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调查淮河水系是否存在毛毕属吸虫及其尾蚴性皮炎流行。方法 取现场采集和实验室感染的耳萝卜螺压片、镜检,分离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并将分离获得的尾蚴接种雏鸭;收集淮河沿岸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查找虫卵、孵化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饲养的耳萝卜螺;解剖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分离成虫。对沿岸部分村民作现场查询和体检,以确定有无该皮炎表现及伴随症状。结果 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的感染率为0.39%(71/18000);家鸭粪便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33.50%(201/600),雏鸭接种23d后,从粪中可查见虫卵,且所获虫卵可孵化出毛蚴;解剖部分虫卵阳性家鸭和经尾蚴感染的雏鸭可分离出成虫。从虫卵、毛蚴、尾蚴及成虫形态观察,均属毛毕属吸虫。沿岸村民接触有鸭活动的水体后,在胸腹部及下肢等处皮肤可见弥漫性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周围有红晕,并可见成片的风疹团,患处刺痒或奇痒。结论 淮河水系存在毛毕属吸虫,并有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流行。  相似文献   

2.
淮河水系尾蚴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沿岸村镇居民中有否尾蚴性皮炎流行。方法:对淮河水系沿岸部分村镇居民作现场查询和体检,以确定有无该皮炎表现及伴随症状;现场采集耳萝卜螺(Radixau-ricularia)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用此尾蚴感染雏鸭;采集河岸渔场渔民养殖家鸭的粪便,分别用水洗沉淀法分离虫卵和用毛蚴孵化法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养殖的耳萝卜螺;解剖购于当地渔民放养的家鸭及人工实验感染的雏鸭分离成虫。结果:沿岸农户及渔民下到鸭活动的水体后可引起“鸭瘙”(duckitch),即在胸腹部及下肢等处皮肤可见弥漫性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周围有红晕,并可见成片风疹团,患处刺痒或奇痒。从现场捕获的耳萝卜螺体内可分离到有眼点的叉尾蚴,经鉴定为毛毕属吸虫尾蚴。从渔民养殖家鸭的粪便内分离到菱形卵和新月形卵,且均可孵出毛蚴,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内养殖的耳萝卜螺,可获与上述形态相同的有眼点的叉尾蚴。解剖上述两个不同来源的家鸭,均可获毛毕吸虫成虫。以上所获的虫卵、毛蚴、尾蚴和成虫经鉴定均为毛毕属吸虫某一生活期。结论:淮河水系有尾蚴性皮炎流行,其病原为毛毕属吸虫尾蚴。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淮河水系沿岸村镇居民中有无尾蚴性皮炎流行,采用现场查询和体检,以确定有无该皮炎表现及伴随症状;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感染雏鸭;采集河岸渔场渔民养殖家鸭的粪便,分别用水洗沉淀法分离虫卵和用毛蚴孵化法分离毛蚴,感染实验室养殖的耳萝卜螺;解剖购于当地渔民放养的家鸭及人工感染的雏鸭分离成虫。结果表明,沿岸农户及渔民接触有鸭活动的水体后,于胸腹部及下肢等处皮肤可见弥漫性红色丘疹,周围有红晕。并可见成片风疹团,患处刺痒或奇痒。从现场捕获的耳萝卜螺体内可分离到有眼点的叉尾蚴,经鉴定为毛毕属吸虫蚴虫。从渔民养殖家鸭的粪便内分离到菱形卵和新月形卵,且均可孵出毛蚴,感染实验室内养殖的耳萝卜螺,可获与上述形态相同有眼点的叉尾蚴。解剖上述两上不同来源的家鸭,均可获毛毕吸虫成虫。以上所获的虫卵、毛蚴、尾螺和成虫,经鉴定均为毛毕属吸虫基本一生活期。从而证明淮河水系有尾蚴性皮炎流行,其病原虫为毛毕属吸虫尾蚴。  相似文献   

4.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 在淮河水系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解剖雏鸭分离成虫,收集鸭粪分离虫卵。结果 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是淮河水系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51%和0.65%。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最高(0.87%、0.81%),6月次之(0.60%、0.65%),4~5月及8~10月分别在0.06%~0.21%、0.07%~0.26%之间波动。两种螺均在2月中旬出土活动,至10月底渐潜入泥土越冬,1年可繁殖3代。结论 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广泛分布、活动期长,是毛毕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在淮河水系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解剖雏鸭分离成虫,收集鸭粪分离虫卵。结果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是淮河水系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51%和0.65%。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最高(0.87%、0.81%),6月次之(0.60%、0.65%),4~5月及8~10月分别在0.06%~0.21%、0.07%~0.26%之间波动。两种螺均在2月中旬出土活动,至10月底渐潜入泥土越冬,1年可繁殖3代。结论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广泛分布、活动期长,是毛毕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6.
淮河水系发现毛毕属吸虫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淮河水系发现毛毕属吸虫李朝品,马长龄,芦王英毛毕属(Trichobilharzia)吸虫是动物血吸虫,终宿主主要为家鸭和绿头鸭、绿翅鸭、斑嘴鸭等候鸟,其尾蚴可侵袭人引起变态反应性皮炎。我们在1993~1994年,在淮河水系(通入淮河的溪流或湖泊等水域...  相似文献   

7.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的生态习性及特征。 方法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渔场,逐月采集耳萝卜螺压片镜检,用感染毛毕吸虫的阳性螺逸尾蚴,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用不同时龄尾蚴感染雏鸭,以三角烧瓶顶管法孵化毛蚴检测雏鸭感染率。 结果 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消长,尾蚴检出率7月份为0.81%,6月为0.65%,4~5月和8~10月均为0.07%~0.26%,逐月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尾蚴逸出数量呈明显的日周期变化,每天上午8:00~12:00为逸蚴高峰期,温度和光照影响显著。尾蚴具有强烈的趋光性,自然变温 (18~25℃)下最长寿命为52h,半数死亡时间为41h。对雏鸭感染力与尾蚴时龄关系密切,30min~8h时龄感染力最强,40h以后感染力丧失。 结论 初步探明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的生态习性及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集椎实螺科耳萝卜螺按大小分组逸毛毕吸虫尾蚴并计数,测定不同大小螺体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实验室内饲养阴性成螺产卵,收集同日产卵块孵育同一螺龄不同大小螺体;采集阳性鸭粪便孵毛蚴,分别感染前述子螺并测量螺高;24 d后逸尾蚴,计数尾蚴量并测量螺高,观察不同大小螺体人工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差异.结果野外小螺体的毛毕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较大螺体则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高(X2染率=35.909,P<0.01;F感染强度=65.55>F001(1,5)=16.30,P<0.01);在实验室条件下,同一螺龄的大、小螺体间毛毕吸虫感染率差无显著性,而毛毕吸虫感染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感染率=0.347,P>0.05;F感染强度=25.16>F0.01(1,5)=16.30,P<0.01);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023,P>0.05).结论毛毕吸虫感染强度受耳萝卜螺本身大小影响,而毛毕吸虫自然感染率受螺龄关联的螺体大小影响.感染螺不大于未感染螺,野外大型感染螺不能归因于毛毕吸虫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淮河流域淮南段是否有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的流行。方法 对淮南地区沿岸居民作现场调查和体检,了解尾蚴性皮炎的出现情况;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用于感染实验室饲养的雏鸭,23d后解剖取成虫;将购自当地居民养殖的家鸭于实验室做病原学研究:用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毛蚴孵化法分离毛蚴,并用所获毛蚴感染实验室养殖的耳萝卜螺,最后解剖家鸭收集成虫。结果 淮南地区从事农、渔业生产的居民,在接触疫水后出现皮炎,人群皮炎出现率为79.37%;自现场采集的耳萝卜螺体内可分离到有眼点的叉尾蚴,阳性率为1.09%;自购买家鸭的粪便内可查到虫卵,孵出的毛蚴感染实验室内养殖的耳萝卜螺,可获得与前述形态相同的有眼点的叉尾蚴;解剖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家鸭,均可获得毛毕吸虫成虫。以上所获的虫卵、毛蚴、尾蚴和成虫经鉴定均为毛毕属吸虫各个生活期。结论 淮河流域淮南段有尾蚴性皮炎流行,其病原为毛毕属吸虫尾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毛毕属吸虫(Trichobilharzia)可在耳萝卜螺、 家鸭或野鸭体内完成其生活史, 人群接触疫水可引起毛毕属吸虫尾蚴性皮炎。淮南地区存在毛毕属吸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白族地区13821名学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地区,人口约99.5万(1988年统计数),约占全州人口的1、3。1986年,我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现先心病患者中白族儿童所占的比例较大,为60%;1987年大理州妇幼保健站白族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表明:各项健康指标均低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