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巴曲酶(batroxobin)可否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并经CT及(或)MRI证实的急性ICVD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65±s10a。用巴曲酶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首次剂量10BU,维持剂量5BU,隔日1次,1个疗程共3次。结果:4wk显效率53%,总有效率84%,作用迅速,用药后72h内出现疗效87%,同时使血清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batroxobin,DF-521)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7例,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22±s4a。用巴曲抗栓酶溶于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脉滴注,首次剂量10BU,维持剂量5BU,隔日1次,共3次。结果:2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wk),完全缓解占65%,总有效率94%。65%的病人尿蛋白转阴,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正常,疗效巩固,缓解超过3mo。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巴曲抗栓酶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阎春雷  王琳 《新药与临床》1996,15(6):353-354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batroxobin,DF-521)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7例,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22±s4a。用巴曲抗栓酶溶于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脉滴注,首次剂量10BU,维持剂量5BU,隔日1次,共3次,结果2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wk),完全缓解占65%总有效率94%,65%的病人尿蛋白转阴,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正常,疗效巩固,缓解超过3mo,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经CT诊断的急性脑栓塞病人48例,随机分为巴曲抗栓酶组(治疗组)和右旋糖酐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按巴曲抗栓酶剂量分为10BU,iv,drip,qd×3d和5BU,ivdrip,qd×7d2个亚组,按开始用药时间分为24h内和72h内2个亚组。对照组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液500mL/d,ivdrip×10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wk末、1mo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平均减少分数(MDS)比对照组增加,但仅在1wk末时有显著性差异;剂量不同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而开始治疗时间24h内优于72h内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较好,但宜早期使用,疗程可延长。  相似文献   

5.
巴曲抗栓酶与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栓塞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经CT诊断的急性脑栓塞病人48例,随机分为巴曲抗栓酶组(治疗组)和右旋糖酐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按巴曲抗栓酶剂量分为10BU,iv,drip,qd×3d和5BU,iv drip,qd×7d2个亚组,按开始用药时间分为24h内和72h内2个亚组。对照组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液500mL/d,iv drip×10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wk末、1m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高粘血症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高粘血症病人160例,男性128例,女性32例,年龄62±s8a(46~82a)。首次给巴曲抗栓酶10B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00min输完,以后隔日1次给维持剂量为5BU,一个疗程为7d。结果:治疗后血浆比粘度、凝血因子I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显著下降(P<0.01)。病人瘀血缓解,血流加速,循环改善。结论:巴曲抗栓酶是治疗早期高粘血症病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24例AMI病人(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69±s9a),其中88%为发病12h内入院。入院即刻给阿司匹林0.3g,po,qd×3d,再改为0.1g,po,qd;入院即iv输注巴曲抗栓酶20BU溶于0.9%氯化钠液100mL,1h内滴完,以后每隔1d(即入院d3,d5)再用巴曲抗栓酶10BU,1次。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0%(6h内入院者为69%),住院病死率为12%,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用药后凝血因子I有显著降低。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AM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巴曲抗栓酶与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患突发性耳聋32例(37耳),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51±s12a,给予巴曲抗栓酶,首次剂量10~20BU静脉滴注(静滴),以后隔日一次5BU。对照组31例(35耳),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3±14a,应用尿激酶6万U加右旋糖酐-40,500mL静滴,疗程均3wk。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61%(P<0.05),治疗组血液粘度亦显著降低。副作用轻微。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的作用。方法:60例脑梗死病人分为3组,巴曲抗栓酶组20例,首次给10BU,继而隔日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共3次(总量20BU);蝮蛇抗栓酶组18例,给精制蝮蛇抗栓酶0.5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14d;右旋糖酐组22例,给右旋糖酐40,500mL加丹参注射液16mL静滴,qd×14d。结果:3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在纤溶指标方面,巴曲抗栓酶组与蝮蛇抗栓酶组均显著降低凝血因子I及增加D-二聚体(D-dimer)作用(P<0.05);巴曲抗栓酶组尚有降低α2纤溶抑制物作用(P<0.05)。而另2组则无;巴曲抗栓酶总有效率达85%。3组疗效相信相仿。结论:巴曲抗栓酶降血粘度及溶栓效果好,治疗脑梗死疗效高。  相似文献   

10.
巴曲抗栓酶对高粘血症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高粘血症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高粘血症病人160例,男性128例,女性32例,年龄62±s8a(46 ̄82a)。首次给巴曲抗栓酶10B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00min输完,以后隔日1次给维持剂量为5BU,一个疗程为7d。结果:治疗后血浆比粘度、凝血因子I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显下降(P〈0.01)。病人瘀血缓解,血流加速,循环改善。结论:巴曲抗栓  相似文献   

11.
巴曲止血酶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索巴曲止血酶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58例病人随机分为巴曲止血酶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6±s10a),用巴曲止血酶1KU,iv,bid;西咪替丁组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57±10a),用西咪替丁0.4g,ivdrip,bid,均5d为一个疗程。结果:巴曲止血酶组总有效率89%,优于西咪替丁组的61%(P<0.05);前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较后组下降显著(P<0.05),与脑出血、脑缺血无关。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该药不仅有显著局部止血作用,且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低分子肝素组、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患者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d;联合治疗组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及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d。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在治疗前、治疗后10d进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巴曲酶组(77.5%)与低分子肝素组(70%)(均P〈0.05)。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经治疗,血浆蛋白原含量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联合治疗组5例,巴曲酶组1例,低分子肝素组2例出现轻微皮下、牙龈出血,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优于单独使用巴曲酶或低分子肝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46例,首先应用巴曲酶分别10,5,SBU,qod,iv gtt,共3次,然后予以尼莫地平治疗;常规组48例,仅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0例(43%),显著进步20例(43%),总有效率94%;常规组基本治愈5例(10%),显著进步15例(31%),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且明显减低了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聚集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9±s10a。正常对照组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43±15a。治疗组用巴曲抗栓酶首剂10BU,d3及d5各用5BU。用药前后分别作常规心电图及血小板聚集测定。结果:治疗组用药前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治疗组较用药前有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NST和∑ST也于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巴曲抗栓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心肌缺血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和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影响。方法 :2 8例病人为 (男性 17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0 .2± 1.3a)随机均分为 2组 ,治疗组用巴曲抗栓酶隔日静脉滴注 (静滴 ) ,首次 5~ 10BU ,以后每次 5BU ;对照组用右旋糖酐_4 0 2 50mLqd ,2组均加用地塞米松静滴 ,d 1为 2 0mg ,每 3d递减 5mg ,共 2wk。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56%和 19% (P<0 .0 5) ,有效率分别为 78%和 62 % (P >0 .0 5) ,治疗后 1wk听力分别为 4 3± 9dB和 55± 11dB(P <0 .0 5) ;BAEP恢复与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结论 :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见效快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及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发病在72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4d,观察血浆纤维蛋白的变化,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早期应用巴曲酶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水平,提高治疗效果。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伴血粘度增高226例(男195例,女31例;年龄65±SD7yr)其中藻酸双酯钠(PSS)组83例(伴血脂增高68例),用PSS100mg加5%-10%葡萄糖液300mL,静滴,qd×10d;丹参组78例(45例),用复方丹参16mL;川芎嗪组65例(40例),用盐酸川芎嗪8mL;分别加5%-10%葡萄糖液300mL,静滴,qd×14d;3组降血液粘度(血脂)有效率依次为76%(93%),46%(42%)及43%(35%);PSS组明显优于后2组(P<0.01)。  相似文献   

18.
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病人血心钠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病人血中心钠素 (ANP)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 15例(男性 10例 ,女性 5例 ;年龄 56±s 5a)接受常规治疗 (包括吸氧 ,抗生素及平喘药 ) ,巴曲抗栓酶组 15例 (男性 11例 ,女性 4例 :年龄 55± 7a)除接受常规治疗外静脉滴注巴曲抗栓酶 5BU ,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0mL ,每周 2次 ,共 2wk。结果 :治疗结束后巴曲抗栓酶组中ANP的含量低于对照组 (P<0 .0 5)。结论 :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人心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收并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通过给予阿司匹林以及辛伐他汀同时治疗,治疗后8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将结果进行对比。一年以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长期病情。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与缓解,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00%,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一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再发性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率为16.0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完整性及解剖变异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3月行头颈CT动脉成像(CTA)115例,比较男女间Willis环的完整性及变异分型差异.结果 Willis环前部完整型占41.74%,不完整型占58.26%;Willis环后部完整型占15.65%,不完整型占84.35%.Willis环前部和后部完整性无性别差异.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Willis环解剖变异多见,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重视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