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吴俣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1):1309-1313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始至今,COVID-19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断进化和变异,产生传播力和毒力变化的变异株,如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以及Omicron(B.1.1.529)变异株。深入研究不同变异株感染所致的COVID-19潜伏期有助于追溯传染源,确定密切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为及时调整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感染SARS-CoV-2野生株和不同变异株的COVID-19潜伏期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感染SARS-CoV-2野生株的潜伏期在4~8 d,中位潜伏期约为5.5 d。感染Beta、Gamma变异株的潜伏期与野生株基本类似,约为5 d。感染Alpha、Delta和Omicron变异株的潜伏期则低于其他毒株,分别为4 d、4 d和3 d。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Omicron BA.2变异株病例的临床特征,为Omicron BA.2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3日至4月18日上海市松江区方舱医院收治的67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无症状组369例和轻型组30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疫苗接种及转阴时间。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36.11±13.20)岁,呈低龄化趋势,主要集中在15~44岁组(73.9%),其次为45~59岁组(18.7%),≥60岁组(4.7%)及0~14岁组(2.7%)占比较少;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19例(2.8%),主要为高血压及糖尿病;总体疫苗接种率为94.5%,15~44岁组(97.6%)及45~59岁组(95.3%)接种率最高,≥60岁组(81.2%)次之,接种率最低为0~14岁组(27.8%);轻症组患者平均核酸转阴时间为(11.44±2.36) d,明显长于无症状组的(10.80±2.2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疫苗接种针数及完成疫苗接种至确诊感染的间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特点及血清IgG、IgM抗体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82例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资料,依据胸部CT有无肺炎改变,将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分为肺炎组和无肺炎组,观察其在入院后T1(1~<4 d)、T2(4~<8 d)、T3(8~<15 d)、T4(15~<22 d)和T5(22~<30 d)5个时间点血清IgG、IgM抗体水平。结果 82例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中,临床表现为咳嗽62例、发热31例、咽部不适33例、肌肉酸痛5例和腹泻3例。所有感染者在T1~T5 5个时间点血清IgG和IgM抗体水平M(IQR)分别为50.22(142.20)AU/mL和0.41(0.81)AU/mL、326.50(220.63)AU/mL和0.95(1.62)AU/mL、368.23(76.21)AU/mL和1.09(2.42)AU/mL、368.65(79)AU/mL和0.74(3)AU/mL、5.26(113.10)AU/mL和0.81(3.10) AU/mL。肺炎组血清IgG抗体水平在T1、T4时间点低于无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在T1时间点低于无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时间点的血清IgM抗体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症状较轻,血清IgG抗体在感染病毒后上升,但在肺炎组和无肺炎组中存在部分差异,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感染者血清IgM抗体上升不明显,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COVID-19的流行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本文通过对SARS-CoV-2的基因组结构和生命周期,以及该病毒引起的COVID-19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阐述和探讨,旨在为SARS-CoV-2及COVID-19的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江苏省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Delta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通过在江苏省南京市及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收集江苏省 2021 年 7 月 20 日—8 月 28 日 COVID?19 本土病例的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江苏省SARS?CoV?2 Delta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病例累计报告820例,病死率为0。其中,男341例(41.6%),中位年龄为48岁,<20岁111例(13.6%)。轻型、普通型、重型病例的中位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潜伏期为9.5(7.5,11.0)d。中位代际间隔为3(2,5)d,一代至二代与二代至三代、二代至三代与三代至四代的代际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核酸检测灵敏度为77.7%。此次疫情共发生3起“超级传播者”事件。结论:SARS?CoV?2Delta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且有年轻化趋势,重型常见于老年人。建议中高风险地区对于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多次测核酸以降低假阴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病例相关指标以及症状改善情况,探讨加用中草药对COVID-19疑似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5日-2020年3月5日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符合COVID-19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共3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4例,给予常规治疗;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江苏省由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 rus 2,SARS-CoV-2)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后续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以及各市政府官方通报(2022年2月13日—4月9日)的 COVID-19病例数据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截至2022年4月9日,江苏省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COVID -19疫情蔓延势头初步遏制,累积发病率为0.48/10万,病死率为0。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76.3%),确诊病例中以轻型为主。发病中位年龄为42岁,<20岁感染者占16.9%。OmicronBA.1变异株中位潜伏期为5.0(4.5,6.0)d,BA.2变异株中位潜伏期为3.0(2.8, 3.5)d,两组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性病例比例较高(81.6%),主要来自家庭聚集。结论:Omicron变异株传染性强,潜伏期短,毒力减弱,该阶段江苏省Omicron感染病死率为0,江苏省实施的精准防控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 收集44例SARS-CoV-2感染者(SARS-CoV-2组)以及49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Omicron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结果 Omicron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尿素、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SARS-CoV-2组(P<0.05或0.01),而淋巴细胞百分比、球蛋白水平以及钾离子、钠离子的异常率低于SARS-CoV-2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尿素、肌酐、总胆红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cron感染者早期炎症和部分生化指标变化较SARS-CoV-2患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尽管SARS-CoV-2暴露剂量和暴露者机体抵抗力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确定的变量,但COVID-19的发生是SARS-CoV-2暴露剂量与暴露者机体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比较中国湖北内外发病情形、湖北之外其他省市不同日期COVID-19发病的潜伏期、以及散发病例与聚集性发病情形,发现SARS-CoV-2感染率高低与疫情时程及潜伏期均相关,显示SARS-CoV-2暴露剂量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严重程度均可能具有相关性。从而提示COVID-19的治疗,需要对潜伏期偏短的患者提防其重症化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ccination status of SARS-CoV-2 in children,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RS-CoV-2 vaccination and COVID-19 in childre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335 cases of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infection from February 15, 2022 to March 18, 2022 in Shenzhe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Results Among 335 children with SARS-CoV-2 infection, 174(51.9%) cases were vaccinated with the SARS-CoV-2 vaccine; 33(31.4%) cases were vaccinated in the 3-<6 years old group; 141(61.3%) cases were vaccinated in the 6 -<14 years old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SARS-CoV-2 vaccination between the 6-<14 years old group and the 3-<6 years old group (χ2=26.1, P<0.05). In the study cohort, 3-<6 years old group and 6 -<14 years old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VID-19 in the vaccinated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unvaccinated group (P>0.05). In the study cohort, the proportion of confirmed cases of 1 dose of SARS-CoV-2 vaccine and 2 doses or more of SARS-CoV-2 vaccine was 89.5% (68 cases) and 77.6% (76 cases), respectively; in the 6~<14 years old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confirmed cases of 1 dose of SARS-CoV-2 vaccine and 2 doses or more of SARS-CoV-2 vaccine was 90.0% (54 cases) and 76.5% (62 case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264, P< 0.05; χ2=4.279,P<0.05). The IgG levels of 18.28 (6.61, 55.2) AU/mL and 58.3 (25.85, 131.41) AU/mL in the study cohort who were vaccinated for 1 dose, 2 doses and more, respectively; the IgG levels of 20.13 (8.33, 44.33) AU/mL and 56.57 (25.85, 150.07) AU / mL in the 6~ <14 years old group who were vaccinated for 1 dose, 2 doses and more,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Z=-4.37, P<0.05; Z=-3.96, P<0.05). Conclusions Children who received 2 doses of SARS-CoV-2 vaccine have a lower incidence of COVID-19 and higher levels of SARS-CoV-2 antibodies compared with who received 1 dose . It is recommended that children are advised to be vaccinated against the COVID-19. © 2023 China Tropical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患者抗体检测阴性群体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验特征,有助于增进对确诊患者抗体检测阴性结果的合理判读及对此类患者的有效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27日确诊的116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一年内的总抗体检测结果进行跟踪分析。依总抗体检测结果、患者的临床分型分为抗体阳性/阴性组,轻症组(轻型、普通型)、重症组(重型、危重型)。采集上述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测数据并分析比较。结果 总抗体阴性患者比例为17.2%(20/116)。慢性肾病者与糖尿病分属抗体阴性组、抗体阳性组的首位并发症。抗体阴性组的平均住院日(17.80±11.70)d少于抗体阳性组(28.88±10.14)d,抗体阴性组的谷丙转氨酶(中位数20.10)低于抗体阳性组(中位数28.00),两组间的平均住院日、谷丙转氨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抗体阴性组、阳性组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基本一致;抗体阴性患者组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C反应蛋白(中位数分别...  相似文献   

15.
宋旭辉  郭琴  林胜  刁雪  付英  王华国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120-1122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形势严峻,并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构成巨大挑战,快速准确的诊断COVID-19对疫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COVID-19患者的调查和确诊过程,以对COVID-19确诊和疫情防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患者为赴渝务工于2020年1月23日返乡人员,在渝期间,其同工地的一同事确诊为COVID-19,之后该工地接连有另外8位同事被确诊。患者返乡后2月2日被当地疫情防控单位采取医学隔离。患者于隔离后不久出现咳嗽,阵发性,干咳为主,偶可咳出黄色痰液等COVID-19相关临床症状,遂被当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疗单位收治,后经市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专家组远程视频会诊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患者先后经历9次核酸检测,在前8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情况下,于第9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月21日最终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流行,患者感染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不一,甚至呈现为无症状感染状态,这给整个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作为COVID-19诊断的主要手段,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备受关注。本文报告一例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但粪便及肛拭子核酸检测持续阳性的COVID-19病例。患者为武汉某大学在校学生,在校期间即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放假回家,因病情加重而就诊入院,根据病情发展和诊疗需要,该患者进行了多次核酸检测,在症状明显好转,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后,其痰液、肛拭子及粪便样本的核酸检测仍持续阳性,由此,讨论多部位样本核酸检测对COVID-19诊疗的临床意义,并探讨疫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Omicron(B.1.1.529)变异株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从南非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球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Omicron感染病例。目前Omicron变异株在部分非洲国家已成为主导毒株,且传播速度快。尽管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疾病症状较轻,多数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但病例数量的快速增长可能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沉重压力。此外,Omicron变异株的变异来源、传播特征、疫苗抗性等尚不明确,给各国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变异来源、传播特征及可能的机制、流行现状、疫苗对其保护效果、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Omicron变异株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成功诊治的3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为诊治危重型COVID-19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成功救治的3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岁。2例为二代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平均住院天数16.67 d,发病初期均有发热,2例有咳嗽,进展期出现重症肺炎。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1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C-反应蛋白升高,恢复期淋巴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渗出影、部分实变及磨玻璃影。入院后经积极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营养支持、CRRT、机械通气结合中医调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危重型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快,病程中合并多种并发症,早期诊断并及时综合支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