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基底细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提高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1例前列腺基底细胞癌病例特征,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做基底细胞特异性标记高分子角蛋白抗体(34βΕ12)、P63蛋白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基底细胞增生镜下表现为基底细胞密度增加,层次增多,可环绕腺腔增生多层,或在腺泡一侧呈小灶状、片状增生,增生也可呈实性巢或筛状结构,几种形态常混合存在。增生的基底细胞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核仁不易见。基底细胞癌镜下呈不规则实性团片状,在纤维结缔组织中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核染色深,细胞核浆比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结论基底细胞增生镜下形态多样,与基底细胞癌鉴别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可以辅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例1术后3个月死于广泛肺转移,例2术后3个月发现后腹膜转移,仍在随访中。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癌少见,确诊依靠临床及病理表现。对早期前列腺小细胞癌,建议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加化疗,晚期患者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年龄为49~86岁;肿块均位于左侧乳房,肿块界清,切面灰白或灰黄色,呈分叶状或囊性;镜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有筛状和管状-梁状和突体型构型。肿瘤实质由腺上皮细胞、基底样细胞和皮脂腺分化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ER、PR和Cerb B-2均阴性,上皮细胞表达CK7、CK5/6和CD117;基底样细胞具有肌上皮细胞特征,表达CK5/6和P63。4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均无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随访3~6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情况发生。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为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预后较好,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诊断明确且组织学不伴有其他类型杂交瘤,并有明确手术治疗史及完善临床病理资料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2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可用于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免疫标记,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估预后相关因素,同时随机选取28例临床分期相同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舌及口底,为11例(11/28,39.3%),其余牙龈6例(6/28, 21.4%)、颊部5例(5/28, 17.9%)、腭部4例(4/28, 14.3%)、口咽部2例(2/28, 7.1%)。患者多为中晚期, 12例为Ⅱ期,16例为Ⅲ~Ⅳ期。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2例,占总病例数42.9%(12/28),局部复发者9例,伴远处转移者1例(转移至肺)。28例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3例,占总病例数46.4%(13/28)。局部复发者5例,伴远处转移者3例,其中2例转移至肺、1例转移至脑。临床分期相同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和传统鳞状细胞癌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6%、53.8%。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学上表现为基底样细胞构成的实性癌巢,癌巢中心一般不形成角化,常可见粉刺样坏死结构。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均呈现CK5/6、P63强阳性表达,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和Syn阴性表达,其中8例呈P16阳性表达,1例局灶阳性表达SOX10,但CK7阴性。结论: 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中晚期患者多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与相同临床分期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阳性患者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预后较好;CK7与SOX10免疫组织化学可用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与实性型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前列腺分叶状肿瘤,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及治疗。结果前列腺PT的临床症状类似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影像学检查有囊性改变。临床治疗多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由上皮和间质成分组成,上皮细胞增生,无异型性,间质细胞增生伴不同程度异型,并可挤压突入腔隙形成裂隙状或分叶状外观。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上皮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间质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 imentin),部分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术后可给予放化疗。结论前列腺PT少见,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放疗与化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涌  吕学珺  全刚  田鲁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56-157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BS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7例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主要由核大浆少的基底细胞样癌组织构成,免疫组化标记无特异性表达。结论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具有高度侵袭性又易在病理上误诊,因而需要进一步认识其临床与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例甲状腺CASTLE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结果 患者男性,44岁,发现右颈部肿块2月余,B超提示右甲状腺实性占位性病变伴颈淋巴结转移,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CASTLE)。 甲状腺CASTLE大体为灰白色实性分叶状肿块。光镜下肿瘤组织呈大小不一的巢状分布,巢间由丰富的促纤维组织增生性间质,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界不清,核卵圆形,呈空泡状,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5及CD117。结论 甲状腺CASTLE是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生于中老年人,组织学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应与甲状腺SETTLE、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鳞状细胞癌、转移性淋巴上皮瘤样癌及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等鉴别。免疫组化CD5和CD117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万春生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85-186
目的探讨肾脏粘液样小管状和梭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一例肾脏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光镜、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肾脏粘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癌患者因腰部酸痛不适而就诊,大体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红色,镜下肿瘤主要由小管状结构,梭形细胞和粘液样间质构成,瘤细胞呈立方形或梭形,胞浆嗜酸,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化染色:EMA、CK19、CKpan、vim均阳性表达,SMA、S-100、CD10、CD15均阴性表达。Ki-67〈5%。结论肾脏粘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肿瘤,明确该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抑癌基凶p27kip1在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Skp2和p27kip1在80例肾细胞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Skp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肾组织(P=0.025);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Skp2阳性表达率升高(P=0.002),其表达率与肾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2)p27kpi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低于正常肾组织(P=0.007);p27kip1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肾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Skp2与p27kip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73,P=0.014).结论 肾细胞癌中Skp2蛋白的过度表达与p27kip1蛋白降解增强有关,提示Skp2可能在肾细胞癌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认识.方法 分析10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1~75岁,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实体状结构,内见纤维血管轴心,细胞形态较一致呈卵圆形或梭形,细胞核级别为低级别至中级别.免疫表型:ER、PR均强阳性且高表达,c-erbB-2无表达,肿瘤细胞CK5/6均阴性;7例瘤巢周围可见p63、Calponin或CD10阳性细胞,3例部分瘤巢周围无p63、Calponin或CD10阳性细胞;CgA阳性表达率70%,Syn阳性表达率为80%,Ki-67指数≤20%.结论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为乳腺癌较少见的类型,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有特征性,预后良好,鉴别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02例实施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1997年10月-2012年7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共实施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102例。其中全胸腔镜左肺上叶舌段20例(19.61%)、左肺上叶后段4例(3.92%)、左肺上叶尖后段5例(4.90%)、左肺上叶尖前后段5例(4.90%)、左肺上叶尖段1例(0.98%)、左肺上叶尖前段1例(0.8%)、左肺上叶前段3例(2.94%)、左肺上叶前后段1例(0.8%)、左肺上叶舌段+左肺下叶10例(98.0%)、左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1例(0.98%)、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2例(1.96%)、左肺下叶背段6例(5.88%)、左肺下叶前基底段1例(0.98%)、右肺上叶后段14例(13.73%)、右肺上叶尖段3例(2.94%)、右肺上叶尖后段5例(4.90%)、右肺上叶尖前段1例(098%)、右肺上前段3例(2.4%)、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2例(1.96%)、右肺下叶背段10例(9.80%)、右肺下叶背段+中叶2例(1.96%)、右肺下叶背段+前基底段1例(0.98%)、右上后段+右下背段+左下背段+左肺下叶基底段1例(0.98%)。结果本组患者肺功能MVV为510~146.1L/min,平均(93.8±20g)L/min,中位数93.4L/min;占640%~125.4%,平均(9.43±15.4)%,中位数96.0%。FEV,为127~3.97L,平均(268±0.7)L,中位数2.64L;占52o%~117.9%,平均(8.82±16.4)%,中位数85.6%。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早期死亡(30d内)。本组手术时间90~330min,平均(1.68±5.51)min,中位数150min;术中出血50~1800mL,平均(275±402.8)mL,中位数150mL;术中使用闭合钉数2~12枚,平均(5.5±2.0)枚,中位数5枚;占位大小0.3~7.5cm,平均(2.6±1.6)cm,中位数2.5cm。本组术后引流量100~900mL,平均(300.87±91.95)mL,中位数275mL;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2~12d,平均(4.83±1.42)d,中位数4d;术后住院天数3~15d,平均(6.60±1.76)d,中位数6d。1例中转小切口开胸.开胸原因均为胸内广泛粘连。本组1例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经治疗好转出院。本组术后病理诊断AHH1例、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错构瘤4例、结缔组织增生1例、大细胞癌2例、结核肉芽肿8例、肺结核8例、肺囊肿3例、肺泡细胞癌9例、机化性肺炎3例、转移性腺癌3例、乳腺癌肺转移1例、鳞癌10例、腺癌22例、腺鳞癌1例、炎性实变4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肺脓肿1例、真菌性肉芽肿3例、支气管扩张10。结论全胸腔镜下实施肺段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全胸腔镜下操作经验和娴熟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特点。方法:观察7例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60岁。临床表现均为乳腺实性肿物。手术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随访12~27个月,2例出现肺脏转移。乳腺GRCC形态学特点:癌细胞为多角形,细胞边界清楚,可排列成巢团状、条索状或乳头状,超过90%的癌细胞胞质透明或细颗粒状,其内富含淀粉酶不稳定糖原,PAS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CEA、NSE、S-100蛋白、actin、vimentin均(-),约57%ER阳性,约42.9%PR阳性,约28.6%ER&PR阳性。结论: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识,生物学特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乳腺GRCC治疗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治疗原则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0+X"点法穿刺活检术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9例经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或直肠指诊或影像学检查异常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0点前列腺穿刺活检加可疑区域1~2针活检.结果 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34例(占38.2%),前列腺增生21例(占23.6%),前列腺上皮内瘤19例(占21.3%),前列腺炎15例(占16.9%).89例接受穿刺的患者23例术后出现血尿,9例出现血便,1例出现发热,无1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10+X"点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例Merkel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史、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erkel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均缺乏特异性,免疫表型常表现为CgA、NSE、EMA、NSE、Syn(+),CK、CgA、Vim、LCA(.),l例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足叶泊甙和顺铂化疗,现随访3个月,目前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另1例患者行局部切除+多次化疗和放疗后出现淋巴结和右肺转移.因不能耐受肺部根治性手术,改行EC方案化疗(依托泊甙+顺铂),后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Merkel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即使综合治疗后仍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倾向.预后差,彻底切除病灶结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是治疗Merkel细胞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及蛋白表达的特点,明确其组织学来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运用HE染色法了解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一步了解其蛋白表达特点。结果 HE染色显示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见大小不等异型性明显的梭形肿瘤细胞,并见部分不典型细胞间桥和角化珠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梭形肿瘤细胞区域:⑴胞浆着色:CK5/6(+++)、CEA(+++)、CK8/18(++)、Syn(+)、NSE(+)、CgA(+)及S-100蛋白(+);⑵胞核着色:Ki-67(+++);⑶CD34和CD117显示阴性。结论十二指肠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基底层多潜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监测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前列腺癌26例,前列腺增生症65例,前列腺炎29例,非前列腺疾病23例,正常男性100例,于早晨空腹采静脉血3ml,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CCESS2)进行PSA定量测定。结果前列腺癌组PSA值78.42±11.69ng/ml,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症组、前列腺炎组、非前列腺疾病组及正常男性对照组PSA值(P〈0.01)。结论 PSA可作为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肿瘤标记物和前列腺疾病疗效监测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7.
邢锦  张丹  孟焱  翟林  张岚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83-1184
目的对比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与血清PSA和PSA密度的关系。方法 2006-2008年对105例因PSA升高、肛诊及超声检查阳性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血清PSA和PSAD与前列腺活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5例患者,检出前列腺癌患者36例(34.3%),前列腺增生伴或不伴慢性炎症69例(65.7%)。前列腺癌组PSA及PSAD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血清PSA浓度〈4ng/ml者有1/11例(9.1%)为前列腺癌。随着血清PSA浓度升高,前列腺活检阳性率升高(r=0.912,P〈0.01);当PSAD〈0.15时,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而当PSAD≥0.15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升高(χ^2=16.377,P〈0.01)。结论血清PSA及PSAD对前列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移行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Z)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选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和(或)指检阳性(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患者行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自动活检枪行系统穿刺活检证实的79例患者进行分析。通过与血清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比,分析PSATZ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PSA、PS-AD、PSATZ三者相比,PSATZ优于血清PSA、PSAD,故PSATZ是较佳的PCa检测指标,具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和较高的特异性。结论PSATZ法优于血清PSA及PSAD法,用移行区体积对PSA进行校正具有一定价值。故在进行PCa筛选时,应在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于PSATZ大于0.35ng/(ml·cm^3)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prostatic biopsi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对食管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C-12同时检测37例食管癌患者、52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和6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A199、CEA、AFP、CA125、Ferritin、β-HCG、HGH、CA153、CA242、PSA、f-PSA和NSE共12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筛选出与食管癌相关性最强的肿瘤标志物及标志物组合,并盲法验证最佳标志物组合的诊断价值。结果:食管癌组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CA199、CEA、Ferritin、AFP、CA125和C-12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管癌组中CEA、Ferritin、β-HCG、CA125和HGH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对食管癌诊断价值最高的肿瘤标志物是CE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0.5%、98.5%和77.5%。不同标志物联合检测组合中,最佳4项组合CEA+Ferritin+CA199+CA125的敏感性、准确性最高,但与C-1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盲法验证最佳4项组合联合检测食管癌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0.0%,准确性为82.5%。结论:C-12对食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最佳4项组合(CEA+Ferritin+CA199+CA125)联合检测足以替代C-12的12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能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诊断食管癌的标志物组合。  相似文献   

20.
辛红梅  仇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04-10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青岛市骨伤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肺部病变患者137例,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活检取材行细胞学检查和病理组织诊断,分析其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患者的病灶直径为1.3±10.2cm,平均(3.9±0.5)cm,其中直径为3~5cm的患者居多,其次为超过5cm和不足3cm。病灶分布于右下叶的患者最多,其次为右上叶、左上叶、左下叶、右中叶。胸膜穿刺次数1~4次,平均(2.1±0.6)次,其中胸膜穿刺2次的患者居多,其次为1、3、4次。恶性肿瘤中,确诊99例,诊断准确率为92.5%,其中腺癌最多,其次为鳞癌、小细胞癌、细支气管肺泡癌、转移癌,8例未见恶性细胞后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7.5%。良性病变中,炎性假瘤居多,其次为结核、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其他疾病中,纤维组织增生居多,其次为坏死血管。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胸患者15例,发生率为10.9%,其中13例为少量气胸未经处理于1周后吸收.2例患者气胸量超过30%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病灶及针道周围出现实质性出血患者13例,发生率为9.5%,经静卧、止血、补液处理后治愈。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