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预防屈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粘连的防治一直是手外科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预防粘连的新方法,包括非生物材料(如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生物材料生物制品及药物,射线照射等应用,对预防粘连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对兔进行的①切除腱鞘;②从侧面切开腱鞘;③从掌面正中切开腱鞘等3种手术后,吻合后的不全横断深腱与腱鞘的愈合情况。术后各术趾的活动范围、腱滑动距离在3种手术问无统计学差异;组织学显示3种方法中,3周时深腱与鞘间粘连最明显,以后减少。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不修复腱鞘,也可有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康宁克通预防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酸类药物——康宁克通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以兔子前肢屈肌腱制作损伤模型,采用自身对照,一例用康宁克通预防粘连,另一侧用生理盐水对照。术后不同时间切取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成纤维细胞计数,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结果:实验组肌腱修复处局部炎症反应受到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不活跃且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肌腱粘连程度减轻。结论:康宁克通具有防止肌腱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玻璃酸钠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作用。方法:以兔子前肢屈肌腱作损伤模型,采用自身对照,一侧用玻璃酸钠预防粘连,另一侧用生理盐水作对照,于术后不同时间切取标本,进行观察和检测,分析比较实验侧与对照侧的差异。结果:实验侧肌腱愈合好,腱周有假鞘形成,粘连减少,肌腱滑移功能良好。对照侧形成广泛粘连,肌腱滑移功能差。肌腱粘连范围检测评分,实验侧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玻璃酸钠具  相似文献   

5.
几丁糖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几丁糖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Ⅱ区肌腱损伤48例72条肌腱断裂行一期修复,术中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在肌腱鞘管内注入2%医用几丁糖0.5 ̄1.0ml,缝合皮肤。  相似文献   

6.
康宁克通对肌腱粘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屈指肌腱损伤动物模型经手术修复后用康宁克通局部注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康宁克通在损伤肌腱修复过程中对肌腱粘连的影响。实验材料经组织学处理和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在肌腱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康宁克通可能起着抑制肌腱组织的炎性反应,使组织中纤维成分速度增加,但也使组织中出现粘液性变。  相似文献   

7.
肌腱松解术治疗手部肌腱粘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肌腱修复后肌腱粘连松解术的疗效。方法 对粘连的肌腱行松解手术,术后配合积极的主动屈指功能训练及系列的康复治疗。结果 经过6个月至4年的随访,疗效按TAM评定标准评定,31条伸肌腱松解术后优良率为58.1%,56条屈指肌腱松解术后优良率为55.3%。结论 肌腱松解术中彻底松解粘连组织。术后进行系统的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助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鸡屈指肌腱损伤动物模型经手术修复后用康宁克通局部注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康宁克通在损伤肌腱修复过程中对肌腱粘连的影响。实验材料经组织学处理和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在肌腱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康宁克通可能起着抑制肌腱组织的炎性反应,使组织中纤维成分速度增加,但也使组织中出现粘液性变。修复后的肌腱组织应用康宁克通后,其间质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呈阴性显示。因此,康宁克通对肌健粘连可能起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桂霞  田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90-3791
肌腱松解术是治疗肌腱粘连的主要方法,对37例行肌腱松解术的屈指肌腱粘连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认为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与末梢血运情况,做好疼痛护理,指导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旨在进一步论证在修复屈指肌腱的同时,是否需要重建和采用何种材料重建已破坏的屈指肌腱鞘.选用24只纯种来亨公鸡,随机分成7个组进行实验。术后鸡爪石膏固定3周,3周后让鸡作自由活动,恢复患趾功能。术后16周,将标本置于 Instron 拉力机上测量肌腿的滑移距离和各个关节的屈曲幅度并作肉眼和组织学检查.实验结果揭示在修补屈指肌腱的同时应当考虑修复已被破坏的腱鞘和滑车.用腱旁组织游离移植来重建腱鞘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11.
带蒂筋膜脂肪瓣促进肌腱愈合防止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带蒂筋膜脂肪瓣覆盖修复的肌腱,探讨一种既能够促进愈合又能防止粘连的肌腱修复方法。方法选取SD大鼠18只,每只大鼠的右后肢跟腱为实验组(FW),左后肢为对照组(TS)。FW组以筋膜脂肪瓣翻转蒂部后包裹覆盖修复的肌腱;TS组仅对肌腱做显微缝合修复。分别在术后2、4、8周采取标本,傲大体观察、组织学切片检查和功能恢复实验,并进行评估、分级和统计(paired/matched t-test和wilcoxon rank sum test)。结果大体和组织学观察,2、4、8周FW组肌腱愈合更优,而粘连度却小于TS组(P〈0.05);功能恢复实验,FW组关节的活动度大于TS组,平均73.9%比62.5%。结论肌腱缝合术后,利用带蒂筋膜脂肪瓣包裹覆盖修复位点,有促进肌腱愈合,防止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手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粘连发生的性质与范围,分析产生粘连的原因,为临床上指导肌腱松解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69例157指不同部位手部屈指肌腱粘连松解手术病例,观察肌腱粘连发生的性质、范围。结果 98.9%Ⅰ、Ⅱ区肌腱修复后产生腱鞘内广泛粘连,95.6%Ⅳ区肌腱损伤后产生滑液囊内广泛粘连,其余Ⅰ、Ⅱ区或Ⅳ区肌腱修复后发生自I区至Ⅴ区的更加广泛粘连;Ⅲ区与Ⅴ区肌腱修复后粘连发生在Ⅲ区或Ⅴ区局部。结论 外源性愈合机制导致肌腱缝合部位紧密的瘢痕粘连;血液渗出与术后制动导致腱鞘或滑液囊内的广泛粘连。彻底的肌腱松解术应该解除上述两部分粘连。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肝纤维化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实验性肝纤维化间质胶原酶(MMP1)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建立了四氯化碳中毒性及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2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肝纤维化不同阶段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正常大鼠肝组织有间质胶原酶的基因表达。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组织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到肝硬化阶段MMP1基因表达较肝纤维化阶段下降;在肝硬化的自发逆转过程中MMP1基因表达保持在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水平。提示肝纤维化过程中MMP1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的变化一致,酶活性的变化是其基因表达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对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后肌腱粘连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方法以雄性成年鸡的趾深屈肌腱为实验模型,切除第二趾骨段相当于A2-A4滑车间趾深屈肌腱0.5cm,实验组用人发角蛋白人工腱(HHKAT)行肌腱移植,对照组用普通人发腱移植,分别于术后2、4、6、8周取材做大体病理观察,屈趾度及肌腱滑动度测量以及组织学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移植肌腱滑动功能及屈趾活动好,且粘连程度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织学显示肌腱修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后肌腱粘连程度较普通人发腱轻微.②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后修复主要依靠"外源性愈合方式",肌腱滑动功能主要依赖术后早期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Synoviolin基因修饰滑膜细胞条件下预防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 36只Leghom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将2组鸡的左侧第3、4趾深屈肌腱(Ⅱ区)间腱鞘作部分切除,肌腱切断,并行原位缝合后,实验组将Synoviolin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载体直接注入腱鞘残端表面;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1、3、8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学观察及生化检测。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区域形成新生腱鞘,对照组手术区域只有瘢痕生成;实验组肌腱的滑动距离、模拟主动屈曲度及肌腱最大延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后1、8周肌腱最大抗拉力及腱段羟脯氨酸含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3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noviolin基因修饰滑膜细胞能使无滑膜肌腱滑膜化,提高肌腱愈合质量,有效地预防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生物膜与金箔为代表,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性腱鞘代用品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并加以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鸡趾屈肌腱横断修复模型,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生物力学、大体观察、组织学及电镜检查,观察肌腱愈合情况、粘连形成情况及假鞘结构。结果:生物膜与金箔组肌腱均为内源性愈合,并形成具有正常滑膜A、B型细胞的假鞘结构,与肌腱间有间隙。结论:(1)生物膜与金箔防粘连作用机制相似,都是通过形成假鞘来发挥作用,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2) 用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物质将肌腱与周围组织分隔,将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从而提高肌腱的滑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CT引导经骶裂孔硬膜前间隙置管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组30例及胶原酶溶解术对照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及改良的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腰腿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P0.05),治疗2周后及6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组46.67%、90.00%;胶原酶溶解术对照组23.33%、73.33%(P<0.01).结论 应用CT引导经骶裂孔硬膜前间隙置管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缓解腰腿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胶原酶的检测与巯基肽抑制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微量光谱检测胶原酶含量方法。免角膜碱烧伤前后其泪液中胶原酶含量测定,并用抑制胶原酶药物巯基肽做体外实验研究。原理:①将定量的胶原铺在酶标用的聚苯乙烯塑料孔中,加入胶原酶则胶原会被溶解,且与胶原酶量成正比。②巯基肽抑制胶原酶主要利用螫合钙或形成不溶性钙化物,以减低Ca~(2 )浓度,另利用巯基(-SH)与酶的Zn~(2 )结合减低酶活性,在实验中测出IC50为4×10~(-6)g,此量在眼局部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