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金耳发酵液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 Retz ex Fr)又名黄木耳,为银耳科、银耳属真菌,性味甘、平,它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真菌类。被视为“补益身心,延年益寿”的珍品。过去曾有少量报道金耳具有抗癌、保肝、抗衰老等药理作用,金耳糖酞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用于本项研究的金耳发酵液多糖是采用人工深层发酵方法,获得菌丝和滤液,金耳发酵液多糖从滤液中提取获得。 相似文献
3.
红栓菌胞外多糖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离并研究红栓菌胞外多糖的结构性质。方法:红栓菌发酵液,滤去菌丝等固形物,浓缩发酵液至1/4原体积,经乙醇沉淀、脱色、除蛋白、乙醇沉淀、干燥得多糖粗品PPS1,PPS1经DEAE-纤维素DE-52以及Sephadex G-150纯化得多糖纯品PPS2;采用凝胶过滤、醋酸纤维膜电泳、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气相色谱等方法测定多糖的性质。结论:从红栓菌中获得的多糖PPS2为单一组分,相对分子量为29200,由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组成。 相似文献
4.
虫草发酵液胞外多糖的醇沉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冬虫夏草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醇沉工艺参数。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含量,检测波长489.4 nm。以胞外多糖质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用量、醇沉温度和时间对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沉工艺参数为加4倍量95%乙醇于20℃醇沉7.5 h;胞外多糖质量0.671 g,纯度69.32%。结论:发酵液中胞外多糖含量较高,可加以充分利用;优化的虫草胞外多糖发酵液醇沉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仙茅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为仙茅多糖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仙茅根茎经水提、醇沉、冷冻干燥得仙茅粗多糖(XMP),经DEAE-纤维素柱和Sepharose CL-6B凝胶柱色谱纯化得纯多糖XMP-1,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气质联用等技术对XMP-1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仙茅多糖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81.2∶5.7∶1,多糖质量分数为91.8%,相对分子质量为3 031 Da,不含核酸、蛋白质和色素。具有吡喃特征吸收峰,在水溶液分子中的分子构象可能为自然卷曲结构。结论:仙茅纯多糖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中性杂多糖。 相似文献
6.
白参菌经深层发酵培养的滤液用乙醇沉淀获胞外粗多糖,SephadexG-200柱层析分离纯化得胞外纯多糖。纯度经纸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明为均一性多糖。胞外纯多糖酸水解物经纸层析,薄层层析表明它是由葡萄糖组成的一种葡聚糖。胞外纯多糖的紫外光谱分析260nm,280nm处均无吸收峰,表明不含核酸,蛋白质。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提示具β-糖苷键。 相似文献
7.
桑枝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桑枝中分离纯化出桑枝多糖,并研究其组成及初步结构。方法:桑枝经水提醇沉,脱蛋白、DEAE-纤维素柱和SephadexG-100柱层析,得RMPS1和RMPS2二个多糖组分,采用TLC、GC、HPLC、IR和Smith降解等方法分析其组成和初步结构。结果:RMPS1和RMPS2的平均分子量分别为:5.8×105,6.5×105,RMPS1有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8∶1∶1.40∶1.57;RMPS2有鼠李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1.38∶1∶1.35;通过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初步分析,RMPS1、RMPS2中连接方式主要为1→2、1→4糖苷键,此外包括1→3糖苷键,红外光谱显示,均具有糖的特征吸收峰。结论:首次测定桑枝多糖RMPS1和RMPS2的初步结构,为桑枝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纯化虎杖总多糖,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虎杖总多糖,联合DEAE-纤维素、Sephadex G-100柱色谱对虎杖总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对均一多糖进行纯度鉴定和分子量测定;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单糖组成;甲基化、气质联用(GC-MS)、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2个均一多糖PPⅠ、PPⅡ,其相对分子量分别为7780 Da、5720 Da。单糖组成实验表明PPⅠ、PPⅡ主要由葡萄糖构成。甲基化实验表明PPⅠ、PPⅡ均以1→4、1→3,4、1→4,6葡萄糖苷键存在,摩尔比分别为17∶1∶4、21∶1∶3。红外光谱及核磁波共振波谱对其结构分析证明PPⅠ、PPⅡ由α-型吡喃糖连接而成。结论 PPⅠ、PPⅡ是由α-(1,4)、α-(1→3,4)α-(1→4,6)吡喃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不同结构、不同分子量的均一多糖。为进一步研究虎杖均一多糖的结构及活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缓解白及药用资源压力,分离鉴定白及内生真菌并进行内生真菌胞外多糖活性强弱研究。方法:分离鉴定白及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获得胞外多糖,通过建立铁氰化钾法,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法,水杨酸法,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4种体外模型研究白及内生真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白及新鲜根中分离得到10株内生真菌,鉴定合并菌株后得到6株不同的菌株,其中10号菌株胞外多糖(0.1 g·L-1)总还原力最强,其维生素C(VC)当量高达12.01 mg·L-1,其次为6号菌株;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最强的为1号和6号菌株为16.6%;6号菌株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最强为21.6%,最弱的为10号菌株仅为11.0%;测定其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时则发现,10号菌株活性最强为13.6%,其次为6号菌株,最弱的为5号仅为1.8%。结论:白及内生真菌胞外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6号菌株胞外多糖总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清除ABTS自由基均较好,可以加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新月菱形藻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of Nitzschia closterium,EPN)的成分、单糖组成及其硫酸酯化条件。方法新月菱形藻胞外多糖以醇沉法从该藻的培养液中制备;DEAE-Sephedex25柱分离,HPLC法测定其质量分数,HPL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以氯磺酸-吡啶法探索新月菱形藻硫酸酯化反应条件。结果新月菱形藻向胞外分泌3种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EPN11.886×105,EPN21.41×105,EPN31.134×105。3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均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和岩藻糖。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和岩藻糖的摩尔比在EPN1为4.3∶1∶5.1∶8.9∶5.6,EPN2为4.2∶7.3∶3.7∶12.8∶3.4,EPN3为3.5∶2.1∶4.3∶4.9∶4.7。3种多糖的硫酸酯化条件基本一致,提高氯磺酸比例和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增加酯化产物的硫酸根、提高取代度和酸酯化反应的产率。结论新月菱形藻胞外多糖为酸性多糖,其硫酸酯化产物多糖硫酸酯可能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离纯化刺糖多糖,并对刺糖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刺糖多糖,联合使用大孔吸附树脂、纤维素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对刺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凝胶过滤法测定其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再通过部分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和核磁共振分析其结构。结果 经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AP1-1;纯度测定表明其为均一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9.7×103;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物质的量比为1.10∶2.19 ∶4.32;主链由→4)-β-D-GalpA-(1→,→4)-β-D-Galp-(1→和→4,6)-α-D-Glcp-(1→组成,支链由→6)-α-D-Glcp和2- OCH3-α-D-Man组成。结论 多糖AP1-1是一个有分枝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12.
13.
14.
红曲霉菌胞外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曲霉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抗肿瘤活性,为阐明红曲胞外多糖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红曲霉菌经液体发酵培养后,醇沉提取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以胞外多糖的抑瘤率、小鼠的相对生长率和各脏器指数为指标,研究红曲胞外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中剂量100mg/(kg.d)红曲胞外多糖给药组的药理作用比较明显,抑瘤率达到了44.95%。结论:红曲霉胞外多糖有抗肿瘤作用,并且与剂量相关,但不成正向线性比例关系,而在适当给药剂量时所表现的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Rhizobium sp.N613胞外多糖(REPS)的分离纯化条件和抑瘤活性。方法用酸化、加热、凝聚剂和絮凝剂进行发酵液预处理实验,经正交试验优化REPS醇沉制取条件。用凝胶柱色谱,紫外光谱扫描检测经Sevag法脱蛋白质所得REPS的纯度。采用动物移植性实体瘤的瘤重实验法研究REPS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作用,并对荷瘤小鼠眼眶取血进行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发酵液预处理参数为:盐酸调节pH5.0,70℃加热20min,依次加入5g·L-1Al2(SO4)3.18H2O和0.2g·L-1海藻酸钠。优化的醇沉制取条件为:调节溶液pH7.0,乙醇浓度65%,醇沉时间8h。REPS经检测为均一多糖。抑瘤实验结果表明,REPS各剂量组对小鼠S180肉瘤均有抑制作用,其中REPS纯多糖剂量为10mg·kg-1的抑瘤率达44.17%。与荷瘤对照组相比,REPS能够显著促进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生。结论初步摸索到了发酵液预处理操作的技术参数与醇沉制取的条件。所得REPS对小鼠S180肉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灵芝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灵芝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正交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对灵芝菌生长影响,从中选出了灵芝 菌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 培养基:葡萄糖 3.6%,蛋白胨 0.4%,pH 6.0,酵母膏 0.2%,KH2PO40.1%,MgSO 4· 7H2O 0.05%,Vit B1 0.005%,每升发酵液产干菌丝体 15.6 g,粗多糖 0.72 g。 经葡 聚糖凝胶层析对灵芝胞外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共有 5 个组分,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 ,气相色谱等手段进一步分析了灵芝胞外多糖的组成,结果表明灵芝胞外多糖系由甘露糖、 果糖、葡萄糖通过糖 β-D 糖苷键构成。 相似文献
18.
红曲霉菌胞外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红曲霉菌胞外多糖发酵提取优化,测定红曲霉菌胞外多糖清除DPPH能力,分析红曲胞外多糖糖链组成。方法:取摇床转速150r/min和120r/min,收集96h,102h,108h,120h的除细胞发酵液,以1/4、1/2、2/3、1/1,浓缩比减压蒸馏去细胞发酵液,95%的酒精分级醇沉,收集15%、30%、50%、75%醇沉沉淀物,苯酚-硫酸法测多糖含量并计算多糖得率;测定各胞外多糖的DPPH清除能力。结果:摇床转速150r/min多糖得率较高,96h发酵的多糖得率明显高于其它发酵时间,1/4浓缩,红曲霉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分布最均匀,2/3浓缩提取胞外多糖量最多;75%醇沉多糖清除DPPH最强。结论:不同的浓缩比和发酵时间对红曲霉菌胞外多糖得率有明显的影响;红曲霉菌胞外多糖有清除DPPH能力,以75%醇沉多糖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9.
鹿蹄草多糖LTC-Ⅱ分离纯化及结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鹿蹄草多糖LTC-Ⅱ的结构性质.方法: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制备鹿蹄草粗多糖,粗多糖经DEAE-纤维素和Sephacryl S-300 HR柱色谱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鉴定纯度并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紫外、红外、旋光、完全酸水解、高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甲基化分析对纯多糖组分进行结构性质研究.结果:得到一多糖纯组分LTC-Ⅱ,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2 000 Da.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其摩尔比为35.2:1.0:13.4:4.2,LTC-Ⅱ主链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以(1→6)连接的葡萄糖为主,分支侧链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以(1→5)连接的阿拉伯糖为主,葡萄糖和半乳糖位于分子的末端.结论:首次对鹿蹄草多糖LTC-Ⅱ的化学结构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朱砂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初步分析。方法采用DEAE-cellulose-52纤维素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GPC、GC-MS、1H NMR和13C 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得到两个主要多糖组分Z-C1和Z-C2,均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核糖和半乳糖等单糖组成,并都含有糖醛酸。Z-C1的数均相对分子量和重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5.46×103和9.47×103;Z-C2的数均和重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2.52×104和3.37×104。结论朱砂根多糖组分Z-C1和Z-C2都是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核糖和半乳糖等单糖和糖醛酸组成的酸性杂多糖,但单糖的摩尔比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