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陶  王军  康斌  刘都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7):532-534
目的研究经髂腹股沟入路和Kocher-Langenbeck(K-L)联合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移位的累及髋臼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通过前后联合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的38例移位的累及髋臼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X线表现按Matta标准评估,远期髋关节功能和异位骨化率按D′Aubigne和Brooker标准评估。结果解剖复位29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3例。髋关节功能优3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7%。髂腹股沟入路无一例异位骨化;K-L入路~度异位骨化4例,度异位骨化1例,无一例感染。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移位的累及髋臼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术中能更好的显露,便于骨折复位,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有移位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移位复杂髋臼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与方法,探讨提高其疗效的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有移位髋臼骨折86例,对其中27例有移位复杂髋臼骨折进行了随访。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Judet的方法进行分型。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ack入路13例,髂腹股沟入路2例,前后联合入路12例,分别进行复位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8.3个月(5~38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10例,良12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81.4%。术后发生骨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死亡、感染及不愈合的病例。结论 手术前分析骨折的类型及骨折的移位方向,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入路选择。方法本院自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对26例复杂髋臼骨折采用各种手术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根据Letournel进行分类,后壁+后柱骨折8例,横形+后壁骨折6例,前柱加后半横行骨折3例,T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6例。对后壁、后柱骨折者,采用K-L入路;对于横形骨折,视骨折移位方向以前柱或后柱为主,分别采用前或后入路;对于前、后柱移位均明显者和双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结果 26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8个月。其中优1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下肢静脉血栓。结论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目的应是达到髋臼骨折的解剖复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减少手术创伤,准确复位骨折,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手术不应过分追求通过单一切口完成手术,在骨折涉及范围广,移位大的情况下,仍需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复位骨折,以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采用K-L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52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解剖复位17例,良好复位12例,复位差6例。按照改良D'Aubigne-Postel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1例,良15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74.3%。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及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异位骨化5例。结论复合髋臼骨折中,后柱伴后壁骨折、大多数横断伴后壁骨折及某些T形骨折和少量双柱骨折通过单纯K-L入路可以完成骨折的复位固定,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联  朱礼贤  朱伟  卞建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0):617-618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28例,统计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X线表现按Matta标准评估,远期髋关节功能和异位骨化分别按d’Aubigne和Brooker标准评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h,平均失血量为1000mL。术后以Matta复位标准评价,优18例,良7例,中3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d’Aubigne标准评定,优19例.良7例。中2例。异位骨化按Brooker标准评定,髂腹股沟人路无一例异位骨化,K—L入路发生异位骨化6例,无一例感染。结论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有利于复杂髋臼骨折的显露和复位,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08年10月,根据髓臼骨折的类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路、Sminl-Pertersen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运用重建钢板、可吸收螺钉及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32例。结果本组随访8个月~4年,平均24个月。关节功能按刘利民标准进行评定:优18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7.5%。术后并发异位骨化3例,深静脉血栓4例。结论对移位型髋臼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23例移位的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手术入路分别为前后联合入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结果 随访13~53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lbigne-Postel髋臼骨折术后功能评定标准:本组优9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2.6%,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结论 复杂型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以及对合并伤的积极治疗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臼移位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1988年4月~2002年1月手术治疗的42例移位髋臼骨折发生的20例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其中,术中并发症:脂肪栓塞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9例,异位骨化7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例,内固定失效1例。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材料,提高手术技巧和解剖复位率,尽量减小剥离,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治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评价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某些复合类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4年6月~2003年10月,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46例复合类型髋臼骨折,对患者的功能结果和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有完整随访结果者40例,平均随访40.4个月,40例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感染。异位骨化发生率为2.5%(1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5%。结论髋臼骨折中,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大部分双柱骨折及有些T形骨折可以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完成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手术中能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功能良好。经单一入路完成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可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各种入路手术治疗68例髋臼骨折。根据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6例(其中5例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后壁骨折 后柱骨折13例,前壁骨折 前柱骨折12例,双柱骨折8例,髋臼横形骨折19例。对前壁和前柱骨折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和S-P入路;对后壁或后柱骨折者,采用K-L入路;对于髋臼横形骨折,视骨折移位是以前柱或后柱为主,分别采用前或后入路;对于前、后柱移位均明显和双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延长的三角入路或扩大的髂股入路。结果51例获随访1~12年,其中,优26例(51%),良17例(33.3%),可6例(11·8%),差2例(3·9%)。发生异位骨化4例,2例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减少手术创伤,准确复位骨折,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