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位与卧床时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冠状动脉造影 (CAG)是指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 ,注入造影剂 ,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 ,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狭窄程度 ,定量诊断冠心病 ,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性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1] 目前国内外常规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入径 ,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 ,术后除对穿刺点加压包扎外 ,一般以 0 .5~ 1kg砂袋压迫 6~8h ,静卧 2 4h ,同时保持术侧肢体伸直制动 12h。[1-4] 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此卧位常导致患者腰酸背痛 ,周身不适 ,排尿困难 ,烦躁不安 ,难以入睡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充气式和旋帽式穿刺止血器的临床效果以及病人术后舒适感反馈。[方法]160例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充气式止血器组78例和旋帽式止血器组82例,观察两组止血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护理难易程度、病人舒适感、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护理难易程度、穿刺部位出血及局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感、手腕活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充气式止血器和旋帽式止血器均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护理、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充气式止血器病人舒适感、手腕活动情况方面优于应用旋帽式止血器。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不同卧床时间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612-161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血管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有可能引起穿刺部位出血、形成皮下血肿,甚至假性动脉瘤或腹膜后血肿等并发症,目前常规护理要求患者术后绝对卧床24 h,易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不舒适,如:腰酸、背痛、烦躁、排尿困难、睡眠不佳、无食欲等。且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而延长了康复时间,增加了患者住院费用和护理工作量。为此,本研究探讨通过缩短病人的卧床时间以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是否会增加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4年4月~2005年10月100例住院行PCI术后患者,分…  相似文献   

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需卧床多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与冠状动脉搭桥术 ( CABG)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等优点 ,但它的最大不利之处在于术后需仰卧 1 2~ 2 4 h,并要求腿伸直制动 ,这让大多数病人感到难以忍受。为了增进 PTCA术后病人的舒适 ,作者对病人的术后卧床时间进行了文献研究。卧位选择  Sulzbah研究了 PTCA术后不同卧位的效果。他们将 1 0 8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床头抬高 1 5°,试验组床头抬高 30°,观察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出血量和病人的舒适度。结果显示 :两组在出血量方面无显著差异 ,在舒适度方面差异显著。对…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卧位调整对患者舒适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改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患者卧位舒适度。方法采用抽签随机分为两组,采取空白对照法,常规护理组60例病人按常规进行护理,伤口用弹性绷带压迫18h,期间保持平卧位。观察组60例病人采用护理干预,弹性绷带压迫2h后病人的卧位变动。运用自行设计的舒适程度评估表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穿刺点出血、血肿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病人烦躁,排尿困难,腰酸背痛,失眠等不适情况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明显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00。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舒适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Wilcoxon秩和检验P=0.000,护理干预组病人舒适度优于常规护理组病人。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病人拔鞘管2h后,伤口在包扎弹性绷带下,可根据病人的需要给予适当调节卧位,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卧位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姿势。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增进患者的舒适程度,是护理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表现。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是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其具有创伤性小、安全,疗效肯定,成功率高的特点[1]。PCI术后常规需绝对  相似文献   

7.
钱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44-1545
目的通过运用循证护理,找出肾穿刺活检术后患者最佳的卧位及卧床时间。方法将肾穿刺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循证组58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穿刺点包扎腹带,用0.5kg沙袋压迫,平卧硬板床8h,卧床24h;循证组术后穿刺点包扎腹带且用0.5kg沙袋压迫,平卧海绵垫床并且穿刺部位制动4~6h后,卧床12h。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及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找出肾穿刺活检术后患者最佳的卧位及卧床时间,改进后的护理方法并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8.
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体位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可术后必须绝对仰卧位,术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6~12小时,PTCA则需更长时间,这种标准仰卧位,短时间就造成患者腰痛、下肢麻木、疼痛,周身不适等,易使病人产生心理和生理疲劳。我科对术后患者采取下肢与身体呈20度角半卧位方法,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疼痛,解除疲劳,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心内科经股动脉穿刺行CAG术后人CCU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1.5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82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24、48、72 h舒适状况,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穿刺部位患者24 h舒适状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8、72 h GCQ评分均高于术后24 h评分(P<0.05,P<0.01);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其GCQ评分不相关(P>0.05),穿刺部位与其GCQ评分相关,桡动脉穿刺患者社会文化评分、环境评分、总分均高于股动脉穿刺患者(P<0.05)。结论:了解冠心病PCI患者术后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 对188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舒适的护理、术后体位摆放的舒适护理、生理需要的舒适护理。结果 患者痛苦减轻,心情愉悦,精神放松。结论 根据患者的需要及病情适当调节卧位,可较大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砂袋压迫6h,患肢制动24h,卧床24h~48h,病人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并且部分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一次性压迫器止血,对病人卧位无特殊要求,明显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观察了两种路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l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观察,总结采用新的穿刺部位在术后护理方面的经验得失。结果:此方法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护理工作量,病人舒适感增加。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选择性冠脉造影术 (SCA)及冠脉支架 (STEVT)植入术是当前心血管疾病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常用技术 ,但术后最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据文献报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 5 % [1] ,6 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2 ] 。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 ,穿刺点加压包扎 ,砂袋持续压迫 8h ,术后常规平卧位并术侧肢体制动 2 4h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 4 8h ,术侧肢体制动 2 4h[3 ] 。由于病人的身体长时间处于强迫伸直位 ,限制了活动 ,病人容易引起精神紧张、焦虑、烦躁、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应用血管闭合器(ACD)动脉伤口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9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应用ACD闭合穿刺部位,术后伤口以1kg重的沙袋压迫3~4h,平卧4~6h,并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术后无1例出现伤口渗血,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冠状动脉内支架安装术(PTCA+CS)术后1例出现皮下2cm×3cm血肿,11例出现伤口渗血,占3.77%。结论术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术后严密的伤口观察、良好的伤口护理,可以加快伤口愈合,减少卧床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腰部酸痛的护理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琳 《当代护士》2006,(12):32-33
目的 探讨减轻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腰部酸痛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手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术前评估病人,做好术前指导,术后砂袋压迫穿刺部位6h,6h后在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情况下,由平卧改为30°半卧及术侧、健侧卧位交替.结果 干预组病人术后腰背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腰背酸痛的发生率,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位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目前仍存在不少并发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观察到,术后不适的卧位,使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并发症增高,并通过两种不同的卧位方法进行观察统计,证实了制动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大于改变卧位,提出了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时,子砂袋压迫穿刺点8小时,术侧肢体伸直可水平移动,根据患者需要予术侧卧位或半卧位,若术后3小时出现排尿者困难者可予坐位排尿,24小时后可下床行走,从而提高病人  相似文献   

17.
陈赫雨  刘乾惠  王惠兰 《全科护理》2011,(29):2652-265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4h病人两种卧位的效果。[方法]将8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平卧位24h并患侧下肢制动12h,术后加沙袋压迫穿刺点6h~8h。实验组术后3h由专门指定责任护士负责为病人变换卧位,平卧位和20°~30°半坐卧位,每隔2h~3h交替1次。[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自行进食、排尿、腰背疼痛、腰部不适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3h病人取20°~30°半坐卧位与平卧位交替方式优于传统的平卧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变体位及缩短卧床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行CAG2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术肢平卧制动12 h,卧床24 h;观察组6 h内,取术侧卧位或取45°的半卧位排尿,术后6 h下床排尿,12 h后下床活动。结果:观察组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酸疼、腹胀、烦躁失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调整体位并缩短卧床时间,有利于减少CAG患者并发症和不适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3 h以内,改变体位以改善术后排尿困难,对穿刺部位出血有无影响。方法采用改变患者卧位的方法,在护士的指导、协助下,用座位或站立位的方法,对术后任何时间,在床上排尿困难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排尿困难的改善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是否对出血和压迫带移位有影响。结果护理干预使术后尿潴留由对照组的31.67%下降到4.17%、导尿由8.33%下降到1.67%,术后3 h以内体位的改变、压迫带移位与出血没有关系(P>0.05)。结论术后3h以内改变患者的卧位以解除其排尿困难,不会因此而导致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将舒适护理运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主要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心理、创建舒适的环境、术前准备;术中的体位舒适护理、心理支持、导管室准备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的卧位、饮食以及穿刺部位的舒适护理等。认为舒适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手术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并发症,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而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