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和CDT组,每组各16例。两组均于确诊淋巴水肿入院后第2天开始治疗,功能锻炼组进行局部功能锻炼;CDT组接受CDT治疗并配合功能锻炼。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改善率、疼痛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虎口处、腕横纹上5 cm、肘横纹下10 cm、肘横纹上10 cm及腋窝周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各部位周径差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组腕横纹上5 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DT治疗慢性淋巴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肿瘤诊治中心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4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在双侧腕部上5 cm、肘部下10 cm、肘部上10 cm、虎口、腋窝处设5点进行周径测量。按照治疗前健、患肢周径差值(d)将上肢淋巴水肿分为3组,A组(轻度水肿)15例,d<3 cm;B组(中度水肿)16例,3 cm≤d≤5 cm;C组(重度水肿)13例,d>5 cm。3组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20 d)CDT治疗,比较CDT治疗前后患肢的周径值,并分析CDT疗效。结果 CDT治疗后,患者腕部上5 cm、肘部上10 cm、肘部下10 cm、虎口以及腋窝5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情况,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肘部上10 cm、肘部下10 cm及腋窝3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腕部上5 cm和虎口2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适用于任何程度乳腺癌术后所致上肢淋巴水肿,且重度淋巴水肿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步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71例,采用七步CDT对患者进行干预,包括皮肤护理、开通淋巴通路、舒缓瘢痕组织、徒手淋巴引流、绷带加压包扎、压力波治疗、功能锻炼,共20 d。治疗前及治疗1 d、5 d、10 d、15 d、20 d分别测量上肢8个部位的周径,计算双侧周径差。结果治疗1~15 d,周径差较治疗前增加(Z2.03,P0.05),治疗20 d周径差明显缩小(Z=3.01,P0.01)。结论七步CDT治疗淋巴水肿有效,但初期会出现水肿加重、反复波动,至20 d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这可能与急性应激反应或淋巴液重新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的发展背景、治疗方法,认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难题,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难以持久,病情容易反复,仍有待近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联合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选取本院96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行综合消肿疗法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穴位电刺激,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肢周径、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旋、肩关节上举、肩关节后伸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肢周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5),而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旋、肩关节上举、肩关节后伸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关注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干预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根治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8岁,身高164 cm,体质量67 kg,既往从事电力工作。2007年11月7日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窝淋巴结肿物,大小约30 mm×30 mm,质硬,轻压痛。2007年11月14日于辽宁省电力中心医院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右腋下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0/24),病理分期:T2N1MOⅡB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单侧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2例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引起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侧下肢周径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18例,中度组14例,重度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DT治疗,测量CDT治疗前后患肢周径。结果 CDT治疗2个疗程,本组42例患者下肢水肿的周径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的随访,未见明显复发及加重。结论 CDT是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能长期治疗,适用于各期手术后发生的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包括重度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13例乳腺癌术后继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即沿淋巴回流方向和途径手法轻柔的按压和按摩体表(包括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系统,配合低弹性绷带包扎、皮肤护理和功能锻炼。采用测量上肢周径的方法检验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13例患者患侧上肢的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为患侧上肢周径的显著缩小(P0.05)。结论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有效地促进了滞留组织淋巴水肿的回流,既减轻了肢体的肿胀,又改善了患肢的外形,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脑区激活和功能连接强度的即刻影响。方法:于2022年5—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招募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11例,进行单次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干预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上肢围度和肩关节活动度测定,并进行静息态及任务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测。同时招募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匹配的健康对照10例,进行静息态及任务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静息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表现出运动网络间功能连接强度普遍异常增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干预后的上肢围度和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肩关节前屈运动任务中,患侧DLPFC、M1区激活显著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静息态脑网络中的功能连接强度广泛降低,患侧M1-健侧S1、健侧M1-患侧SAC、患侧M1-患侧SAC、健侧S1-患侧SAC、患侧DLPFC-健侧S1、患侧DLPFC-患侧M1、患侧S1-患侧SAC、健侧M1-患侧S1、患侧DLPFC-健侧M1、患侧M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手法淋巴引流(MLD)+压力波联合治疗,对比没有进行早期干预的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40例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功能锻炼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MLD+压力波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患侧水肿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个月、1年的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早期的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对患者后期的治疗也能起到很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综合消肿疗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冲击波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低能量ESWT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2周)。综合消肿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检测2组患者的上肢周径和上臂软组织厚度,同时采用上肢功能评定(DASH)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肘点、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肘点、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患者的DASH评分分别为(9.32±4.05)分和(13.47±5.96)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的DASH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能量ESWT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可显著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程度,并改善其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ve therapy, CDT)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外阴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心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外阴淋巴水肿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14 d的CDT,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外阴相关组织水肿指标(如细胞外水分含量(extracellular water, ECW)与细胞外水分比率(extracellular water/total body water, ECW/TBW))与营养状况及体型相关指标(如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及患者整体舒适度、外阴疼痛与皮肤紧绷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ECW与躯干节段ECW/TB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其体脂百分比、腰臀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患者整体舒适度得分为(88.673±4.587)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9.412±7.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外阴疼痛程度、皮肤紧绷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CDT能减轻外阴淋巴水肿患者的组织水肿程度,提高患者整体舒适度,减轻外阴不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消肿利水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消肿利水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治疗有效率、肩关节活动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肢淋巴水肿治疗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73.33%);观察组患者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为(295.38±8.15)°,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利水疗法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症状,改善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使用间断气泵压力治疗仪进行压力循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上肢综合康复,包括淋巴引流、牵伸瘢痕、肌肉牵伸、扩大肩关节活动度、渐进性力量训练、毫米波治疗,健康教育,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淋巴水肿的发展程度和上肢功能(DASH)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的发展程度和DASH评定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能进一步减轻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进展,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5.
赵静  黄健  肖建英  张欢 《全科护理》2020,18(7):892-894
对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重度淋巴水肿病人行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与护理要点: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准确收集病人CDT治疗前数据,记录每次CDT治疗后数据,询问病人每次CDT治疗后阳性体验并做好记录,保证后续CDT治疗顺利进行;预防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并进行护理干预,关心病人情感,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度过体验期;规范的CDT治疗后管理及随访、配合弹力臂套持续康复。经过67次CDT治疗和护理,病人患侧上肢消肿成功,病人对CDT治疗效果满意;治疗前后模拟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分为4分和0分。经过CDT治疗,应用周径测量法测量病人5处患肢臂围明显变小,认为连续CDT治疗对重度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明显,其具有安全、无创、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归冠  彭正燕  丁媛媛  杨洋 《全科护理》2023,(17):2372-2376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联合综合消肿疗法改善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7月就诊的120例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淋巴水肿常规护理和地奥司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手法淋巴引流、压力治疗等联合措施。治疗时间为3周,观察两组病人淋巴水肿相关症状、患肢周径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患肢周径、淋巴水肿相关症状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奥司明联合综合消肿疗法治疗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效果较佳,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总结44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综合消肿治疗的居家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包括:由专科护士指导重复测量患肢周径,提高周径测量的准确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提高手动淋巴引流手法的准确性;指导压力工具在特殊部位的使用;注重护患沟通,做好心理护理。44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通过4周综合消肿治疗的居家护理,患肢周径缩小,疼痛、活动度等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物理因子疗法联合综合消肿治疗(CDT)对盆腔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盆腔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62例,根据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3例)及重度组(1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治疗(包括中频电疗、空气波压力治疗及超声波治疗等)及CDT治疗(包括手法引流、多层绷带包扎、功能锻炼及家庭护理等),连续治疗20 d为1个疗程。于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下肢周径变化,并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变化情况。 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3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均较入选时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重度组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下降值[(10.68±2.06)%]明显大于轻度组及中度组[分别为(6.74±2.18)%和(8.54±1.8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物理因子疗法联合CDT治疗能有效促进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评价进行综述.非手术治疗方法对预防淋巴水肿的形成和治疗轻度淋巴水肿疗效确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地为乳腺癌术后患者提供针对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黄丽  李祎萍 《全科护理》2022,20(12):1669-1671
目的:探究引流消肿多模式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人230例,按基础资料有匹配性原则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引流消肿多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及上肢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上肢中重度水肿病人为9.57%,小于对照组的19.13%(P<0.05);观察组术后上肢功能评定表日常社会功能、上肢活动功能、上肢症状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流消肿多模式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病人中的应用,能促进上肢淋巴回流,缓解水肿症状,改善患侧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