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83例高血压患者、同步进行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观察,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血沉和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值和总积分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 0.01。提示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甲襞微循环的障碍是并存的,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和微循环的障碍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中药熏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m症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9例腰椎间盘突出疗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动态观察,取无重要脏器疾病的健康成年人40名作为检测对照。中药熏蒸治疗以10d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甲襞微循环存在明显异常,其总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主要表现为畸形管袢增多、管径异常、血流速缓慢和红细胞聚集。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显著下降(P〈0.01).其中以血流速和红细胞聚集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甲襞微循环的检测结果证实了中药熏蒸治疗疗效确切,其甲襞微循环的“瘀血”状态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应用该药治疗 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组,并以 57例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患者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和甲襞微循环积分改善均有显著意义(P<0.05~0.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提示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68例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检测,结果,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等都明显下降(P<0.01),甲襞微循环的微血管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大部分恢复正常(P<0.01),输入枝流速、输出枝流速加快(P<0.01),红细胞聚集、管袢数异常、白微栓等都明显改善(P<0.01),与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功能好转呈同步变化,说明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有明显疗效,并简要从微循环-血流变学观点上解释体外反搏疗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与甲襞微循环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与甲襞微循环仪检测患者左手无名批甲襞微循环指标。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偏头痛组患者TCD示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头痛组甲襞微循环也呈相应的微血管狭窄,张力增加,加权积分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1)。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与甲襞微循环的异常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采用简便、无创的甲襞微循环检测方法。获得人体微循环信息,间接反映颅内血流动力状态,动态地监测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6.
血液稀释对雷诺氏病患者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血液稀释疗法,加扩血管药物硝苯吡啶(心痛定)治疗 10 例雷诺氏病患者,同时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表明治疗前后甲襞 微循环和血液流变的参数均有明显差异。通过治疗后患者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 粘度方面明显优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健脾灵对溃疡性结肠炎 (CU)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血液流变学检查用FASCO 30 1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检查仪 ,甲襞微循环采用WX 75 3型微循环观察仪。结果  5 95例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沉均高于正常值水平。管襻形态、血液流态和襻周状态三项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1) ,甲襞微循环各项加权积分值均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健脾灵能明显降低CU患者的血液粘稠度 ,改变血液流变性 ,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8.
中药薰蒸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新  包力  韩明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91-7191
目的 通过中药薰蒸法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AS患者46例,采用中药薰蒸治疗。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做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结果 治疗1疗程后,微循环有显著的改善,血流速度增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畸形管袢数下降,甲襞微血管渗出减轻。其总积分与分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lt;0.01-0.001)。结论 中药薰蒸治疗AS疗效确切,其甲襞微循环的“瘀血”状态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法(ILIB)治疗高粘膜滞血症(BHS)70例,并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后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和甲襞微循环积分改变均非常显著(P〈0.05~0.001)。提示ILIB对改善了BHS有良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等容血液稀释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块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ct、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5),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中西医结合等容血液稀释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P<0.001),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50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82例冠心病功能正常者六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统计处理和甲襞微循环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率均明显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延长,与心功能正常者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甲襞微循环改变以输入枝、输出枝管径变细、输入枝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程度严重及白色血栓增多为主,与心功能正常组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或<0.01)。提示了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的发生、发展与血液红细胞聚集增多和微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25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及甲襞微循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黄疸型肝炎较无黄疸型肝炎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要严重得多(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高低与甲襞微循环障碍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甲襞微循环改善的同时,肝功能也相应好转(P〈0.01或P〈0.05)。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与慢性肝炎反复发作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变化。方法: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形态积分值,液态积分值,管周积分值及总积分值)等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或P<0.05),结论:恶性肿瘤者存在血液高粘,高凝,高聚状态及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4.
对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流变、甲襞微循环的观察、全血比粘度、 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等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变 化(P<0.01),甲襞微循环形态上、流态、祥周状态均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0. 01)。证实血管和血液粘滞性的改变,血小板微血栓的形成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 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而血液的高粘滞状态有利于血性形成。这对研究心脑血管疾病 病理及防治起到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甘草人参煎剂治疗9例席汉氏综合征患者, 疗效满意.同时检测患者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指标,资料显示 患者Hct回升.RBc聚集减轻,变形能力增强,血液流动性好 转;甲襞微循环的管袢数增加,畸形管袢减少,管袢通透性降 低,管径扩大,积压速度提高、灌注量增加.主要抗标前后对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提示该煎剂对患者血液流变性 与甲襞微循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血液流变与甲襞微循环的相关性。方 法收测35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甲襞微循环及部分生化指标,与3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组全血高、低切粘度和高、低切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组上述各粘度指标仅轻度增高(P>0.05);(2)各DM组及不同并发症亚组均有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白色微血栓等指标显著异常(P<0.05~0.001);(3)NIDDM 组及并发症亚组,微血管畸形数增多,管禅长度增加,微血管周围有明显渗出及出血等形态和管围指标的改变(P<0.05~0.001);(4)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各DM组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与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粘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微循环内红细胞聚集程度与白色微血栓数量均呈正相关(P <0.05~0.001);空腹血糖与微循环内血流速度呈负相关(P<0.05),IDDM组血浆粘度与全血高、低切粘度、白色微血栓呈正相关(P<0.05)。结论:(1)各型 D M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2)D M患者血液流变与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选择美国纽约心脏学会(以下乐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Ⅲ级或Ⅳ级患者50例,随机分实验组3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激酶(以下称UK)10万u/日,每日静脉点滴一次,连用1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全血粘度低切值,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P〈0.01,全血粘度高切值比较P〈0.05。两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现历高血压病患者与甲襞微循环变化关系.方法:对高血压患者17例,(其中Ⅰ期患者3例,Ⅱ期患者5例,Ⅲ期患者9例),及健康对照组53例作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值与健康对照组比校,相差极其显著P<0.01.主要表现甲襞管袢数较少,交叉及畸形管袢增多,输入枝管径较细,减慢,线(线粒)流者占17.6%,粒线流占23.5%,粒沉占47.1%,粒缓流占11.8%.多数患者有红细胞聚集(轻度聚集占58.8%,中度及重度聚集各占5.9%).乳头浅波状及平坦者分刑为41.2%和52.9%.82%的患者可见乳头下静脉丛,管袢山血者占2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相差极显著,P<0.01.讨论:在不同病期的患者中:微循环和分值随着疾病的加重而增加.经治疗好转的患者,微循环获得改善.因而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检查时患者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中药薰蒸法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AS患者46例,采用中药薰蒸治疗。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做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结果治疗1疗程后,微循环有显著的改善,血流速度增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畸形管袢数下降,甲襞微血管渗出减轻。其总积分与分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0.001)。结论中药薰蒸治疗AS疗效确切,其甲襞微循环的“瘀血”状态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和甲襞微循环改变。方法对50例健康人和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变(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微循环障碍有一定关系,微循环检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断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