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观察64例患者诱导麻醉与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刺激睁眼、定向力恢复、离开苏醒室时间.结果:诱导前血压为( 122±25 )mm诱导时为(103±28)mm Hg;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6±18)mm Hg和(74±16)mm Hg;心率分别为(74±16)次/min和(66±12)次/min;诱导期血压和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气管插管前血压和心率与气管插管后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12±6)min,刺激睁眼时间(10±5)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6±4)min,离开苏醒室时间(25±15)min.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种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诱导给药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快速组、平滑组和阶梯组。麻醉诱导分别按效应室浓度输注丙泊酚至6.0μg/ml、瑞芬太尼至4.0 ng/ml。达靶浓度后入镜并随即调整丙泊酚浓度至2.0μg/ml、瑞芬太尼至2.0 ng/ml。分别记录患者吸氧前(T0)、诱导开始1 min(T1)、入镜即刻(T2)、入镜后1 min(T3)、2 min(T4)、5 min(T5)及术毕(T6)的MAP、HR及SpO2。结果阶梯组的达靶时间和入睡时间均显著长于快速组和平滑组(P<0.05或P<0.01)。阶梯组在T2时MAP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TCI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阶梯法诱导较快速法、平滑法使患者血压更平稳,但可控性稍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喉罩静脉麻醉应用于颈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接受颈部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实施喉罩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比较2组患者在各时的SBP、DBP、HR变化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和停药时点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喉罩置入前、后1 min时SBP、DBP、H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手术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喉罩静脉麻醉,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对2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麻醉诱导期及术中,观察组患者的HR、SBP、DBP及MA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易于控制麻醉深度,患者的苏醒质量高,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我院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或复合硬膜外阻滞临床实践的总结。内容凸现了小剂量协同用药的特色。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文章介绍了各类手术的最适切入剂量和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维持过程中克服循环抑制的各项措施;文章同时介绍了临床常用的中效非去极化肌松剂如何与之匹配应用的问题;文章还报道了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混合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以及适应各类手术的组方:为了方便基层应用,还介绍了剂量-容量转换的规律及静滴应用的配方。  相似文献   

6.
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TIVA)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给药方式比较,可控性高,更为简便精确。笔者观察了TCI丙泊酚TIVA对全麻病人血流动力学、脑电参数的影响,并与静吸复合全麻比较,评价其诱导、术中情况和术后苏醒过程,为临床靶控静脉麻醉的合理应用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LC的70例老年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麻醉。通过警觉/镇静评分系统(OAA/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中、术后各个时间段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LC时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优秀,安全性高。麻醉撤药后患者苏醒快,利于老年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异丙酚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异丙酚常用于人工流产术,但异丙酚镇痛效果差。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效果确切等特点,适用于门诊短小手术。异丙酚与阿片类药物复合应用时麻醉效应有相加作用。本研究拟观察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TCI)复合异丙酚的效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与丙泊酚复合应用的舒芬太尼TCI为0.5 ng/ml(SF组);芬太尼为2.5 ng/ml(F组).观察麻醉期血液动力学改变、泵注丙泊酚的入睡时间、BIS降至60的时间、停药后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OAA/S评分及术后24 h并发症.结果(1)F组麻醉诱导时的SBP、DBP低于SF组(P<0.05);两组在麻醉诱导时HR比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0.05);F组在手术开始时的SBP、DBP、MAP高于SF组(P<0.05);F组拔管期的SBP、DBP均高于SF组(P<0.05);(2)SF组的入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停止丙泊酚后30、60 min SF组的OAA/S评分低于F组(P<0.05);(3)SF组术后24 h躁动发生率、主诉需要阿片类药物少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丙泊酚TCI入睡快,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0.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输注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静脉麻醉(TIVA)与静吸复合全麻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是一种诱导快速、麻醉过程平稳、苏醒迅速的全凭静脉复合麻醉。靶控输注(TCI)又称目标浓度输注,代表着静脉麻醉给药方法的最新进展。TCI能维持效应室或血浆丙泊酚的浓度在有效的范围,避免有效浓度波动带来的术中知晓、循环抑制、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丙泊酚的镇痛作用较弱,常与其他镇痛药联合应用。本研究应用TCI丙泊酚复合恒速输注芬太尼全静脉麻醉,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麻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设定诱导时静注咪达唑仑2mg,先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ng/ml,1min后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μg/ml或3.5μg/ml,患者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kg,3min后气管内插管,插管后丙泊酚靶浓度调至2μg/ml,术中维持根据需要调整丙泊酚靶浓度,以0.2μg/ml递增或递减,瑞芬太尼维持不变。记录诱导前、诱导后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气腹时、气腹后5min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及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结果:诱导后2min的SBP、DBP、HR与诱导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时SBP、DBP、HR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时点经适当调整丙泊酚靶浓度处理后逐渐平稳,术后呼吸恢复时间为(6.5±2.2)min,呼之睁眼时间(8.9±3.1)min。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2.
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乳腺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诱导时设定雷米芬太尼靶浓度4μg/L(H组)和2.5μg/L(L组),丙泊酚3 mg/L,术中靶浓度维持不变,缝皮结束时停药。观察诱导前、意识消失、放入喉罩前、放入喉罩后1 min及切皮前、切皮后2 min的血压、心率,记录病人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及即刻药物效应室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后收缩压降低率分别为22.4%和12.8%;放入喉罩前后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变化;切皮后收缩压升高率分别为4.76%和18.0%。停药后两组病人平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2.8和12.3 min,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13.3和12.6 min。结论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雷米芬太尼靶控浓度2.5~4μg/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雷米芬太尼用于胆囊腹腔镜手术麻醉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胆囊腹腔镜切除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和雷米芬太尼(RF组)两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拔管期的SBP、DBP、HR、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及疼痛状况、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在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RF组SBP、DBP、HR的变化均明显小于F组(JP〈0.01);在切皮、麻醉维持期间两组病人血液动力学变化基本相似。两组病人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和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基本相似。RF组术后疼痛的例数明显多于F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和雷米芬太尼TCI TIVA的诱导更加平稳,苏醒质量高。但由于雷米芬太尼消除半衰期短,术后镇痛应及时建立。  相似文献   

14.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负荷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雷米芬太尼以0.5μg·kg-1·min-1速率输注。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0.1μg·kg-1·min-1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丙泊酚按5∶4∶3方案输注,即5mg·kg-1·h-1输注10min,4mg·kg-1·h-1输注10min,20min后3mg·kg-1·h-1恒速输注。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苏醒质量。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P<0.01),且Ⅰ组较Ⅱ组明显(P<0.05)。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P<0.01),不良反应较Ⅱ组高(P<0.01),术中无知晓。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两个注射泵静脉麻醉,采用负荷量加两种以上速率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背景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阿片类麻醉药,其起效迅速,时量半衰期短,长时间输注无蓄积,适合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给药。目的评价瑞芬太尼TCI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使该系统得以优化。内容瑞芬太尼TCI系统可控性好,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并能降低其他麻醉药的用量,可应用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美容整形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remifentanil)+丙泊酚(propofol)联合输注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renous anesthesia,TIVA)方法对诱导麻醉、维持麻醉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美容整形手术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丙泊酚组及芬太尼(feutanyl)+丙泊酚组,观察两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术中的血压、心率变化。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和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结果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组血循环稳定,血压、心率的变化与芬太尼+丙泊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输注TIVA用于乳腺美容整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7.
靶控输注异丙酚在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异丙酚时脑脊液浓度、效应室浓度以及BIS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杂种犬12只,以3μg/ml为效应室靶浓度进行靶控输注15min。取脑脊液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异丙酚的浓度。同时监测BIS以及血液动力学和呼气末CO2。结果 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后,模拟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在10.9min时达到平衡,并维持在3μg/ml的靶浓度水平。15min停止输注后模拟血浆和效应室浓度逐渐衰减。脑脊液峰值浓度约为0.29±0.14μg/ml,但各时点的浓度值均比效应室浓度低(P<0.05),平均为效应室浓度的18·7%。BIS与脑脊液浓度均在5min达到峰值,而效应室浓度相对滞后。且BIS与脑脊液浓度的相关性(γ=0.9195)优于效应室浓度(γ=0.554)。给药后犬的血压下降但未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结论 靶控效应室浓度输注异丙酚时,效应室浓度与BIS的变化不完全一致可能是药代动力学参数造成的差异。脑脊液浓度与BIS相关较好,比血药浓度更能反映效应部位的药代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全麻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应激反应抑制、循环和苏醒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一Ⅲ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时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给予0.06 ms/kg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0μ/L输入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0μg/L输入瑞芬太尼及血浆靶浓度从2.0μg/L分阶段增至4.0μg/L输入瑞芬太尼,同时给予血浆靶浓度3.0μg/L异丙酚及维库溴胺完成麻醉诱导.除B组在胆囊取出后停止芬太尼输入外,各组所有药物均在术毕时停止输入.予10、T1、T2、T3和T4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测定血清皮质醇、醛固酮和血糖浓度.记录苏醒拔管时间、术毕至出恢复审时间、拔管时OAA/S评分和从术毕至OAA/S评分达5分时间.记录麻醉手术过程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4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MAP及H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组最为明显,MAP及HR分别下降至(59±12)mm Hg和(54±6)次/min(P<0.05);4组患者苏醒拔管时MAP及HR均增加,A、B两组增加显著,分别增高至(113±13)mm Hg、(81μ8)次.min和(110μ12)mm Hg、(80μ7)次/min(P<0.05);A、B两组T4点皮质醇、醛固酮浓度比T0点明显增高(P<0.05);C组阿托品、麻黄碱、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使用总次数为20次,比其余3组明显增加(P<0.05).C、D两组拔管时间、出恢复室时间和OAA/S评分至5分时间比A、B两组明显缩短(P<0.05);C、D两组拔管时OAA/S评分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TCI可有效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和上腹部手术等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苏醒迅速且质量高,分步TCI时循环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反馈控制变量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病人镇静的效果. 方法 6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反馈靶控输注组(FTCI,n=30)和靶控输注组(TCI,n=30).丙泊酚的血浆靶控浓度均设定为2 mg/L,TCI组整个手术期维持不变,FTCI组BIS作为控制变量设定在70.记录并比较两组BIS值、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丙泊酚的单位标准化剂量、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的遗忘程度和满意度. 结果 FTCI及TCI组BIS最高值分别为76.1±6.4、86.0±8.6,最低值分别为69.0±4.5、60.9±11.8,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 = -5.058,-3.513;P=0.000);平均动脉压的最高值分别为(90.9±14.2)、(100.4±11.6)mm Hg,最低值分别为(74.2±12.5)、(63.8±13.8) mm Hg,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838,-3.059;P=0.006,0.003);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440.8±141.0)s、(576.4±120.5)s,两组也有统计学差异(t=-4.004,P=0.000);FTCI组丙泊酚总剂量明显低于TCI输注组[分别为(510.48±82.75)mg与(620.65±76.79)mg,t =-5.345,P=0.000],单位标准化剂量亦较低[分别为(5.08±1.26)mg和(6.02±0.86)mg,t =-3.375,P=0.001];两组术中的遗忘程度、满意度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BIS作为丙泊酚镇静的反馈控制变量可行,镇静深度适宜,且丙泊酚用量少,定向力恢复快,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分别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及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F组)、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组(R组,靶浓度为4ng/ml)和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S组),分别复合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浓度为4μg/ml)行静脉全麻,观察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镇痛效果、呼吸抑制、HR、MAP、SpO2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R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低于F组和S组(P<0·01),麻醉恢复时间显著高于F组和S组(P<0·01),R组的丙泊酚总用量、吸宫时术中最低SpO2、术中体动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均低于F组和S组(P<0·05,P<0·01),R组的呼吸抑制显著高于F组和S组(P<0·01)。结论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的麻醉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其镇痛效果优于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的麻醉方法,但要注意雷米芬太尼呼吸抑制作用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