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心排综合征 (LCOS)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后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1] 。我科自 1996年 2月~ 2 0 0 0年12月内共行CABG 2 6 8例 ,术后有 5 6例发生LCOS ,由于采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监护方法 ,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有效指标 ,对及早发现和处理LCOS ,  相似文献   

2.
快通道心脏麻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秒  唐梦琳  龚仁蓉 《华西医学》2009,24(2):449-451
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监护经验,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月~2006年5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监护得失。结果:45例患者均在术后6小时内拔除气管插管,3例患者因病情变化二次插管。44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使用,可以减少由长期带管给患者带来的呼吸道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目前几种常用旁路材料的临床应用。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3月连续 5 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旁路材料包括左乳内动脉 (5 6根 )、游离右乳内动脉 (2 1根 )、桡动脉 (3 2根 )和大隐静脉(4 3根 )。回顾分析不同旁路材料的手术结果。结果 :桡动脉移植后旁路血管“线样征”1例 ;无胸骨、前臂并发症 ;下肢切口感染 2例 ,均为糖尿病、大体重患者 ,治疗后痊愈 ;死亡 3例 ,与旁路材料无关 (非体外循环手术因循环状态不稳死亡 1例 ,鱼精蛋白过敏 1例 ,顽固性心律失常 1例 )。结论 :注意旁路材料的取制技巧 ,针对不同病变冠脉血管选取应用不同旁路血管 ,以及术后及时监护处理是保证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冠脉介入治疗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7年至 2 0 0 0年 8月 ,我们对5 4例冠脉介入患者术后进行了监护 ,从而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减少了并发症。现将其术后监护措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 4例患者中男 43例 ,女 11例 ,30~ 83岁 ,单纯冠脉造影 (CAG) 17例、CAG 左室造影 11例、PTCA 8例、AMI急诊PTCA 5例、PTCA CS8例 ,冠脉搭桥 (CABG) 5例 ;临床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 7例、AMI 8例、冠心病 39例。术前均因心慌、胸闷或心绞痛反复发作而住院。结果 :急诊CABG 3例、死亡 1例 ,余均成功。2 术后监护2 1 掌握操作过程、用药与术后并…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122例术后监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霄  薛卫斌  杨秀玲  张维 《护理研究》2003,17(5):281-282
老年冠心病病人属高危人群 ,常因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 ,且多伴有其他疾病 ,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较一般病人为高 ,故做好术后监护是维系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7月 ,我科对 60岁以上病人 12 2例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其中男 87例  相似文献   

6.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维  潘俊 《现代护理》2001,7(5):23-24
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使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患者的组成结构发生改变 ,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危险性增大 ,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2月行老年CABG手术 5 4例 ,本组许多患者术前心功能严重受损 ,绝大多数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3支或 3支以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且血管狭窄程度严重 ;一部分患者有缺血性二尖瓣返流 ;2 8例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5 4例中 ,男性 36例 ,女性 18例 ,年龄 6 0~ 78岁 ,体重5 5~ 95kg ,心功能按NYHA标准 ,Ⅱ…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我科 1 994年 1月~1 999年 8月共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3例。由于加强了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 ,取得了患者有利配合 ,使 2 3例患者都顺利的渡过手术危险期并康复出院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3例患者中男 2 0例 ,女 3例 ,年龄 31~ 66岁 ,平均年龄 53 3岁。所有患者术前心电图均有陈旧性心梗或心肌缺血变化。并发高血压者 7例 ,糖尿病者 6例。冠状动脉有四支病变者 2例 ,三支病变者 7例 ,二支病变者 6例 ,一支病变者 8例。合并室间隔穿孔 2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3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我院自 1995年 9月~ 2 0 0 0年 1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0例 ,现就术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0例 ,均为男性。年龄 3 9~ 69岁 ,平均 5 8岁 ,其中有心肌梗死史、合并高血压 5例。均有心绞痛史 ,按CCSS分级 ,心绞痛Ⅱ级 1例 ,Ⅲ级 5例 ,Ⅳ级 4例。 2支血管病变 4例 ,3支血管病变 6例。本组无死亡。2 方 法在中低温 ( 2 6~ 2 8℃ )体外循环下 ,取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均为连续缝合法。 3支血管桥 5例 ,4支血…  相似文献   

9.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胸外ICU共监护60岁以上的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病人12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男性90例,女性36例,年龄60~79岁。术前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阻塞。本组126例全部都在体外循环下行C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冠心病呈上升趋势,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其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有文献报道:瓣膜置换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早期病死率为5%~9%[1],较单纯瓣膜置换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要高。因其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故术后监护难度增加,恢复慢。我院自2002年3月—2005年8月行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6例,现将术后监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3月—2005年8月我科收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病人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6.5岁。病史最短30d,…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也称冠状动脉搭桥术。自 1 962年DavidSubston完成第 1例CABG术 ,1 966年Kolesov首次使用左侧内乳动脉为搭桥材料后 ,此技术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 ,已成为定型技术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在美国每年约有 30~ 4 0万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近年来国内CABG的数量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少数医疗中心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 CABG的适应证 ①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多支血管病变特别是伴有心功能不全者。②主要血管单支或双支病变 ,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失败 ,或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者。…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物理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10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94例 ,男 184例 ,女 10例 ;年龄 61± 3 .6岁 ,其中 70岁以上 2 5例 ;合并心肌梗死 70例 ,功能性室壁瘤 15例 ,解剖性室壁瘤 2 0例 ,原发性高血压病 84例 ,Ⅱ型糖尿病3 5例 ,高脂血症 3 1例 ,左主干病变 4 0例 ,一支病变 6例 ,二支病变 12例 ,三支病变 176例 ,单纯CABG 169例 ,CABG并心脏瓣置换 11例 ,CABG并室壁瘤切除 2 5例 ,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 14 0例 ,微创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5 4例。搭桥材料常规使用左乳内动脉搭前降支 ,…  相似文献   

13.
高峻 《齐鲁护理杂志》2001,7(2):123-12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心源性休克和低心输出量等泵衰竭时 ,单纯药物治疗死亡率极高。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IABP)治疗则可有效改善泵衰竭 ,降低死亡率。现将AMI 16例应用IABP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AMI患者 16例 ,均为男性 ,46~ 70岁。 10例行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6例行CABG。 16例均因严重低血压 (收缩压 <10 .7kPa)而应用IABP治疗 ,其中 11例同时应用漂浮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情况。IABP治疗前 ,患者反应淡漠 ,皮肤…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是治疗冠心病和缓解心绞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院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9月 ,对2 3例冠心病患者施行CABG ,无手术死亡 ,近期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2 3例 (男 18例 ,女 5例 ) ;年龄 4 8~ 75(平均 61.1)岁。均有心绞痛史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7例 ,病程 6个月~ 13年 ,9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合并高血压病 14例、糖尿病 8例、高血脂 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 5例、肾功能不全 2例、脑梗死致肢体偏瘫 3例。心功能 (NYHA)Ⅰ级 2例 ,Ⅱ级 9例 ,Ⅲ级 10例 ,Ⅳ…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能改善心肌供血,有效地缓解或解除患者心绞痛症状,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最有效和持久的方法^[1],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面临着许多并发症的威胁,脑部并发症即是其中之一,它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导致死亡和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从2003年10月-2008年4月,我科共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5例,发生脑部并发症3例,其中1例死亡,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左心功能不全 ,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intraaorticballoonpump ,IABP)对促进左心室功能的恢复、平稳渡过术后低心排阶段起重要作用 ,现就我科CABG术后使用IABP的 2 6例患者的监护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 7月至 2 0 0 2年 10月 ,CABG术后用IABP支持者 2 6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5 8.4±4 .7)岁 ,平均辅助时间 (2 5 .3± 5 .6 )h。术前平均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 1.5 % ;合并心肌梗死 11例 ,解剖性室壁瘤 4例 ,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瑞田  王伟民 《临床荟萃》2002,17(21):1300-130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 ,其基本原理为通过股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 1~ 2cm的降主动脉处放置一个体积约 38~ 4 0ml的长球囊 ,主动脉瓣关闭后 ,球囊被触发膨胀 ,导致主动脉舒张压增高 ,使心输出量和舒张期冠脉灌注增加。在收缩期结束前被抽瘪 ,使左室的后负荷降低 ,心脏做功降低 ,心肌耗氧量降低。随着国内外介入治疗进展 ,IABP应用日益增多 ,对其研究及应用进展现综述如下。1 IABP应用时机Christenson等[1] 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6 0例高危患者 (符合以下 2个或 3个标准 :左…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83年-1985年共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现将术后监护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7例,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5.6岁。术前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及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反复发作,丧失工作能力,心电图检查有心肌供血不足,2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功能均为Ⅲ级。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例,两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2例。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中行单根桥移植2例,双根桥移植3例,三根桥移植2  相似文献   

19.
张蓉  杨小慧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1327-132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施行瓣膜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对策及护理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全年2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二尖瓣置换或成形,主动脉瓣置换,联合瓣膜置换术)病例。结果:20例康复出院,2例死亡。康复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冠脉搭桥同时施行瓣膜手术的患者,必须重视其临床的特殊护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对高风险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50例术后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与监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42例,女8例,57~85岁,平均65±9.20岁,均有心绞痛发作史,其中37例有急性心肌梗死史,20例有高血压病史;25例三支病变,其中9例伴有左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