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传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1,13(6):383-384,W001
机体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虫卵在肝脏沉积并释放可溶性抗原 ,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TNF- α、TGF- β、IL- 1等 ) ,激活枯否细胞 (KC)、星状细胞 (HSC) ,使前胶原m RNA表达增加 ,促进胶原与非胶原细胞外间质 (L N、HA等 )合成、分泌 ,成纤维细胞增生 ,产生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于肝脏 ,沿肝内门脉小分支形成特征性的血吸虫性干线型肝纤维化 [1~ 3 ]。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早期及时祛除病因 ,肝纤维化多能终止或部分逆转。当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 ,可由干线型纤维化形成肝硬化 ,临床表现出晚期血吸虫病症状体征时 ,虽经彻底祛除病… 相似文献
2.
罗江龙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5,(1):51-56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是血吸虫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可以导致门静脉高压、腹水和上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和血清学诊断3种。影像学诊断在肝纤维化晚期,才能出现异常图象;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但存在肝穿刺的盲目性、肝脏病变的不均一性而导致取样误差;血清学诊断是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诊断与疗效评估方案(草)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肝纤维化是日本血吸虫病发展至后期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是致血吸虫病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和病理学基础.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早期使用吡喹酮抗血吸虫治疗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并可使轻度肝纤维化逆转.但对较明显的肝纤维化,由于尚未完全了解的免疫病理机制,临床及现场研究均证实杀虫治疗后肝纤维化仍可发展. 相似文献
5.
6.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因此,肝纤维化诊断对慢性肝病的防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肝活检一直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有其局限性,近来研究发现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简便易行,有望替代肝活检,本文就血清学检查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并使之降解逆转是当前肝脏病学的研究热点,但是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存在一些困难。常规肝功能试验无法判断早期或轻度肝纤维化,肝组织活检又由于其检查过程的创伤性、穿刺部位的局限性及动态观察的困难性,难以广泛开展。因此探索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有很重要的科研价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清学诊断是研究最早、最广泛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其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因而较为实用。 胶原蛋白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胶原蛋白在正常肝脏内约占蛋白总量的5%~10%,肝硬变时,胶原蛋白可增加到50%左右,目前发现肝内有5种主要胶原蛋白,分别是、、、、型胶原蛋白,其中又以、型为主。一、型胶原(C):目前报道测定C应用最广泛的是检测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P)和型前胶原(PC)。大多数学者认为PP与肝纤维化的活动度有密切关系,血清PP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可作为反映肝纤维化活动度和程度的一项指标,同时与肝脏炎症、坏死也有关。Gu…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肝纤维化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关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与治疗均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这两方面的有关情况作一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超声诊断的基本概念 高于可听声频率(20Hz—20kHz)的声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超声医学,包括超声诊断学、超声治疗学和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诊断人体疾病的科学叫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仪器包括发射、扫查、接收、信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与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学诊断的交叉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5例急性、36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及68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以血吸虫卵抗原(SEA)、虫卵及狸殖吸虫成虫抗原(PAA)、后尾蚴为抗原,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ELISA、环卵沉淀反应(COPT)及后尾蚴膜反应(MCMR)等方法,同时检测各类血清与同种抗原的特异性阳性反应率及其与异种抗原的交叉反应率。结果显示,关于特异性阳性反应率:BAS及ELISA,对急血患者均为100%,慢血分别为100%及97.2%;对并殖吸虫病均为98.5%。关于交叉反应率:BAS、ELISA、MCMR对急血分别为76%、72%、20%;慢血分别为27.8%、22.2%、19.4%;BAS、ELISA、COPT对肺吸虫病血清分别为26.5%、30.9%、8.8%。结果表明,交叉反应阳性率的高低与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有关;急血患者用BAS或ELISA法的交叉反应率显著高于慢血;慢血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与感染度有关;同时采用多项检测方法,其交叉反应累积的阳性例数多于单用一种方法的例数,但如将多项方法均为交叉反应者才判为交叉反应的阳性例数,则其例数少于单用一项方法的例数,故对用一项检测出现交叉反应的患者,建议增加检测项目,并以所有项目均出现交叉反应者才判为交叉反应阳性病例,这样可降低交叉反应率。 相似文献
12.
pHGF对日本血吸虫病宿主肝内TNF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动态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不同时期肝内TNF-α、FN、LN、Ⅰ及Ⅲ型胶原的分布及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感染后第8-12wk,肝内TNF的量即明显增加,第16wk时达到高峰,主要分布在虫卵肉芽肿内及其周围。炎症反应越重,TNF量越多。在慢性感染期,肝内FN、LN、Ⅰ及Ⅲ型胶原的量逐渐增加,使得感染初期呈细线、环状结构分布的Ⅰ及Ⅲ型胶原,逐步增宽变厚,呈网状连结分布,虫卵肉芽钟内开始有较多的胶原纤维沉积。但TNF的含量变化与肝内胶原的增加不成正比。注射pHGF后.对肝内肉芽肿的大小及炎症反应、TNF、FN及Ⅲ型胶原的量影响不大(P>0.05),但LN及Ⅰ型胶原的含量明显低于同期非注射组(P<0.05)。提示早期应用足量pHGF治疗日本血吸虫病,对于减轻虫卵引起的肝损害及肝纤维化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病查病中肝脾触诊与B超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血吸虫病疫区418例肝脾触诊和B超结果相关、符合率分析发现:肝肋下、剑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76和0.5623,脾脏触诊的符合率为76.32%,提示在今后的查病工作中,体检医师应熟练掌握触诊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应用B超探查肝脾。 相似文献
14.
四种抗原用于Dot-IGSS和Dot-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AWA)、尿素溶解性成虫抗原(JWU)、硫酸铵沉淀成虫抗原(AW)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试验(Dot-IGSS)和Dot-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结果显示:Dot-IGSS法,4种抗原分别检测50例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检出率均达100.0%,50例正常人阴性符合率98.0%—100.0%,与肝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0%—2.0%(P>0.05),Dot-ELISA法、AWA、AW和SEA阳性符合率均为100.0%,JWU为90.0%,低于其它抗原(P<0.05),与正常人阴性符合率及肝吸虫病人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4.0%—100.0%及0%—6.0%.各抗原检出抗体滴度,Dot-IGSS均高于Dot-ELISA(P<0.05—0.01).抗原浓度在500.0μg/ml,两法抗体检出结果无差异(100.0%),至6.25μg/ml,酶标法检出率为0,而金标法仍为70.0%—80.0%(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 [方法 ]日本血吸虫病 2级和 3级肝纤维化患者 81例 ,1级肝纤维化患者 6 1例和无肝纤维化的血吸虫感染者 5 0例 ,就可能影响肝脏损伤的因素进行研究 ,对所有因素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 ]可能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关的危险因素有 :血吸虫病治疗次数(OR =1 75 ) ,血吸虫感染间期 (OR =1 40 ) ) ,经常饮酒 (每天多于 1次 ,5年以上 ) (OR =1 95 )和晚期血吸虫病 (巨脾型和腹水型 )家族史 (OR =2 11)。 [结论 ]血吸虫反复感染、感染间期越长、经常饮酒和有晚期血吸虫病家族史的血吸虫病患者肝组织发生纤维化的危险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应用McAb-Dot-ELISA平行检测血吸虫病人的血清和尿样(浓缩20倍)中日本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循环抗原(CCA)。81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样的阳性率分别为96.30%和66.67%,而血清和尿样组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提高至100%。109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样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06%和10.09%,组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没有提高。100份健康人的血清和尿样的假阳性率均为0%。54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样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43%和0%。48例钩虫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样的交叉反应率均为0%。 相似文献
17.
成用杂交瘤技术所制备的鼠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抗原(SEA)单克隆抗体5B5H腹水经饱和硫酸铵提纯后制成亲和层析柱,血吸虫病人血清过此柱后获得抗Id抗体提取物。经McAb-ELISA测试,提取物与5B5H单抗特异性结合,与另一株抗SEA单抗W_(29)及抗成虫单抗W_(46)均不结合,补体结合试验表明此提取物不含有免疫复合物。SEA可显著竞争抑制Id(5B5H)-抗Id抗体的结合,提示抗Id抗体所针对的5B5H单抗的Id位于抗原结合部位或其邻近。用5B5H-ELISA检测两个不同地区血吸虫病患者的抗Id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1%和60%,与姜片虫病人血清(0/15)、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0/15)无交叉反应,在并殖吸虫病人血清中出现一例阳性(1/20),与健康人也无假阳性反应(0/50)。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兔与病人(晚期)的血清透明质酸(H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感染日本血吸虫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经杀虫治疗,均在感染后28周解剖,两组间肝纤维伦程度有明显差异(P<0.001)。血清TNF水平与肝组织学检查肝纤维化程度,肝胶原含量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等相关。晚期病人亦获类似的结果。提示血清TNF水平可作为肝纤维化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素E1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前列腺素 E1 (PGE1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技术 ,并用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检测分析感染日本血吸虫大鼠经 PGE1 治疗后肝内 、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含量变化。结果 PGE1 治疗组肝内 、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含量分别低于感染对照组 (P<0 .0 5 ) ;PGE1 治疗组及感染对照组肝内 、 型胶原的含量均与 TGF- β1 呈显著正相关 (r=0 .96 36 ,P<0 .0 5 ;r=0 .86 6 7,P<0 .0 5 ;r=0 .96 36 ,P<0 .0 5 ;r=0 .92 72 ,P<0 .0 5 )。结论 PGE1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 PGE1 抑制 TGF- β1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TGF-β1 Smad3 Smad7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 TGF-β1、Sm ad3、Smad7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家兔肝脏中的表达变化规律 ,为逆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寻找新的途径。方法 日本血吸虫尾蚴腹贴法制备家兔肝纤维化模型 (n=4 0 ) ,按诱导时间将动物随机分为 4、8、12、16周及正常对照共 5组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m RNA表达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 、 型胶原的表达 ,且同时分别以 RT- PCR、Western blot检测原代分离肝星状细胞 (HSC)的 Sm ad3、Sm ad7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 TGF- β1m RNA表达进行性增强 ,伴有肝组织 、 型胶原含量的明显增高 ,且分别与 、 型胶原呈显著正相关 (r1 =0 .5 36 ,P<0 .0 1;r2 =0 .5 4 4 ,P<0 .0 1) ; 、 型胶原表达在肝窦壁、中央静脉壁、Disse腔、虫卵肉芽肿内及其周围 ,呈弥漫状分布 ,伴有门管区胶原纤维隔形成和窦壁完整的基膜形成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各期肝纤维化家兔 HSC中 Smad3m RNA表达增加 ,与 TGF- β1m RNA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而 Sm ad7m RNA较正常对照组一过性升高 (P<0 .0 5 ) ,第 8~ 16周表达水平则持续下降 (P<0 .0 1)。 Smad蛋白表达与其m RNA改变基本一致。结论 TGF- β1/ Smad信号通路参与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