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且可导致多种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危害极大。中医认为血瘀是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应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越来越受到现代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高血压病血瘀辨证的中医理论依据、高血压病血瘀证本质研究、临床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对几年来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各科疾病对活血化瘀法的广泛应用与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血瘀的存在有着密切关系。并且临床亦证明,各期高血压兼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亦较一般单纯应用平肝潜阳、滋补肝肾、化湿除痰等法的疗效有所提高。鉴于这种情况,进一步探讨血瘀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无疑对高血压病的病机认识和治疗途径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将这一问  相似文献   

3.
基于目前高血压病血瘀证细胞模型均以静态培养的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而体外静态培养的细胞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活体细胞的特性,不适合中医整体观、恒动观的传统理论,以及中医特色不强等问题,探讨建立一种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致病因素的高血压血瘀证细胞模型,并以中医活血化瘀经典方剂进行检验,建立一种符合血瘀的诊断标准,有较公认的病理生理变化指标,用活血化瘀代表方剂治疗可使血瘀状况改善或者逆转的细胞模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血瘀证实质和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对人体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均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中西医结合对高血压的防治有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显著,现对高血压病血瘀证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理论与临床为依据,从中、西医两方面对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痛进行阐述,认为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改善血液流变学与血管内皮功能;血瘀证是高血压病情发展的必然转归,提出活血化瘀法是高血压比较重要的治法,在其治疗过程中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陈永武 《海南医学》2004,15(10):125-125,128
活血化瘀法应用于临床,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它是针对血瘀症而设立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祖国医学对各种血瘀症的一种治疗原则。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内科、妇科等多种疾病,他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记载了桃仁承气汤、下瘀血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获苓丸等。活血化瘀的方剂。开创了后世活血化瘀的途径。在临床上无论何种疾病,只要有血瘀者,均可“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灵活应用活血化瘀法,而收桴鼓之效。本文就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已从11.28%上升到18.80%,高血压病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死亡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与健康。见于祖国医学中的头痛、眩晕、心悸、血瘀证等。笔者自拟活血化瘀方辨证治疗高血压病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在目前高血压病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表明可以提高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减少其并发症。文章从高血压病的中医发病机制、现代基础研究,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优势及本病治疗要求等方面探讨高血压病活血化瘀治疗的理论基础,为临床治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在目前高血压病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表明可以提高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减少其并发症。文章从高血压病的中医发病机制、现代基础研究,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优势及本病治疗要求等方面探讨高血压病活血化瘀治疗的理论基础,为临床治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肾脏病血瘀症与活血化瘀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病广泛存在血瘀症,表现为血液流变学和血粘度异常,病变局部有瘀血的特征。活血化瘀法治疗肾脏病显示其良好的效果。本文根据近年有关肾脏病的研究进展,结合笔者多年临床体会,就肾脏病血瘀症和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做一论述。1 肾脏病血瘀症的现代病理学概念  相似文献   

11.
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痰浊血瘀型高血压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痰浊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04例痰浊血瘀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52例、治疗组(健脾活血化瘀法联合贝那普利)52例,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 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活血化瘀法联合贝那普利对痰浊血瘀型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血流黏滞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征稿主题:(1)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基础研究;(2)血瘀证的活血化瘀方药的临床研究;(3)血瘀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35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老年人高血压病多有血液瘀滞之病机特点,自拟活血化瘀方剂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35例,并设西药开搏通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血压有效率治疗组88.57%,对照组88.00%,两组比较P>0.05;症状有效率治疗组85.7%,对照组60.0%,两组比较P<0.05。认为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血瘀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且无下肢浮肿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老年人高血压病多有瘀血阻络之病机特点,并认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等原因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而且通过临床报道中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及疗效,说明了老年人高血压病从瘀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杨传华教授治疗高血压的思路。[方法]通过随师临诊,整理医案,总结杨教授临床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的经验,以藏象理论、血脉理论、络脉理论为出发点,总结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并附一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杨教授认为,肝、脾、肾三脏为高血压疾病的病机核心,且青年在肝,以调肝为主;中年在脾,以健脾为要;老年在肾,以补肾为需。并提出从微观脉道和血脉理论方面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新思路,认为络脉的异常可直接从微观结构上造成血压的异常,而气病是高血压的始动因素,血病是高血压的加重因素,脉病是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血脉病”的新概念,在临床诊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验案中患者肝肾亏虚,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致淤血等病理产物阻于血脉,属肾虚血瘀证,治疗以补肾填精,活血化瘀为主。[结论]杨教授从“肝脾肾-血脉-络脉”三方面出发,依托临床诊疗经验和现代研究,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见解、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药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血瘀证的一个主要法则,目前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的疾病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甚为广泛。如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常见妇科疾病、不孕不育症、外科跌打损伤、恶性肿瘤以及一些其他疑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较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血瘀证表现,经过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是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的主要依据。本文对具有血瘀证表现的糖尿病人进行临床红细胞变形指数测定,具有明显的改变,提示糖尿病人确有血瘀证存在,而经活血化瘀治疗后具有...  相似文献   

19.
从瘀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血瘀形成的机理及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指出肺络瘀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强调活血化瘀药物应根据血瘀形成的始动因素辨证用药,常与益气、养阴、温阳、祛痰等法同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药物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药物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李孟森王思灵和岚(海南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海口570102血瘀证是中医最常见的临床病证,其包括广泛的病理过程,有关血瘀证的认识,我国学者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对血瘀症及其相应治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