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栽培与野生苦参的清热、利尿、镇痛方面的药效学作用。方法:以干酵母致大鼠高热模型比较栽培苦参与野生苦参的解热作用;以代谢笼收集大鼠不同时间点的排尿量和总尿量比较栽培与野生苦参的利尿效果;采用热板和扭体法比较观察其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栽培与野生苦参(1,2,4 g.kg-1剂量)均能明显降低酵母菌致热模型大鼠的体温;明显增加大鼠不同时间段的排尿量和排尿总量;栽培与野生苦参3,6 g.kg-1剂量均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阈值、明显延长小鼠出现扭体的潜伏期并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表明其具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栽培苦参与野生苦参都具有明显的清热、利尿和镇痛方面的作用,药效学作用强度比较野生与栽培苦参无显著差异,本实验结果为栽培苦参代替野生苦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111-115
目的:从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等多方面对藏药麻花秦艽醇提物免疫活性进行研究,明确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药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将5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醋酸泼尼松0.03 g/kg组、麻花秦艽2.5、5、10 g生药/kg组,连续给药15 d,检测小鼠脏器指数、血常规、碳粒廓清水平、血清溶血素、体内和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以及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变化情况,探究麻花秦艽醇提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麻花秦艽醇提物可降低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但无显著差异(P>0.05),醋酸泼尼松0.03 g/kg可显著降低胸腺和脾脏指数(P<0.01);麻花秦艽醇提物5、10 g生药/kg组可显著降低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醋酸泼尼松0.03 g/kg可显著升高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P<0.01);麻花秦艽醇提物10 g/kg剂量组、醋酸泼尼松0.03 g/kg组可明显降低血清溶血素水平(P<0.05);醋酸泼尼松0.03 g/kg组、麻花秦艽醇提物5 g/kg组可降低碳粒廓清水平(P<0.05);醋酸泼尼松0.03 g/kg组、麻花秦艽醇提物各组体内外均可抑制ConA和T、B淋巴细胞增殖(P<0.01或P<0.05);麻花秦艽醇提物10 g/kg和醋酸泼尼松0.03 g/kg组使CD4~+/CD8~+比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麻花秦艽醇提物可以降低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调节CD4~+/CD8~+平衡,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产生反向调节作用,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动物选用河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雌雄封闭群昆明种小鼠20只,进行体内抑瘤实验,为腹水型小鼠S180肉瘤接种2×10~5/只细胞,24h后将其随机分为2.5g/kg苦参组、5.0g/kg苦参组、10.0g/kg苦参组、对照组四组,每组5只。苦参组采用0.1ml苦参溶液灌胃,每天1次,饮水中不再将药液加入,给药剂量分别为2.5、5.0、10.0g/kg;对照组小鼠任意应用自来水。同时进行体外抑瘤实验,苦参组将不同浓度(5μg、10μg、20μg、40μg)的苦参药液加入到每孔中,平行作3孔,对照组不将苦参加入其中,然后对四组小鼠的抑瘤率、不同苦参含量小鼠的瘤细胞生长抑制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g/kg苦参组、5.0g/kg苦参组、10.0g/kg苦参组小鼠的瘤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10.0g/kg苦参组小鼠的瘤重显著低于2.5g/kg、5.0g/kg苦参组(P0.05),抑瘤率显著高于2.5g/kg、5.0g/kg苦参组(P0.05),5.0g/kg苦参组小鼠的瘤重显著低于2.5g/kg苦参组(P0.05),抑瘤率显著高于2.5g/kg苦参组(P0.05);200μg/ml苦参含量小鼠的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100μg/ml苦参含量小鼠(P0.05)。结论:中药苦参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仙茅酒炙前后对骨质疏松小鼠股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在造模的同时,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仙茅15、30 g/kg组,酒仙茅15、30 g/kg及戊酸雌二醇0.15 m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并按所述剂量灌胃相应药物或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于末次给药后,以HE染色、CT、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活力显著升高(P<0.01);小鼠股骨骨密度(BMD)和骨体积与组织体积比(BV/TV)、骨小梁数量(Tb.N)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骨小梁间距(Tb.Sp)明显升高(P<0.01);OPG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RANKL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仙茅及酒仙茅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P和StrACP活力(P<0.01);显著升高小鼠股骨BMD、BV/TV、Th.N含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Tb.Sp含量(P<0.01);显著上调小鼠股骨中OPG蛋白的表达(P<0.01),而仅仙茅30 g/kg组和酒仙茅30 g/kg组RANK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仙茅30 g/kg组相比,酒仙茅30 g/kg组Tb.Sp明显下降(P<0.05);OPG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RANK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各给药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仍存在差异,给药后并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仙茅酒炙前后对维甲酸诱导的小鼠骨质疏松均有防治作用,其中以酒仙茅防治作用为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OPG蛋白表达,下调RANKL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使用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探讨丹参-苦参提取物对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造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丹参-苦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采用小鼠脏器指数评价脏器功能,采用小鼠碳粒廓清模型评价小鼠吞噬细胞功能,采用luminex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流式检测辅助性T细胞数量。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 7,给予丹参-苦参提取物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丹参-苦参提取物对RAW264. 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其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著抑制肝指数(P 0. 01)和脾脏指数(P 0. 05),动物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明显降低(P 0. 05),吞噬指数显著下降(P 0. 01),同时50 mg·L~(-1)环磷酰胺显著抑制RAW264. 7细胞的增殖(P 0. 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苦参提取物中、高剂量均可以显著提高肝脏指数(P 0. 01),并显著促进趋化因子C-X-C配体1(CXCL1)的分泌(P 0. 01),丹参-苦参提取物高剂量可以显著促进IL-6的分泌(P 0. 01),丹参-苦参提取物中、高剂量能够明显提高小鼠腋下以及颈部淋巴结中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P 0. 05,P 0. 01),显著性升高吞噬指数的趋势(P 0. 01),显著性促进RAW264. 7细胞的增殖(P 0. 01),且促进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调控下游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样蛋白1(Bcl-2L1)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 mRNA的表达,起抗凋亡作用。结论:丹参-苦参提取物可对抗环磷酰胺所导致的免疫抑制,增强动物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复方苦参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苦参汤低、中、高剂量组(3、6、12 g/kg,灌肠),柳氮磺吡啶组(300 mg/kg,灌胃),复方苦参汤(12 g/kg,灌肠)+SIRT1抑制剂(5 mg/kg EX527,腹腔注射)组,造模当天开始连续给药7 d。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SIRT1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和试剂盒分别检测结肠活性氧(ROS)水平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乙酰化核因子κB(Acetyl NF-κB)、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和过氧化氢酶(CAT)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复方苦参汤各剂量组小鼠DAI评分和结肠病理损伤均得到改善(P<0.01),SIRT1、SOD2、CAT表达升高(P&l...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黄芪、苦参、皂角刺抗肝癌作用。方法:在小鼠体内构建H 22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进行评价;观察黄芪、苦参、皂角刺对H 22肝癌细胞荷瘤小鼠的作用;最后进行体外实验计算各组的抑瘤率。结果:体质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芪高剂量组体质量增高(P<0.05)。皮下移植瘤体积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苦参高剂量组和皂刺高剂量组皮下移植瘤体积显著减小(P<0.01)。胸腺指数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芪高剂量组显著增高(P<0.01)。肝脏指数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皂角刺高剂量组均有降低(P<0.05)。脾脏、心脏、肺脏、双肾的脏器指数显示,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瘤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苦参和皂角刺高、中剂量组平均瘤重显著降低(P<0.01),低于阳性药组。体外实验抑制率结果显示各高剂量组抑瘤率,苦参为51.89%、皂刺为46.21%、黄芪为26.89%。结论:黄芪、苦参与皂角刺均具有抗肝癌作用,苦参和皂角刺抗癌作用强于黄芪;三药均可改善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等免疫功能指标,其中黄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尤为显著,强于苦参和皂角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扶正固本胶囊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和抗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炭粒廓清法、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3种免疫实验方法和小鼠低温游泳,小鼠低温耐寒,小鼠常压耐缺氧3种应激能力试验方法.对扶正固本胶囊的免疫调节功能和抗应激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扶正固本胶囊灌胃给药,连续7 d,在3.28 g/kg的剂量下能使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指数K和吞噬系数a的值显著增加(P<0.05).在3.28 g/kg,1.64 g/kg,0.827 g/kg的剂量下能使小鼠的HC50值显著增高(P<0.01).在3.28 g/kg的剂量下能显著抑制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P<0.05).在3.28 g/kg,1.64 g/kg的剂量下,能显著延长小鼠冷水游泳的时间(P<0.01);在3.28 g/kg的剂量下,能显著减少小鼠在寒冷环境中的死亡率(P<0.05)和显著延长小鼠在常压耐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结论:扶正固本胶囊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抑瘤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余甘子叶提取物(Phyllanthus emblica L.,PL)对小鼠H22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①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PL的半数致死量(LD50),推算出PL高、中、低剂量组的给药剂量.②建立小鼠H22实体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环磷既胺组和PL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7d后测定各组瘤重、脏器指数、小鼠廓清指数、NK细胞活性及血清中IL-2、TNF-α的含量.结果 ①PL经口灌胃给药的LD50为9.911g/kg,95%可信区间为6.807~15.831 g/kg.②与模型组比较,PL各剂量组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其中以PL高剂量(1.982 g/kg)组最为显著(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工艺金仙胶囊的急性毒性及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小鼠灌胃给药测定金仙胶囊急性毒性;无菌条件下,给小鼠腋皮下接种一定量S180实体瘤细胞悬液制备肿瘤小鼠模型。分别灌胃不同提取工艺的金仙胶囊(2.5g/kg、5g/kg、10g/kg)、环磷酰胺(20mg/kg),连续给药一定时间,计算肿瘤抑制率和胸腺指数。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无小鼠死亡;小鼠腋下接种S180细胞液后,环磷酰胺可显著减小肿瘤重量,瘤重与模型组比较P0.01,抑瘤率为65.4%;金仙胶囊2高剂量组(10g/kg),金仙胶囊3中、高剂量组(5g/kg、10g/kg)抑瘤率均大于40%,且瘤重与模型组比较P0.05。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胸腺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环磷酰胺组;金仙胶囊1低剂量(2.5g/kg)组;金仙胶囊2高、中剂量组(5g/kg、10g/kg);金仙胶囊3高、中、低剂量组(2.5g/kg、5g/kg、10g/kg)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不同提取工艺金仙胶囊对小鼠均无明显急性毒性且在所研究的剂量范围内某些剂量对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胡柚宝片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中增强免疫功能试验方法,将胡柚宝片剂溶液0.4g/kg(LD)、0.8g/kg(MD)、1.6g/kg(HD)3个剂量灌胃小鼠,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蒸馏水),每天1次,10天后对实验小鼠进行脏器系数检测,并进行碳廓清试验和NK细胞活性检测。结果:3个剂量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高于空白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低剂量组胸腺指数为最高。各组碳廓清指数变大,其中中剂量升高27%、高剂量升高40%,与空白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剂量组小鼠的NK细胞活性均高于空白组,与空白组比较,高剂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胡柚宝片剂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黄芪和苦参不同计量比对实验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制作溃疡性结肠炎,两种药材采用11个剂量比,按组方比例称取药材,醇水双提制备水煎液给药,治疗结束时测定MPO活性;处死动物取结肠,评价黏膜损伤指数.结果 ①光镜下观察各给药组结肠黏膜病理损害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黄芪苦参低剂量比处方组也可见溃疡,有较明显的组织水肿和大量炎细胞浸润.黄芪苦参高剂量比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溃疡较少并可见已愈合的溃疡组织,组织水肿和充血明显减轻,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0.05).②模型组小鼠结肠MPO明显升高,给药组小鼠MPO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黄芪和苦参高剂量比(30 g∶9 g)组方能显著对抗三硝基苯磺酸导致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能增强整体炎性免疫反应,明显改善动物便血、腹泻、少动等外观体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儿遗尿停对正常小鼠和肾虚大鼠的抗利尿作用,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小儿遗尿停对正常水负荷幼年小鼠排尿次数及排尿量及对肾阳虚幼年大鼠排尿次数和排尿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小儿遗尿停高(71.2g/kg)、中(35.6g/kg)、低(17.8g/kg)剂量均可显著减少1-5小时各个时间段小鼠的排尿次数和排尿量(P<0.01);小儿遗尿停高(49.8g/kg)、中(24.9g/kg)、低(12.5g/kg)剂量均可显著减少1~5小时各个时间段肾阳虚大鼠的排尿次数和排尿量(P<0.01)。结论:小儿遗尿停具有良好的抗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橘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金橘黄酮的免疫功能.方法 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免疫功能低下,予金橘黄酮,观察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a、胸腺和脾脏指数、耳肿胀度、血清溶血值(HC50)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金橘黄酮80 mg/kg·bw 剂量时,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a、胸腺和脾脏指数、耳肿胀度有显著提高(P< 0.05),血清溶血值(HC50)有极显著提高(P<0.01);金橘黄酮160 mg/kg·bw 剂量对全部试验参数的影响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金橘黄酮对于免疫低下型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苦参颗粒与苦参煎剂药效及毒性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苦参颗粒与苦参煎剂的药效及毒性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苦参配方颗粒的可行性。方法:选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模型,观察苦参颗粒的抗炎作用;采用鸡红血球致敏法观察苦参颗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改良寇氏法观察苦参颗粒的毒性作用。结果:苦参颗粒能减少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时伊文思蓝的渗出量(P<0.05~0.01),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朵炎症反应的肿胀度(P<0.05);能降低小鼠溶血素的含量(P<0.05~0.01),能降低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及吞噬活性,(P<0.05~0.01);结论:苦参颗粒有抗炎及抑制免疫的作用,且其作用与苦参煎剂的作用差别不显著(P(0.05)。小鼠一次灌服苦参颗粒溶液的LD50是:(51.14±9.0827)g生药/kg体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苦参对大鼠慢性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肺炎模型的影响.方法:由支气管内直接注入PA(菌种为PAO579)藻酸盐微粒(1×10~9CFU·mL~(-1)),建立慢性PA生物膜感染模型,并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3种不同剂量的苦参煎剂(3,6,12 g·kg~(-1))或灭菌生理盐水(NS)灌胃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2周后评估各组的肺组织病理学、血清P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肺部细胞因子IFN-γ反应的变化及KB纸片琼脂扩散试验.结果:PA感染2周后,3种剂量的苦参组均可明显减轻PA感染大鼠肺部大体观病变和降低肺脓肿发生率(P<0.001);镜下观察发现苦参各治疗组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苦参中、高剂量组有急性炎症(以多形核白细胞浸润为主)的动物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免疫学指标检测发现苦参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下调血清PA特异性IgG抗体(P<0.05或JP<0.001),且血清IgG水平与苦参剂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P<0.01);苦参各治疗组的肺部IFN-γ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尤其是苦参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高10倍之多(P<0.001).同时,苦参各治疗组IFN-γ水平与苦参剂量呈正相关关系(r=0.9,P<0.02).另外,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发现苦参具有较弱的抗PA活性,而生理盐水无抗PA活性.结论:苦参可能通过调控感染机体的免疫反应,诱导Th1型反应,从而对PA肺感染动物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而12 g·kg~(-1)的苦参是本研究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芪胶升白胶囊对正常小鼠及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该药的临床应用及开发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资料。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贞芪扶正颗粒4.0g/kg剂量组,芪胶升白胶囊0.5g/kg,1.0g/kg,2.0g/kg剂量组,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贞芪扶正颗粒4.0g/kg剂量组,环磷酰胺+芪胶升白胶囊0.5g/kg,1.0g/kg,2.0g/kg剂量组,分组第1天,后5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mg/kg,连续给药4天,制造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对照组及环磷酰胺组的小鼠每天灌胃蒸馏水0.4ml/只,其他各组小鼠每天按上述剂量灌胃0.4ml/只,14天后,碳廓清实验检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血清溶血素实验测定小鼠血清中溶血素含量,并计算各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贞芪扶正颗粒组,芪胶升白胶囊0.5g/kg、1.0g/kg、2.0g/kg剂量组的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29.54%、36.36%、45.45%、29.54%)、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升高(57.69%、80.77%、76.62%、76.62%);贞芪扶正颗粒组、芪胶升白胶囊1.0g/kg剂量组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提高(126.19%、89.29%);贞芪扶正颗粒组,芪胶升白胶囊各剂量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无显著增加。与环磷酰胺组比较,环磷酰胺+贞芪扶正颗粒组,环磷酰胺+芪胶升白胶囊0.5g/kg、1.0g/kg、2.0g/kg剂量组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38.89%、30.56%、33.33%、36.11%)、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明显升高(213.33%、213.33%、180.00%、186.67%);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显著提高(142.42%、266.67%、278.79%、396.97%);环磷酰胺+贞芪扶正颗粒组,环磷酰胺+芪胶升白胶囊2.0g/kg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增加(35.00%、30.00%)。结论:一定剂量的芪胶升白胶囊不仅能增强正常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明显增强免疫抑制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9,(3)
目的探讨楮实子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40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10 mg/kg多奈哌齐)及楮实子低、高剂量组(1.8、3.6 g/kg),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6周。然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区NeuN/BrdU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楮实子高剂量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5),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NeuN/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楮实子能促进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158-164
目的:探讨补血益母丸对气血双虚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以放血和环磷酰胺并用建立气血双虚小鼠模型,模型建立后,连续给予补血益母丸1.82、7.28 g/kg 10 d进行干预。末次给药后,检测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和全血乳酸含量;动物处死前,检测小鼠游泳后血尿素氮的含量;采用摘眼球法取血行血常规检测;摘取小鼠胸腺和脾脏并称重,计算脏器指数;部分脾脏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后行HE染色观察脾脏形态;部分脾脏用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IL-2)蛋白表达情况;取小鼠右腿骨髓,检测骨髓有核细胞。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出现活动减少,耳发白,呼吸短促等症状,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缩短(P<0.01),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血乳酸和血尿素氮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骨髓有核细胞显著减少(P<0.01),血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脾脏结节和淋巴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红、白髓界线不明,淋巴结和红髓中有广泛的局灶性纤维化;脾脏中I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TNF-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乳酸亚铁10 ml/kg组、四物汤12 g/kg组、补血益母丸1.82 g/kg、7.28 g/kg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血乳酸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骨髓有核细胞显著增多(P<0.01),血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脾脏结节和淋巴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红、白髓较清晰;小鼠脾脏中IL-2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P<0.01),补血益母丸7.28 g/kg组血尿素氮含量明显降低(P<0.01),小鼠脾脏中TNF-α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补血益母丸能有效地抗气血双虚证候。这可能与其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气血双虚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数和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牡蛎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大连湾牡蛎素的成药性评价提供药效学数据。方法:将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贞芪扶正颗粒(阳性药)组(3.9g/kg)和牡蛎素0.0625g/kg、0.125g/kg、0.25g/kg、0.5g/kg、1.0g/kg、2.0g/kg剂量组,除对照组小鼠每天灌胃蒸馏水0.2ml/只外,其他各组小鼠每天按上述剂量灌胃0.2ml/只,15天后测定每组小鼠的各项免疫指标,即碳廓清实验检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溶血空斑实验检测小鼠抗体形成细胞(B细胞)生成的能力,并且计算各组小鼠相应的免疫器官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牡蛎素0.25g/kg、0.5g/kg、1.0g/kg、2.0g/kg剂量干预后,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增强(23.31%、27.75%、31.79%、27.75%)、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形成的能力明显提高(17.71%、20.42%、18.50%、18.09%);牡蛎素0.0625g/kg、0.125g/kg、0.25g/kg、0.5g/kg剂量组干预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高(53.66%、120.73%、132.93%、123.17%、56.10%、12.20%);牡蛎素各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无显著增加。结论:不同剂量的牡蛎素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相应的增强作用,随着牡蛎素剂量的增加,小鼠机体免疫不断增强,但增到一定剂量时,小鼠机体免疫不再增强,从剂量关系来看,0.5g/kg牡蛎素剂量组干预后的小鼠免疫增强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