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布司他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于具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非布司他的推荐起始剂量为40 mg,1次/d。目前尚无充分依据证实非布司他降尿酸的临床疗效优于别嘌醇,但有研究提示在合并糖尿病或年龄≥65岁的痛风患者中,非布司他80 mg/d组的治疗效果更佳。非布司他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腹泻、头痛、恶心及皮疹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与别嘌醇比较尚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以别嘌醇为对照分析并评价非布司他致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AERS)中非布司他和别嘌醇相关不良事件(ADE)报告,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通过报告比值比(ROR)对比非布司他的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8 447 806份ADE报告中,以非布司他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5 953份,以别嘌醇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72 569份。非布司他致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390例,别嘌醇5 917例。非布司他对比别嘌醇致血栓栓塞及死亡事件[ROR=1.08,95%CI(0.96,1.22)]、非致死性血栓栓塞事件 [ROR=0.87,95%CI(0.74,1.03)]、卒中[ROR=1.23,95%CI(0.75,2.01)]、心肌梗死[ROR=0.77,95%CI(0.59,1.00)]、其他血栓栓塞事件[ROR=0.92,95%CI(0.73,1.16)]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布司他对比别嘌醇致全因死亡风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R=1.37,95%CI(1.16,1.61)],提示非布司他每导致1例ADE,该病例的死亡风险比别嘌醇高37%。结论: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增加了报告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但并未增加患者的非致死性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本研究主要结局与此前研究基本一致,仍需要后续研究对其关联性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5.
目的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ROR法及PRR法对非布司他、别嘌醇不良事件(AE)进行信号挖掘。结果 别嘌醇AE报告5 060份,集中于≥60岁患者,累及系统器官分类项目(SOC)共计25项,主要累及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40.01%),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12项,非布司他AE报告905份,累及SOC共计17项,主要累及在心脏器官疾病(40.17%),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2项。别嘌醇、非布司他累及感染及侵染类疾病(5.51%、0.49%),肝胆系统疾病(5.35%、0.87%),但别嘌醇说明书中均未收录。别嘌醇累及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0.55%),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0.03%),但非布司他未发现累及以上SOC。结论 别嘌醇较非布司他,说明书收录不良反应较不充分,新发现的累及SOC及AE为完善别嘌醇说明书不良反应可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累及...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对依托考昔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97例,随机分为3组。甲组给予依托考昔和非布司他(40 mg qd)、乙组给予依托考昔和非布司他(80 mg qd),丙组给予依托考昔和别嘌醇100 mg tid,分别于治疗3周、7周、13周后观察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受限程度、血尿酸水平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3周后3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23%,100%,96.23%,3周时甲组降尿酸效果最好,7周与13周时乙组与丙组降尿酸效果好。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小。结论 依托考昔联合非布司他(80 mg qd)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好,不良反应最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布司他联合依托考昔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 G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G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联合依托考昔治疗。为期1周的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尿酸(uric acid, U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一周后,观察组患者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vs. 66.67%,P <0.001);两组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pain simulation score, VAS)均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18±0.58 vs. 2.67±0.92,P <0.001);两组患者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指标均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两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9,(18)
目的分析非布司他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24例,分别为别嘌呤醇组(A1组)、非布司他80 mg组(A2组)、非布司他40 mg组(A3组),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清尿酸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初始,A1组、A2组的效果优于A3组(P<0.05),但A1和A2组比较(P>0.05)。治疗一段时间后,三组效果均有所下降,其中A2、A3组下降最明显。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血清尿酸,使用80 mg非布司他的效果优于40 mg组,但提升了痛风发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真实世界数据评价地舒单抗的安全性,为其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地舒单抗2015年至2020年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得到不良反应信号158个,其中107个未在说明书中收录。不良反应发生频次较高的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疾病、全身整体疾病、胃肠疾病和代谢及营养疾病方面;不良反应信号较强的主要集中在肿瘤、肌肉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方面;同时发现了一些未收录于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如口腔良性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碱性磷酸酶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关节炎等。结论:临床使用地舒单抗时应重点关注肌肉骨骼疾病、全身整体疾病、肿瘤、胃肠疾病和代谢及营养疾病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并采取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泛基因型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复方制剂格卡瑞韦/哌仑他韦(GLE/PIB)及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的挖掘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两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值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GLE/PIB...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吗替麦考酚酯不良事件(ADE)的信号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Open Vigil工具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2021年的吗替麦考酚酯ADE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数据库中以吗替麦考酚酯作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52327例。采用比例失衡法提取到阳性信号2225个,累及24个系统和器官,ADE例次排序前50位中挖掘到9项说明书中未记录的信号,其中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和可逆性后部脑部综合征(RPLS)尤其值得关注。与硫唑嘌呤相比,吗替麦考酚酯引起的总体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均较轻,但更容易出现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胆纤维化。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在临床应用中应定期监测相应指标,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多粘菌素B的不良事件进行挖掘,为临床安全使用多粘菌素B提供参考.方法:下载2004年1季度至2019年4季度一共64季度的FAERS数据,经过MedEx药品名称标准化、MedDRA不良事件系统分类等数据清洗后,提取多粘菌素B相关不良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HPV九价疫苗的不良反应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为选择接种疫苗提供安全性参考。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2016-2019年共4年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筛选出符合阈值的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统计和分类。结果: 使用ROR法和PRR法均得到282个信号,相关报告数12 491例,涉及24个SOC,PT报告数与信号数对应的SOC构成比居前3位的均为: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将符合阈值的PT按信号数与信号强度降序排列,分别筛选出排在前50位的PT,共得到84个PT信号,其中34个有信号的不良反应未在HPV九价疫苗说明书中提及,主要为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眼器官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结论: HPV九价疫苗的不良反应信号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针对挖掘出的新信号临床应引起重视,其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Gianluca Trifirò MD MSc Antoine Pariente MD PhD Preciosa M. Coloma MD Jan A. Kors PhD Giovanni Polimeni PharmD PhD Ghada Miremont‐Salamé MD Maria Antonietta Catania MD Francesco Salvo MD Anaelle David MD Nicholas Moore MD PhD Achille Patrizio Caputi MD Miriam Sturkenboom PharmD PhD Mariam Molokhia PhD Julia Hippisley‐Cox MD Carlos Diaz Acedo Johan van der Lei MD PhD Annie Fourrier‐Reglat PharmD PhD 《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drug safety》2009,18(12):1176-1184
17.
目的:挖掘、评价轮状病毒疫苗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比法、贝叶斯法对美国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中的轮状病毒疫苗不良反应信号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纳入以轮状病毒疫苗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15 417例,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通过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的不良事件(ADE),为临床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从2004年至2022年第1季度的ADE报告,使用Open Vigil 2.1数据平台,对65岁以上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ADE进行预处理。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ADE进行挖掘与分析,获得发生频次及信号强度前10位的ADE,并分析前10位的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以万古霉素为首要怀疑药品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ADE报告共2221份,检测到ADE信号2194个,其中445个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按照发生频次排序,ADE分别为药物超敏反应(313例)、急性肾损伤(301例)及发热(296例)等。按照信号强度排序,ADE分别为禽流感(ROR=4312.79)、细菌性心包炎(ROR=2985.78)及假丝酵母菌脑膜炎(ROR=1658.77)。联合用药中,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51例,庆大霉素119例及美罗培南112例。结论 万古霉素在老年人应用时,应警惕肾毒性、超敏反应及谷浓度,同时应注意联合用药对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不良事件(ADE)信号的挖掘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2017年1季度至2021年3季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左乙拉西坦的AD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结果 分析处理数据后共得到622个有效信号,涉及24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妊娠期及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等方面,发现说明书中未出现的信号累及器官系统有6个。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对左乙拉西坦ADE信号挖掘可促进左乙拉西坦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