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索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环境变化对钉螺分布及消长的影响。方法选择紧靠大堤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和较小的君山区丁字堤和东口外洲为研究现场。测量外洲地面高程,采用GPS定位并设置固定标志。定期调查植被高度,测定洲土含水量和不同高程微环境温度、湿度;调查钉螺、螺卵分布。进行纵向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丁字堤现场1993年在高程25 m取洲土固堤形成完整的隔离沟,钉螺密度逐年降低,1998年后未发现钉螺,植被高度显著低于东口现场,无高杆植物生长。东口现场高程23.5~26.5 m有钉螺分布;优势植被为莎草科的苔属,退水30 d后草植被生长高度为16.0~54.0 cm,60 d后草植被密度达最高水平;24.5~25.5 m为密螺带,钉螺和螺卵分布高程显著低于20世纪80年代。枯水季节,东口现场密螺带洲土含水量为46.80%~52.20%,显著高于丁字堤,26.0 m高程以上洲土含水量为21.36%~29.77%,与丁字堤相当。结论三峡工程运行后不影响洞庭湖湖洲钉螺种群的繁殖或密螺带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明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东洞庭湖麻塘北闸洲滩的分布环境,着重分析洲滩离岸距离、地面高程、坡度及优势植被种类等环境因素对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查螺段面从堤岸边最高有螺线往下一直查到最低有螺线,同时用水准仪测定地面高程(吴淞零点),并记录植被种类。结果在该洲滩钉螺孳生地中,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面积占31.48%,主要分布在大堤边和洲滩上部的坡岸地带。结论地势高、坡度陡的环境感染性钉螺较多;地势低、坡度小的平坦环境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3.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病的分布与钉螺,特别是感染性钉螺的地理分布相一致,有严格的地方性[1]。在众多影响钉螺地理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植被是钉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一定的环境下,钉螺孳生地的植被影响钉螺的分布。遥感技术在植被监测与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为螺情监测和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2]。在国内已有不少学者通过宽波段遥感技术(如MSS和TM)计算相应植被指数来监测钉螺的地理分布[3~6]。但是传统的宽波段遥感在研究植被时由于其波段数少、光谱分辨率低,并且由其计算出的植被指数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峡建坝后10年间洞庭湖湖区外滩滩情变化对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收集1998年洞庭湖区洲滩滩情和螺情资料。采用当地水利部门的高程基点,确定7个调查洲滩地面高程与观察面积,采用机械加环境抽样法查螺,观察植被情况。结果与1998相比,有5个调查洲滩有螺上下线均向下推移近一米。有螺带淹水时间延长,外洲植被芦苇被杨树林替代,芦苇中钉螺密度最高。结论有螺带下移,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高程的植被是未经围栏植树改造的草洲和芦苇洲。  相似文献   

5.
正血吸虫病是当今世界危害仅次于疟疾的人类寄生虫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目前估计6亿人口受威胁,感染人口1.947亿[1]。血吸虫病在世界上至少已流行2 300年以上,20世纪初,人们才掌握了血吸虫的生活史,发现钉螺(Oncomelania snail)为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并且发现血吸虫病的流行与钉螺的生态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3]。因此,对有螺地区感染性钉螺的密度及分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洲滩坡度与植被对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洞庭湖洲滩的分布环境,着重分析洲滩的离岸距离、地面高程、坡度及优势植被种类等环境因素对感染螺分布的影响,为消除血吸虫病疫源地确定重点目标。方法在洞庭湖上游和下游共选择3类洲滩,分别在1987-1989年及2009年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查螺段面从堤岸边最高有螺线往下一直查到最低有螺线止,同时用水准仪测定地面高程(吴淞零点),并记录植被种类。结果在3类洲滩钉螺孳生地中,有感染性螺分布的面积平均占35.5%。主要分布在大堤边和洲滩上部的坡岸地带。地势高、坡度陡的环境感染性钉螺较多;地势低、坡度小的平坦环境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在芦苇地带也没有查获感染性钉螺,而在芦杂、柳林、莎草、藜蒿区均可有感染性钉螺出现。结论洞庭湖区的感染性钉螺有明显的沿堤岸分布趋向,其分布范围与汛期的水位、传染源(终宿主)的活动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铜陵县是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其江滩、洲滩钉螺面积达3000hm^2,易感地带不断变化,2005年发现急性血吸虫病13例,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三淡水湖一大湖跨苏浙两省,在江苏地区太湖北岸有钉螺分布,而浙江省范围,即太湖西南岸始终未查到过钉螺。90年代初,我们又组织专业人员对本县太湖沿岸地区进行了一次较系统的调查,仍未查到钉螺,现对其无螺原因作以下分析。1概况我县东北部面临太湖,北面和江苏宜兴市交界,南面与湖州市接壤,湖岸长32km,湖滩面积约266.7万m3,种植芦苇,和太湖相通的大小河道31条,其中合澳新港于1970年新开挖,长15km,其上游的煤山地区是我县血防重点,至个钉螺面积还很大;另一条为长兴港,1975年新开挖,当时曾结合填埋一些历史有螺地段…  相似文献   

9.
嘉鱼县江心芦洲变化及钉螺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鱼县的长江洲滩多为江心芦洲。这种芦洲都有钉螺孳生,且钉螺分布面积不断扩大。我们选择7个江心洲(6个洲有芦,1个洲无芦),于1971、1976、1980及1982年的春季,测量面积,等距设框调查钉螺分布情况,结果如下: 一、江心芦洲高程增高情况:4年内6个江心芦洲的高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最低处的高程由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鄱阳湖水位变化对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为设计生态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既往鄱阳湖洲滩钉螺资料与水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鄱阳湖钉螺面积的94.55%分布于14—17m高程洲滩;水位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洲滩水淹日数与显露日数,通常水淹日数为216—113d(中位数160d);显露日数为149—252d(中位数205d)。结论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4—6月份由江西省境内5河洪水引起的洲滩水淹与显露日数比例是制约洲滩钉螺密度与分布的关键,2—5月洲滩显露有利于钉螺产卵,5月以后洲滩水淹则有利于螺卵孵化与幼螺的发育生长。因此,控制鄱阳湖水位,改变钉螺生态特性即可达到制约湖区钉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洲岛亚型疫区血吸虫病流行程度较严重[1],迄今尚少控制其流行的良策[2],为此我们于1992年选择南京市八卦洲七里村作为试区,对血吸虫病有关流行因素进行调查。1试区概况八卦洲位于南京市牺霞区,七里村地处该洲东南角洲头,居民大多沿江分布,总人口为2375人,以在圩内耕作旱作物为主,间有捕鱼、打草、放牧等副业。圩外江滩面积2200m2,分成9块自然滩块,平均高程7.O~8.2m,冬陆夏水,植被丰富,为钉螺的主要事生地。家畜牛、猪、羊多数在滩上散放。1991年全洲有螺面积12.8万mZ,感染性钉螺面积6.0万mZ,时有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2.
湖北钉螺分类和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钉螺属软体动物门 (Phylum Mollusca)、腹足纲 (ClassGastropoda)、前鳃亚纲 (Subclass Prosobranchia)、麂眼螺超科 (Superfamily Rissocea)、圆口螺科 (Fam ilyPomatiopsidae)、圆口螺亚科 (Subclass Pomatiopsinae)。根据形态学上的特征 ,钉螺属又分为两个种 :湖北钉螺 (Oncome-lania hupensis)和微小钉螺 (Oncomelania minima) [1 ]。分布于日本的微小钉螺不传播血吸虫病 ,在医学上没有研究意义。湖北钉螺 (Gredler,1881) [2 ] 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 ,分布于缅甸、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地区 ,我国 12个省、…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持续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巩固消灭血吸虫病成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原有钉螺分布情况福建省的钉螺为光壳钉螺,属湖北钉螺闽亚种[1]。原有钉螺面积2728.12万m2,分布在6个地(市)14个县(市)70个乡(镇)319个自然村。钉螺分布类型,一为平原盆地;二为山丘区,即山上的山顶、山腰、山脚。此外,我省还发现4个海岛有螺,其中平潭县海坛岛面积最大,且有螺有病,另外3个海岛则仅有钉螺,而无病人、病畜。最小的有螺岛为长乐市东洛岛,面积仅1km2,有螺面积2130m2,无居民定居,后因1头感染血吸虫的大陆黄牛放牧该岛,造成钉螺感染,感染率为8.3%(68/819),钉螺感染后又相继感染了野鼠,使该岛成为典…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都市化的结果,城市血吸虫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愈来愈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城市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洪涝灾害等原因造成钉螺向城市扩散,引起无钉螺分布的城市地区出现钉螺或原有钉螺分布的城市地区出现疫情回升;二是由于流动人口将传染源带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现状,为制订和调整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鄱阳湖区草洲空间数据库按200 m×200 m创造矢量网格,对网格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抽取的网格以50 m×50 m开展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同时以2009年鄱阳湖区湖底地形图为基础提取所有调查螺点的高程数据,分析有螺点的平均高程和极值,明确钉螺在草洲分布高程范围。结果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分别选取网格样本949个和210个,占各自区域总样本的3.04%和3.21%;共调查螺点15 231框(每框面积为0.1 m~2),有螺框出现率8.15%,活螺平均密度为0.463只/0.1 m~2;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有螺区域高程分布分别为11~16 m和9~16 m,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3 m和15~16 m,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4 m。结论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在9~16 m的高程范围内,湖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生境已向鄱阳湖北部及下高程区移动。在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可依据现行钉螺孳生的地理特点,制定出更为科学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现状,为制订和调整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鄱阳湖区草洲空间数据库按200 m × 200 m创造矢量网格,对网格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抽取的网格以50 m × 50 m开展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同时以2009年鄱阳湖区湖底地形图为基础提取所有调查螺点的高程数据,分析有螺点的平均高程和极值,明确钉螺在草洲分布高程范围。结果 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分别选取网格样本949个和210个,占各自区域总样本的3.04%和3.21%;共调查螺点15 231框(每框面积为0.1 m2),有螺框出现率8.15%,活螺平均密度为0.463只/0.1 m2;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有螺区域高程分布分别为11~16 m和9~16 m,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3 m和15~16 m,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4 m。结论 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在9~16 m的高程范围内,湖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生境已向鄱阳湖北部及下高程区移动。在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可依据现行钉螺孳生的地理特点,制定出更为科学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控制和消灭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常用的灭螺药物氯硝柳胺,具有见效快,适应性广,可反复使用的特点,但在复杂环境灭螺效果不够理想,且存在污染环境、毒害非目标生物和动物等问题[1]。近年来,四川省建立了一套黑色塑料地膜覆盖杀灭钉螺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2-8]。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人工灌区钉螺扩散与水位之间关系。方法在陈村水库灌区的引水总干渠内选择一处坡滩,每月系统抽样查螺;选择一典型涵闸,测量其进水口高、宽;勘测滩地及涵闸高程;收集总干渠内来水量及历年逐月水位情况;综合分析水位变化对钉螺扩散的影响。结果干渠滩地淹水季节适宜钉螺孳生,螺情严重;干渠内钉螺分布在齐涵闸高2~3m水位的沿岸地带。干渠可以经涵闸对农田实施常年自流灌溉;水位齐涵闸高2m及以上时,自流灌溉易造成钉螺扩散。结论钉螺在总干渠内由上游向下游扩散是肯定的,经涵闸向支渠及灌溉农田扩散是可能的,主要受水位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仍然是江湖洲滩,其主要原因乃因这类地区芦苇茂盛,孳生的钉螺控制难度大。采用单纯化疗的办法虽能收到减少发病的效果,但钉螺的存在仍潜在着流行的危险。江湖洲滩面积大,因此重点研究控制这类地区钉螺的措施是当务之急。1991年我们选择九江县新洲垦殖场的芦苇江滩作毁芦兴林控制钉螺的研究。试区概况新洲垦殖场的芦苇江滩位于长江与鄱阳湖出口交汇处,该滩芦苇生长茂盛,60年代初发现钉螺,查出病人。60年代中期开始筑堤围垦,迄今围垦面积达693.4万m2,由于连年垦种,堤内钉螺全部被消灭。堤外芦苇、…  相似文献   

20.
三峡建坝后江汉平原土壤含水量及气温对钉螺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三峡建坝后长江水位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气温等因素变化对钉螺生态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调查与实验的方法,对钉螺在不同土壤含水量和气温条件下分布与产卵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4月份距水线0.33m的环境钉螺分布最多,5月份在土壤含水量为36.9%的环境钉螺产卵的数量最多,春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钉螺产卵孵出的时间亦随之缩短,结论:三峡建坝后引起的地下水位改变,对钉螺生态有一定的影响,针对江汉平原的环境生态变化制定灭螺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