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连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个案管理对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由内分泌科医生、营养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团队合作,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门诊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接受6个月的个案管理和随访,对照组接受门诊常规指导,定期参加大讲课活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和自我管理水平、心理焦虑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接受个案管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1)。干预组在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合理、运动锻炼、血糖监测、遵医用药、足部护理知识)认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心理焦虑状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个案管理对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水平有一定改善,帮助患者降低血糖,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与提高,掌握健康饮食和科学运动,有效缓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以社区为依托的个体化健康宣教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建档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这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社区管理的同时并开展个体社区健康宣教,两组就其血糖、血压、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作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的血糖、血压均低于干预前(P0.05),其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而在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开展以社区为依托的个体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规范其自我管理行为,有利于控制其血糖和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血脂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从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选取住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6个月的个案管理干预、随访,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的教育方式。评价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尿病知识问卷得分、自我管理水平各项指标得分,于干预后6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FPG、2hPBG、HbA1c、TC水平以及总体饮食得分、运动得分、血糖监测得分、足部护理得分、自护行为总分、糖尿病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MI、TG的水平及具体饮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及血脂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可提高其糖尿病知识水平,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糖尿病教育门诊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除接受常规的医生门诊的治疗和教育之外由糖尿病教育门诊护士给予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医生门诊的治疗和教育,观察教育门诊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知识及行为影响情况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在接受糖尿病教育门诊后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和行为的改变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的控制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教育门诊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及管理方面可操作性及实用性强,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907-3909
探究社区家庭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水平的影响。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4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予以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水平。干预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以及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门诊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常规健康指导+电话随访,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指导,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依从性优良率、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及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结论电话随访是一种延续性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加强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达到改善其治疗依从性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用个案管理优势模式(SMCM)的自我管理方法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管理水平与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内分泌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实施个案管理优势管理模式组,观察2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水平及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12个月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干预后均有下降,实验组的部分代谢指标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优势管理模式强调以改变患者的认知为主导、以优势资源为支持、注重团队合作和心理策略为保障,可以有效提高社区T2DM患者自我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细节化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后记录两组血糖测定频率、血糖控制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测定频率、血糖控制率、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提高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对血糖监测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患者血糖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作用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并分析血糖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及导致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康奈尔医生指数(CMI)评分。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CM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上升、病程延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均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个案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共护理6个月,评价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Hb A1c水平、我管理水平、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Hb A1c均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饮食依从性、药物治疗问题、运动锻炼问题、血糖或尿糖监测问题以及DKT得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事件以及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能够显著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Hb A1c水平,增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发症体验干预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知识掌握、遵医依从性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方法:将356例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76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使用、监测血糖、足部护理、急症处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并发症体验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低血糖发生、遵医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并发症体验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自我管理知识掌握、遵医依从性等方面的情况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8例住院治疗的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3例,两组在统一模式下进行系统的糖尿病治疗,干预组采取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糖尿病护理干预方法;出院随访6个月后,测量两组生化指标、BMI值;比较两组自我管理依从性情况和糖尿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体重指数(BMI)等指标,自我管理治疗依从性、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影响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可强化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技能与遵医行为,改变以往错误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改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我效能的价值。方法:将103例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予以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运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自我效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护理效能评分、自我管理效能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改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5.
选取收治的4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C肽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C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泵能更好地保护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阶段理论的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64例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基于行为阶段理论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对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血糖进行比较;干预前后对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服药遵从行为改变阶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服药遵从行为阶段改变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基于行为阶段理论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可较好地改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服药遵从行为改变阶段,提高服药依从性,帮助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群的自我管理教育对初发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初发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出院后采取为期3个月的基于微信群的自我管理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评估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心理痛苦指标。 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理痛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展基于微信群的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心理痛苦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观察组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检测其治疗依从性、血糖相关指标,并分析两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值均与治疗依从性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门诊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血糖相关指标,且治疗依从性与血糖指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病程个案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病房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在随机数字表中根据相对应的数字进行分组,单号数字纳入对照组(n=52),双号数字纳入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病程个案管理。采用简易疾病认知问卷、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及血糖变化情况等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自我管理、生存质量及血糖水平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辨识、个人可控性、综合理解及情绪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饮食控制、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及异常血糖处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1—6个月,观察组周记本记录均达标。结论全病程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且有助于改善血糖代谢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教育对2型青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青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传统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动机性访谈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体质指数、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及饮食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体质指数、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饮食治疗依从性总分、按计划控制饮食、按时定量进餐、正确估量食物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教育可改善2型青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态和体质指数,提高患者对饮食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