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肩周炎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各组条件基本一致,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疗效比较。A组口服消炎镇痛药芬必得每次0.6g,每日2次,通经活血药盘龙七每次0.6g,每日3次,10d为1个疗程;汽化药热疗,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功能锻炼,每日数次。B组肩胛上神经阻滞(1%利多卡因10ml+醋酸强的松龙25mg+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口服盘龙七+汽化药热疗+功能锻炼。C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利多卡因10m1),待阻滞完善后行手法松解肩关节的粘连,松解粘连后采用痛点阻滞(2%利多卡因2ml+醋酸强的松龙25mg+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口服盘龙七+功能锻炼。结果 三组治愈率:A组13%,B组66%,C组93%。C组明显优于A、B组(P〈0.05)。结论 综合疗法是治疗肩周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痛点、肩关节腔、肌间沟臂丛联合阻滞术用于治疗冻结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经临床确诊为冻结肩患者采取先肩周痛点阻滞及肩关节内阻滞(所用配方:2%利多卡因3mL,维生素B6 200mg,维生素B12 0.5mg,得保松7mg,生理盐水10mL共约20mL),各用复合液约10mL。后行患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用1%利多卡因14mL),约15min待阻滞完善后行手法松解术,术后给予口服消炎镇痛活血药,并配以适当的自我锻炼防止再粘连。结果绝大部分冻结肩患者经过一次治疗,辅以适当功能锻炼短期内就逐步康复。结论三联阻滞疗法配以手法松解是治疗冻结肩的一种疗程短、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马世颖  刘金碧 《贵州医药》1999,23(6):446-446
我院自1996年7月来,对76例肩周炎伴有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者,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肩关节囊液压扩张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29-65岁,(以45岁左右多见)。病程40天-3年,以3-6月者多见。其中有42例采用其它对症治疗无效。本组76例中,11例肩关节轻度活动障碍,65例肩关节活动度低于正常50%为严重活动障碍。1.1治疗方法1.1.1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0.25%布比卡因15ml加氟美松5mg,按常规作患侧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豆.1.2液压扩张关节囊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在肩…  相似文献   

4.
张万海  艾志国  张海军 《河北医药》2016,(13):1979-1982
目的:探讨“肩三针”温灸联合理疗、手法松解治疗慢性期肩周炎临床疗效的综合评价。方法选择就诊的肩周炎患者113例,按患者首次就诊次序编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肩三针”针灸、手法松解及理疗综合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即药物局部封闭治疗。结果2组患者肩功能Neer各项评分及总分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提高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MPQ评分各项评分及总分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肩三针温灸联合理疗及手法松解治疗慢性期肩周炎,MPQ各项评分及Neer各项评分与药物封闭治疗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缓解疼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试验组的效果均优于药物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配合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粘连性肩周炎60例,在颈部肌间沟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手法松解,关节腔注射医用臭氧(35μg/m1)30ml。结果:该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优级与良级共57例,优良率达97%。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配合关节腔注射臭氧消炎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膝骨关节炎(77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38膝)给予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每次2mL,每周1次;治疗组25例(39膝)给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与功能训练,两纽疗程均为5周。采用加拿大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法(WOMAC)进行评分,以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临床疗效判定依据,并比较两组改善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改善率分别为76.00%和92.00%(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治疗组改善率为68.00%和88.00%(P〈0.05)。治疗后及术后3个月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与功能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分三次进行: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阻滞和肩胛上神经阻滞,第4天于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法松解术。第7天治疗方式与第一次治疗方式相同。对照组患者不进行首次的阻滞治疗,余治疗方式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3.7%,对照组为73.3%,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疗方案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阶段式康复治疗对肩袖损伤术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3例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连续康复训练,治疗组施以全程阶段式个性化康复治疗,区别在于每阶段前2周在院,其余时间在充分指导后回家康复。采用依从性、ASE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三方面评价该方法的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完全依从性显著提高(87.09%vs.5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E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阶段式个性化康复治疗能够减少投入成本,提高依从性,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关节镜下有限关节囊松解加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特发性冻结肩的效果,比较患者功能评分,活动范围和再手术率。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56例特发性冻结肩患者,平均年龄55岁(45~62岁),男13例,女43例。行肩关节镜下有限关节囊松解加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随访8个月。记录术前和术后牛津肩关节评分(OSS),活动范围和再次手术率。结果术后8个月随访,OSS疼痛、功能评分和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OSS评分平均为21分,平均改善34分。没有患者再需要手术干预。结论关节镜下有限关节囊松解加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改善疼痛,恢复功能,扩大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拟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n=20),A组患儿选择临床常用的罗哌卡因配制浓度,即0.33%罗哌卡因+0.7%利多卡因采用盲探法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配制浓度,即0.1%罗哌卡因+0.7%利多卡因,而后在B超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儿麻醉镇痛起效时间、麻醉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臂丛神经阻滞失败率。结果B组镇痛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5),A组臂丛神经阻滞失败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儿麻醉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锁骨手术120例,ASAI~Ⅱ级,随机分3组,分别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肌间沟臂丛阻滞、颈丛阻滞。观察麻醉效果以及有无中毒等不良反应。结果颈臂丛联合组麻醉阻滞效果最好,其优良率达100%,高于颈丛阻滞组(75.4%)和肌间沟臂丛阻滞组(64.2%)(P〈0.05)。而3组不良反应对比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上肢复杂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其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联合组(30例),其中两组患者用药量相同,对照组患者在较高浓度下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组患者在较低浓度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麻醉阻滞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麻醉后10、40 min,术毕10 min阻滞效果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不增加药量的基础上,麻醉阻滞率大大提高,麻醉效果好,且并不增加麻醉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黄中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876-2877
目的:观察痛点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松解治疗高龄患者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高龄肩周炎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71~86岁,病程1~18个月,先行痛点阻滞,然后行臂丛阻滞后手法松解肩关节。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54例,占91.0%;显效6例,占10.0%;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痛点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松解治疗高龄患者肩周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筛选我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一针法,观察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完善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尺神经阻滞完善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降低麻醉操作时间,并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臂丛肌间沟两点法阻滞麻醉和臂丛腋路两点法阻滞麻醉在急诊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诊就诊拟行手外伤手术的儿童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间沟组和腋路组,每组44例。肌间沟组采用臂丛肌间沟两点法进行阻滞麻醉,腋路组采用臂丛腋路两点法进行阻滞麻醉。对两组患儿麻醉参数、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腋路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和完全阻滞时间明显优于肌间沟组(P〈0.05);腋路组麻醉有效率95.45%较之肌间沟组患儿93.18%(P〉0.05);腋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肌间沟组的18.18%(P〈0.05)。结论臂丛腋路两点法阻滞麻醉在急诊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达到急诊小儿麻醉快速、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臂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59岁,体重46~ 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神经阻滞用药为0.33%罗哌卡因30 ml,D组用药为右美托咪定100μg+0.33%罗哌卡因混合液30 ml.评价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于麻醉前(T0)、神经阻滞后1O min(T1)、30 min(手术开始、T2)、60 min(T3)、120min (T6)采静脉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哌卡因血药浓度.记录ECG、HR、SPO2、NIBP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T2、T3、T4罗哌卡因浓度分别(2.4±0.12)μ g/ml、(1.784±0.16)μ g/ml 、(1.552±0.12)μ g/ml均高于C组T2、T3、T4时点浓度(1.42±0.15)μg/ml 、(1.36±0.10)μg/ml、(1.02±0.08)μ g/ml(P<0.05);C组4例使用芬太尼,1例更改麻醉方式;D组无一例使用芬太尼,无一例更改麻醉方式,4例心动过缓,两组均未见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与C组比较,D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延长(P<0.05),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延长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的血药浓度,增强其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分别在常规定位法和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和腋路臂丛阻滞,术中根据情况吸人不同浓度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观察两组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七氟醚用量和相关并发症,并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超声引导组完成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需要,极具优势,安全性高,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蒙丽宇  招国宝 《中国当代医药》2013,(17):107-108,112
目的研究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患者上肢手术中的神经阻滞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6—60岁,无明显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斜角肌间沟法组(A组)、腋路法组(B组)、肌间沟-腋路联合法组(C组)。3组均使用0.5%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局麻药液25~40mL。比较3组间阻滞效果、阻滞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麻醉满意度。结果臂丛各支神经阻滞完善时间C组短于A、B组,且阻滞时间显著延长,主要分支阻滞完善率C组高于A、B组,C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阻滞满意度提高。结论肌问沟一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法阻滞效果完善,可以满足各种上肢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颈5横突入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肩部手术60例,其中进行锁骨骨折手术32例,肩关节脱位手术8例,肱骨头及肱骨外髁颈骨折手术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为传统肌间沟阻滞;B组为改良肌间沟阻滞,经颈5横突水平入路。记录阻滞后30分钟各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并评价阻滞效果,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优良率93.3%,A组优良率63.3%,B组较A组显著提高(P〈0.05);B组对腋神经和C4神经阻滞效果较A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经颈5横突入路的肌间沟臂丛阻滞,定位简单,较传统肌间沟法对肩部手术阻滞的优良率明显提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臂丛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余昌伟  陈金保 《安徽医药》2018,39(2):182-185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实行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盲探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效果(优良率),臂丛各神经分支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完善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阻滞效果96.67%,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丛各神经起效时间与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阻滞完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