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虚热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用西医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虚热型崩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郭钊明  李康活 《光明中医》2014,29(1):192-193
一直以来,在临床上多以"六味地黄丸"治疗阴虚,历代医家多数认为邪火伤阴以致阴虚,以及"六味地黄丸"乃滋阴补肾之药。深究阴虚之阴及"六味地黄丸"治疗阴虚的机制意义重大,为临床治疗阴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走出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有不少男性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良品.还有的中老年人,只要腰酸腿疼,就自行诊断为肾虚,服用六味地黄丸来"强身健体",并且"持之以恒".因为大家看到周围吃六味地黄丸的人越来越多,好像没什么副作用,也就认为没什么好担心的.其实,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还不够,从而走入了用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全国名老中医、大连市中医药学会门诊主任白长川指出要走出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功用是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北宋名医钱仲阳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到小儿肾病实证很少,同时又因小儿纯阳之体,需要的是补阴,无需补阳,所以将原方减去2味热性药,改名"地黄丸",用于补益小儿先天不足,治疗小儿"五迟症".明代医学家薛己肯定了该方的补肾阴作用,提出了"六味地黄丸"之名.笔者根据其方中酸苦甘辛咸淡六味具备,采用六味地黄丸(方)加减使用的方法,治疗成人糖尿病,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六味地黄丸的相关实验研究不断深入,不但其药理作用被逐步阐明,还拓宽了临床应用范围,尤其是在"未病先防"这一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六味地黄丸增强机体抗邪能力的功效主要是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六味地黄丸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可以通过提高正常机体的  相似文献   

6.
倪合一 《养生月刊》2007,28(12):1071-1071
可能是广告的效应,近年来,不少男人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妙品。还有些中年人,只要腰腿疼,不加分辨,一概购服六味地黄丸。中医药专家指出,要走出盲目服用六味地黄丸的误区。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和应用六味地黄丸。所谓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7.
可能是广告的效用,不少男性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良品.有些中老年人只要腰酸腿疼,就自认为肾虚,以六味地黄丸来"强身健体",并且"持之以恒".因为看到吃六味地黄丸的人越来越多,好像没见什么副作用,就自作主张服用了.存在随意服用六味地黄丸现象,说明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尚有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一种定性分析六味地黄丸质量的方法。方法:将六味地黄丸样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3类,并扫描其近红外光谱,建立六味地黄丸PLS近红外定性分析数学模型。结果:通过优化,六味地黄丸定性分析模型的条件参数为:波段范围为4 000-9 000cm-1、样品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法+中心化"、模型阈值F为0.05。建模集样品的识别准确率、误判率和无法识别率分别为96.00%、0.66%和3.34%,检验集样品的识别准确率、误判率和无法识别率分别为98.72%、0.00%和1.28%。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六味地黄丸的定性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合丹参饮加减治疗"更年心"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六味地黄丸合丹参饮加减)32例,对照组(尼尔雌醇)20例。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症状评分由治疗前(34.31±4.58)下降为治疗后(14.52±2.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出中药疗法的有效性。结论:六味地黄丸合丹参饮加减治疗女性"更年心"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北京中医医院(100010)王禾,张建华关键词六味地黄丸(汤),药理研究,综述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后世医家尊崇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都气丸、知柏地黄丸、...  相似文献   

11.
六味地黄丸加味在眼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峪  苏航  梁秋丽 《光明中医》2007,22(8):23-25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名医钱乙将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方减去肉桂、附子而成.本方六种药物酸苦甘辛咸淡六味具备,故名"六味地黄丸".方中熟地为君药,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大补真阴的功效;臣药山萸肉补肝养肾而涩精,山药健脾固肾而固精,上述三味药相配伍可滋肾、养肝、益脾,肝、脾、肾三阴并补,故为"三补".  相似文献   

12.
张青 《河南中医》2015,35(1):196-19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原发性干燥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六味地黄丸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山口服知柏地黄丸,3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六味地黄丸组和知柏地黄丸组患者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六味地黄丸组有效率为83.87%,知柏地黄丸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慧平  年莉 《天津中医药》2013,30(3):157-158
"六味地黄丸"选自宋代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它脱胎于张仲景肾气丸,是化裁改造肾气丸得到的一首方剂。钱乙对肾气丸改造之后,熟地黄在方剂中的作用凸显出来,所以将方剂命名为"地黄丸"。自古至今以"地黄丸"(或"圆")命名的方剂数量众多,但药物组成差异较大。通过对六味地黄丸的来源、方名寓意、历代的同名方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原有治疗不变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六味地黄丸内服治疗.结果: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丸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六味地黄丸临床研究进展的回顾性分析,对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做一系统总结.六味地黄丸自宋代创制以来,其临床主治病证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内分泌、泌尿生殖等临床各科疾病.这种多系统、多病种的广泛性的治疗作用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因此,深入研究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病证以及其作用机理,结合现代疾病深入探讨肾阴虚证或肝肾阴虚证的病理实质,对进一步揭示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六味地黄丸在骨质疏松症、尿路感染、食管白斑等16种疾病中应用,为临床运用六味地黄丸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六味地黄丸的方剂学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在养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3例亚健康者典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典型案例提示六味地黄丸作为一个经典名方,其应用仍然需要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结论:六味地黄丸在养生中的应用必须进行辨证,不可盲目使用,否则调养效果不佳,甚则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以补肾为主、补泻结合的名方,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肾阴虚证。在临床上经过适当加减,六味地黄丸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消渴病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六味地黄丸对阴虚动物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任光友  张贵林 《中成药》1999,21(11):586-588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阴虚动物的药理作用。方法:用甲状腺素和利血平建立阴虚动物模型,并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对阴虚动物能明显增加体重,降低体温、降低痛反应、以及增强抗疲劳,耐低温和耐缺氧能力。结论:六味地黄丸对阴虚动物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