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纪岩层区居民饮水与胃癌高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3年以来,作者在河南省济源县对当地胃癌高发因素进行了长达25年的系统研究。第一阶段,发现当地胃癌高发与饮第三纪岩层间水或第三纪地层及其风化搬运沉积平原区的浅水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改善饮水的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改水5年后男女两性胃癌分别下降了38.5%和44.4%;改水10年则进一步下降了60.8%和67.6%,同时也看到了食管癌、肝癌大幅度下降。为证实这一高危因素对人体致癌的潜在危险,作者对这一水源进行了Ames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第三纪岩层间水的Ames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地质浅水(…  相似文献   

2.
食用咸猪肉致狗胃粘膜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庄河市,位于辽东半岛南部沿海,为我国北方胃癌高发区,胃癌死亡率男性为49.55%/10万,女性为22.23%/10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喜食自腌咸猪肉;胃癌地理病理学研究证实,人体胃粘膜损伤与自腌咸猪肉的摄入量呈正相关。本文通过动物试验,进一步探讨了食用自腌咸猪肉的危险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锡林郭勒盟地区1973~75年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显示蒙古族人群胃癌调整死亡率高达61.93/10万,这里的蒙古族牧民具有特殊的饮食习惯。为了探讨与胃癌流行有关的可能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1979年5月我们选择了该地区的一个高发点镶黄旗(调整死亡率为107.25/10万),对当地蒙古族牧民胃癌病例进行了配对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庄河胃癌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新的研究资料显示,中国胃癌死亡率为25.16/10万,占恶性肿瘤全部死亡的23.23%,名列榜首。在胃癌病发区,如辽宁庄河、山东临胸及福建长乐等地,胃癌死亡率高达50/10万以上。长期以来,胃癌一直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之一。80年代初,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于庄河开辟了胃癌研究高发现场,连续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及“九五”医学科技攻关任务,对当地胃癌发病情况、可疑致病因素及防治途径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九五”期间,又进行了大规模胃癌高危人群综合防治研究。庄河市共有对个乡镇,总人口83万余人。我…  相似文献   

5.
沈洪薰  陈莉  周树军 《肿瘤》1999,19(1):50-51
中医中药治疗胃癌临床研究多见,实验研究较少见。近年来,单味中草药体外抑癌试验,移植瘤和诱发瘤的实验研究逐渐增多[1,2]。而复方汤剂对化学致癌剂诱发动物胃癌的抑制试验尚未见报告。作者应用复方参七汤长期治疗胃癌术后病人35例,五年生存率为80%(16/...  相似文献   

6.
陕西安塞县胃癌死亡因素调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塞县目前胃癌死亡率及自70年代以来死亡率变化趋势。初步探讨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组织经培训的调查人员深入部分乡、镇挨门逐户地进行1993年-1995年三年死亡回顾抽样调查,统一填写表格和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 当地胃癌标化死亡率为48.37/10万,较20年前相比(54.34/10万)呈下降趋势。但仍列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结论 安塞县胃癌死亡率在全国仍属高水平。陕北黄土高原胃癌的高发与居民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胃癌的早期诊断与胃癌普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胃癌高危人群开展胃癌普查,主要目的是提高胃癌的早期发现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特别是当前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实验室手段尚未建立,临床上仍然主要依靠X线双重对比造影、内镜等形态学诊断手段的时期,积极开展胃癌普查,是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一、普查对象的选择高危人群的确立:在胃癌高发区与低发区高危人群的涵义不尽相同,研究资料表明,对山东省牟平县高陵镇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地胃癌死亡病例的95%以上分布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而这部分人群数目仅占总人口的1/3,因而集中在该年龄组的人群…  相似文献   

8.
胃癌与胃溃疡由于临床症状相似,鉴别诊断比较困难。为给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提供比较客观的指标,应用CD3、CD4、CD8单抗和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胃癌及胃溃疡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并与健康献血员对照组进行了分析比较。方法研究对象:胃癌与胃溃疡患者63例,均为我院  相似文献   

9.
例1,男,32岁,兄妹排行第四,在沈阳工作,工人,患罔癌,于1984年病故。例2,男72岁,其父,1991年全身不适,乏力,右上腹隐痛,有时伴恶心半个月,于当地医院经CT检查,诊为肝癌。经治疗无效,发病3个后死亡。例3,男,53岁,兄妹排行第二,1992年5月因上腹部包块,食后胀满、隐痛,在当地医院经B超、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经抗癌治疗无效,于1993年12月死亡。例4,女,77岁,其母,1993年8月因腹部包块,食后胀满、疼痛,伴恶心呕吐20余天,在当地县人民医院经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胃癌,经抗癌治疗无效,半年后死亡。例5,…  相似文献   

10.
胃癌高发区玉米面的致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泽立  米建民 《肿瘤》1989,9(4):157-159
河北省赞皇县是胃癌高发区,胃癌年平均死亡率为59/10万。赞皇县不同地理环境的行政乡胃癌死亡率相差悬殊。如西南部石咀头乡为84.47/10万、楼底乡为126.95/10万。东北部的张楞乡为28.11/10万、清河乡为32.85/10万。我们发现胃癌高发区的石咀头乡、楼底乡为深山区,当地居民主食为玉米。玉米收获后不脱粒,晒干后堆放房顶,经  相似文献   

11.
青海大通地区胃癌288例临床分析吴生荣,郭祥,陈永录由于青海大通地区高寒缺氧,冬季漫长4~5个月,当地居民有特殊生活习惯,如吃盐臃食品、吃冷模、大量饮酒等。本地区胃癌发病率较高。本文对大通县医院胃镜室自1985~1994年间检出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登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建立了胃液64-DP的ELISA检测方法。经特异性抑制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均较好,而且操作简易快速。131例胃液标本测定结果显示,阳性率为84.6%(44/52);假阳性率为3.80%(3/79)。我们认为此法可作为胃癌普查和胃癌早期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2023年6月2日至6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以线上和线下的形式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披露了多项胃癌相关的重要研究,聚焦于早期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策略探索。本文对此次大会关于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报道进行综述,旨在探讨胃癌研究治疗热点和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赞皇县胃癌霉菌病因研究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文综述了赞皇县胃癌高发区饮食和胃液霉菌及其毒素检测。杂色曲霉素致突变和动物诱癌实验,杂色霉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胃粘膜细胞的致癌作用以及常见粮食污染霉菌毒素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情况,分析了霉菌及其相关因素与当地胃癌发生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仙游县胃癌的危险因素,为当地胃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5年7月在仙游县医院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433例。按仙游县各乡镇胃癌的标化死亡率分成胃癌高、中、低发,乡镇以村为单位随机抽取健康人群,按患者的性别、年龄(±3岁)、居住地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结果 在控制和考虑其他混杂因素后,进食速度快、喜硬食、常吃腌菜、吸烟、有胃病史、肿瘤家族史、使用农药、对家庭现状不满意等为仙游县胃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常吃蔬菜、食用菌、牛羊肉、海带紫菜及洋葱等则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仙游县胃癌高发与多种因素尤其与当地进食腌菜饮食习惯和大量农药的使用有关,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胃癌特异染色剂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经20例预试验筛选而最终确定的自配核染色剂进行活体模拟染色试验。标本采自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195例胃癌患者。结果胃癌组织均在15%~20%浓度染色剂中短时间(≤30s)内着色,而癌周胃黏膜组织60s及以后才开始着色,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在不同浓度染色剂下显色时间有所不同。结论自配核染色剂在特定浓度、短时间内可使胃癌组织特异染色,使肉眼可区别癌周黏膜组织,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胃癌特异染色剂,用于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庄河地区2004~2010年胃癌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庄河地区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收集2004~2010年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信息,计算胃癌死亡率、中国标准人口死亡率(2000年)和世界标准人口死亡率(2000年),标化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用对数线性回归计算。[结果]2004~2010年庄河地区共计2 101例胃癌死亡病例,其中男性1 470例,女性631例,占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20.05%,居第2位。胃癌粗死亡率男性为45.36/10万,女性为19.86/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28倍,胃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年间胃癌死亡率明显下降,在总人群中变化率为每年-12.11%(95%CI:-11.20%~-13.01%),男性为-11.38%(95%CI:-10.36%~-12.40%),女性为每年-14.38%(95%CI:-11.83%~-16.86%)。[结论]庄河胃癌死亡率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当地经济水平提高及胃癌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有关。但当地胃癌死亡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继续完善恶性肿瘤监测系统,以指导胃癌病因及早诊早治工作,进一步降低胃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三磷酸腺苷对人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去恶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三磷酸腺苷(ATP)对人胃癌M17细胞系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三磷酸腺苷作用于人胃癌M17单细胞克隆亚系,每日记数细胞和计算抑制率,用扫描电镜观察M17细胞膜表面微绒毛变化,罗氏黄荧光染料传输法观察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状况,纽蛋白和微丝蛋白双标记法观察微丝骨架和粘着斑组装的变化。结果 (1)ATP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加药处理4天后增殖的抑制率可达80%以上。(2)  相似文献   

19.
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东亚、南美和中美洲,在日本和韩国胃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在中国胃癌同样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5%~20%,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免疫靶向治疗药物可逆转免疫检查点途径相关的肿瘤“免疫逃逸”,改变了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策略。以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为代表的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作为一种设计用于结合PD-1并阻断PD-1与其配体间相互作用的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是第一个在中国获批用于胃癌治疗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该药物突破了中国胃癌治疗“后线缺药”的僵局。本文围绕纳武利尤单抗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肿瘤快进展及假进展、生物标志物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郑凯  苋菊妹 《中国肿瘤》1999,8(12):578-579
国内外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而浙江临安是胃癌的高发区,据1991年的统计,其死亡率达39.4/10万,较1974年上升38%;与全国的胃癌“呈平稳下降”有明显的不同。为了查出其发病原因,我们对近15年来,来院作胃镜检查的病人及住院的胃癌、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的手术标本作回顾性HP检测,以了解HP在我市流行及与上述疾病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取1991年以来胃镜及病理诊断为胃癌、慢性胃病者总计9638例,并都有尿素酶(试剂由福建三强生物有限公司生产)试验的结果。其中男性6397人,女性3241人,男女之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