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探讨溶栓时间窗。方法23例心肌梗死患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率,并观察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23例患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17例,其中,发病6小时内13例溶栓冠状动脉再通11例,发病6~12小时内10例溶栓冠状动脉再通6例;1例再通24小时发生再梗死;2例出现牙龈出血;1例出现皮下出血。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在发病6小时内应用疗效显,发病6~12小时应用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再通临床标准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标准的准确性。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对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标准进行双盲诊断试验研究。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2小时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推荐的参考方案的标准判断40例再通,33例未通;以冠状动脉造影判断44例再通,29例未通。参考方案标准的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65.5%,临床准确度为67.1%。结论:目前临床沿用的参考方案的标准是较好的判断标准。试图改变其中某些标准的方法不能增加其敏感度和准确度。在对假阳性及假阴性患者进行分析时发现:ST段在溶栓治疗后2小时内不能迅速下降是影响其临床准确度的原因;不同类型心律失常预报临床再通的价值不同,且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影响作用。方法在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溶栓治疗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 h后和6 h后,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再灌注心律失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缺血心肌部分或全部恢复血液灌注过程中,所发生的心律失常,它发生在冠状动脉再通的瞬间,因此,它常被看作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下简称急性心肌梗死。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我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结果本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为82.6%,静脉溶栓治疗于6 h内完成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达88.9%优于静脉溶栓治疗于6~12 h内完成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有适应证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入急诊室0.2~1.0 h内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有入选患者在就诊30 min内开始治疗。rt-PA 8 mg静脉注射,继之以42 mg在90min内静脉滴注,并观察血管冉通率、过敏反应、瓜血压、出血倾向、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及血管再闭塞情况。结果本组54例患者溶栓距发病时间为(4.6±1.6)h。冠状动脉再通成功45例(83.4%)。发病3 h以内溶栓的40例中,36例(90.9%)血管冉通成功;发病3~6 h溶栓的8例,6例(75.0%)冠状动脉再通成功;7 h 6例,3例(50.0%)冠状动脉再通成功。54例溶栓患者中,40~50岁12例,冠状动脉再通成功10例(83.3%);51~60岁16例,冠状动脉冉通成功15例(93.8%);61~70岁9例,冠状动脉再通成功8例(88.9%);71~80岁10例,冠状动脉再通成功6例(60.0%);81~90岁7例,再通成功6例(85.7%)。2例出现一过性牙龈出血,未见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AMI采用rt-PA静脉溶栓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通病例 30例 (再通组 ) ,溶栓治疗未再通病例 15例 (非再通组 )。溶栓药物尿激酶 ,每例 15 0万 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ML ,30分钟内静脉滴入。治疗前后测心肌酶谱 ,两组病例均在溶栓后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 15例中 8例在首次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 5 0± 10分钟 ,出现与首次心律失常相似但程度不同的心律失常 ,本组病例多表现为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但这一重复心律失常 ,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较首次再灌注心律失常轻和短。 15例非再通组下壁心梗 9例中有 5例发生 AVB,发生时间与溶栓治疗无关 ,持续时间长。结论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首次再灌注心律失常后仍应重视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心电图示抬高的ST段回降是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间接指标。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少数病例于溶栓再通后出现短暂的ST段反常抬高现象。为探讨其临床意义,现对近3年来在我院行静脉溶栓的182例AMI患者溶栓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为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病死率为3.1%;在6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成功率85.7%显著高于在6~12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再通成功率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尽早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0.
41例AMI患者在溶栓过程中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状动脉内溶栓14例,静脉溶栓27例。对冠脉再通与否进行了冠脉造影TIMI血流与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临床四项指标为: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胸痛缓解,升高的ST段回降、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及CK峰值的提前,旨在探讨临床指标评价血管再通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单项临床指标、两项、三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四项指标与血管再通与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项指标或以上评定血管再通的敏感性为96.9%,特异性87.5%,准确性95.1%。结论:临床无创指标评定血管再通与否是简便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溶栓后早期 T波倒置对闭塞冠状动脉 (冠脉 )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2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 2 4h内 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 ,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结果 :1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90 %和 2 7% ( P <0 .0 1) ;2溶栓后早期 T波倒置预示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价值分别为 90 %、72 %和 81%。结论 :早期 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灯盏花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心肌梗死 ( AMI)后再灌注治疗 (静脉、冠状动脉内溶栓、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 )为冠状动脉再通、挽救濒死心肌的确实而有效的手段。近来对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亦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对 54例 AMI再灌注治疗后应用灯盏花注射液保护左心功能的临床效果阐述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995年 1月~ 1 999年 3月住院确诊为 AMI、急诊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成功者 9例 ,静脉溶栓并按再通标准判断为再通者 45例 ,共 54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灯盏花组 :男 2 2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 60 .2± 6.3)岁 ,胸痛…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治疗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获得成功的再灌注.已知实验动物冠状动脉闭塞在再灌注时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溶栓药物治疗期间心律失常是再灌注的一种有用的非入侵性标志.本文意在估价心律失常与梗塞相关动脉闭塞再通的关系.全组男女共67例,年龄29—75岁(平均54.6),缺血性胸痛至少30分钟,两个或更多导联有 ST 段抬高至少0.1mv,均在发作后7小时内住院.造影前给利多卡因持续滴注.在胸痛发作后8小时内作冠状动脉造影.仅对冠动脉狭窄大于50%者同时给予静脉及冠动脉内用链激酶或静脉用 t—PA..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及程度后注药,90分钟内重复摄片.治疗前及注药后90分钟内连续心电图监测。依据冠动脉造影确定再通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进一步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4例符合溶栓标准的 AMI超早期患者溶栓治疗。应用重组链激酶 (r SK) :15 0万 U用 10 ml生理盐水溶解 ,再加入 10 0 ml 5 %葡萄糖液体中 ,60 min内静脉滴入。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指征执行 1996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溶栓后 90 min及溶栓治疗 3周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比较相关闭塞血管开通情况。结果 在 3 4例溶栓治疗患者中 ,2 7例达临床再通指标 ,其余 7例在 2 4h内延迟再通。 2 7例再通者中 ,2 1例做冠状动脉造影 ,其中 19例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 (TIMI)血流 3级以上。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患者及时做出诊断 ,尽早开始溶栓治疗 ,可明显提高相关闭塞血管的开通率  相似文献   

15.
肝素的使用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肝素的使用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对于符合ST段抬高的AMI溶栓标准的病例(63例)给予尿激酶1.5×106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于30min内静脉输注溶栓。治疗组(31例)于溶栓后即刻给予普通肝素1000U/h持续静脉输注48h。对照组(32例)于溶栓后12h后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尿激酶溶栓2h再通率80.0%,对照组溶栓后2h再通率5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后即刻静脉输注肝素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改善病人预后,且未见严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溶栓疗法可望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大剂量尿激酶(UK)的静脉溶栓法(IVCR)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法(PTCR)对闭塞冠脉的再通率无差别。前者有快速投药的优点,然因未作冠脉造影,难以判断是否再通。本文总结56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者的紧急冠脉造影所见与临床症状、心电图 ST 段及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探讨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无创性指标。对象与方法:对象为56例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早期入院患者(发病3.4±1.5小时),为作 PTCR 进行了紧急冠脉造影。前壁梗塞计31例,下壁梗塞计25例。平均年龄57±9岁。男48例、女8例.溶栓疗  相似文献   

17.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冠状动脉(冠脉)再通与早期T波倒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34例AMI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57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4.71%和15.79%,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直蒿。  相似文献   

18.
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对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影响张原力,邵建华,孙杰本研究以33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发病后3~4周进行症状限制性蹬车运动试验,以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运动试验指标的改善情况。资料与...  相似文献   

19.
观察46例用尿激酶静脉法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冠状动脉再通22例,未通24例。除2例发病24h内死亡外,对其余44例患者于发病后2 ̄4周进行了核素心室造影、二维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脉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及症状限制性蹬车试验检查。结果表明,经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可改善左室功能,增加心电稳定性,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观察46例用尿激酶静脉法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冠状动脉再通22例,未通24例。除2例发病24h内死亡外,对其余44例患者于发病后2~4周进行了核素心室造影、二维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及症状限制性蹬车试验检查。结果表明,经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可改善左室功能,增加心电稳定性,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