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中国乡村医生》2007,23(8):44-45
络病的病因 外邪袭络 ①六淫外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袭人肌表,按照阳络-经脉-阴络的顺序传变。②温、疫之气:主要是指外感温邪及疫疠之气,包括温热病邪及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相似文献   

2.
无数的临床事实表明,同一个症状,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既可能属热,也可能属寒;既可能是虚,也可能是实,这便是中医症状所具有的二属性。认识中医症状的二属性,对疾病的诊断,病机的揭示以及方治的确立,皆至关重要。为此,本文试作浅述。1病机和症状的统一与矛盾...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病机关键是邪正交争中的正伤与邪侵。本文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 ,作一粗浅的探讨 ,敬请同道斧正。1 正 伤正伤指人体的正气亏虚及血瘀、气滞、浊凝等 ,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1 .1 正虚 (气血阴阳 ) 正气的范围十分广泛 ,包括卫气护卫肌肤和驱邪外出的能力、脾胃滋养全身的功能、肾中精气调节全身阴阳的能力、经络系统调节机能平衡的生理功能等 ,均属正气的范畴。正气虚弱 ,则机体防御能力下降 ,其抗病能力、康复能力减弱 ,且不能及时削弱、中止邪气的致病作用 ,无力驱邪外出 ,因而机体受到的病理损…  相似文献   

4.
论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的病机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北燥证证候中出现湿证的原因,阐明其病机关系。方法:以中医传统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线索为依据,综合分析西北燥证中燥、湿二邪的病机关系。结果: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相互转化的病机关系凡四:一为燥滞营卫,外燥内湿;二为遽燥气敛,津停生湿;三为燥极而泽,湿从燥化;四为湿阻气机,燥自内生。结论:西北燥证所兼湿证为内湿,系由外感燥邪侵袭人体,邪正交争、病机转化而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干眼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类型,为临床老年干眼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7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干眼将患者分为病例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干眼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是否屈光不正、是否有眼表疾病史、是否易失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屈光不正、有眼表疾病史、易失眠均是老年干眼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老年干眼的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结论 屈光不正、眼表疾病史、易失眠均是老年干眼患病的危险因素,以肝肾阴虚证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中医病机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可以分为收集症状,辨析证候,识别病机,确立治疗原则,制定治疗方案等。其中最能体现中医诊疗特色的是辩证、识机和立法三个方面,而辨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识别病机的过程,制定治法和方法又是根据病机设计确定的,因此,中医辨证过程中,审识病机乃是关键的环节。中医历来强调辨证中辨识病机的重要性,早在《内经》就倡导“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相似文献   

7.
干燥综合征是累及外分泌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多系统损伤,其中肺损害较多见。引起肺损害的病因病机为燥邪犯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燥毒内炽。干燥综合征易出现肺损害,其病机以脾、肝、肾阴亏为本,而以燥热毒邪为标,病程中常出现瘀血的病理因素而加重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燥邪究竟属阳邪抑或属阴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六气生成与阴阳五行关系、六气应四时阴阳、寒暑统六气、燥与寒热关系、六气的相生相制关系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燥属阴邪的立论依据;从燥与湿属性相反、燥邪致病特点和病证、燥证治疗用药分析等3个方面分析了燥为阳邪的原因,同时对燥兼阴阳也作了阐释.但由于<内经>对六气属性的划分亦多以四时、五行和阴阳之气的升降动静主论确定六淫邪气的阴阳属性,当以时令节气为依据,因而,燥为秋季主气而属阴是成立的.但应当明确的是,阴阳具有相对性,其所指不定,六淫邪气的阴阳属性仅是从某一方面笼统的概括,其所致病证的特点又与邪气本身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兼邪和在体内的转化等复杂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本病病因繁多,病理过程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颇多,但有关其病因方面的研究资料则甚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古籍,将本病病因分为外感邪毒、内伤致病及痰瘀致病三类进行系统阐述,并分析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搜集整理古今关于燥邪阴阳属性的文献,从中医理论体系的角度重新认识燥邪阴阳属性的理论观点,为以燥邪为病因的病证提供临床治疗理论依据。方法确定检索词与检索条件,通过《中华医典》(第5版)电子丛书获取新中国成立前的文献;同时,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超星移动图书馆获取当代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通过《中华医典》(第5版)获得目标文献条目36条,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超星移动图书馆获得目标文献29篇,文献中对燥邪阴阳属性存在不同认识。结论 "燥邪属阴"的观点目前更受认可,笔者亦提出相应支持依据;"燥邪属阳"的观点日趋式微,但仍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Dryeyeisadisorderoftearfilmduetotear deficiencyorexcessivetearevaporationcausingdamagetotheinterpalpebralocularsurfaceandas sociatedwithsymptomsofoculardiscomfort(1).As itisnowoneofthemostcommonsuperficialdisor dersinophthalmologyintheworldaswellasinChi na,moreandmorepeopleattachimportancetothe study.ThetreatmentofdryeyebytraditionalChi nesemedicine(TCM)orintegrative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CWM)isnowreviewedinthis paper.TREATMENTOFDRYEYEBYTCMANDICWMTHERAPY LocalTreatmentwi…  相似文献   

12.
综述中医药干预干眼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临床研究方面,依据干眼病的病因病机,对肝肾阴虚型、肺阴不足型、肝郁阴虚型、肝旺脾虚型等不同证型的干眼病患者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方剂内服、中药滴眼液外用、针灸等中医药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增加其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实验研究方面,多种中药复方、单味药、提取物及单体对药物(如东莨菪碱、阿托品、高渗盐水)和手术(如去势、腺体摘除)诱导的干眼病动物模型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激素等相关。  相似文献   

13.
干眼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工泪液和中药联合运用治疗干眼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以Schirmer试验做为疗效定量测定的指标,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在用人工泪液同时口服中药,对照组仅给予人工泪液。结果:经随访1年,研究组干眼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综合征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从不同角度出发的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研究进展,分析其现实意义及可行性.收集、梳理2010年至今与中药寒热药性相关文献共41篇,分析中药寒热药性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结果从已经报道的研究结果发现寒热药性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基于文献角度的研究和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下主要进行了基于生物学角度的研究、物理学角度的研究和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研究.结论: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的研究在不同层面均均取得一定的进展,不同的研究思路均为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39-142+146
膜性肾病(MN)是一类发病类型复杂、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的一种疾病,分为特发性(IMN)和继发性(SMN),随病情发展可至终末期肾衰竭,其中病因尚未明确的称为IMN。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用于治疗该疾病时对症状缓解、防治并发症及延缓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展进程等方面有明显疗效。参考各家文献,大多数医家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风、湿、热、瘀是在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四大重要病机。在临床指导治疗IMN中从不同临床表现来探讨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中药外洗方沐足后紫杉醇脂质体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分级,评估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方法 40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给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化疗,观察患者神经毒性及生存质量.结果 神经毒性发生率7.5%,且仅局限于Ⅰ~Ⅱ级.结论 中药外洗方可有效预防紫杉醇脂质体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医三联外治法(火针疗法、粉刺祛除术、中药面膜法)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中医外治法进一步推广提供临床试施依据。[方法] 将140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医三联外治法治疗)700例,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和他扎罗汀乳膏治疗)700例,治疗4周后观察皮肤损害的临床症状总积分和临床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三联外治法能明显改善寻常性痤疮患者的皮损,效果显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中西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研究,对痤疮的发病机理进行评述,来更全面地认识和提高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提供思路。中医认为,痤疮的病因与外感风邪、肺经蕴热;湿热蕴结、痰湿互结;毒热互结,肝肾阴虚;冲任失调有关。西医认为,痤疮发病与机体免疫失衡、痤疮丙酸杆菌作用、炎性因子作用、雄激素作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和遗传相关。中医多采用辨证分型方法医治痤疮,疗效显著却缺乏规范的研究方法,难以达成共识;西医治疗痤疮内服类维生素A,外用抗生素联合激素软膏治疗,停药易复发。痤疮治疗应中西医相互结合,方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激素逐渐走进化妆品市场,外用激素的滥用愈发明显,进而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西医的治疗方法又较为单一、疗效一般。为寻找更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本文从中药外治的角度出发,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近15年来有关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药外治文献,按照不同的外治方法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归纳、统计出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及有效率较高的外治方法。结果共检索到69篇文献,其中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有黄柏、黄芩、甘草、苦参,平均有效率较高的使用方法是单味中药外用,为93.3%,可见中药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外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S),病位主要为督脉、膀胱经、肾经循行所在部位。肾虚是 AS 发病的根本原因,风、寒、湿是发病的重要诱因,痰浊瘀血是发病的关键病因。中医药治疗本病以滋补肝肾、祛寒除湿、化痰逐瘀、活血解毒为主要方法,作用机制多与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相关,目前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医药能有效缓解 AS 的症状,调节相关生物学指标,因此,对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将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 AS 的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