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care,PFCC)对ICU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改善国内的ICU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家属满意度。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进行概述,从家庭参与、家庭支持、沟通支持、决策支持、人文关怀等方面对满意度的影响进行总结。结果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提高了家属的参与度,改善了与家属的沟通,促进了家属参与医疗决策,注重了人文关怀的落实,从而满足了家属的需求,提高了满意度。结论 目前国内针对ICU患者家属满意度的相关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有待开展多中心、前瞻性、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在成人ICU应用情况,为ICU医务人员改善患者和家属结局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研究文献,从概述、应用现况、应用挑战和展望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常见的护理干预形式包括跨学科家庭会议、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查房、开放患者家属探视和陪伴、患者家庭培训和教育等。结论 目前,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在ICU应用涉及多个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仍需结合现有证据和临时实践情况,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施情况,进而为早期活动方案的制定和专业化早期活动管理团队的建立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入住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2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了解早期活动在机械通气患者和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开展情况。结果 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开展率为19.2%,非机械通气患者的开展率为23.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气管插管活动的比例为5.31%;机械通气患者首次开始活动时间为入住ICU后第6.5(3,9)天,非机械通气患者首次开始活动时间为入住ICU后第3(2,3)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活动在ICU患者中开展率较低,无论是机械通气患者还是非机械通气患者,应大力推广早期活动在ICU中开展,使其早日成为ICU护理常规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慢性重症(chronic critical illness,CCI)患者ICU过渡期家属的心理需求,为CCI患者ICU过渡期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12月在某三甲医院综合ICU住院后安全转出的13例CCI患者家属,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所有资料用Nvivo 11软件管理,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以下主题:(1)CCI患者转出前家属担心患者病情,需要转出信息支持;(2)转出时家属的需求包括患者状况可视化、病情解释和安全转运;(3)转出后家属的需求包括延续性照护及缓解ICU相关并发症。结论 CCI患者ICU过渡期家属需求主要有信息支持、安全转运、延续性照护和缓解ICU相关并发症,建议制定CCI患者ICU过渡期护理方案的时候充分考虑并尽量满足家属的需求,以保证患者安全转出,促进其回归家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对31例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在患者转出ICU过渡期间的心理干预经验。方法 采用中文版ICU家属转科压力综合征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量后,根据转科压力量表高分因子项和焦虑抑郁量表的症状水平,对31例神经精神疾病ICU患者家属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31例ICU患者家属在普通病房的认知、分离焦虑的认知、转出的认知3个维度分,以及中文版医院焦虑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的认知维度和中文版医院抑郁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精神疾病ICU患者转出ICU的过渡期,其家属存在一定的转出压力和焦虑症状,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外科ICU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住ICU时间进行分组,将2016年9月—2017年1月入住ICU患者60例为对照组,2017年2—6月入住ICU患者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于机械通气48 h内给予早期活动。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60例患者在进行早期活动的过程中,未发生管道脱落、自行拔管、跌倒等不良安全事件。结论 早期活动能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为我国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发展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拟从风险预测模型概述、国内外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应用及不足之处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国外常用的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为谵妄预测模型(PRE-DELIRIC模型)及早期谵妄预测模型(E-PRE-DELIRIC模型);而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4位学者于2017年成功构建了适用于ICU患者的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结论 现有的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在有效识别、筛查ICU谵妄的高危人群方面具有良好的效能。我国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医护人员可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慎重选择已有的风险预测模型用于临床实践。也可通过开展前瞻性、大样本的原始研究,构建一个本土的高质量ICU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总结和分析痴呆患者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形式及决策辅助,以期为医务人员开展针对痴呆患者和家庭照顾者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全面检索文献,总结归纳痴呆患者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形式及决策辅助的研究进展。结果 影响痴呆患者参与决策的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认知损害、决策能力及社会支持。痴呆患者参与决策的形式主要有预先照护计划、共享决策及替代决策。决策辅助可以减少决策冲突,是痴呆患者及家属参与决策的有利工具。结论 医务人员应灵活运用各种决策形式及决策辅助,开展沟通技能培训等项目,促进患者参与决策,减少决策冲突,提高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患病率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PsycINFO、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纳入评价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应用Stata 14.0软件对亚谵妄综合征发生率进行单组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用Begg秩相关和漏斗图判定发表偏倚。对影响因素采取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涉及5 396例ICU患者,发表时间为2007年—2019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发生率为36.9%[95%CI(0.22~0.52)],亚组分析显示,女性、老年ICU、亚洲地区患者亚谵妄综合征患病率更高;描述性分析显示,影响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发生的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认知障碍、药物镇静等。 结论 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发生率较高,高龄、基础疾病、认知障碍以及应用药物镇静等可增加患者发生亚谵妄综合征的风险。但纳入文献整体研究样本量不大,研究质量不高,建议后续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索ICU亚谵妄综合征患病率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订ICU肿瘤患者转出方案,并探讨其对降低家属迁移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ICU肿瘤患者家属,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ICU肿瘤患者和家属为中心、由迁移联络护士为主导的ICU肿瘤患者转出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家属迁移应激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家属照顾能力量表调查ICU肿瘤患者转出方案实施前后ICU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焦虑程度及家属照顾能力。结果 方案实施前,两组患者和家属基本情况、迁移应激水平、焦虑和照顾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实施后,两组家属迁移应激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焦虑程度、照顾能力量表总分和分量表得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ICU肿瘤患者转出方案能有效降低家属迁移应激的水平和焦虑程度,提高家属照顾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索并获取老年衰弱患者术前评估和管理的相关证据,为老年衰弱患者的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以降低其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方法 针对老年衰弱患者的手术风险提出问题,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中关于老年衰弱术前评估的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类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7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5篇,汇总出32条老年衰弱患者术前评估与管理的证据。临床专家应用FAME原则对证据进行专业判断,制定审查指标指导临床进行老年衰弱术前评估与管理,建议临床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包含衰弱、意识、活动功能及相关并发症在内的术前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生理机能、病情管理、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营养状况、行动能力等方面的改善、调节。结论 临床应及时更新衰弱患者术前评估的证据,在证据应用的过程中评估临床情景及现有的医疗环境、应用证据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及偏好等针对性的选择证据。基于证据的科学护理方法的术前评估,可改善衰弱患者术前的身体失能状态,增强其应对手术及相关损伤应激源的能力,降低手术相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生防范针刺伤操作行为规范视频创建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取我院2017年度实习护生100名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确定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院岗前理论知识培训,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医院岗前理论知识培训和护生防范针刺伤操作行为规范视频演示培训,2组护生培训后均接受自制“护生防范针刺伤知识问卷调查表”调查,比较2组护生对防范针刺伤知识的掌握及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生对防范针刺伤知识的掌握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生防范针刺伤操作行为规范视频创建与临床应用,有效提高护生对防范针刺伤知识的掌握,操作行为规范,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保障职业健康,值得医院与学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米元元  董江  刘欢 《护理学报》2019,26(3):34-39
目的 系统评价护士职业倦怠的真实体验。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索关于护士职业倦怠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6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诠释。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提炼出32个结果、8个类别和4个整合结果,分别为职业倦怠个体因素,职业倦怠组织因素,期望得到支持和职业认同,自我价值实现。结论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提高职业倦怠的认知和处理能力,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士职业倦怠的意识,早期识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肠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临床护士执行力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方法 基于循证方法学结合本院临床数据分析,应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各指标内容及及重要性,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得到聚焦于过程质量指标下的一级指标1项即肠内营养规范符合率;4项二级指标即营养风险护理评估落实率、肠内营养护理评估落实率、肠内营养溶液配制落实率和肠内营养输注护理落实率;每项二级指标下级包括依次为3项、2项、3项、13项,共21项三级指标。结论 肠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可有效指导护士行为,评价肠内营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模式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完成手术和化疗,口服药物实施内分泌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行为改变模式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乳腺癌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乳腺癌患者干预24周末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U=3.771,P<0.05);干预24周末观察组患者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护理服务的认可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口服内分泌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基于行为改变模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首次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配偶的心理困扰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4—12月在济南市3家医院首次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心理状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神经质人格分量表对331例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配偶进行调查,采用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结果 331例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配偶,其心理困扰得分为(19.72±5.44)分,其中74.0%的男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等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治疗时长(OR=1.150,95%CI: 0.051~0.228)、消极应对方式(OR=1.107,95%CI: 0.046~0.157)、神经质人格(OR=1.108,95%CI: 0.055~0.151)是心理困扰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OR=0.941,95%CI: -0.101~-0.021)是心理困扰的保护因素。结论 首次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配偶普遍存在心理困扰,治疗时长、消极应对方式、神经质人格是心理困扰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是心理困扰的保护因素。建议医护人员对治疗时间长、有神经质倾向的首次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配偶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应鼓励该人群学会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从而减少消极应对方式;此外,寻找切实有效方式来提高该人群的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根据检验标本信息闭环管理中的节点数据,分析血液标本转运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手段,提高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转运的工作质量。方法 通过提取、分析2017年10—11月干预前27 511份样本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液标本转运中的相关数据,发现工作问题;将2018年3—4月33 032份样本数据为观察组,实施多科室联合管理、配送流程再造、信息系统完善等一体化管理措施。通过比较2组配送标本接收漏扫码率、采样-取样时长、取样-送样时长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标本接收漏扫码率从15.459%降低至4.829%(P<0.05),检验采样-取样平均时长从(67.13±53.49)min缩短为(53.34±49.35)min,检验取样-送样平均时长从(51.10±81.58)min降至(38.60±49.5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标本遗失。结论 血液标本转运节点信息追溯能够发现标本转运中的问题,通过一体化管理降低了标本漏扫码率,提高标本转运速度,缩短标本存放时间,保证检验前的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深入探讨在延续护理模式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期间的灵性照护需求及照护体验,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灵性照护需求主题:(1)找回选择权力;(2)回归角色统一;(3)提升尊严;(4)重拾生命意义。照护体验主题:(1)渴望开通24 h家庭访视和电话访问服务;(2)期待护理协调员的动态支持;(3)向往志愿帮扶活动。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期间应该满足其灵性照护需求,医护人员应提供24 h动态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护理协调员作用,并激活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助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养老,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热敏灸对肝癌术后气滞型呃逆患者呃逆缓解有效率及缓解时间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本院肝胆胰外科病房因肝癌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术后2 h麻醉清醒后出现呃逆,经常规处理1 h无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3)及观察组(n=25),对照组在穴位按摩基础上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肌内注射,观察组予穴位按摩联合热敏灸,1次/d,3 d为1个疗程,干预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干预3 d末呃逆缓解有效率、呃逆缓解起效时间及起效后4 h内呃逆复发率。结果 干预3 d末,观察组肝癌术后气滞型呃逆患者呃逆缓解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3,P<0.05);对照组干预后呃逆症状缓解起效时间为90(60,120)min;起效后4 h内呃逆复发率为69%,观察组干预后呃逆症状缓解起效时间为30(22,35)min,起效后4 h内呃逆复发率为17%,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热敏灸可有效缓解肝癌术后患者气滞型呃逆,缩短症状缓解的起效时间及起效后4 h内呃逆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女性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心理弹性、正念水平与生活质量间的关系,以期提高该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目的抽样的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对上海2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56例女性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测评,采用AMOS 17.0构建和分析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并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心理弹性得分与正念水平、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436,r=0.527,P<0.001),正念水平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也呈正相关关系(r=0.662,P<0.001),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与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1.6%。结论 心理弹性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正念水平与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可以通过提高正念水平和心理弹性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