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敷贴移除和粘贴操作方法对PICC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置入PICC患者1 628例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6月置入PICC患者2 45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敷贴移除和粘贴方法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进行敷贴移除和粘贴。记录2组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不同类型及总体发生率,不同季节2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总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率(χ2=266.445,P<0.001)。观察组PICC患者发生张力性损伤、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表皮剥脱、皮肤撕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毛囊炎、皮肤浸润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同季节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夏季发生率最高,观察组和对照组夏季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8.84%、7.70%。结论 对PICC带管患者采用改良方法进行敷贴移除和粘贴可有效预防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但是夏季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是防控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重要季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南通市肿瘤医院放疗科PICC置管术后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护理此类皮肤损伤提供依据。方法便利选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放疗科诊治的共187例PICC术后发生医用粘胶剂相关损伤的患者。每例患者持续观察2周或至出院及转诊,同一研究者在PICC维护过程采集局部皮肤损伤进行分类,统计MARSI的损伤类型、发生频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ARSI总发生率为33.15%(62/187),损伤类型主要为机械性损伤23.53%(44/187)、潮湿相关性皮肤性损伤1.07%(2/187)、接触性皮炎8.02%(15/187)、毛囊炎0.53%(1/1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过敏史、敷贴种类、导管材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性别[P=0.012,OR=2.757,95%CI(2.050~16.889)]、过敏史[P=0.016,OR=5.278,95%CI(1.368~24.221)]、敷贴种类[P=0.003,OR=12.223,95%CI(1.668~41.223)]为MAR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南通市肿瘤医院放疗科住院期间MARSI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正确选择及应用粘胶、合适地粘贴及移除患者敷贴;制定完善的PICC皮肤损伤相关管理系统,减少MAR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杨艳英  曾丹  王海燕 《全科护理》2022,20(1):97-101
目的:调查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1日—2020年11月1日某院静脉导管中心382例PICC置管肿瘤病人的住院病历临床资料,根据MARSI发生情况分为未发生MARSI组和发生MARSI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病人PICC置入部位发生MARSI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MARSI 60例,发生率为15.71%(60/382);MARSI类型主要以接触性皮炎[61.67%(37/60)]及机械性损伤[28.33%(17/60)]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穿刺部位、敷料种类、更换频次及是否使用紫杉醇是肿瘤病人PICC置入部位发生MARSI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穿刺部位[OR=4.042,95%CI(1.914,8.539),P<0.05]、是否使用紫杉醇[OR=27.915,95%CI(12.852,60.634),P<0.05]以及更换频次[OR=2.896,95%CI(1.334,6.284),P<0.05]是肿瘤病人PICC置入部位发生MARS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病人PICC置入部位MARSI发生率高,发生类型以接触性皮炎及机械性损伤为主,透明敷料更换频率过高、肱二头肌内侧穿刺、使用紫杉醇是MARSI发生的危险因素。在PICC维护过程中应关注MARSI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镂空式固定法在危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100例行脐静脉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镂空式固定法固定脐静脉导管,对照组按常规采用透明敷贴密闭式固定,比较2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敷贴更换频次、脐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1.057,P<0.001);敷贴更换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t=-17.321,P<0.001);观察组皮肤浸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脐部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透明敷贴密闭式固定法相比,镂空式固定法能够延长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减少敷贴更换频次,有效降低皮肤浸渍和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追踪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3 155 d,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6例,感染率为1.07/1 000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血小板水平、APTT水平、置管地点、置管次数、导管移动、导管维护周期延迟、维护人员资质对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次数是肿瘤PIC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水平、维护人员资质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以期降低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PICC中心静脉置管双层保护套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PICC导管外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12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PICC固定方法进行PICC固定,选择2018年1—6月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的PICC固定方法进行PICC固定后,再应用PICC中心静脉置管双层保护套进行PICC外固定,比较2 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提前更换无菌贴膜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异常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710,P<0.05);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提前更换无菌贴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8.461,P<0.05)。结论 使用PICC中心静脉置管双层保护套固定PICC置管可有效减少PICC断裂、非计划拔管、导管移位及局部渗血渗液情况发生,减少患者置管期间提前更换无菌贴膜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分级预防方案, 为预防PICC皮肤损伤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的整体研究时间为2022年4—7月。基于循证检索国内外文献, 并结合前期调查结果, 初步构建肿瘤患者PICC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分级预防方案内容框架指标。采用目的抽样法, 选取山西省14所三甲医院的20名静脉治疗专家, 运用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2轮函询, 确定肿瘤患者PICC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分级预防方案。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4,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2和0.16(P<0.001)。最终构建的肿瘤患者PICC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分级预防方案包含6项一级指标和31项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肿瘤患者PICC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分级预防方案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可为PICC皮肤损伤的预防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握拳活动、握力器锻炼、手指操活动对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分为握拳活动组、握力器锻炼组、手指操组,观察比较3组置管后3个月内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发生情况。结果 3组置管后3个月内CRT发生率分别为31.44%,21.28%,12.05%。CRT总发生率及第1周CR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5.357,P<0.001; χ=7.700, P=0.021),手指操组CRT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手指操活动有助于降低CRT发生率,减轻CRT的严重程度,方法简单易于实施,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透明贴膜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应用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200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每周1次的PICC维护,A组使用美舒贴膜固定导管,B组使用IV3000贴膜固定导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3个月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和成本-效果。结果A组张力性损伤、接触性皮炎发生例次高于B组。A组成本低于B组,两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9和2.58,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14。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相较于美舒贴膜,IV3000贴膜的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更低,但成本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MARSI)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有关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5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质量,并用RevMan 5.4软件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篇研究,包括4917例研究对象。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是过敏史、年龄、睡眠状况、维护方法、肿瘤类型。 结论 过敏史、年龄、睡眠状况、维护方法、肿瘤类型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及时对肿瘤患者存在的可改变因素进行干预,加强对PICC的评估与维护,有利于预防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评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关联强度,为临床预防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截至时间到2018年12月31日关于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2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PICC感染率为5.91%。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穿刺次数≥2次(OR=23.71,95%CI:6.28~89.48)、穿刺时间>30 min(OR=23.65,95%CI:6.09~91.83)、导管堵管(OR=71.72,95%CI:17.05~301.64)、导管插入场所(OR=3.63,95%CI:2.17~6.08)、非计划拔管(OR=42.17,95%CI:23.36~76.11)、胎龄<37周(OR=4.17,95%CI:1.55~11.21)、置管时间>10 d(OR=1.53,95%CI:1.21~1.94),各危险因素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穿刺次数≥2次、穿刺时间>30 min、导管堵管、导管插入场所(新生儿ICU)、非计划拔管、胎龄<37周、置管时间>10 d是新生儿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对以上高危因素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心内科行心脏介入术后使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后引起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MARSI)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18年8-10月行心脏介入手术后使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的163例患者,分析MARSI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163例患者中,发生MARSI 57例(35.0 %),按MARSI损伤类型分为表皮剥脱15例(26.3%),皮肤撕裂伤8例(14.0%),张力性水疱17例(29.8%),刺激性接触性皮炎10例(17.5%),过敏性皮炎7例(12.3%)。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 0.014,OR=1.065),医生撕除粘胶手法(P=0.001,OR=4.502),患者BMI(P=0.024,OR=7.103),胶布粘贴部位(P=0.044,OR=2.657)为MAR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介入术后使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后引起的MARSI发生率高,患者年龄越大、医生撕除手法不当、患者消瘦、胶布粘贴于前胸及左肩部为MAR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针对其高危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以降低MAR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483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发生MARSI例数和损伤类型,依据是否发生MARSI将患儿分成MARSI组61例和未发生MARSI组422例,记录患儿温箱、胎龄、抢救台、出生体质量、潮湿多汗、蓝光治疗、感染、留置胃管、禁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水肿及皮肤干燥情况,对影响患儿发生MARSI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儿皮肤受损类型依次为表皮剥脱伤(6.21%)、皮肤撕裂伤(3.73%)、接触性皮炎1.45%。蓝光治疗、留置胃管、出生体质量<2200 g、胎龄<30周及皮肤干燥为患儿发生MAR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新生儿MARSI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多,医护人员应采用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加强防范,以降低新生儿MAR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关于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17篇文献,累计结肠癌患者16 9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65,95%CI:1.48~1.84)、手术时间≥3 h(OR=1.41,95%CI:1.22~1.63)、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 kg/m2(OR=1.35,95%CI:1.18~1.55)、开腹手术(OR=1.60,95%CI:1.23~2.07)、手术方式(OR=1.69,95%CI:1.38~2.08)、肿瘤分期(OR=1.42,95%CI:1.28~1.58)、年龄(OR=1.28,95%CI:1.12~1.47)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结果显示各因素合并结果比较稳定,发表偏倚不明显。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体质量、手术方式、肿瘤分期及年龄等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行恶性肿瘤根治术的281例患者作为模型建立对象,将其分为发生术后胃肠功能紊乱(n=109)和未发生术后胃肠功能紊乱(n=172).通过LASSO模型进行变量的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衰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收集关于糖尿病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1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14篇横断面研究,4篇队列研究,3篇病例对照研究,糖尿病患者合计6 937例,其中衰弱患者1 562例(22.5%),涉及影响因素13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为高龄(OR=1.29,95%CI:1.12~1.49)、女性(OR=2.68,95%CI:1.88~3.81)、文化程度较低(OR=2.30,95%CI:1.55~3.42)、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OR=1.92,95%CI:1.33~2.77)、合并其他疾病(OR=2.35,95%CI:1.49~3.73)、住院次数多(OR=7.28,95%CI:3.56~14.89)、营养状况较差(OR=3.13,95%CI:1.96~4.9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低(OR=2.74,95%CI:1.98~3.80)和抑郁(OR=1.78,95%CI:1.32~2.41),而体质量(OR=1.48,95%CI:0.30~7.42)和饮酒(OR=2.12,95%CI:0.67~6.76)与糖尿病患者衰弱无关,运动(OR=0.85,95%CI:0.74~0.97)和25-羟基维生素D3(OR=0.94,95%CI:0.90~0.98)为糖尿病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结果显示各因素合并结果较稳定,发表偏倚不明显。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衰弱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危险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住院次数多、营养状况较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女性、合并其他疾病、文化程度较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抑郁以及高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脑卒中居家主要照顾者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9月—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298对,并收集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运用脑卒中居家主要照顾者需求量表评估照顾者需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索患者、照顾者资料与照顾者需求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OR=0.558,95%CI:0.329~0.945)、辅助照顾者人数(OR=7.212,95%CI:1.439~36.137)、照顾者学历(OR=0.273,95%CI:0.103~0.726)是脑卒中居家主要照顾者信息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辅助照顾者人数(OR=2.467,95%CI:1.162~5.240)、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OR=2.470,95%CI:1.216~5.019)、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OR=3.322,95%CI:1.245~8.868)是脑卒中居家主要照顾者照顾技能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辅助照顾者人数(OR=4.497,95%CI:1.130~22.110)是脑卒中居家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照顾者年龄(OR=3.348,95%CI:1.021~10.983)及辅助照顾者人数(OR=14.200,95%CI:2.521~79.988)是脑卒中居家主要照顾者整体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脑卒中居家主要照顾者需求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信息需求、社会支持需求、照顾者个人需求、照顾技能需求。女性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的患者、学历较高的照顾者、辅助照顾者者较多以及照顾者的子女是患者主要照顾者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此类人群,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期减少照顾者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CU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 MARS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在山西省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内的5个重症科室选取发生MARSI的患者104例作为观察组,没有发生MARSI的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寻ICU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年龄、贫血、发热、ApacheⅡ评分、BMI、血清白蛋白;皮肤的干湿情况、皮肤水肿、Waterlow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皮肤干湿情况、皮肤水肿是导致MAR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护理人员应针对导致MARSI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干预,有效预防MAR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无症状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为血栓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27例,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第2、7、14、21、28、35、42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置管侧上肢静脉的穿刺点、穿刺点上方2 cm处、肘窝上方10 cm处和腋窝4个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