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感光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 对RCS大鼠及对照SD大鼠的视网膜组织结构进行光镜观察、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RCS大鼠生后15d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视杆层及外节增厚,视杆层的厚度在25d达到高峰。感光细胞的数目在25d时有所下降,到出生后60d,仅少许感光细胞存留。出生后25~40d,RCS大鼠视网膜可见外核层TUNEL染色阳性的感光细胞,阳性细胞数35d最多。30-40d内核层和节细胞层可见Bcl-2蛋白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细胞,35d时内核层阳性表达细胞数最多。外核层一直未见明显Bcl-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结论 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感光细胞发生了凋亡。Bcl-2原癌基因可能不参与感光细胞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枸杞子提取液对RCS大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枸杞子提取液(LBA)对RCS大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治疗作用.方法 出生后RCS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治疗组RCS大鼠出生后10 d开始喂食1 mg/kg的LBA, 对照组正常饲养.两组大鼠分别在出生后25、35、45 d取眼球,制备组织切片,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感光细胞坏死和凋亡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2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大鼠出生后25 d 和35 d时TUNEL染色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t=3.33~6.7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生后25~45 d时Caspase-2在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均有表达,但在25 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t=6.33,P<0.05).结论 在RCS大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早期,LBA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Caspase-2表达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重度碱烧伤后视网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SD大鼠制作角膜重度碱烧伤模型,在烧伤的不同时间点用酶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iNOS,NO含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并与正常大鼠相对照。结果正常组视网膜中未测到iN-OS含量,仅测到少量NO,重度碱烧伤后大鼠视网膜中iNOS,NO含量均从1d升高,并于7d达最高,30d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碱烧伤后3d,7d,15d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TUNEL阳性细胞,7d组凋亡阳性表达最强,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角膜重度碱烧伤后视网膜组织细胞存在凋亡,凋亡可能与iNOS,NO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RCS大鼠感光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感光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基因调控机制。②方法 对:RCS大鼠及对照SD大鼠的视网膜组织结构进行光镜观察、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③结果 RCS大鼠生后15d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视杆层及外节增厚,视杆层的厚度在25d达到高峰。感光细胞的数目在25d时有所下降,到出生后60d,仅少许感光细胞存留。出生后25~40d,RCS大鼠视网膜可见外核层TUNEL,染色阳性的感光细胞,阳性细胞数35d最多。30~40d内核层和节细胞层可见Bcl-2蛋白免疫组化阳性表达,35d时内核层阳性表达细胞数最多,外核层一直未见明显Bcl-2蛋白阳性表达。④结论 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感光细胞发生了凋亡。Bcl-2原癌基因可能不参与感光细胞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铅暴露对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探讨铅暴露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 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用45 mg/kg醋酸铅灌胃30天;第30天时测定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总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对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进行β-NADPH染色,并对海马各区nNOS阳性神经元进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染铅组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总NOS活性明显降低,而iNOS活性均升高,海马CA1和齿状回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铅暴露可以使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总NOS活性降低,iNOS活性升高,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功能改变中的作用,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PKC对NOS表达及NO含量的影响。方法2周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腔注射PKC抑制剂后用ELISA法测定PKC活性,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NOS mRNA表达量,间接法测定NO含量。结果糖尿病模型建立2周后视网膜内PKC活性、nNOSmRNA及NO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 NOS mRNA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PKC抑制剂后12h、24h时nNOS 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24h时NO含量亦降低P<0·01。结论PKC抑制剂可降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nNOS的异常高表达。PKC影响nNOS表达可能是视网膜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和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介导新生鼠窒息缺氧引起的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新生小鼠窒息缺氧后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新生小鼠经25min窒息缺氧,48h后脑组织NO水平、总NOS活性、iNOS和cNOS活性均显著升高,表明新生小鼠窒息缺氧可通过诱导iNOS和激活cNOS产生过量NO导致脑损伤。结果还显示,于窒息缺氧后24h腹腔注射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可抑制iNOS活性,从而防止NO过量产生,提示iNOS抑制剂对治疗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的脑损伤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创伤后一氧化氮合酶对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及7-硝基吲哚(7-nitroindazole,7-NI)和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按照Marmarou方法造成大鼠重型弥漫性TBI,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区nNOS和iNOS表达情况,原位细胞DNA断裂检测(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情况。结果:大鼠TBI后海马CA1区存在nNOS和iNOS明显表达,nNOS在伤后6h左右达高峰(P<0.05),iNOS在伤后3天左右达高峰(P<0.05)。TUNEL阳性细胞于伤后3天达高峰(P<0.05),伤后6h7-NI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与创伤组比较减少明显(P<0.05),伤后3天各治疗组均减少,且以联合治疗组减少最为明显(P<0.05)。结论:大鼠TBI后学习和记忆功能下降与NOS过表达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7-NI和AG通过抑制nNOS和iNOS的活性或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改善了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应用环孢素A(CsA)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CsA治疗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损失节段iNOS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损伤组、CsA治疗组及对照组iNOS表达及凋亡指数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A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施金龙  陈建  施炜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254-255,253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伤后24h组、伤后72h组、伤后168h组。采用iNOS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iNOS的表达变化及其细胞定位,采用凋亡细胞原位缺121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点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海马区iNOS活性明显升高,伤后72hiNOS阳性表达最明显,伤后168h仍有表达。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伤后72h增多最明显,可持续168h。结论:TBI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伤侧海马的iNOS阳性细胞呈高表达并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呈同步变化,推测iNOS的表达可能参与了TBI后的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缺血性半暗带神经元死亡方式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段上,以光镜、电镜和TUNEL法观察半暗带内细胞死亡方式,分别应用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源性一氧化氮合酶(i 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氨基胍(AG),观察其对死亡的影响。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半暗带内神经元死亡以凋亡方式为主,7-NI、AG可使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方差分析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半暗带内神经元死亡以凋亡为主,抑制NO的形成可减少神经元凋亡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合酶异构体mRNA表达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三种一氧化氮合酶异构体mRNA表达。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 2组 :单肾切组、糖尿病组。实验第 8周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cNOS)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bNOS)的mRNA表达。并同时检测大鼠肾皮质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率较单肾切组明显升高 (P <0 .0 1)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iNOS、ecNOS及bNOS的mRNA表达较单肾切组明显增强 (均P <0 .0 1)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S活性也较单肾切组明显增强 (P <0 .0 5 ) ;然而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含量却较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合成障碍 ,灭活加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的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的表达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采用开放场地试验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神经功能.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iNOS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iNOS表达均为B组>A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B组.结论二甲胺四环素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在电离辐射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单剂量2.0 Gy γ射线照射出生后0 d的Wistar大鼠,用ABC法检测照射后第0.5、1、2、4、6、8、12、24、48小时大脑皮质内iNOS的表达.结果:照射组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iNOS表达,第6小时达峰值.各对照组未见iNOS表达.结论:iNOS所具有的神经毒作用可能是电离辐射导致的发育中脑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视网膜变性病因以及对其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TUNEL法对RCS大鼠视细胞的丧失进行研究 ;构建分泌表达型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 pAdE1CMV NGF ,经与 pJM17在 2 93细胞中同源重组 ,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E1CMV NGF。琼脂糖覆盖法测定滴度。AdE1CMV NGF和AdE1CMV LacZ转导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将AdE1CMV LacZ转导组进行x gal染色估计转导效率 ,取AdE1CMV NGF转导组RPE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 ,用RT PCR和WesternBlot进行表达检测 ,用条件培养液刺激PC12细胞 ,证实表达活性。直接进行RCS大鼠视网膜下腔转导 ,一眼注射AdE1CMV NGF ,则另一眼注射AdE1CMV LacZ ,左右眼随机进行。光镜下观察视细胞存活情况。结果 :TUNEL法显示 2 5、35、45、5 5及 6 5dRCS大鼠视网膜视细胞层存在广泛凋亡 ;AdE1CMV NGF的滴度可达 5× 10 10 pfu/ml;4.6× 10 6pfu/ml滴度AdE1CMV LacZ可使RPE细胞发生 10 0 %转导 ;PC12细胞受AdE1CMV NGF转导RPE细胞条件培养液刺激长出突触 ;AdE1CMV NGF视网膜下腔注射使RCS鼠视细胞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达 15d以上。结论 :视网膜变性模型RCS大鼠视细胞的丧失是以凋亡方式进行 ,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可延长其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检测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KY)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运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HR和WKY大鼠心肌细胞iNOS的变化;所得结果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处理。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SHR组左心室心肌组织中可见具有凋亡形态特征的心肌细胞;TUNEL法检测SHR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高于WKY组(P<0.01)。免疫荧光检测SHR组心肌细胞内iNOS活性明显高于WKY组(P<0.01)。结论 SHR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可能在自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HR心肌细胞内iNOS活性显著增加,可能对心肌细胞凋亡起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热应激对大鼠睾丸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42d龄SD雄性健康大鼠12只建立单侧隐睾作为热应激处理的模型,术后第7d处死大鼠留取双侧睾丸,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生精细胞iNOS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TUNEL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结果热应激处理后生精上皮内可见iNOS强阳性表达,而对侧睾丸生精上皮内无iNOS表达;热应激处理后睾丸iNOSmRNA也较对侧睾丸增强,生精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侧睾丸,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应激导致生精上皮内iNOS表达增强,生精细胞凋亡增加,iNOS参与介导生精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 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N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 O组)、脑缺血再灌注加侧脑室微量注射20 mmol/L的L-Arg 5 μL组 (L-Arg组) 及脑缺血再灌注加侧脑室微量注射20 mmol/L的L-NAME 5 μl组 (L-NAME组),作脑缺血30 min,再灌注 12 h、24 h和2 d,冰冻切片,相邻切片分别作焦油紫染色、NOS免疫组化、NOS mRNA原位杂交、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N组NOS的活性弱阳性表达;MCAO组术后24 h NOS的表达明显增强,与各组比较,P<0.05;L-Arg组术后12 h小血管内皮细胞出现NOS的阳性高表达,术后24 h神经细胞NOS的阳性表达最高,与各组比较,P<0.05;L-NAME组各时间点NOS活性的表达为阴性或可疑阳性,与各组比较P<0.05,NOS的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凋亡细胞的计数结果为N组26.3±4.2个,MCAO组62±4.2个,L-Arg组40.6±2.7个,L-NAME组78.3±3.3个,P<0.05.结论 适量NO可有效降低细胞凋亡的发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合酶与脑缺血亚急性期神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亚急性期脑力内三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及其与经济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24h三型NOS在脑内的表达。结果 局灶性脑缺血24h,缺血中心区及部分边缘区内可见大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的胶质细胞浸润。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神经细胞数减少。结论 脑缺血亚急性期胶质细胞iNOS表达上调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密切关系。在此期给予选择性iNOS抑制剂可以减少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莪达夏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部位。方法通过研究莪达夏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组织中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明确其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部位。结果藏药莪达夏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可使心肌组织中NOS、iNOS活性和NO含量水平降低,且均低于模型组。结论莪达夏可能通过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降低心肌组织中的NOS、iNOS活性和NO含量,达到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