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型蛋白激酶C(PKCβ)的活化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PKCβ抑制剂LY333531对视网膜正常代谢影响很小,它能有效阻止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关的病理变化,包括视网膜渗漏及新生血管形成。Ⅰ期临床试验显示人体能耐受LY333531的治疗剂量。药代动力学预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对缓解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血管功能异常有明显效果。PKCβ抑制剂可延缓甚至可能逆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过程,为早期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安小玲  李军  董红  唐杰 《眼科新进展》2004,24(6):441-443
目的通过研究抗氧化剂Vitamin E在糖尿病动物模型-大鼠视网膜中对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探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维生素E治疗1组(剂量0.12g·kg-1)、2组(剂量0.25g·kg-1).饲养8个月后,观察其视网膜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活性和无细胞血管及影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1组与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PKC的活性及无细胞血管、影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组与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PKC的活性及无细胞血管、影细胞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氧化剂Vitamin E能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其早期病理损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被证实.  相似文献   

3.
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视网膜组织中有9种且有较高浓度,参与视网膜神经递质的调节,调控视网膜的发育、再生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过程.新近研究发现,PKC同工酶亚细胞结构的分布可能调节视网膜细胞突触终端信号传导的强弱;PKC有可能成为重要的细胞干预靶区,新型PKC抑制剂将可用来减少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的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部新生血管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致盲的主要病理改变,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刺激作用。VEGF抑制剂主要通过与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而起作用,从而达到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生成的目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形成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Bevacizumab(Avastin)是VEGF抑制剂之一,属于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因其疗效良好、价格低廉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VEGF抑制剂(尤其是Avastin)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下述情况下,可引起失明:(1)由于新生血管引起出血,或玻璃体混浊,以及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视网膜水肿,类脂质沉着,视网膜前纤维增生,或黄斑部毛细血管阻塞。一、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1)光凝固:为获得较好的疗效,必须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实施光凝固治疗。因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自然过程是逐渐形成瘢痕,在新生血管周围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围绕,而光凝固对比将无效。  相似文献   

6.
朱琦 《国际眼科纵览》2002,26(6):369-372
本文综述蛋白激酶C(PKC)与高血糖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PKC是一种Ser/Thr蛋白激酶 ,在高血糖时 ,由于PKC活化 ,导致视网膜血流量下降 ,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新生血管形成 ;同时述及PKC的种类和结构 ,高血糖状态下PKC活化的生化机制及由此导致的视网膜病理学改变 ,PKC的干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蒲一民  杨君  杨田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34-213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多种药物用于DR的防治并取得了一定疗效,包括糖皮质激素、血管生长因子抑制剂、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及非诺贝特等,我们就近年来药物治疗DR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综述蛋白激酶C(PKC)与高血糖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PKC是一种Ser/Thr蛋白激酶,在高血糖时,由于PKC活化,导致视网膜血流量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新生血管形成;同时述及PKC的种类和结构,高血糖状态下PKC活化的生化机制及由此导致的视网膜病理学改变,PKC的干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9.
最早报告以光凝固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是Meyer-Schwickerath(1959)。在病变早期施行光凝固治疗可使视网膜病变进展缓慢。为直接凝固视网膜病变和新生血管,视乳头上面的新生血管施行光凝固则比较困难。本文为介绍除颞上、下视网膜血管枝以内的部分外,施行了广范围的视膜光凝固。本报告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状态下蛋白激酶C(PKC)与内皮素(ET)系统的改变,并采用特异性PKC抑制剂观察对视网膜内皮素-1的影响。 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视网膜内PKC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视网膜内内皮素ET-1、ET-3、ET-A、ET-受体mRNA的表达,并通过玻璃体内给予PKC抑制剂GF109203X观测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ET-1 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2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膜PKC活性明显增加(t=3.296, P=0.008),而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改变(t=0.138, P=0.894);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ET-1 mRNA 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8),而ET-3、ET-A、ET-B受体mRNA水平则无明显改变(P=0.918,P=0.889,P=0.500);糖尿病大鼠分别予以10-5、10-6、10-7mol/L PKC抑制剂GF109203X玻璃体内注射后,视网膜内ET-1 mR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呈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 网膜内即存在PKC的激活及ET-1表达的增加,而PKC抑制剂可抑制ET-1的表达。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68-17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效果。方法对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病变的程度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光凝治疗变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有效226只眼,总有效率 86.5%,其中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4只眼,有效60只眼,有效率93.7%;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97只眼,有效眼166,有效率84.2%%。经统计学检验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讨论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如有光凝指征,应尽早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这对于控制或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STZ诱导的糖尿病鼠视网膜β-连环蛋白表达上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鼠视网膜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以及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伊文思蓝检测视网膜血管的渗透性;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糖尿病鼠视网膜及胰蛋白酶消化的视网膜微血管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诱导4、8和12 wk后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分别增加68%、91%和125%(P<0.005).免疫组化分析证实对照组视网膜β-连环蛋白主要表达在视网膜光感受器、外网状层、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层、内界膜及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STZ诱导糖尿病大鼠12 wk后,视网膜及视网膜微血管β-连环蛋白表达显著增加.Western blot分析证明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视网膜β-连环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视网膜β-连环蛋白的表达增加,提示β-连环蛋白J能参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荧光血管造影的早期征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早的毛细血管改变存在着争论,因为要了解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毛细血管改变是困难的。用眼底镜检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征象被认为是微血管瘤。为了阐明糖尿病的早期血管改变,作者为166例糖尿病患者的272眼作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这些患者的眼底事先用眼底镜检查都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72眼中有181眼(占66.5%)荧光血管造影发现有视网膜血管改变,这些改变包括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充盈缺损、微血管瘤样点状扩张及微血管瘤。经统计分析及1~5年追踪观察得知此病的进展从荧光血管造影方面观察按下列顺序进行,即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充盈缺损、微血管瘤样点状扩张及微血管瘤。荧光素渗漏最多见,见于89.5%的患者,是糖尿病性视网  相似文献   

14.
目的长期动态随访观察汕尾地区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的50例100眼患者散瞳详细检查眼底,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对象均为无视网膜病变或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定期门诊随访并检测血糖水平。结果定期随访5a后,发现有11眼进展至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其中血糖控制满意60眼中有2眼,而血糖控制不满意40眼中有9眼,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增生前期、增生期视网膜病变行及时的光凝治疗,以避免视力下降。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程度有关;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及时的光凝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力损伤。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及其致盲率近年在国内外均有明显增高趋势,有关方面研究进展也很显著。尤以六十年代以来,运用Kuwabara和Cogan的视网膜消化技术以及Novotny和Alvis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对视网膜微循环的组织病理学静态观察和活体内病理生理学的动态记录等,研究颇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于了解糖尿病眼底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认识它的病理变化,探索其发病机理,估计预后,提供治疗选择及监护其效应等均有极重要的价值,现已广泛应用于糖尿性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和研究。兹将有关文献作扼要的综述。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形态学改变的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般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两大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其各种病变的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对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证实的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进行血清TGF-β1的测定,结果分别进行差异性比较。再按Ⅰ、Ⅱ、Ⅲ期病变将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成DR1、DR2、DR3三个亚组,再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血清TGF-β1水平DM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DR组分别高于DM和C组,差异显著。DR1分别比DR2、DR3低,差异均显著。DR2、DR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TGF-β1是升高的,并能部分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对其血清中TGF-β1的测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示干预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评估等方面发展迅速.有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损害可通过视网膜的血管改变及时发现并预防.目前,应用AI技术可快速识别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发现疾病的早期系统性损害.AI算法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不仅能分割视网膜血管,鉴别出视网膜动静脉和视网膜微小血管,还能测量其厚度...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眼病之一。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 ,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糖血症可显著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认为长期慢性的高糖血症是 DR及糖尿病其它并发症的发病基础。近年来 ,有关细胞内信息转导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 ,二酰基甘油 (DAG)和蛋白激酶 C(PKC)在 DR及糖尿病其他血管并发症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 PCK结构 ,DAG- PKC激活机制及其对微血管的调节机能和 PKC- β抑制剂的使用。一、视网膜微血管(一 )生理结构 :视网膜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DR的自然病程中,早期即有视网膜血管自我调节的紊乱和血流异常,以及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最早的眼底改变有视网膜微血管瘤,以后逐渐出现视网膜静脉和动脉的较大血管的改变,并有血管外的出血和渗出等视网膜组织损害。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R,其中5%的患者出现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20.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杰  赵东生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170-1171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30例39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Ⅲ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0例210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12mo,对照组110例185眼给予常规治疗12mo。观察治疗前后眼底、血管造影(FFA)、视力的改变。 结果:治疗组眼底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视力有所提高(P<0.05)。 结论: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效果明显,对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