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海虹  程晓英  叶娟 《护理与康复》2013,(12):1146-1148
总结108例新生儿在下肢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护理.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异位、静脉炎、感染及疑似感染、导管堵塞、脱管及穿刺处渗液.护理对策为提高置管长度外测量的准确性,认真实施送管和导管维护措施,对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痛苦,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陈志芳  俞小娟 《全科护理》2013,(29):2782-2782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作为一条长期安全、无痛的通道,近年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逐渐成为静脉化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Ⅲ。留置PICC导管不仅可减轻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还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并不是所有PICC置管都那么顺利,现将我院1例PICC原位换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分析2例早产儿下肢PICC置管后致腹股沟异位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2例早产儿行下肢PICC置管后在腹股沟处发生异位的主要原因为胸腔压力、血流动力学改变,腹腔压力增高,四肢活动过多,静脉炎的发生.护理对策为保证导管尖端再最佳理想位置;建立专业化P IC C维护团队,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加强患儿的安抚,减少四肢活动,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何婧 《全科护理》2014,12(6):499-50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PIC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在PICC置管前、中、后实施舒适护理。[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堵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和堵管率。  相似文献   

5.
总结4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新生儿胸腔积液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机械通气改善呼吸,解决患儿通气不足、缺氧问题;尽快拍片协助确诊,确定PICC位置,观察有无胸腔积液;胸腔穿刺解除压迫,留取标本送检;停止PICC输液,拔除导管。另外,PICC使用过程中应做到置管后的严密监测,适当固定穿刺侧肢体,减少导管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组4例患儿经积极抢救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韩忠秀 《全科护理》2012,10(20):1861-1862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脱出的原因。[方法]观察130例鼻咽癌同期放化疗选择PICC置管的病人,置管期间发生导管脱出的情况。[结果]导管脱出15例中,轻度脱出6例(40.0%),中度脱出5例(33.3%),重度脱出4例(26.7%)。[结论]影响导管脱出因素包括导管因素、病人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与敷贴的选择、导管固定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生儿经上肢和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ubMed和Science direct中关于上肢和下肢静脉置入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按照2011年Cochrane手册质量标准,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1 2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上肢静脉相比,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导管异位率低、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感染、外渗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堵塞、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有一定的优势,可将下肢静脉作为新生儿PICC穿刺时常规选择静脉。  相似文献   

8.
张丹  王燕  张琴 《全科护理》2022,20(12):1637-1639
对X线片、腔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定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尖端位置方法的优缺点、准确率、并发症及操作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儿PICC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2142例 PICC 置管病人 CRBSI 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2142例病人中确诊CRBSI 24例,发生率为1.12%,其中操作中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尖未拔出,在皮下探索式穿刺≥3次)5例,留置时间大于30 d 17例,经肘关节下静脉留置22例,病人带管出院(可能与病人依从性差、当地维护不规范等有关)23例。[结论]熟练的置管技术、满足治疗情况下较短的留置时间、经上臂置管、完整的宣教内容、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及规范的维护都是降低 CRBSI 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病人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多用于肿瘤病人的周期性化疗、胃肠外营养等~([1])。PICC在保护化疗病人血管方面体现了卓越的功效,目前在临床上使用广泛~([2])。但在临床中常遇见因预穿刺静脉细、管腔不直致无法进行穿刺或穿刺过程中出现穿破血管导致失败的情况~([3])。现将1例乳腺癌病人健侧PICC置入失败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1例纤维蛋白鞘形成致新生儿下肢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及护理经验。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穿刺部位为下肢远端,行全胃肠外营养及导管维护不规范有关。纤维蛋白鞘形成后,及时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进行导管间歇牵引,局部肢体涂肝素钠软膏,协助被动运动,使导管拔除。患儿留置PICC 66 d后拔管困难,经及时处理,导管完整拔出。  相似文献   

12.
PICC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有操作简单、创伤少、血管定位准确、留管时间长等特点,常用于需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化疗药物、高渗透性及粘稠药物的患者。它是一种很好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1,2],但同时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NICU中PICC导管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讨PICC导管的维护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00例PICC置管新生儿的非正常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非正常拔管的因素依次为局部肿胀、感染可能、堵塞、滑出、意外拔管及导管破裂。结论导管异位或尖端未达到中心静脉是导致导管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脂肪乳剂是引起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静脉血栓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已受到全世界医疗界的重视.有报道[1]显示,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栓发病率约4%.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由于置入PICC引起的深静脉及心房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金枝  姚雪英 《护理与康复》2011,10(11):953-95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易于操作、低感染、价格适中、留置时间长及对患者生活基本无影响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d以上的连续输液[1]。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安全、无痛、持续的静脉化疗通路[2,3],但使用过程易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5.15%[4]。  相似文献   

16.
尚文  赵晓娜  钮燕筠  刘秀香 《全科护理》2021,19(21):2970-297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胸腔积液新生儿病人的临床特点,通过对9例PICC少见并发症的经验总结,提高危重症新生儿医护人员的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7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留置PICC导管后并发胸腔积液9例新生儿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新生儿病人均为早产儿,留置PICC后首次拍片导管尖端位置4例未置入上腔静脉,5例置入上腔静脉,其中3例在住院6~29 d时发生导管异位.8例病人出现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波动、呼吸困难、心率改变等不同临床表现;9例病人床边胸部X线片及超声检查提示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胸腔积液;7例病人进行了胸腔穿刺,胸腔积液多为乳白色或黄色浑浊;8例病人明确胸腔积液当日立即拔出导管,1例夹管观察3 d后拔除,9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结论:PICC置管过程中任何原因导致的导管异位是导致PICC输液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PICC置管后一旦并发胸腔积液,疾病进展迅速,护理人员应提高PICC少见并发症的认识,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防范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PICC治疗的109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区管理、操作熟练度、文书记录、消毒隔离、导管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疗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安婷  冯黎维  杨小玉 《华西医学》2014,(10):1964-1965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原因,寻求措施以减少堵管发生率。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97例留置PICC发生管道堵塞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堵管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97例PICC置管患儿中,17例发生堵管,发生率17.5%,堵管后再通成功12例。低年资护士维护者堵管发生较多;夜间堵管较多。结论针对新生儿PICC堵管的主要原因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能降低PICC堵管率。  相似文献   

19.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能够有效保护外周静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感染率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病人。随着PICC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由于维护不当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日益增多。我科收治1例留置PICC导管病人在院外护理时发生导管在浅静脉盘旋打折,经积极处理将导管位置纠正。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女,47岁,本科,2013年9月确诊为左例乳腺癌,为行化疗于2013年10月8日B超引导下给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因病情需要PICC的新生儿149例,包括股静脉置入98例,其他部位置管51例,对于穿刺以及留置期间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总结经股静脉PICC置入方法。结果:新生儿股静脉PICC穿刺成功率高,导管异位率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部位。结论:新生儿股静脉PICC置管操作方便,解剖位置固定,导管定位准确,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