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的吸烟行为、态度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上海市虹口区15~69岁对象960人,其中958人完成了吸烟情况的调查。结果 该区15~69岁人群吸烟率和标化吸烟率分别为20.04%和18.73%,男性吸烟率和标化吸烟率分别为41.05%和30.07%,女性吸烟率和标化吸烟率分别为0.80%和1.70%,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RR=0.02,95%CI:0.01~0.03);25岁以上各年龄组吸烟率高于15~24岁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吸烟率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RR=0.45,95%CI:0.25~0.79);饮酒人群吸烟率高于不饮酒人群(RR=2.68,95%CI:1.76~4.09)。家庭人均年收入越低、烟草危害知识得分越高的人群越反对吸烟,赞同禁烟。结论 上海市虹口区15~69岁人群吸烟率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饮酒情况是影响吸烟情况的因素。应加强对35岁以上人群的控烟教育;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应加强吸烟有害知识的宣传,纠正其对吸烟和禁烟的态度;在控烟教育的同时应强调控制饮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金乡县30岁以上居民吸烟、饮酒状况与有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方法:于2004年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19451名30岁以上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人群的吸烟率为26.67%、饮酒率为14.29%,干部职员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吸烟率、饮酒率较高;吸烟人群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病率高于不吸烟人群,饮酒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不饮酒人群,不饮酒人群恶性肿瘤患病率高于饮酒人群。结论:吸烟、饮酒人群多种慢性非传染病患病率高于非吸烟、饮酒人群,应积极开展控烟、限酒活动,以降低人群有关慢性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在中国男性吸烟行为发生过程中的群体效应及个体效应。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对我国不同地区15个人群,共计7415名35~59岁男性调查其文化程度和吸烟行为状况。将研究人群分为两类:Ⅰ类人群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占25.8%,Ⅱ类人群大专以上学历占2.0%。分析文化程度在人群内和两类人群间对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1)在Ⅰ类人群中,曾吸烟率、现吸烟率、深吸烟率、因病戒烟者所占比例和吸烟量分别为66.2%、56.4%、34.4%、47.8%、17.2支/d,均显著低于Ⅱ类人群的75.8%、64.4%、40.3%、58.4%、20.4支/d。(2)同Ⅰ类人群大专以上学历组相比,Ι类男性高中学历组吸烟危险为1.8(95%CI:1.5~2.1),初中及以下学历组为2.0(95%CI:1.7~2.5);Ⅱ类男性大专以上学历组吸烟危险为1.4(95%CI:0.9~2.1),高中学历组为1.7(95%CI:1.4~2.1),初中及以下学历组为2.4(95%CI:2.1~2.8)。结论个体文化程度和群体文化水平共同影响吸烟行为发生。发展教育对控烟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提高群体受教育水平和通过健康促进创造群体抗烟环境应是今后控烟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银川市城市居民不同人群的吸烟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控烟措施.方法 2007年3-5月,在银川市随机抽取6个社区的920名居民进行吸烟状况调查.结果 调杏920人,吸烟率为49.9%,其中男性吸烟占65.2%,女性占到17.8%;维修、运输和手工劳动者及服务业吸烟率较高,分别为64.7%和57.7%;学生和军人最低为30.9%;30~60岁年龄段吸烟率较高,均在50%以上;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吸烟率较高,分别为65.2%和53.5%;每天都吸烟者占63.2%;每天吸烟<10支的占53.2%,每天吸烟10~20支的占40.3%.每月吸烟支出101~200元者占42.3%;有17.2%的吸烟者正在进行戒烟,正在考虑采取戒烟行为的有22.2%,有31.4%的人没有考虑过戒烟.结论 银川市城市居民吸烟率较高,其中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建议政府制定相应控烟政策,积极开展控烟行动.  相似文献   

5.
刘明  屈宗银  苗菁 《重庆医学》2013,(35):4302-4303,4306
目的了解重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被动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政策或改进已有的控烟措施,减少二手烟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共调查753名非吸烟者。结果重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的被动吸烟率为45.95%,其中男性为43.13%,女性为47.45%,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被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34岁人群被动吸烟率最高(55.17%);不同职业人群被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商业或服务人员被动吸烟率最高(58.0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被动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吸烟者对别人在自己周围吸烟的态度,文化程度越高,选择介意的人就越多;女性(87.98%)选择介意的明显高于男性(70.99%)。结论重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受二手烟危害不低,必须加强立法和从严执法,尽可能防止公众接触香烟烟雾,降低人群被动吸烟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城乡居民吸烟现状及其吸烟行为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9年数据,对9 995名(男4 763人,女5 232人)18周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行为,包括吸烟率?现在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平均吸烟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我国城乡居民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结果:我国18周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31.06%,现在吸烟率为27.65%,男女现在吸烟率分别为 54.25%和3.44%,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中位数为 20 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中位数为 20 支?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039,95%CI:0.033~0.046)?文化程度(OR=0.797,95%CI:0.738~0.861)?饮酒(OR=2.406,95%CI:2.138~2.709)和家庭人均年收入(OR=0.870,95%CI:0.786~0.964)是吸烟的相关影响因素,在以医生或教师?未婚和70岁以上年龄组为对照时,职业?婚姻状况和年龄亦是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城乡居民的吸烟率依旧很高,烟草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控烟 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岛市35~74岁居民吸烟状况,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青岛市抽取市南、市北、黄岛、胶南、四方、即墨35~74岁居民共5 072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吸烟状况及对吸烟的认识态度等,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青岛市35~74岁居民吸烟率为31.7%,男女性吸烟率分别为69.0%和7.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2 118.34,P<0.01);戒烟率为11.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率受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饮酒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结论青岛市35~74岁居民吸烟率较高,应加强控烟工作,特别是对男性更应制定相应的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不同职业人群的吸烟现状及控烟相关行为。方法抽取779名医生、534名教师和298名公务员,共1 611名不同职业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现在吸烟率为13.0%。男性吸烟率38.6%,高于女性的0.6%,男性公务员吸烟率最高达56.3%。吸烟者中2.8%戒烟成功。71.5%的教师告知学生吸烟危害健康。73.3%的医生在看病时主动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57.1%的医生经常建议病人戒烟,23.0%的医生接受过戒烟方法培训,0.9%的医生使用过戒烟药物;90%以上的人认可应在医院、学校和政府机构所有范围内禁止吸烟。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4.3%和70.2%。结论调查人群总吸烟率较低,戒烟成功率较低,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禁烟的认可率较高。公务员吸烟率高,医生参加禁烟方法培训和使用医学手段帮助病人禁烟的比例很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公务员和医务人员的控烟教育,加强医生对吸烟患者的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东省郯城县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东西南北中抽取五个乡镇,每乡镇抽取4个村,每村抽取100名15岁以上居民,共监测2000人。结果 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0.30%,人群被动吸烟率为66.03%,居民饮酒率为20.25%,吸烟及饮酒均是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口味偏咸者占29.51%,经常锻炼者为23.94%,血压知晓率为30.16%,血糖知晓率为14.14%,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为9.42%,不清楚盐与健康关系的占31.87%,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1.36%,糖尿病患病率为7.76%,超重率为45.24%。结论男性吸烟行为广泛存在,控烟形势依然严峻,饮酒行为应引起重视,大力提倡在公共场所禁烟、控制饮酒量,加大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阻止慢性病的迅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人吸烟、被动吸烟、戒烟状况和对烟草相关危害的认知与控烟态度,为吉林省制定控烟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收集吉林省18~79岁常住居民21 435人,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吉林省不同人群吸烟率、戒烟率、被动吸烟率、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控烟态度。结果:吉林省成年人吸烟率为31.8%,男性成年人吸烟率高于女性(52.9%vs 9.4%, P<0.001),农村高于城市(33.2% vs 30.7%,P<0.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的成年人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吉林省成年人戒
烟率为18.6%,不同年龄、婚姻、职业和家庭月收入人群间的戒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人被动吸烟率为60.5%;被动吸烟场所以家里和工作场所居多,分别占33.4%和21.7%。调查对象中支持公共场所禁烟、餐馆禁烟和加大政府控烟力度百分比分别为93.4%、92.0%和93.9%。女性烟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于男性(P<0.001),农村低于城市(P<0.05);其中对于“低焦油含量香烟危害与一般香烟相当”知晓率较低,仅为15.3%。结论:吉
林省成年人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高于2002年全国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对控烟支持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海市杨浦区50岁及以上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 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  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 抽取5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及问卷调查, 对可能影响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6 002份, 社区老年居民甲状腺结节总体患病率为29.1%(1 747/6 002)。患病率随年龄段的增长而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1.2%(1 241/3 980), 男性为25.0%(506/2 022), 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 < 0.05);多发结节患病率为1.8%(110/6 002)、两叶结节为11.8%(106/6 002)、峡部结节为0.1%(6/6 002)、右叶结节为7.7%(464/6 002)、左叶结节为7.7%(461/6 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64, 95%CI: 1.207~1.542)、年龄增长(66~80岁, OR=1.188, 95%CI: 1.047~1.348;81~岁, OR=1.415, 95%CI: 1.123~1.784)、中心性肥胖(OR=1.167, 95%CI: 1.039~1.310)、缺少体育锻炼(OR=1.236, 95%CI: 1.099~1.390)、睡眠状况差(OR=1.297, 95%CI: 1.154~1.459)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杨浦区社区5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9.1%, 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年龄增长、女性、缺乏体育锻炼、中心性肥胖、睡眠质量差可能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铜川市居民吸烟现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按容量比例概率(PPS)抽样方法,利用全国吸烟状况调查问卷,在全市抽取2244名居民进行吸烟状况调查。结果 我市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35.07%,男性吸烟率为52.70%,女性吸烟率为11.7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城市居民吸烟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51~岁居民、企业职工、初中学历人群吸烟率均较高(39.25%;39.41%;37.74%);我市15岁以上吸烟者平均吸烟量为13.28支/天,男性为13.64支/天,女性为11.10支/天;全市15岁以上吸烟者中戒烟率为45.78%。结论 我市居民吸烟率较高,烟草流行形势严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和健康干预,有效控制烟草流行。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of tobacco smoking among dentists in Queensland, Australia. We utilized an anonymous, 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 which was posted to 400 dentists during 2004.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72.1%, among whom the prevalence of current smoking was estimated to be 3.9% (95%CI: 2.2-6.9), with a further 11.0% being ex-smokers (95%CI: 7.9-15.2). Smoking rates varied by age, with 6.1% of dentists aged younger than 30 years who were smokers. The lowest smoking prevalence was seen among dentists aged between 30 and 40 years (1.4%), and the highest among those aged over 60 years (7.1%). Regarding weekly work hours, the highest smoking prevalence was seen among dentists who worked between 25 and 35 hrs per week (6.8%). Ex-smokers were more likely to work less than 25 hrs per week (21.7%). Smoking rates also varied by career length, with the lowest prevalence among dentists who had worked 10 to 20 years (1.3%) and the highest rate among those who had worked over 40 years (6.7%). A similar trend was revealed for ex-smokers, with prevalence rates of 1.7% and 33.3%, respectively. Overall,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prevalence of smoking is rather low among Queensland dentists. As the distribution of smoking was not uniform however, future preventive measures will need to consider the individual situation of dentists who smoke, particularly those in the older age groups.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居民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的吸烟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河南省15~69岁居民2056人的吸烟情况。结果:河南省居民的吸烟率为21.11%;男性吸烟率为44.49%(420/944),女性为1.26%(14/1112),男性高于女性(χ2=573.034,P<0.001);现在吸烟率为20.09%(413/2056)。不同年龄、职业和收入水平居民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72,69.101和54.166,P<0.001)。吸烟者中有25.35%的人尝试过戒烟,戒烟成功率仅为4.84%,而且仅有13.32%的人打算在1a内戒烟。现在吸烟者开始吸烟时的年龄平均为21.92岁(95%CI为21.25~22.58岁),超过83.82%的现在吸烟者开始吸烟时的年龄不到25周岁。男性开始吸烟年龄早于女性(Z=2.219,P=0.027),烟龄长于女性(Z=2.219,P=0.027),但吸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46,P=0.081)。79.18%的调查对象知晓吸烟危害健康;现在吸烟者、戒烟者和从不吸烟者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8,P=0.332)。结论:河南省居民吸烟率仍然较高,控烟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6~11岁在校学生贫血流行特征,为制定新形势下中小学生贫血预防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学年连续4年对本区所有6~11岁在校学生42 872名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完成所有资料分析。结果   6~11岁在校学生贫血患病率为5.05% (95 % CI:4.84~5.26),女生贫血患病率为5.28%,显著高于男生4.84% (χ2=4.24,P=0.037)。男、女生贫血易患年龄为6岁。持续就读于希望学校学生较公办学校学生更易患贫( 男生:OR=2.37,95%CI:2.03~2.76;女生:OR=2.08,95%CI:1.74~2.49)。持续超重或肥胖的学生贫血患病风险较营养正常学生低(男生:OR=0.65,95%CI:0.55~0.76;女生:OR=0.75,95%CI:0.61~0.92)。贫血3年累积发病率为12.80% (95%CI:12.49~13.12%),其中女生为14.52%,显著高于男生的11.28% (χ2=100.26,P<0.001)。6岁组男生3年累积发病风险最高,10~11岁组女生贫血3年累积发病率最高。持续就读于希望学校的学生贫血发病风险最高(男生:RR=1.93,95%CI:1.72~2.16;女生:RR=1.20,95%CI:1.04~1.39),持续超重或肥胖是贫血发病的保护因素(男生:RR=0.75,95%CI:0.67~0.84;女生:RR=0.77,95%CI:0.68~0.88)。贫血单次检出率为14.58%,复发性贫血检出率为2.54%。不同年龄、不同性质学校、不同营养状况的男、女生贫血检出次数均以1次为主(P<0.05)。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6~11岁在校学生贫血处于轻度流行状态。有必要继续开展全年龄段学龄儿童贫血的普查普治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辅以个性化干预措施,加强学龄儿童家长和青春期女生健康宣教,重点关注希望学校和复发性或持续性贫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7个区外来务工人员5 855名,年龄18~65岁,居住时间均大于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饮酒行为现状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将平均每月饮酒≥1次定义为饮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行为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 623份。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饮酒率为35.0%,其中男性饮酒率(54.3%)高于女性饮酒率(14.8%)。在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饮酒率最高(57.1%)。在不同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中,较高月收入(3 500~4 499元)者饮酒率最高(53.9%)。外来务工人员饮酒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从事行业、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居住情况、是否吸烟和抑郁因子分值。结论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中饮酒率较高,我们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饮酒的宣教,避免和减少与饮酒相关疾病和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家庭健康功能、大五人格与吸烟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中国家庭健康指数调查报告》中18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健康量表简版、大五人格量表简版收集信息,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学特征、家庭健康功能、大五人格对吸烟行为的影响情况。结果: 纳入的18岁及以上人群共10 315例,其中有2 171例吸烟者,吸烟率为21.05%,男性吸烟率为41.76%,女性吸烟率为3.69%,城市吸烟率为20.03%,农村吸烟率为23.77%。吸烟者在总体家庭健康功能、家庭内部情感交流、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家庭健康资源、家庭外部社会支持以及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中的得分低于不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文化程度低、离异是我国成人吸烟的危险因素(P < 0.05);女性、未婚、核心家庭、家庭内部情感交流良好、家庭健康资源丰富、人格特质为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是我国成人吸烟的保护因素(P < 0.05)。结论: 除性别、年龄、常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类型等吸烟的传统影响因素外,家庭健康功能及大五人格亦是我国成人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今后可针对不同人群家庭健康功能状况及人格的多样性,采取个性化的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应激事件与危险行为发生的关联。方法 以上海市徐汇区、虹口区、嘉定区随访管理的9 52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4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服药情况、自知力情况、涉及暴力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监护情况和最近3个月内应激事件发生情况,2018年7月和10月随访危险行为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近3个月应激事件发生情况(无/轻微/严重)与危险行为的关系,并按年龄、性别等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7 955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访6个月期间,共观察到危险行为发生有203例,发生率为2.55%。多因素调整相关因素后,以近3个月无应激事件的患者为参照,有轻微应激事件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是其7.18倍(95%CI:4.17~12.37),有严重应激事件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是其9.33倍(95%CI:2.33~37.41)。分层分析结果提示,在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分层中,存在近3个月应激事件的患者发生危险行为风险分别是无应激事件患者的7.37倍(95%CI:3.27~16.61)和21.65倍(95%CI:8.95~52.40);而在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患者中,这一比值是2.32(95%CI:0.19~27.88,Pfor interaction=0.010)。在规律服药的分层中,存在近3个月应激事件的患者发生危险行为风险是无应激事件患者的12.61倍(95%CI:6.95~22.88);而在未规律服药的患者中,经历应激事件者发生危险行为的风险是未经历者的2.86倍(95%CI:0.82~9.97,Pfor interaction=0.015)。结论 在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队列研究中,存在近3个月应激事件是患者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且这种负性影响在中学学历和服药规律的患者中被增强。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庄丽燕  黄铖  朱慧英  黄丹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4):2904-2909
目的 描述2015—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大肠癌筛查情况,探索影响肠镜检查顺应性及其异常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于2015—2017年纳入50~74岁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常住居民。第1年纳入全部符合标准的居民,后2年分别纳入前1年初筛阳性者和当年新入50岁人群。对社区居民进行危险度评估问卷和便隐血试验(FOBT)相结合的大肠癌初筛,任意阳性者即为初筛阳性。建议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至定点医院进行肠镜检查以确诊。结果 2015—2017年,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共计筛查6 994例次,2015年筛查4 132例次、2016年筛查1 604例次、2017年筛查1 258例次。总体初筛阳性率为25.25%(1 766/6 994),FOBT阳性率为5.96%(417/6 994),问卷阳性率为21.12%(1 477/6 994),FOBT与问卷双阳性率为1.83%(128/6 994)。接受肠镜检查者239例次(13.53%),肠镜检查结果异常者124例次(51.88%),肠镜检查异常病变中,腺瘤检出率较高,肠炎次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一FOBT阳性〔OR=42.967,95%CI(22.019,83.844)〕、FOBT与问卷双阳性〔OR=30.059,95%CI(11.723,77.074)〕是首次初筛阳性者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P<0.001);年龄〔OR=3.104,95%CI(1.177,8.189)〕是首次肠镜筛查者肠镜检查异常病变的影响因素(P=0.022)。结论 2015—2017年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大肠癌筛查初筛阳性率与上海市其他社区相仿,但是高危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明显低于上海市其他地区。初筛阳性和年龄是影响社区居民肠镜检查顺应性及其异常病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