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起婴幼儿麻疹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 3月 2 8日至 5月 2 8日 ,河南油田发生一起婴幼儿麻疹的爆发性流行。河南油田总人口约 8万余人 ,其中 1岁内婴儿为 6 2 0人。此次麻疹发病 7例 ,1岁以上 2例 ,1岁以下的 5例 ,其中 3例是 4~ 8月龄的婴儿 ,占总发病率的4 2 .86 % ,8~ 12月龄发病的有 2例 ,占总发病率的 2 8.5 7%。1岁内麻疹患儿中男性 4例 ,发病率为 1.33% (4 30 0 ) ,占总发病率的 5 7.14 % ;女性 1例 ,发病率为 0 .31% (1 32 0 ) ,占总发病率的 14 .2 9%。首发病例于 3月 2 8日发病 ,随后又于 4月 15~ 2 6日及 5月 2 0~ 2 8日相继发生了 6例麻疹患儿。河南油…  相似文献   

2.
常州市相关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进一步掌握常州市相关人群的麻疹免疫状况,为当地的麻疹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常州市常住人口及外来流动人口进行了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都市2005年~2009年麻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都市自1978年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结束了“自然流行”状态,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尤其是1987年以来,麻疹发病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但2005年以后,麻疹疫情有所回升,2007年发病率达12.45/10万,局部地区发生了暴发疫情。为了解本地区现阶段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瑞安市育龄女性麻疹抗体水平,评估婴儿胎传麻疹抗体状况,探讨低月龄婴儿麻疹防治对策。[方法]用血凝抑制(HI)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检测207例18~45岁育龄女性检测麻疹HI抗体,阳性率为96.6%,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07。中、高滴度(≥1:8)比例为53.6%。有麻疹自然感染病史的育龄女性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19.26,抗体滴度〈1:8的人数占12.5%;无麻疹病史而仅有免疫史的育龄女性麻疹抗体GMT为1:8.42,抗体滴度〈1:8的人数占40.7%,比较两者的抗体GMT和低滴度人数差异高度显著。[结论]经疫苗获得免疫的育龄女性麻疹抗体水平大大低于自然感染者,其所产的部分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低,消失提早,达不到保护水平。建议加强对育龄女性麻疹抗体监测,对成年女性在婚前或孕前进行疫苗加强接种。在流行期间,对没有自然感染史的母代所生婴儿提前进行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可有效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人口110多万。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998~2003年麻疹年发病率平均在1/10万以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2004年11月~2005年元月,我县发生麻疹爆发流行,发病率为6.52/10万,疫情涉及12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60%。为探讨其流行因素及规律,制定有效防制措施,指导今后的麻疹防治工作,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绍兴市儿童麻疹抗体水平。方法 对绍兴市越城区和嵊州市二市 (区 )按PPS方法对1997年出生儿童开展“五苗”接种率调查同时 ,对调查儿童进行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40 3名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 93 5 5 %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2 3 68;除城乡儿童麻疹抗体GMT经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外 ,两地、居住不同地貌及性别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绍兴市儿童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 ,不会发生麻疹大规模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流行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正> 在使用麻疹疫苗(MV)前,衡州市麻疹呈现高发病率、低年龄组、每l~2年发生一次流行的自然流行状态。自1980年起,全市逐步推广实施计划免疫,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完善了各级疫苗冷链系统,接种质量得到了保证,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大幅度降低了麻疹的发病,也为最终消除麻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衢州市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流行的效果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1950年~1998年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省卫生防疫站疫情资料汇编和本站疫情档案资料。MV接种资料来源于本站计划免疫档案资料。2 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群麻疹免疫状况,评价麻疹实验室检测质量。[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特异性IgG和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1999—2001年监测1—39岁易感人群542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3.8%,GMT为1:822.52;不同年龄组人群抗体GMT差异显著,以15—19岁最低。检测疑似麻疹病例发病早期血清标本379份,麻疹IgM检出率11.1%,而风疹IgM检出率72.8%;标本来集及时率等反映检测质量的指标均达到目标要求。[结论]本地区自然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较高,短期内仍以散发为主,开展实验室诊断,为及时控制疫情、降低麻疹发病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的这起麻疹暴发流行是在我国计划免疫实现两个85%以后产生的,值得各卫生行政部门的深思。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26日至6月12日,古田县凤埔乡旧镇小学暴发一起发热出疹性疾病,共发病15例,经流行病学调查排除2例(系水痘);临床特征分析和血清学检测排除1例;确诊12例。检测6名患者血清,5名麻疹IgM抗体阳性,证实是一起校内麻疹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沂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健康人群的免疫水平,为制定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9~2006年麻疹发病和监测资料,采集健康人群血清,采用ELL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全市1999~2006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6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69/10万。诊断麻疹病例995例,年均发病率为1.23/10万。麻疹发病表现出春末夏初的季节高峰,发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占58.99%。男女性别比为1.35∶1。2004、2006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0.55%,各年龄组2006年明显高于2004年。结论做好麻疹疫苗接种,开展麻疹监测,是预防麻疹发病的主要手段。我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免疫水平较高,但大年龄组和成人的麻疹发病有增多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阆中市40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按麻疹疫苗(麻苗)介入程度分期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冷链条件下实施按程序的计划免疫,已使麻疹得到有效地控制。该市麻疹年均发病率降至2.49/10万,连续16年无麻疹死亡,周期性升高规律消失;但发病年龄后移,发病趋向于贫困边远和计划免疫薄弱地区。提示该市当前应为巩固现有成果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春季我县发生麻疹流行 ,全县发病 132例发病率为 13.75 / 10万 ,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有关情况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统一的麻疹流行病个案调查表和麻疹爆发调查一览表 ,诊断标准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本文麻疹爆发按山东省麻疹爆发暂定标准 ,即村辖区内发生 2例或 2例以上或乡镇发生 5例或 5例以上的麻疹病例 ,都视为爆发病例。2 结果与分析2 .1 一般情况 郯城县位于鲁南苏鲁交界处 ,全县除泉源乡为丘岭外 ,余皆为平原 ,全县 2 2处乡镇人口 96 6 2 2 5人 ,冷链运转双月一次。2 .2 地区分布 本次麻疹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效果。[方法]对宁德市强化免疫前后(1994-1997、1998-200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强化免疫后的麻疹发病率较强化免疫前下降了76.4%,发病高峰推迟1个月,发病年龄从小年龄组向混合型模式转化。[结论]加强监测,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水平,并辅以强化免疫是防止局部暴发,控制和消除麻疹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吴宝娟 《现代保健》2009,(25):59-60
目的 麻疹的流行特点、诊治体会及预防。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7月收治的325例麻疹患者进行年龄、区域分析,4~10岁发病率最高,外来及农村人口占多数。结果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高效免疫覆盖和强化免疫是减和消灭麻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南京市1950—1999年麻疹流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我市麻疹流行规律,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现对我市 1950~1999年麻疹的流行趋势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我市1950~1999年的疫情报表和南京市统计局的人口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强度 1950~1999全市麻疹累计发病282 390例,死亡2 309人,年发病率波动在2 392.66/10万~0.68/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66.96/10万;年死亡率波动在39.78/10万~0/10万之间,年平均死亡率为1.36/10万;年病死率波动在0%~65.86%之间,年平均病死率为35.71%.从实施预防措施的角度可把50年的麻疹疫情分为以下4个时期:自然感染时期(1950~1965年)、麻疹疫苗(MV)推广应用时期(1966~1971年)、计划免疫初期(1972 ~1982年)和计划免疫时期(1983~1999年)[1].4个时期中自然感染时期的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最高,分别为723.77/10万、7.35/10万、46.9 8%,其中1959年全市范围内麻疹大流行,当年发病率高达2 392.7/10万,是4个时期中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之后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逐渐下降,到计划免疫时期分别为6.83/10万、0.002 /10万、0.03/10万. 自然感染期,麻疹发病数占报告传染病总数22.46%,年平均发病率居各种传染病的第 2位,死亡率居各种传染病的首位,1959年的发病数占当年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探讨实施计划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1951年以来的疫情资料划分疫苗前,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疫苗使用前(1951-1965年),预防接种阶段(1996-1981年)和计划免疫阶段(1982-2001年)的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569.29/十万,218.75/十万和19.47/十万,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表现为:流行强度大大减弱,流行周期消失,流行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后移,不典型病例增多。结论 计划免疫阶段的麻疹流行特征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现阶段麻疹控制策略是保持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监测,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