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探讨提高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率的对策。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杭州4个城市3152名<6岁的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动儿童建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卡/册的比例为45.27%,一年半以来未做过儿童健康体检的比例为47.18%,95.21%的流动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卡/册,流动儿童接受乙肝、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白百破和麻疹等疫苗接种的比例分别为90.23%、88.95%、85.26%、80.98%和70.32%,流动儿童“四苗”与“五苗”覆盖率分别为67.61%与66.61%。结论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率低,应采取包括改变流动人口的健康观念、向流动儿童提供费用低廉而效果佳的适宜卫生保健服务等服务措施,将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纳入流入地儿童健康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2.
影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4个城市3152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流动儿童,其系统保健建卡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流动儿童,其预防接种建卡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母亲年龄与母亲工作状态不同的流动儿童,其“四苗”接种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影响流动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的因素是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母亲的工作状态与母亲的年龄,影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的主要因素是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四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是母亲的年龄与母亲的工作状态。为提高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率,应加强流动人口家庭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意识,降低接受儿童健康体检与系统保健管理的费用,吸引流动儿童接受儿童系统保健服务,将流动儿童纳入流入地儿童健康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3.
背景 儿童的健康权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儿童系统管理率是反映促进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管理工作开展与落实情况的核心指标。儿童系统管理领域现有研究多为实证研究,多聚焦模式探索,少有研究者从整体性和历时性角度对全国层面儿童系统管理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剖析。目的 通过分析2010—2019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把握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水平的纵向变动与横向差异,力求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水平的巩固与提升、促进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 于2021年11月,以2011—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来源,提取2010—2019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2010—2019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情况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我国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19年为91.9%,与2010年(81.5%)相比,增幅达12.8%;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陕西省历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0%;西藏自治区历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7~12岁学龄期儿童冲突监测的行为学及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研究,探讨各年龄组儿童冲突监测的发展变化特点.方法 7~12岁正常儿童131名,采用持续性操作测试(CPT)任务,对各年龄组儿童行为学和ERP非靶N2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行为学:随年龄增长,靶刺激的反应时缩短[分别为(533.33±66.65)ms,(523.91±92.96)ms,(468.37±64.13)ms,(461.48±98.31)ms,(457.57±84.05)ms,(405.02±67.90)ms],击中数增加[分别为(34.87±4.84)个,(37.64±3.54)个,(37.95±2.92)个,(38.67±1.23)个,(39.31±1.08)个,(39.45±1.00)个],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RP:①非靶N2波幅显著高于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7,P<0.01).②非靶N2波幅随年龄增长波幅降低,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4,P<0.01).结论 非靶N2与冲突监测密切相关,行为学和ERP结果均显示年龄发展的变化趋势,8~10岁,12岁是儿童信息加工速度、注意及冲突监测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trace the behavior results and 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of conflict monitoring from 7 ~ 12 years ol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the conflict monitoring.Methods In six groups of 144 children aged from 7 to 12,behavior and non-target N2 amplitude were analyzed in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CPT) task. Results 1. Behavior results:the reaction time of target stimulus decreased ( ( 533.33 ± 66.65 ) ms, (523.91 ± 92.96 ) ms, (468.37 ± 64. 13 ) ms, ( 46 1.48 ± 98.31 ) ms, (457.57 ±84.05 ) ms, (405.02 ± 67.90) ms) and the hitting number increased ( ( 34.87 ± 4.84 ), ( 37.64 ± 3.54 ), ( 37.95± 2.92 ), (38.67 ± 1.23 ), (39.31 ± 1.08 ), ( 39.45 ± 1.00 ) ) as age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1 ). 2. ERP: ①The non-target N2 amplitud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arge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 98.57, P< 0.01 ). ②The amplitude of non-target N2 amplitude decreased with ag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 5.54, P< 0. 01 ). Conclusion The non-target N2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nitoring conflict, and the behavior and ERP results in this study show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8 ~ l0 and 12 years old are the critical development perio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peed, attention and conflict monitoring function for children.  相似文献   

5.
尹德卢  王晰  殷涛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2):2753-2757
背景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标准(2018年版本)》,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提供56种常见病种的诊疗服务,但并没有明确社区儿童常见病病种,一定程度影响社区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和建设。 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见儿童疾病病种及其特点,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0年4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全国11个不同级别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样本单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涵盖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适宜在社区诊疗的常见儿童疾病病种及其排序。问卷由样本机构儿童健康服务人员自愿匿名在线填写,共成功调查3 090例儿童健康服务人员。调查对象将儿童相关疾病常见程度从高到低排序,选出前5种常见儿童疾病分别赋分1~5分,即排序第1的病种赋5分,排序第5的病种赋1分,未被选中的病种赋0分,计算各种疾病总得分,并按照总得分进行排序。 结果 社区儿童常见疾病病种前5位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支气管炎、肺炎和湿疹;排序前10位的社区常见儿童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3种,五官和皮肤科疾病3种,传染病2种,消化系统和生长发育相关疾病各1种。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城市和不同岗位下排序前5位常见儿童疾病一致,但排序不同,第6~10位病种及其顺序均存在差异。 结论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见儿童疾病病种覆盖面较广。社区常见儿童疾病病种存在地区、城市和岗位差异性。社区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要以提高社区常见儿童疾病诊疗服务能力为导向,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城市和岗位的病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王泽 《医学与社会》2005,18(4):21-22,27
文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进行了调查, 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 提出一定的对策及措施, 旨在充分利用家庭这一有利的教育资源, 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整体和全方位的配合, 使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措施及方法互相融合统一, 减少幼儿生活环境中的不良因素, 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其拥有健康心理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儿童保健在婴幼儿早期发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186例正常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婴幼儿实施儿童保健,对照组婴幼儿不采取任何保健措施。观察、比较2组婴幼儿的常见病发生情况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在小儿肺炎、营养性贫血以及腹泻等常见病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幼儿在体质量、身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方面也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保健在婴幼儿的早期发育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婴幼儿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等,同时促进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医疗服务活动中存在着多种冲突,如医疗保护制度与患者知情同意权及隐私权之间的冲突、医疗风险与患者利益的冲突及医疗效果与患者就医期望值的冲突等。医疗行为的不确定性,结果的转归具有不可控性等因素决定冲突是必然存在的。此外,医务人员为规避风险采取自我保护的行为,医患双方沟通不畅等是产生冲突的主观因素。而现行的医疗制度是冲突存在的客观原因。解决冲突应从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加强医患沟通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什刹海社区儿童发育筛查和追踪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小儿进行发育筛查,筛出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小儿在发育上可能有问题的儿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发育落后的患儿,以便早期干预,将其智力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方法 采用国际公认的丹佛发育筛查法(DDST)进行筛查.结果 2009-2010年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筛查的1 095例散居儿童,筛查阳性 58例,阳性率为5.30%.其中49例进行了复筛,复筛率为84.48%,转市妇幼保健所确诊神经心理发育迟缓8例,发生率为7.30‰.结论 社区开展小儿发育筛查十分必要.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儿童,早转诊、早确诊、早干预,有利于小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0.
144,379例住院儿童疾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萍 《中国病案》2010,11(3):40-42
目的探讨儿童疾病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7年收治的144,379例住院儿童疾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各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程度。结果影响儿童最主要的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传染与寄生虫类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疾病、先天性畸形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占了总收治病人的70.4%。肿瘤排在对儿童健康综合影响程度的第五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疾病。结论医院应优先组合资源配置,重点加强对这几大疾病的诊治力度,同时强调社会、政府对儿童健康积极的正面影响作用,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改善儿童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曾月  杜悦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7):3379-3383
背景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本病治疗周期长,易出现迁延反复,治疗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对疾病预后的担忧均可能影响到患儿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HRQOL的水平。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2~18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是否为频繁复发、复发次数、是否应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居住地(城市、农村、城乡接合部)情况,采用PedsQL 4.0核心通用量表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HRQOL水平(包括儿童自评量表及家长报告量表)。 结果 共发放18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4份,有效回收率95.1%。174例患儿中男119例,女55例;中位年龄6(4,11)岁;复发患儿100例(57.5%),中位复发次数3(1,5)次;频繁复发54例,非频繁复发46例;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31例;常住地为城市86例,农村63例,城乡接合部25例。儿童自评量表与家长报告量表一致性分析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75。不同性别生理得分、情感得分、社会得分、角色得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生理得分、情感得分、社会得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角色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生理得分、情感得分、社会得分、角色得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繁复发与非频繁复发患儿生理得分、情感得分、社会得分、角色得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免疫抑制剂患儿和未应用免疫抑制剂患儿情感得分、社会得分、总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居住地生理得分、情感得分、社会得分、角色得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在生理、情感、社会及角色功能等各个维度的评分均有降低,临床医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需关注患儿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及时进行干预,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任凌云  曹秀芹 《医学综述》2008,14(21):3353-3354
目的调查幼儿龋齿发生情况及其口腔卫生相关因素。方法对昌乐县县直6所幼儿园1358例3~6岁儿童按标准统一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卫生习惯调查,分析口腔卫生相关因素与龋齿发生的关系。结果餐后漱口、开始刷牙年龄、每日刷牙次数、用含氟牙膏刷牙均与龋病相关,呈保护性因素。出血指数和软垢指数均与患龋有相关性。结论口腔卫生行为影响幼儿龋齿,重视儿童口腔卫生有助于防治龋齿病。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10~11岁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有反复腹痛史和父母有胃病史儿童与正常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差异.方法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119例农村儿童,其中有反复腹痛史40例;无反复腹痛史79例;父母有胃病史儿童48例,父母无胃病史71例.结果儿童Hp感染率为46.2%,无反复腹痛史儿童Hp感染率为36.7%,有反复腹痛史儿童Hp感染率为65.0%.119例儿童中父母有胃病史的儿童Hp感染率为60.4%,父母无胃病史儿童Hp感染率为36.6%.男童Hp阳性29例,感染率为24.3%,女童Hp阳性26例,感染率为21.8%.结论我国农村儿童Hp感染阳性率较其他发展中国家低.儿童的反复腹痛史同Hp感染有关,父母中有胃病史同儿童Hp感染有关,说明幽门螺杆菌可能在家庭成员间传播.对有胃病的父母进一步做胃镜检查或进行清除Hp治疗,是否可以减少儿童通过家庭成员感染Hp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评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宁夏某县2所中学12~16岁学生共440人。其中留守儿童205名,非留守儿童235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留守儿童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及一般儿童(即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四种监护类型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四个因子上的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祖辈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在"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亲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亲情缺失或替代父母(即监护人)对儿童的心理关怀能否补偿或代替父母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监护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照顾,学会和留守儿童进行互动和有效沟通,扮演好留守儿童父母缺位时的"替补"者角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17.
张梦典  于爽  刘宇春  丁静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8):3523-3530
背景 功能性便秘(FC)在儿童中的患病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对患儿健康危害较大。目前,国内外关于FC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而针对我国城市儿童FC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儿童的FC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建立社区儿童FC数据库并在社区开展儿童FC规范化、多学科、连续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于2021年4—7月,以北京市月坛社区为调查现场,从"北京市妇幼保健二期信息系统"中调取辖区内登记在册的6~48月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根据2016年颁布的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FC部分编制的排便习惯相关问题,以及过敏史、家族史、分娩方式、出生6个月内喂养方式、食欲、饮食习惯、饮水量、体育活动频率、家庭育儿方式等FC的可能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 458份,回收有效问卷1 2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69%。 结果 6~48月龄儿童的FC患病率为9.89%(125/1 264),6~12、13~36、37~48月龄儿童的FC患病率分别为10.39%(16/154)、8.75%(69/789)、12.46%(40/321),不同月龄儿童的FC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史、出生6个月内喂养方式是6~12月龄儿童患FC的影响因素(P<0.05),过敏史、出生6个月内喂养方式、家庭育儿方式是13~36月龄儿童患FC的影响因素(P<0.05),过敏史、家庭育儿方式是37~48月龄儿童患FC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城市社区儿童的FC患病率较高,多种可防可控的因素和儿童FC相关,提示医务工作者要从儿童个人、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多方面着手预防FC。  相似文献   

18.
社区小儿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家长对小儿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缺乏,导致小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不测。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一切资源,重视儿童保健宣传及常见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药品管理,小儿患病时,家长不要擅自买药服用,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提高家长对小儿常见病的认识,走出治疗小儿常见病的误区,确保小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Thromboembotic events are being increasingly diag- nosed in children.The incidence of symptomatic throm- bolic events is 0.07%/10 000 children,5.3/10 000 hospital admissions of children and 2.4/1 000 admissions of newborns to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west,but the inci- dence of thromboembotic events in children in China is an unknow now.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部分地区儿童计划免疫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地区本地及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在广州市流动人口较多的两个区进行调查,并采集静脉血集中检测脊髓灰质炎和麻疹抗体滴度。结果共调查281名儿童,建证率为84.0%。流动儿童的建证率低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基础5种疫苗的接种率低于本地儿童。除脊髓灰质炎(脊灰)Ⅱ型抗体本地和流动儿童的滴度没有差异外,其他均是本地儿童的抗体滴度高于流动儿童。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父亲职业和月生活费用对5种疫苗的接种率有影响。结论广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形势严峻,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