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测定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颈动脉(Carotid)、股动脉(Femoral)的斑块(Plaque)发生率.结果:糖尿病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其中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者(IDN)与无并发症者(NIDN)相比,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增加更明显(P均<0.05).结论:血浆HCY升高可能是老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老年单纯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及正常老年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颈动脉(Carotid)、股动脉Femoral Artery)粥样硬化程度,评价血浆HCY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8例健康老年人及7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包括3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及38例合并冠心病(CAD)患者.取血标本用荧光标记免疫法测定HCY水平,同时用高频超声仪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股动脉的斑块(Plaque).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HCY水平及颈动脉IMT、斑块严重程度较健康老年人明显升高(P均<0.05),分析显示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正相关(r=-0.37,P<0.05卜独立于年龄、性别、吸烟、血脂等因素,另外高血压病患者HCY水平与是否患有冠心病独立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升高是AS及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皮损伤,平滑肌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H型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4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非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斑块位置及类型,计算斑块积分并测量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病程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合并脑梗死及冠心病构成比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Hcy、空腹血糖(FBG)、HDL-C、年龄及高血压病程有相关性.结论: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张涛 《陕西医学杂志》2012,(11):1464-146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不同室间隔厚度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45例,心脏超声检测非室间隔肥厚组20例,室间隔肥厚组25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IMT及测血浆HCY浓度。结果:室间隔肥厚组较非室间隔肥厚组IMT明显增厚。室间隔厚度与IMT呈正相关,血浆HCY浓度与血压值成正相关,与室间隔肥厚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室间隔增厚患者颈动脉损害程度更甚,心脏和血管的超声检查可提示高血压的损害程度。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能是高血压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2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非AS组,同期选择我院健康体检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测定血浆HGF和HCY水平,并分析血浆HGF和HCY水平与IMT关系。结果 AS组和非AS组血浆HGF水平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S组血浆HGF水平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S组(均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GF与IMT、FBG、HCY呈正相关(r=0.431、0.264、0.375,P<0.01或<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与IMT、HGF呈正相关(r=0.347、0.309,P<0.01和P<0.05)。HGF和HCY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水平血浆HGF和HCY水平在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和修复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超声测定60例T2DM患者及28例健康者的颈动脉IMT,将对象分为糖尿病无内中膜增厚组(DM1)、糖尿病合并内中膜增厚组(DM2)及健康对照组(NC)。分别检测空腹静脉血中HCY及sVCAM-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与NC组比较,DM2组和DM1组血浆HCY、sVCAM-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而DM2组与DM1组比较,血浆HCY、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血浆HCY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709,P〈0.01),HCY及sVCAM-1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联合检测血浆HCY和sVCAM-1水平,可有助于监测、判断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64例根据高血压病史及入院时血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22例)、全期型高血压组(B组,22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C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N组,21例)。分别检测脉压(PP),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CY水平,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PP与血HCY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组(P〈0.05)。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CIMT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组(P〈0.05)。结论PP及血HCY升高可能是造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各选取高血压前期组100例、高血压组80例、正常血压组100例患者,取血标本用荧光标记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时用超声仪测量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结果 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前期组的HCY及IMT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升高(P<0.05),而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HCY及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独立于年龄、性别、吸烟、血脂等因素.结论 高血压前期已存在靶器官损害及HCY水平升高,且HCY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闫伟  王有恒  冯军鹏  陈岚  林小娟 《吉林医学》2013,34(23):4698-469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169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12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最大长度和厚度。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患者TC、TG、LDL-C、HDL-C、HCY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的调脂、稳定斑块作用对预防冠心病终点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16,(4):406-409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将201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研究组(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n=128)和对照组(n=69),所有患者均检测血生化和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患者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行血浆Hcy水平与IMT的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的颈动脉IMT值高于对照组(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血浆Hcy参与颈动脉硬化的形成,检测Hcy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清胰岛素(INS)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9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1例)和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组(41例).对两组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胰岛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与单纯高血压组(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高HCY和高INS可能是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合并颈动脉斑块的7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性斑块组(24例)、不稳定性斑块组(24例)、混合斑块组(24例)。对比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计算三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及血脂指标异常发生率。结果稳定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三组HCY、TC、TG、LDL-C和HDL-C等指标水平,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性质存在密切联系,可为该类疾病临床防治的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脂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李卫  姜涛  刘勇  宫相青  朱晓兰 《现代医学》2003,31(6):412-413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探讨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53例糖尿病分成3组:单纯糖尿病组(12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14例)、糖尿病伴高血压、脑梗死组(12例)。B超测定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15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测定患者血浆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比较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的IMT及各项血脂水平,对IMT和各血脂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伴高血压组IMT高于其他糖尿病组及对照组,IMT与血浆LDL-C、Apo-B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尤为明显,LDL、Apo-B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UA(尿酸)、Hcy(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的患者200例,根据IMT水平分成3组:IMT正常组(54例)、IMT增厚组(63例)、斑块形成组(83例);比较3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生化指标水平,分析其与IMT的相关性,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结果:(1)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UA、胱抑素C、Hcy等方面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SBP、DBP、TG、LDLC、脂蛋白a、UA、胱抑素C、Hcy、年龄均呈明显正相关(均P<0.01或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TG、LDLC、脂蛋白a、UA、胱抑素C、Hcy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P<0.01或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SBP、DBP、TG、LDLC、脂蛋白a、UA、胱抑素C、Hcy与IMT呈正相关,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 GA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一氧化氮(N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6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CAS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服用2个月后检测血清HCY、血浆NO水平的变化;采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 CAS患者治疗前血清HCY水平、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NO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CY水平及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O水平升高.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CAS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浆NO水平并能减轻CAS患者IM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09年3月脑梗死住院病人60例,检测其HCY、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结果 HCY、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结论 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发生脑梗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周乃强  黄坚毅 《大家健康》2013,(15):108-10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叶酸、B族维生素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等指标,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使用叶酸和B族维生素以后,治疗组血浆HCY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与脑梗死严重性密切相关,叶酸、B族维生素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中的HCY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 homocysteinemia,Hhcy)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VitB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与8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LDL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叶酸及Vit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②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与血叶酸、VitB12水平、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性;③不同类型脑梗死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Vit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正常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其与年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收缩压、舒张压、腰围、尿素氮、肌酐、尿酸的相关性。方法:以AMI患者82例为病例组,健康人群85例为对照组。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压、腰围。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cy、血脂TC、TG、LDL-C、HDL-C、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①AMI组血清Hcy、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糖、TC、T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MI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腰围呈正相关;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与上述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AMI组血清Hcy水平升高并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腰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与血浆脂联素水平( APN)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按IMT分别为高血压内膜正常组、高血压内膜增厚组,另收集门诊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的血糖( FBG)、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APN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IMT。结果组间比较,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与内膜增厚组血浆LDL-C、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DL-C、TC水平在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与内膜增厚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TG、HDL-C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血压内膜增厚组APN低于高血压内膜正常组[(2.36±0.27) vs (3.28±0.25) mmol/L,P<0.01)]及对照组[(2.36±0.27)vs(4.25±0.22) mmol/L,P<0.01)];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低于对照组( 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IMT与APN ( r=-0.232, P=0.028)呈负相关;与LDL-C ( r=0.207, P=0.036)呈正相关;与HDL-C、TC、TG、FBG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APN水平降低, IMT与APN水平呈负相关, IMT增厚与低APN血症可能都与高血压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