮制规范及用法用量的修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整理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有使用大枣的成方,探讨大枣在成方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所含大枣的成方数、含大枣的成方治疗疾病的类型、剂型分类、服药方法、与大枣配伍的药物及辅料、大枣的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共收载大枣治疗疾病的成方60个,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治疗疾病种类丰富,含大枣方剂所成中药剂型较多.结论:《中国药典》中大枣临床应用广泛,治疗疾病种类丰富,对现代临床应用大枣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百姓看病难,治病贵,困扰了多少病人,困扰了多少有病人的家庭、亲朋,甚至病人的工作单位与千千万万陌生、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们。经济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社会向前了,怎么看病就贵了、难了呢?我们如何来破译这个谜团,解决这个难题呢? 1 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用来计算医疗消费就很不得了,一人吃1块钱的药,就是13亿人民币。现在有一块钱的药吗?很少有。所以就因病臻贫、因病返贫了。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的再认识经过5000多年历史长河的发展与积淀,中华民族独有的哲学、艺术、饮食、民俗等文  相似文献   

13.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如兵家的战略战术,如慎战与慎药、先机制敌与攻邪宜速、知彼知己与辨证论治、因敌制胜与组方遣药等,特别是<孙子兵法>中"五行无常胜"的思想,强调了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性、双向性及多变性,拓展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路.无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的弱势地位是跟现代科学的大举进入相关的,更是和中国文化的衰落相联系的。目前中国文化正在迅速重建与发展,中医之不被消灭是因为中医与中国文化有着血亲联系及其临床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大环境。中医在中国文化振兴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传统科学的典范,中医需要通过建立新的哲学指导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朝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学、道学、佛学、中医学,启蒙于朝鲜国朝鲜朝,形成于中国东北光复前后,发展于中国改革开放卅年之后十年。朝医学特色是整体的观念“天人性命”观。朝医学认为“心为一身之主宰,光明莹澈,耳目鼻口无可不察,肺脾肝肾无所不忖,颌臆脐腹”。注重辨病辨证辨象相结合,临床中强调养生保健的一种临床实践医学。  相似文献   

16.
突出中医特色,路在何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中医特色”论,发表对究竟何谓“中医特色”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突出“中医特色”的见解。认为“中医特色”应是不同于西医又优于西医的地方,中西医的主要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属于“生物-社会-心理”综合型医学模式,这即是“中医特色”。在市场经济面前,中医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在“生物-社会-心理”模式上多下功夫,以综合疗法和疗效取胜,以敬业服务创收,真正做到突出“中医特色”,并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传承中医流派精髓,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术流派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医院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我院中医流派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当今疾病谱的变化而更新辩证施治的方法,创立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一门传统学科代表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经典科学的总结。传统,即现代之过去,可谓相继,是历史悠久的象征,是漫长经历和实践的科学内涵,囊括民间的长期应用、特殊文化背景的荟萃。现代,可称为传统的延续、发展、创新和总结,皆为现时代所用。中国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之一,在现代医学奋起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与时俱进,在突飞猛进的竞争市场腾起,与世界医学接轨。我们11年来在瑞典开展中医药医疗、药业、教学等工作,并且加强与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与国内企业合作研制的现代中药饮片(在瑞典将中药饮片称之Te茶)新剂型。新型中药饮片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原中药饮片的基础上经过现代纤维科学新技术,创新、更型、冠名而成,是当前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甚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凡文 《东方养生》2010,(4):58-61
几千年来,天干地支经过各路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医家等的阐发和升华,构成了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大本营。世界上一切最深奥、最复杂的东西,都可以用这二十二个最简单的符号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中药名是中医药文化的载体,是中医药与文化艺术联姻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自古多有流传,可谓华夏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把中医学的文化特色彰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