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28岁。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电图窦性P波与QRS波无关,频率与交界性频率相同;交界性节律以2∶1,3∶2,4∶3,5∶4文氏型下传阻滞,有时呈4∶2,5∶3顿挫型文氏型下传。提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文氏型下传阻滞。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5岁,因间断心悸就诊。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见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呈3层分布,主导节律在最上层,下面两层分布为心动过速发作时的RR间期条带。全天心动过速发作时Lorenz-RR散点图呈"曲尺状"样分布;1 h Lorenz-RR散点图呈关于45°线两侧对称分布的两个团块。结合逆向回放心电图片段诊断为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系房室结1∶2下传心室所致。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 ,74岁。反复发作性心慌 2 0余年 ,近 1年来心慌发作频繁 ,每日 1~ 2次 ,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此次心慌发作时伴有晕厥而收入院。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 (WPW ) ,阵发性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 ,给予射频消融术 ,手术后第 4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图示 :窦性P波 ,P -R间期逐渐延长 (但每搏延长的程度甚微 )之后出现 1个逆行P- 波 ,且未下传心室 ,R -P- 间期0 12s ,包含有P- 波的P -P间距短于 2个窦律周期 ,考虑逆行P- 波的激动进入了窦房结 ,重整窦律 ,为文氏型心房回波 ,每隔 2~ 3次窦性心搏发生 1次文氏型心房回波 ,CMV5…  相似文献   

4.
征解10:答案     
征解10答案左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间歇性左、有束支阻滞诊断要点心动过速开始发作时是节律整齐的左束支阻滞图形的宽QRS波心动过速,随后变为整齐的窄QRS波心动过速,最后呈右束支阻滞形宽QRS波心动过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3岁,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共行3次房室结慢径射频消融,术后9 h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第2~6天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逐渐转为P波10∶1,6∶2,3∶1,4∶2下传心室;第7~10天患者休息时P波1∶1下传心室;第11天休息和体力活动时P波均1∶1下传心室,房室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40岁。临床诊断 :心动过速原因待查。图中V1可见P′位于QRS之后 ,R -P′ 0 0 8s,P′直立 ,Ⅱ导前 3个搏动心率为 1 50次 min,QRS正常 ,R -P′<P′-R ,可考虑为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 (前传型 )。Ⅱ导联中R5的T波外形较R1 ~R4的T为高。R5后未见P′。P4后部分P波未继以QRS。终末部P -QRS呈 1∶1下传 ,窦性下传P -R仍为 0 2 0s,QRS呈Rs型。心电图诊断 :①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②自然终止后呈现短暂的房室传导阻滞下传讨论 PSVT突发、突止 ,常规心电图能记录到发作开始或终止时…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5岁,5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常规随访时心电图显示心室跟踪心房1∶1起搏,伪似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测试心房心室感知时发现自主心律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PR间期150ms。降低上限跟踪频率后,心室呈文氏型跟踪心房起搏,可见窦性P波下传时PR间期仍为150ms。提示心室起搏后存在室房隐匿性逆传,使房室结重整不应期,故产生连续的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8.
1例女性,65岁的患者,发作性心悸5年。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提示窄QRS心动过速,约190次/分,P波与QRS波呈1∶2关系,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术中也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改良房室结慢径后获得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9.
Bix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心脏病学家HaroldBix在Baltimore工作时提出 :“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 ,如果在两个QRS波中间看到P(或F)波 ,就应该考虑到可能有另一个P(或F)波隐藏在QRS波内”。Bix法则的原理 :心动过速时房室传导比例为 2 :1,未下传的P(或F)波恰好隐藏于QRS波内而难以发现 ,另一个P(或F)波则位于两个QRS波中间。Bix法则的心电图特点 :①常为节律规整的心动过速 ,心室律整齐 ,多为窄QRS波性心动过速 ,心室率多在 15 0bpm左右 ;②在两个QRS波中间可见P(或F)波 ,P(或F)波可为直立或倒置 ;③因QRS波内隐藏着P(或F)波 ,所以QRS波形态可…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54岁。因反复头晕、胸闷伴腹泻3天入院。发作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检:BP:130/83mmHg。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心律齐,心前区未闻杂音及附加音。两肺呼吸音清。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图1)示A行窦性P-P间期基本相等为0.74~0.82s,平均心房率75次/min,呈2∶1房室传导阻滞,R1~5为下传的心室波,P-R间期固定为0.20s。B行平均心房率90次/min,R2、5~7为下传的心室波,P2波下传R2后,P3~6波讨论本例心电图易误诊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进一步考虑安装起搏器。实际上该“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假象。图1B平均心房…  相似文献   

11.
正Bix法则已被学界熟知,其用在心房扑动伴2:1房室下传的诊断过程。房扑伴房室2:1下传时,将有一个心房F波完全融在QRS波中而根本不显露,只有另一F波显露在外,并位于前后两个QRS波当中。因此,看到一份快而整齐的心动过速心电图,且两个QRS波的中间有一明显的心房波时。根据Bix法则,你要想到,在前后的QRS波中都可能隐藏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一种新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 总结该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结果 该型室上速的发生机制是窦性激动连续经房室结1:2下传激动心室,导致心室率经常是心房率的两倍,心动过速呈无休止性发作,并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结论 这种心动过速可以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并通过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而根治。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3岁。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5年,有时可用深吸气终止发作。曾多次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后前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胸片,均未发现异常。1999年3月18日因心动过速持续3d不止,用药无效来我院就诊。心电图(图1,第1行):示宽QRS波心动过速。RR间期0.37s,QRS时限0.13s,粗看QRS波呈右束支阻滞伴电轴显著左偏;在每个QRS波后均可见P′波,RP′间期0.18s,曾考虑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欲用食管心房起搏终止,同时进一步做电生理检查。但因放置导管后患者咽部异物感明显,难以合作;且此时心电图(图1,第2…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3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 1月就诊。有心动过速发作史。心电图示Ⅱa 及Ⅱb 为不连续记录。Ⅱa 示P -P间期规则 ,P -R间期呈长短 2种。短P -R间期为 0 1 6s,长P -R间期为 0 39~ 0 44s,两者相差 >0 0 6s,符合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慢径路的P -R间期有逐渐延长以至最后传导中断的现象 ,即呈文氏型传导。相对短的P -R间期 (快径路 )下传发生在脱落 1个QRS波以后。P3、7、1 0、1 5后脱漏 1个QRS波 ,P4、8、1 1、1 6从快径路下传。Ⅱb 为经慢径路下传 ,P -R间期为 0 36s,酷似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考虑为慢…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85岁。因反复心悸 ,胸闷 1月入院。临床诊断 :冠心病 ,心功能Ⅲ级。图 1A为 12导联心电图示心室律不齐 ,未见P波 ,Ⅱ、Ⅲ、aVF导联隐约可见微小P′波或小f波(图略 )。图 1B为长Ⅱ导联 ,示心室律整齐 ,心室率 115次 min ,无明显P′波 (图略 )。图 1C的上行为长Ⅱ导联 ,示心室律不齐 ,但有一定规律性。图 1C的下行为食管导联示 :P′ -P′间期一致 ,均为 0 2 6s ,心房率 2 3 0次 min ,心房波在房室交接区近端呈 2∶1下传 ,房室交接区远端呈文氏传导。P′2、4、6、8在房室交接区近端受阻未下传 ,在 1个文氏周期…  相似文献   

16.
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传导形成的阵发性非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祥 《心电学杂志》1999,18(1):57-61
一、简史1975年,Wu等首次报道1例心房起搏冲动经房室结快-慢径路同步传导引起双重性心室反应.1979年,Caapo报道1例窦性心律自发性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传导引起的阵发性非折返性心动过速.1980年Gomes等对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电生理研究,并指出普鲁卡因酰胺可改变房室结快-慢经路顺向传导速度和不应期,致使心房起搏冲动能同步下传引起双重性心室反应.1983年Sutton等报道2例窦性心律自发性经快-慢径路同步传导形成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73岁。因心悸、胸闷就诊。临床诊断 :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示 :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率 170次 /min ,伴2∶1传导 ,P R间期 0 2 0s。动态心电图示 :P P 0 39s,心房率 16 7次 /min ,2∶1传导 ,P R间期 0 2 1s ,未下传的P波在QRS波之后。图 1A中P11~P13 房室传导暂时转变成 3∶2 ,P12 ~R间期延长至 0 4 4s,超过规整的P R间期 ,以致被阻滞的P13 恰好位于下传的QRS波前面 ,称之为被跨越的P波 ,漏搏之前P R间期延长 ,从而确立了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图 1B中P R间期延长至 0 30s ,受阻的P波落在QRS波终末 ,偶然…  相似文献   

18.
心房扑动伴A型交替性文氏现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万俊 《心电学杂志》2000,19(2):107-107
患者男性 ,67岁。因间歇性心悸、胸闷半年入院。体检 :心界不大 ,心率约100次/min ,心律不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音。发作间歇心电图诊断 :A型预激综合征。临床诊断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 ,心功能Ⅰ级。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心房波呈锯齿样F波 ,心房率271次/min ,为心房扑动 ,QRS波群呈室上性型 ,R_R间期不等。V1 导联连续记录(图1)F波节律匀齐 ,梯形图示F波在房室交接区上层呈2∶1传导 ,下传的激动在房室交接区下层传导时间逐渐延长 ,呈文氏周期。图中先后出现6个完…  相似文献   

19.
《心电学杂志》2006,25(3):141-141
本例基本节律为心房扑动,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均一致的锯齿状F波,以V5较为明显,等电位线消失,F-F间期为280ms,频率为217次/min(典型心房扑动的心房率为250~350次/min,但慢者约为160~170次/min,快者约为430次/min)。F波与QRS波群呈2∶1~4∶1传导。仔细测量,发现在F波2∶1下传的基础上,F-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连续3个F波下传受阻。说明房室交接区存在着双重阻滞区,上层为2∶1阻滞区,下层为文氏型阻滞区,由于上层传导不受下层文氏现象影响,故文氏周期中最后一个心房激动前后两个F波均在上层受阻,以3个F波连续受阻结束一…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心慌,心悸20余年入院。心动过速频率由慢转快过程中出现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标测His电位后腔内电图示:慢频率的VA70ms,AV呈2:1下传;快频率时,VA70ms,AV呈1:1下传。考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下传伴交替性功能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遂行慢径消融术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