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电针、强制性运动疗法、及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对象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A组——强制性运动疗法组(10名),B组——电针治疗组(10名),C组——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组(9名)。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康复训练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进行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上肢部分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三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电针治疗组,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组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电针、强制性运动疗法均利于脑卒中早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二者结合对脑卒中早期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叠加效应,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电针、强制性运动疗法、及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象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A组——强制性运动疗法组(10名),B组——电针治疗组(10名),C组——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组(9名).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康复训练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进行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上肢部分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电针治疗组,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组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教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电针、强制性运动疗法均利于脑卒中早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二者结合对脑卒中早期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叠加效应,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芒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电芒针组,各50例。常规针刺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手三里、尺泽、内关、合谷;电芒针组应用电芒针透刺肩髃与臂臑、手三里与外关,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采用简式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三角肌表面肌电均方根(RMS)比值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MFT评分、FMA评分及三角肌表面肌电RMS比值均优于治疗前(P0.01,P0.05);电芒针组治疗后WMFT评分、FMA评分及三角肌表面肌电RMS比值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电芒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硫化氢(H_2S)、神经营养因子(NGF)与脑血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100例,单纯依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98例。比较与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NSE、H_2S、NGF与脑血管动力学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SE(12. 36±6. 35)μg/L,H_2S(52. 19±3. 77)μmol/L,NGF(152. 94±32. 67) pg/m L。对照组治疗后NSE (16. 28±7. 45)μg/L,H_2S (36. 67±6. 95)μmol/L,NGF(129. 81±33. 02) pg/m L。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V_(mean))(26. 45±3. 79) cm/s,血流量(Q_(mean))(18. 52±3. 32) cm~3/s,外周阻力(RV)(82. 37±22. 39) k Pa·s/m,舒张压与临界压差值(DP)(0. 45±0. 08) k Pa. s/m,动态阻力(DR)(32. 36±10. 08) k Pa。对照组治疗后V_(mean)(19. 86±3. 73) cm/s,Q_(mean)(14. 79±2. 72) cm3/s,RV(95. 31±30. 45)k Pa·s/m,DP(0. 63±0. 14) k Pa·s/m,DR(42. 37±9. 67) k Pa。观察组治疗前FMA评分为(38. 41±7. 52)分,治疗后FMA评分为(54. 61±5. 34)分,改善值(16. 22±6. 46)分。MBI指数治疗前为(36. 75±6. 87),治疗后为(60. 33±12. 73),改善值为(23. 58±9. 34)。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16. 52±0. 68)和治疗后(4. 60±0. 22)。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16. 95±0. 83)分和治疗后(8. 72±0. 27)分。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帮助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神经功能,加速脑血管血流速度,减少压强阻力,从而达到治疗患者上肢及手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上肢表面肌电信号、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1)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试验者86例,其中试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电积分(IEMG)、均方根(RMS)值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肱二头肌、肱三头肌R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均有所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6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组间治疗6周后比较,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小续命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疗效满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上肢肌张力,缓解中风后肌痉挛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及肢体运动康复疗法。观察组注射肉毒毒素加用平衡阴阳针刺法。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月、2月、3月的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FMA)评定情况。结果治疗后1月、2月、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2月、3月观察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可缓解脑外伤患者上肢肌痉挛症状,提高运动协调性,积极配合系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上肢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章国伟  陈双钱 《新中医》2020,52(16):107-110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运动结合毫火针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肌电F波相关参数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上肢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训练结合毫火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 (上肢)]评分、Ashworth肌张力评分和肌电F波传导速度及波形特点。结果:治疗前,2组WMFT、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MFT、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WMFT、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肌张力评分和F波传导速度较治疗前降低,F波出现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运动训练结合毫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有助于促进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改善肌张力和肌电F波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通刮痧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脑梗死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加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通刮痧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肌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肌电图均方根值(RMS)]、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86%,对照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2组MAS评分、RMS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3项指标值均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P<0.05)。2组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2项指标值高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刮痧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各项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及各项神经细胞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CRP、IL-6、TNF-a、NSE、NGF、NTF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CRP、IL-6、TNF-a、NSE、NGF、NT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6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AC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降低血清CRP、IL-6、TNF-a、NSE水平,提高NGF和NTF水平。  相似文献   

10.
董宿利  付继京  杨杨 《河北中医》2023,(3):473-477+482
目的 观察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单纯上肢功能训练器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侧伸腕肌群、屈腕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变化;对表面肌电指标与量表(FM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UE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屈腕肌群、伸腕肌群iEMG、RMS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屈腕肌群、伸腕肌群iEMG、RM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BI评分、FMA-UE评分正向影响屈腕肌群及伸腕肌群iEMG、RMS。对照组MBI评分正向影响屈腕肌群的RMS,屈腕肌群的RMS与FMA-UE评分未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恢复期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经辨证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3个月随访时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U-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U-FMA评分、WMFT评分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U-FMA评分、WMFT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除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外,SF-36其余各项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血管疾病上肢肌痉挛患者疗效。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67例脑血管疾病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83)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n=84)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以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痉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肌痉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腕部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定位准确,可以显著改善肌痉挛情况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衡舒筋结合中医护理对脑中风康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护理干预基础上,治疗组接受中医平衡舒筋手法推拿治疗,共持续8周。结束后通过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Wolf运动功能评定(WMFT)评定患者上肢及手的精细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FMA-UE评分上肢、腕、手得分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总分(51.70±3.42),治疗组(56.98±4.52),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MBI和WMF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MBI和WMFT评分分别为(73.12±9.92)和(43.95±4.43),治疗组(80.56±10.15)和(49.92±5.93),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结合综合护理比明显促进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巴塞尔指数(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以及临床痉挛指数(CS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 72%)高于对照组(72. 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在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以及CSI指数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P 0. 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S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在治疗期间,温针灸疗法的应用,对于提升疗效、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降低CSI指数,效果显著,最终为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以及加快病情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头针组(35例,中止1例)和传统头针组(35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予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互动头针组在头针留针期间同时进行上肢作业疗法,传统头针组在头针结束后进行上肢作业疗法。两组取穴相同,均取伏象头部、伏象上肢肩点、伏象上肢肘点、伏象上肢腕点等,采用飞针直刺法进针,轻捻重压震颤三联法行针,留针30 min;根据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上肢作业疗法方案,每次30 min。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 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MAS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互动头针组FMA-UE评分、WMFT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传统头针组(P<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拘挛方热敷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同水平上肢痉挛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同水平上肢痉挛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拘挛方热敷,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治疗前、疗程结束后两组上肢肌张力分级、痉挛程度的变化;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两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分级、肌张力分级及痉挛程度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挛方热敷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同水平上肢痉挛脑卒中疗效优于单独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肌张力及肌痉挛程度,提升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电针加运动再学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两组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上肢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FMA)、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评定(FTHUE-HK)、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治疗前两组WMFT、FMA、FTHUE-HK、MB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WMFT、FMA、FTHUE-HK、MBI评分均显著上升,且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WMFT、FMA、FTHUE-HK、MBI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 0.05)。结论:电针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更显著,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瘀涤痰利脑汤联合长春西汀片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神经保护等。对照组另给予长春西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化瘀涤痰利脑汤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0 d。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观察两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脑血管功能指标(脑血管平均流速、脑血管平均流量、血管外周阻力及动态阻力);检测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血红素加氧酶(HO-1)、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检测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头晕及心悸)。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脑血管平均流速、脑血管平均流量、血管外周阻力及动态阻力改善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hs-CRP、IL-1β及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头晕及心悸评分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1、8-OHDG、SOD及GSH-PX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涤痰利脑汤联合长春西汀片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疗效较好,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的康复情况。方法:将58例脑卒中亚急性期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以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以针刺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Wolf运动功能(WMFT)评定、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定、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项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后2周,治疗组三项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WMFT、ARA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BI评分较治疗前无差异;治疗组WMFT、ARAT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2周比较无差异,但BI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评分。治疗后4周,对照组WMFT、ARAT评分较治疗后2周无差异,但BI评分高于治疗后2周;治疗组三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后2周,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的三项评分。结论:针刺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更能有效地提高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庞雪  高芳宁  孟英 《四川中医》2022,(12):169-173
目的:研究五皮饮结合温针灸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纳入12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我院2018年6月~2021年8月收治),将12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地奥司明片治疗,观察组口服地奥司明片+五皮饮结合温针灸治疗,数据分析: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及上肢患-健侧周径差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患肢肿胀/疼痛/麻木、皮肤紧绷、神疲乏力、夜尿频多、形寒肢冷等)变化、肩关节活动度变化、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变化、患者自觉肿胀(VAS)评分变化及肿瘤生活质量(QOL)评分变化、淋巴造影峰值时间变化及相对信号强度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与对照组(86.89%)相比,观察组有效率(96.72%)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肢周径及上肢患-健侧周径差、中医证候积分(患肢肿胀/疼痛/麻木、皮肤紧绷、神疲乏力、夜尿频多、形寒肢冷等)、肩关节活动度、DASH评分、VAS评分及QOL评分、淋巴造影峰值时间与相对信号强度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患肢周径及上肢患-健侧周径差、中医证候积分(患肢肿胀/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