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64年4月~1979年12月,15年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肛管直肠黑色素瘤4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 黄×,女,50岁,住院号13,071。因大便时肛门疼痛6个月伴大便次数增多,于1970年3月23日入院。直肠检查发现距肛缘2cm上的肛管前壁有一半球形、表面光滑的肿块,4×4cm,与阴道后壁粘连,质韧,半固定,色棕黑,可扪及骶前淋巴结肿大。活检证实为黑色素瘤。两侧腹股沟淋巴结不大。入院后,施行直肠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中未见肿瘤腹腔播散,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黑色素瘤伴直肠旁淋巴结和骶前淋巴结转移。术后用噻替派肌注,总量100mg。术后4个月会阴部肿瘤复发伴腹腔内广泛转移,后继续用环磷酰胺、噻替派及中草药治疗无效,于1971年8月14日死亡。 相似文献
2.
汤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3例报告汤洪(广西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南宁530021)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较为少见,易误诊,预后极差。1996年12月至1997年11月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发现3例,均经病理确诊,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50岁。因... 相似文献
3.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 ,我院收治 2例 ,均经病理证实 ,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 例 1:患者 ,男 ,5 0岁 ,因便血 2个月入院。呈粘液血便 ,4~ 6次 / d,无疼痛。查体 ;一般情况好 ,表浅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无异常 ,肝脾肋下未扪及。肛门检查 :胸膝卧位 7~ 9点距肛缘 3cm处有 4cm× 3cm× 2 .5 cm肿块 ,质硬 ,结节状 ,向腔内突出 ,瘤体未见黑色素沉着。以“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术后恢复顺利。病理诊断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术后生存 9个月。 例 2 :患者 ,男 ,6 2岁 ,因便血…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原发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罕见。现将我院手术证实1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80岁。主因大便后有肿物脱出肛门1个月入院。胸膝位:肛周外观无异常,手指进入顺利,距肛缘约1.5cm、10点可触及一肿物约1cm×1cm×0.8cm,质韧,边界清,有压痛,可活动。肛镜检查,其肿物呈黑色,上方有一约0.5cm×0.5cm×0.5cm紫红色息肉状物突入肠腔。肝脏B超:未见实质占位。术前考虑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可能。 相似文献
5.
肛管直肠黑色素瘤较少见,自1857年Moore报告1例以来,文献报道迄今已达457例,国内仅报道8例。我院自1974年3月~1984年3月,经病理证实者5例,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我院在1981~1991年共收治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6例,年龄25~80岁。主要症状为便血、便频、肛门坠痛,排便时肿物脱出。指诊可触及结节及肿块,最大占肠腔1/3~1/2周。3例肛旁红,肿、硬或间有软。直肠镜检2例可见肠腔内有紫黑色结节,6例无黑色,均经病理证实。入院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5例。经腹会阴切除术2例,乙状结 相似文献
7.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例报告文智,李秀凤(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例1女,52岁,汉族,因反复鲜红色血便半年余,加重1周,伴骶尾部疼痛而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臀部及双下肢可见数片黑斑。肛... 相似文献
8.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疾病,恶性程度高,早期可迅速转移,如不及时根治其预后不良,临床误诊率较高.我科收治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68岁,住院号339673,肛门部疼痛,大便带血4个月,消瘦、乏力一月入院。肛诊胸膝位6—10点处肛管可触及一菜花样隆起之肿块,质硬、活动度差,诊断为肛管癌.B超检查示肝脏转移癌。在硬膜外床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乙状结肠造瘘术,术中见肝右叶有数个黄豆至蚕豆大小之黑色结节。术后病理诊断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术后随访14个月后死亡。患者,女、48岁,住院号337883,间歇性大便带血一年,肛门部疼痛、排便困难、消瘦三月余入院。曾在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9.
10.
11.
例1:患者李××,男性、31岁。肛门内暗红色肿物脱出二年余,大便经常带血。体检:KC位12点处离肛门约2cm有3×3×3 cm大小暗红色肿物,质硬,其宦检查均未见异常。于1983年5月手术。临床诊断:直肠息肉,性质待查。 相似文献
12.
病例报告 [例1] 住院号141140,女性,57岁。因大便习惯改变三年和大便带血一周于1974年6月10日入院。体检发现直肠前壁距齿状线4cm处有直径2cm“息肉”一枚,质硬,表面有糜烂。6月15日作“息肉”切除。病理检查见肿瘤以大上皮样细胞为主。核仁明显,核分裂相易见。胞浆淡红色,含有黑色素颗 相似文献
13.
14.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为肛管直肠肿瘤中的罕见疾病。我院自1978年10月到1994年10月共收治ARM8例,均经病理证实。男性4例,女性4例,7例接受手术治疗。确诊时即发生远处转移者7例。5例确诊后两年内死亡,2例带病生存,1例随访3月未发现复发。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表明,ARM恶生程度高,转移发生早,预后极差。作者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延长该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黑色素瘤恶性度极高,绝大部分发生在皮肤,发生在肛管直肠者少见,且易误诊。我院自 1960~1989年,共收治原发肛管直肠恶性肿瘤681例,其中黑色素瘤5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7~66岁,平均54.8岁。 相似文献
17.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melanoma,ARMM)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极易被忽视,容易被经验不足的医师误诊误治.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提高对ARMM的认识,减少误诊,结合我院收治的2例ARMM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6例原发性直肠肛管黑色素瘤,无论手术或其他疗法生存期均未超过24个月。因该病隐蔽,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本病恶性变较高,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其次为放疗,免疫和化疗。 相似文献
19.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7,(5)
<正>患者女性,63岁,发现肛旁肿物10年,近半年逐渐增大较明显,无肿痛及溃破,无排便困难、黑便及大便形状变细。既往史:高血压病史4年,药物控制佳。否认其他重大疾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右侧卧位肛缘结缔组织增生,肛缘11点位距离肛门约1cm可见一黑色肿物,大小约2.0cm×2.0cm×1.6cm,活动度(-),肿物顶端灰褐色,未溃破。距离肿物 相似文献
20.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三例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曹培英,蔡士荣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但恶性程度极高,预后差。又因其发生较隐蔽,误诊率高。现将我院1972~1993年收治的3例报道如下。例1:男,63岁。患者因排便疼痛剧烈5个月伴纳差、乏力、消瘦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