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构建冠状动脉个性化三维模型,研究不同狭窄程度下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冠状动脉增强扫描(CTA)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检查的44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3例,共分析133支血管。借助电路分析方法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以心肌灌注显像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比较不同狭窄程度下,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20. 0及Medcalc 18. 0软件进行分析,以心肌灌注显像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比较微循环阻力在缺血组(n=67)及非缺血组(n=66)的差异;分别计算不同狭窄程度下,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结果微循环阻力对25%~70%冠状动脉狭窄时,诊断价值最高。当冠状动脉狭窄25%~70%时,微循环阻力对诊断心肌缺血敏感性为87%~94%,特异性为71%~91%。当冠状动脉狭窄为25%~50%时,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为183. 3;冠状动脉狭窄为50%~70%时,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为137. 9。结论通过构建冠状动脉个性化三维模型、计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分析不同狭窄程度下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当冠状动脉存在25%~70%狭窄时,微循环阻力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阈值可为临床精准诊断提供一定意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异常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或促成心肌缺血,广泛存在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疾病中,常与患者不良结局有关。目前临床上缺乏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标准化定义和特异性诊断方法,导致只能对其进行经验性治疗。本综述重点介绍用于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相关指标、主要技术及进展,以期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患者各30例,设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2组患者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并采用压力导丝检测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IMR值。结果:糖尿病组hs-CRP、充血状态下冠状动脉IMR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2组患者的hs-CRP与IMR呈正相关(r=0.657,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与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炎性反应有关。压力导丝测定IMR能较准确、敏感地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观察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全部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对临床资料和肾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肾动脉狭窄者27例,占13.5%,其中轻度狭窄者(〈50%)13例,占6.5%,明显狭窄者14例,占7.0%。明显肾动脉狭窄单变量分析,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是肾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尤其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多见于老年合并高血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应常规进行肾动脉造影,以便及早发现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组织追踪(TT)和组织同步化成像(TSI)技术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局部心肌运动位移及同步化之间的定量关系。方法 对19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21例正常人(对照组)左室心肌的12个节段测量TT曲线的收缩期峰值位移(Ds)、R波至收缩期峰值位移时间(T—ds)和TSI的收缩达峰时间(Ts)。结果 中度狭窄组DS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ds在中、重度狭窄组与正常和轻度狭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s、T—ds和Ts在轻度狭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T技术能较准确地检出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异常心肌节段,但TT和TSI对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似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靖  戴允浪 《临床荟萃》2021,36(1):12-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孤立性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30例孤立性LMCA狭窄病变患者并分为两组:开口病变组(n=21)和非开口病变组(n=9).随访终点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障碍和冠脉无复流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的观察发现,一些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虽然经溶栓和血管成形术后心外膜冠状动脉再通,但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梗死相关血管通畅率与生存率之间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的通畅并不意味着组织水平再灌注的完全恢复,微循环仍然阻塞,心肌得不到有效的血流供应,出现这种现象的病人被认为是心梗再灌注障碍的高危人群组。Kloner等最早于1974年通过犬冠脉闭塞后再灌注试验模型观察到即使解除  相似文献   

8.
吸烟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吸烟是心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心血管疾病的确切机机制及吸烟量和心血管危险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有待研究。目的:分析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设计:回顾性调查及对比实验。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4—04/2005—04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500例疑似及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既往有胸痛病史或/及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者。②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排除标准:①变异性心绞痛。②手术前2周内有感染、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后Killp分级Ⅱ级以上)。③肝功能异常、血管疾病(需强的松治疗的大动脉炎)。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功能失常。纳入患者中,男370例,年龄42~76岁,平均(61&;#177;11)岁;女130例,年龄45~75岁,平均(61&;#177;12)岁。本实验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每位患者签署同意书。方法:①对纳入500例疑似及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吸烟习惯调查,依据吸烟与否将患者分为吸烟组(n=254)和不吸烟两组(n=246)。②对所有患者进行人体测量(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的测量),检测患者的外周血中自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③应用国际上通行的Gensini’s评分系统(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冠心病严重程度是狭窄血管功能改变及其累及灌注心肌范围共同作用的结果,冠脉管腔直径明显减小比远端损伤得分更高)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④对吸烟组患者吸烟量和Gensini’s评分、人体测量、白细胞计数的Spearman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Gensini’s评分结果。②吸烟组患者吸烟量和Gensini’s评分、人体测量、白细胞计数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结果:①吸烟组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水平与Gensini’s评分明显高于非吸烟组患者(P〈0.05-0.01)。②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组患者的吸烟总数、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水平与Gensini’s评分显著相关(r=0.109,0.100,0.135,0.139,P〈0.05~0.01)。结论: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相关,并且炎症反应可能是这种相关关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X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亚玮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731-6733
X综合征胸痛症状是否是由心肌缺血造成的一直是研究争论的重点之一。X综合征患存在冠状前小动脉片状分布性异常收缩或扩张储备降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异常,引起小动脉阻力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冠状动脉微循环异常。X综合征患可能存在心脏传出性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功能受到损害而导致痛觉阈值增加;心脏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活动兴奋增加对患冠状动脉的不良影响;还可能存在迷走神经紧张性下降。除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外,心血管X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运动试验、胸痛缓解方式、治疗措施、易患因素等均与冠心病极为相同,但两并无明显病理联系。认识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能对冠心病的危险因子评估有重要意义;对此类患进行有必要控制危险因素,可防止发生冠心病,保持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和FTCA、支架植入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143例,其中的54例76支病变冠状动脉植入支架59枚,包括前降支25枚、回旋支12枚和右冠状动脉22枚。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依次为前降支、右冠、回旋支及其他分支。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及多支病变狭窄的发生率较中青年明显增加。狭窄血管经PTCA及支架植入后血供明显改善,但仍有可能发生再狭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CE)在检测冠心病早期冠脉微循环内皮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20例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组(第2组),另选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对照组(第1组)行“声诺维”心肌造影。造影后进行4次闪烁成像,分析两组闪烁显像后心肌血流再灌注充盈曲线,获得再充盈峰值强度(PI)、达峰值强度时间(TP)以及心肌内微泡持续显影时间(T)并作定量分析。结果:第2组4次flash后的峰值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达峰值强度时间(TP)以及心肌内微泡持续显影时间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MCE通过定量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可达到检测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与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于后期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记录各例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结果经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分组后各组间冠脉狭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关系,二者是明显阳性。  相似文献   

13.
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术前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主干狭窄(LMS)≥50%患者的术前护理内容.方法42例中老年LMS患者在术前接受了心理指导、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其中LMS50%~75%者16例,大于75%者26例.结果42例均平稳渡过待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心梗发生.结论充分了解和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防止心梗和心绞痛发生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待术期心脏意外,使患者顺利渡过术前准备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72例(58.5±8.0岁)和血清尿酸正常对照组195例(57.3±9.9岁)。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血清肌酐水平增加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血症与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和血清肌酐呈正相关。结论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合并糖尿病、高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技术诊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管腔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TCA对6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并于CTCA检查后2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 1例患者因冠状动脉严重钙化4支血管CTCA不可评估,其余60例患者240支冠状动脉血管CTCA均可良好显影,240支血管显著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72/80)、91.9%(147/160)、84.7%(72/85)、94.8%(147/155).结论 CTCA显示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以作为排除冠状动脉显著病变的一种无创标准性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动脉狡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05例一临床拟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进行独立t检验、趋势X^2检验、线性关联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腹主动脉数字减影检查的305倒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2.8%,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72例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狡窄的发生率为22.3%;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的103例患者中,无1例有肾动脉狭窄及病变存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有冠心痛者,血肌酐≥100μmol/L是肾动脉狡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年龄〉60岁、血肌酐≥100μmol/L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应进行常规腹主动脉造影检查,而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可不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疾病(renal artery disease RAD)和其他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常常是共存的。作者通过前瞻性设计,对200例怀疑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常规给予肾动脉造影,旨在了解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以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早期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收集46例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组)和33例可疑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对照组),经胸采集左心室全容积三维动态图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质量(LVEDMass)、左心室收缩末期质量(LVESMas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整体长轴应变(GPSL),获得左心室17个心肌节段的节段性面积应变值(AS)及整体面积应变均值(GAS);比较两组间及缺血和非缺血心肌节段上述指标差异,对GAS和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剔除图像不清晰病例,最终冠状动脉狭窄组41例,对照组30例.冠状动脉狭窄组GPSL和GAS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冠状动脉狭窄组缺血心肌节段AS较非缺血心肌节段和对照组心肌节段均明显减低(P均<0.01),冠状动脉狭窄组非缺血心肌节段和对照组心肌节段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S与LVEF呈负相关(r=-0.720,P<0.01).结论 3D-STI可通过测量不同心肌节段面积应变早期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 gioplasty,PTCA)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但因为再狭窄的原因 (即PTCA后冠脉造影时管腔狭窄≥ 50 % [1 ] ) ,其疗效在30 %~ 40 %的患者中受到限制[1 ] 。本文  相似文献   

20.
背景:吸烟是心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心血管疾病的确切机机制及吸烟量和心血管危险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有待研究。目的:分析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设计:回顾性调查及对比实验。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4-04/2005-04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500例疑似及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既往有胸痛病史或/及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者。②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排除标准:①变异性心绞痛。②手术前2周内有感染、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后Killp分级II级以上)。③肝功能异常、血管疾病(需强的松治疗的大动脉炎)。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功能失常。纳入患者中,男370例,年龄42~76岁,平均(61±11)岁;女130例,年龄45~75岁,平均(61±12)岁。本实验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每位患者签署同意书。方法:①对纳入500例疑似及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吸烟习惯调查,依据吸烟与否将患者分为吸烟组(n=254)和不吸烟两组(n=246)。②对所有患者进行人体测量(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的测量),检测患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③应用国际上通行的Gensini’s评分系统(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冠心病严重程度是狭窄血管功能改变及其累及灌注心肌范围共同作用的结果,冠脉管腔直径明显减小比远端损伤得分更高)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④对吸烟组患者吸烟量和Gensini’s评分、人体测量、白细胞计数的Spearman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Gensini’s评分结果。②吸烟组患者吸烟量和Gensini’s评分、人体测量、白细胞计数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结果:①吸烟组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水平与Gensini’s评分明显高于非吸烟组患者(P<0.05~0.01)。②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组患者的吸烟总数、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水平与Gensini’s评分显著相关(r=0.109,0.100,0.135,0.139,P<0.05~0.01)。结论: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相关,并且炎症反应可能是这种相关关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