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解除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术后功能锻炼指导及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科共对9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康复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后,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出院时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术后1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2011年21例DDH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5年,术后关节功能及Harris得分优于术前;术后优良率为93%。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果显著,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18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18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后,有2例出现髋关节脱位,有1例出现下肢静脉栓塞,其余均无其他并发症,经过手法复位和抗凝治疗后,出院时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 对全髋关节置换病人进行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治疗的手术策略。方法治疗56例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充分术前准备后,经后外侧入路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术中注意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及牢固性,防治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24例全髋关节置换,2周患者逐步扶拐下地锻炼。随访8个月~6年,患者无疼痛,关节功能恢复良好,X线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有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早期下地、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6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锻炼、术后病情观察、康复锻炼,以防止术后关节脱位。结果:本组65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直接影响手术和治疗效果,术前对患者作出正确的护理评估,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防止或减少关节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1):1375-1377
目的:总结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6例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做好术后的健康宣教。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良好,6周下床活动,未出现髋关节脱位现象。结论: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和功能锻炼,能够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后,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出院时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殷秀萍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169-16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3年3月-2007年9月6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62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51例,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完善各项常规准备,制定功能康复计划,术后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实施功能康复锻炼,并做好出院指导,有利于早期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癌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1例行肝脏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随访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术中失血量(>400ml vs≤400ml:HR=2.973,P=0.04)和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vs中-高分化:HR=4.892,P=0.01)是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肝内胆管癌切除术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中失血量和肿瘤分化程度,减少术中失血量或可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年内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神经外科患者的液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例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目标导向组(G组)。C组:根据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等行常规液体治疗;G组:在Vigileo监护仪指导下,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VV)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别于术前30min(T1)、手术开始后1h(T2)、术毕(T3)、术后6h(T4)、术后24h(T5)、术后48h(T6)采集颈内静脉血,T1~T3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O2)、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乳酸、渗透压],于T1~T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S100-β浓度,监测T1~T3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计算氧供指数(DO2I),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脑水肿的人数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G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毕MBP、CVP、心指数(CI)、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及DO2I增加,术毕以及术后6h血乳酸浓度降低,术后6h血S100-β浓度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以及脑水肿发生。结论 GDT有利于改善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罗在琼  李敏  余绍会 《安徽医学》2007,28(3):260-262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监测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5年200例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术前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和干预,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监测,重视健康教育和出院用药指导,定期复查及随访。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与监测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也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围术期机体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择期手术和腋窝多汗症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胸2-4交感神经切断术,麻醉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技术,术中为扩大手术视野,施行单双肺交替机械通气,应用放免法不同时机测定细胞炎性因子。结果全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后血压和心率下降明显(P<0.01),术后2 h心率减慢(P<0.01);胸交感神经切断后患者手掌及腋窝明显干燥、变暖,掌心皮温显著升高(P<0.01);麻醉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明显(P<0.05);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 h又显著升高(P<0.05及P<0.01)。结论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是治疗手及腋窝多汗症的有效方法, 双腔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麻安全可行,但手术结束后2 h内机体仍然存在应激及炎性反应,提示有必要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16.
赵磊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0,32(8):633-63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麻醉用药方案,A组:丙泊酚1.5mg/kg+雷米芬太尼0.2μg/kg;B组:丙泊酚1.5mg/kg+雷米芬太尼0.4μg/kg;检查期间体动则追加丙泊酚0.5mg/kg;观察并记录入室(T0)、给药后2min(T1)、入镜后2min(T2)、退镜(T3)、苏醒时刻(T4)、离院前(T5)时刻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内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麻醉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后MAP、HR、SpO2下降,离院前回升,其中SpO2在T2时刻最低(P〈0.01),分别为A组96.7%±2.8%、B组96.1%±3.6%。两组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麻醉效果优占比96%vs.74%,P〈0.01),呼吸抑制例数明显多于A组(发生SpO2低于90%例数比16%vs.0,P〈0.01),但托下颌后均缓解。结论对于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采用丙泊酚1.5mg/kg联合雷米芬太尼0.4μg/kg实施静脉麻醉麻醉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循环抑制轻微,为较好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住院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0例。术前对干预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健康教育、松弛训练。观察两组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血压、心率、术后疼痛评分、恶心呕吐及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SBP、HR与入院时比较入手术室即刻和切皮时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在入手术室即刻、手术开始40min、术后1.5h血浆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浓度均高于干预组(P<0.05,P<0.01)。术后镇痛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干预组<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地活动时均早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减轻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雷米芬太尼和七氟醚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及苏醒时的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5例,R组以雷米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S组应用七氟醚低流量紧闭循环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气腹前、气腹后,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后的血压和心率;观察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术中疼痛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收缩压在气腹前及气腹后5、10min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但R组下降更明显;R组的心率在气腹前及气腹后5、10min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和七氟醚均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但七氟醚对循环的抑制小,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隆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门诊行隆乳术患者40例,年龄18~50岁,体重42~55kg,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每组20例。S组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舒芬太尼0.2ug/kg,丙泊酚2.5mg/kg;F组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5mg/kg。两组均待意识消失后开始局麻和手术。术中麻醉维持均以丙泊酚4~6mg/(kg.h)恒速静脉泵入。观察并记录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5min、10min、30min、术毕时MAP、HR、RR、SpO2的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术中记忆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切皮时两组MAP降低,HR减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皮后5min、10min、30min时S组的MAP和HR低于F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前比较,切皮时、切皮后5min、10min时两组的RR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S组嗜睡率高于F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缓慢静注)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隆乳术,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相似文献   

20.
氯胺酮-异丙酚用于烧伤整形手术麻醉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骆阳  曹金良 《河北医学》2006,12(11):1119-1121
目的:总结烧伤、整形患者手术的麻醉体会.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123例烧伤、整形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前后分别给予止吐药物.结果:患者安静无肢动者106例(86.18 %),17例( 13.82 %)有轻微肢动,经加深麻醉后,不影响手术操作.术中NIBP、SpO2、HR、RR平稳,7例(5.69 %)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经面罩控制吸氧,减少麻醉药维持剂量后很快缓解,术后随访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对于烧伤、整形患者采用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合理调节药物注入速度,麻醉过程顺利,苏醒平稳,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