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科自1964至1989年共收检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63例(均属住院手术病例),现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查,著重病理组织学观察,并结合临床及部分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每例均为常规石腊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每例至少观察二张切片以上。  相似文献   

2.
3.
4.
15例胃嗜酸性肉芽肿临床分析广东医学院附院陈垦,苗瑞政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瘤样增生性疾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我院1982年以来,经病理诊断的胃嗜酸性肉芽肿有1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3例,女2例。年龄34...  相似文献   

5.
作者回顾性分析26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理肉眼镜了改变,着重探讨其组织病理特点,指出本病性质属良性非肿瘤性病变,认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理分期有利于病理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并提出病理活检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回顾性分析26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理肉眼镜下改变,着重探讨其组织病理特点,指出本病性质属良性非肿瘤性病变,认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理分期有利于病理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并提出病理活检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7.
胃嗜酸性肉芽肿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嗜酸性肉芽肿较少见,Kaijser(1937)首次描述本病,国外累计约200例,作者综合国内报道37例。我院近几年遇到6例,均于术后病检始确诊,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3岁,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及黑便半年。体检:贫血貌。腹平软,剑突下偏左压痛,未触及肿块。肝脾无肿大。Hgb 48%,血小板356×10~9/L、白细胞7.8×10~9/L、嗜酸性细胞0.1×10~9/L。大便潜血强阳性。X线钡餐检查:胃体近小弯侧,见圆形充盈缺损,边界规则,有完整的胃粘膜包绕。  相似文献   

9.
骨嗜酸性肉芽肿54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嗜酸性肉芽肿系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患,病因不明。病变可单发和多发。自1940年Jaffe和Lichtenstein~1命名以来,国内外陆续有报告~(2~7)。虽然并非罕见,但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分析我院1962年~1983年所遇54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54例中,男38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2.4:1。年龄2~68岁,平均19.7岁。其中0~10岁12例,11~20岁17例,21~30岁18例,31~40岁4例,41~50  相似文献   

10.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特殊病变,因病变内多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而得名。临床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慢性溃疡病或胃癌。我们遇到三例,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 患者男,58岁。因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间歇发作30余年,1977年5月12日入院。  相似文献   

11.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侵袭骨胳病变为主或局限于骨的织织细胞增多症中最为良性的一种病损。因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作出诊断,发生在脊椎的病损更为少见。我科自1963年~1982年共收治43例骨嗜酸性内芽肿,经病理或细胞学穿刺证实。其中9例位于脊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系指嗜酸性肉芽肿局限于胃部,在肉芽肿内含有多量嗜酸性细胞浸润的少见疾病,由于该病在影象学及形态学上很难与胃癌相鉴别,故常被误诊为胃癌。笔者现将一例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胃癌予以报道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嗜酸性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2例腮腺嗜酸性细胞腺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57.2岁。组织学上见密集的上皮肿瘤细胞片块状分布,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体积大、胞浆内充满嗜伊红颗粒,胞核圆或卵圆形,核小深染。Vimentin、Actin、S-100在瘤细胞中均阴性表达;EMA和CK强阳性表达。结论腮腺嗜酸性腺瘤比较少见,多发生于老年人。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应与多种临床类似病变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嗜酸细胞肉芽肿系网织内皮细胞增生症的一种疾病,临床多见于骨骼,亦可见于内脏,特别是肺脏。国内有报告见于胃肠道,较为少见,易于误诊。我院治疗一例,报告如下。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8岁,汉族,农业社员,因上腹部不规则疼痛伴返酸及嘈杂不适感近十年,于1975年3月15日住院。因长期治疗无效,疼痛发作日趋频繁,而要求手术治疗。既往无咳喘病史,有反复发  相似文献   

15.
肝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临床少见,本病无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无法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术前诊断困难。我院1995年3月收治1例,经手术切除治愈,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5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2个月于1995年3月4日入院。腹痛呈持续性钝痛,不放散,不伴有恶心呕吐,病后无发热,大、小便正常。入院后查体:体温:36.7℃,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8/12KPa,阳性体征肝右肋弓下可扪及2.0cm,剑突下5.0cm,有压痛,表面光滑,随呼吸上、下移动,脾无肿大。肝肾功能检查正常,HBsAg(一),  相似文献   

16.
患男,46岁.反复发作性上腹痛25年,加重5个月于1992年5月4日入院.1967年病人出现上腹隐痛、嗳酸,进餐或饮水后缓解.1972年排黑便二次,以“胃溃疡出血”治愈.之后经常服用胃友、猴头菌片,止痛效果良好.近5个月上腹痛加剧,一般治疗无效,改服雷尼替丁及快胃片后腹痛缓解.同年3月21日便血4次住院,上消化道钡餐摄片示食管、贲门无异常;胃体小弯侧见一巨大充盈缺损,约5cm×10cm,其内见半月状腔内龛影,龛影内缘出现“环堤征”.胃粘膜中断、破坏,局部胃壁蠕动消失.意见:胃小弯癌侵及胃窦部及十二指肠.因病变届晚期,外院放弃手术.病人食纳减少,日渐消瘦.本院复查胃镜见胃小弯侧55cm~65cm处胃壁僵硬,局部隆起,水  相似文献   

17.
36 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方法. 方法 对我科10年来收治的3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多量的Langerhans细胞增生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预后好,无复发. 结论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 CT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能加速病变痊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嗜酸性脑膜瘤(O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O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OM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8岁和49岁。肿瘤分别位于右额叶和大脑镰部。肿瘤均与硬脑膜相连,界限清楚。肿瘤细胞排列成弥漫片状和巢状结构,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核卵圆形,居中。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和坏死罕见。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上皮膜抗原(EMA)、孕激素受体(PR)和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结论OM非常罕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我院所遇3例胃嗜酸性肉芽肿,并就国内文献报告25例一并作了分析。根据形态学观察,我们同意本病是一种炎性病变,可能是过敏性炎。关于病因方面,我们认为可能是异物刺激所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0.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三例解放军第一五二医院神经外科汪新华,田艳林,张龙,杨峰例1女性,37岁。因右额部疼痛性包块一年余人院。体检:右眼眶上方可见4X3cm局部包块,压病明显。头颅x线拍片示右额骨2XZCin骨质低密度区,未见明显钙化及增生。全麻下行肿物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