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评价和比较 2 种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对 2 组 107 例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通过 32m m 切口植入硅凝胶折叠式人工晶体和 55m m 切口植入 P M M A 硬性人工晶体。结果:32m m 组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明显优于 55m m 组( P< 0.05);角膜散光明显小于 55m m 组( P<0.05);3 个月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两组并发症基本相同,发生率均较低。提示两种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 32m m 切口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可折叠晶体植入、超声乳化及非折叠晶体和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三种不同术式对术后角膜屈光状态和视力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三组169例老年性白内障分别采用3.5mm、6.5mm巩膜隧道和10mm角巩缘切口,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摘除及一体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囊外摘除及一体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3天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1.02、0.52和0.46。达到正常视力的比例分别为66.25%、12.30%和8.66%,超声乳化和囊外摘除术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检验,P<0.05)。结论手术切口小,操作轻,术后早期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轻微,减少了缝合所需时间及消除缝线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和比较2种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对2组例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通过3.2mm切口植入硅凝胶折叠式人工晶体和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结果:3.2mm组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明显优于5.5mm组(P〈0.05);角膜数光明显小于5.5mm组(P〈0.05),3个月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基本相同,发生率均较低,提示两种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35例35眼,常规囊外白内障摘除术52例52眼。结果,小切口组术后3个月视力达1.0者28眼(80%),≥0.5者34眼(97%),术后角膜散光〈1.0D占97%。术中及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常规手术组视力达到1.0者13眼(25%),≥0.5者(56%),术后角膜散光〈1.0D占4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认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效果明显优于常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5.5 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对64例、70眼,按照切口不同分成A组: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5.5 mm巩膜隧道切口。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和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至第3个月两组裸眼或矫正视力均超过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期两组之间的角膜散光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切口手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两组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9例161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在角膜上方角膜后0.5mm做长约4mm角巩膜隧道切口的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同时植入丙烯酸酯类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62.6%、76.6%、92.5%和88.8%。结论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兼有巩膜隧道小切口和透明角膜小切口手术的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及43例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术式术后视力在术后1W,1月,2月有显著差异P〈0.01,角膜散光在术后1W,1月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2月后无显著差异P〉0.05。证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术后散光小的全新意义上的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98例100眼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表明此项手术具有切口小、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及手术致角膜散光少等优点。本组86眼原位超声乳化成功,出院时视力≥0.5和≥1.0者分别为42%和60%。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混浊。结论认为原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散光小和视力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35例37眼,核硬度为Ⅰ~Ⅱ级16眼,Ⅲ级15眼,Ⅳ级6眼,巩膜隧道切口,原位超声乳化晶体核,超声能量设定60%~80%,超声乳化时间45s~3min45s(平均1min52s),植入5mm×6mm椭圆形人工晶体。结果:30眼(81.1%)原位超声乳化成功,术后1周视力≥0.5和≥1.0分别为73.0%≥和54.1%;术后1~3月随访视力≥0.5和≥1.0者分别为83.8%和70.3%。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水肿(16.2%)和瞳孔缘损伤。结论:原位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3种隧道式切口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中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透明角膜(Ⅰ组)、角膜缘(Ⅱ组)、反弧形巩膜(Ⅲ组)隧道式切口,对568例(588眼)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植入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或直径5.5mm的人工晶状体. 结果 3组在术后1周、2周、1个月视力≥0.5者分别占74.6%、79.5%、77.4%,83.5%、86.4%、84.6%,88.6%、89.7%、87.4%;角膜散光以角膜切口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3组的角膜散光已经基本接近(P>0.05). 结论 3种隧道式切口均是白内障手术较佳的切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手术技巧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年龄在11~88岁共172例(200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 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平均乳化时间4分48秒,平均超声能量35%。术后1周视力≥0.5者156(78%),术后1个月视力≥0.5者193眼(96.5%),其中≥1.0者88眼(44%)。术后1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我科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34例,按手术切口方向位于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或位于颞上方及鼻上方分为Ⅰ、Ⅱ两组,术后比较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着时间延长,手术角膜散光度均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在术后1周时较术前增加最多,但随着时间增加,角膜散光度也逐渐减小。结论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白内障治疗前应根据患者的角膜散光情况特异性选择手术切口方向,即在角膜曲率最大处子午线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与评价切口的缝合与否对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硬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度数及轴向的变化及手术效果。方法:将100例(116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按切口缝合与否分为A、B两组,A组:行切口缝合1针者53例(62眼),B组:不缝合者47例(54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及自动屈光仪测量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36±1.61)D和(-1.27±1.72)D,(+0.77±0.67)D和(-2.07±1.82)D,(+0.39±0.55)D和(-1.95±1.93)D,差异有显著性(P<0 0 5);A、B两组术后角膜散光轴均有早期的顺规向逆规转化。结论:对于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巩膜隧道切口缝合一针可稳定提高术后的视力,减少术后的角膜逆规散光,同时也提高了切口的安全性,特别对于基层及复明工程手术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不同位置的3.2mm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49例(71眼)分成2组进行手术,A组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B组在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方位做切口。对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略有减少,A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方位透明角膜切口较传统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可减少部分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不同位置切口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62例(68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颞侧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散光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d、1周a.3个月的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1周2L3个月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侧巩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操作简单、视力恢复好、角膜散光小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一种较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小切口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术娩核治疗白内障疗效,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病例36例,及小切口手法娩核病例3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1周视力以≥0.5的病例数进行比较,手法娩核组占77.8%,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差异显著性(P〉0.05);术后对二级、三级角膜混浊两组比较,以超声乳化组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周与术后6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短期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87例(眼)白内障患者施行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测量术后角膜散光度。结果: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在术后1周达到最大,在术后1月时稳定。结论: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产生的术源性角膜散光小,在术后1月时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优越性。方法:对50例(5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行怕乳化吸出,通过3.2mm隧道切口植入硅胶折叠式人工晶体及44例3.2mm切口基础上扩大至6.0-6.5mm,植入后房型PMMA硬性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占78%。随访1-3个月视力≥0.8者占86%,与后房型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比较术后1和1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92±0.84)DT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并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近角膜缘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施行近角膜缘切口白内障患者180只眼。刻度钻石刀作近角膜缘切口,改良原位超声乳化碎核,能量设定为50%~70%,有效时间10s至1min28s(平均48s),植入5.5mmPMMA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一天的视力≥0.5为95%,术后1个月视力≥1.0者为97%。全部病例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近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同期植入人工晶体,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第1天力0.1才占25%、0.3 ̄0.4占37.5%,0.6占18.75%,0.8占18.75%,术后第1天15例眼夺在1.8kPa以下,1例眼压2.4kPa术后3d后随访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