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咳具有阵发性、挛急性、咽痒的风动性特点;燥咳具有咽干、咽痛、无痰或少量黏痰的燥性特点。风、燥二邪常相兼为病,临证时首先要辨清是风邪还是燥邪致咳,或者风邪燥邪各占多少。风咳治则治法是宣肺疏风,佐以解痉、止咳;燥咳治则治法是宣肺清燥,佐以益气养阴、止咳;相兼为病时酌情加减。百部、猫爪草、紫金牛、络石藤可以作为通用药组入方。  相似文献   

2.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是论述咳嗽病机的最早记载,也是对咳嗽病机的完整概括。咳嗽主脏在肺,《素问·咳论》云:“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伤及于肺而致咳嗽,这是因为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作咳。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肺为五…  相似文献   

3.
辜大为 《中医药导报》2006,12(12):18-19,33
文章介绍了程丑夫教授从气辨治咳喘的经验。外感咳喘以疏风解表,宣发肺气;内伤五脏咳喘,肺咳,以肃肺利气;肝咳,以平肝降气;脾咳,健脾调气;肾咳,以补肾纳气;心咳,泄浊邪通阳气;六腑咳,或通大便、或利小便、或利胆腑或调降胃气,总之以通为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之邪。煤邪侵犯孩子娇嫩的皮肤毛孔或口鼻等呼吸道,于是出现嘴角干裂、咽喉痒痛,甚至流鼻血等秋燥症状。燥邪更易伤肺,造成肺气不宣,肺气上逆则咳嗽频频,谓之煤咳。  相似文献   

5.
孔卫平 《四川中医》2007,25(9):118-119
燥咳之症,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咳嗽痰少,一般由燥邪伤肺所致,或为温燥,或为凉燥,且秋季多见,治疗以清宣润燥为原则,但有一类型燥咳,外现干咳或咳嗽痰少之燥象,而其内实为水饮停滞、郁而不化所致,以辛温润燥为基本理论依据,用小青龙汤治疗此类燥咳,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外感咳嗽是指感受外邪,邪犯肺脏,肺气血津液运行失调,从而导致肺气上逆为特征的病证。主要表现为咳逆有声、咽痒、咯痰清稀或黏稠等,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临床中常有外感久咳不愈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友章教授对外感久咳治疗有独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在中医学里,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咳嗽既可以由肺脏本身疾病引起,又可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气上逆而致。《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素问·咳论》把咳嗽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至今对于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主要论述五脏咳。1肺咳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肺主气,司呼吸,主…  相似文献   

8.
小儿久咳多见于小儿支气管炎及肺炎后期,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症其主要病因为小儿肌肤柔嫩,藩篱疏薄.卫外不固,加之自身寒暖不知自调,极易为内外诸邪所侵,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咳;而肺为金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实则散精于肺,灌溉四旁。凡外邪伤肺或肺虚邪入致咳者,均强调以补脾为主兼以治肺,以期脾实而肺金有养,皮毛有卫,  相似文献   

9.
周勇 《四川中医》2008,26(3):29-30
<素问·咳论篇>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肺系受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并以脏腑命名,分为五脏咳.临证治疗咳嗽,必须明辨脏腑,不能仅见咳止咳,见咳治肺.本文从肝咳辨治,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刘琼教授认为亚急性咳嗽在初期多以风寒、风热、凉燥、温燥为主,以风燥之邪伤肺,肺气失于宣将,发为咳嗽;咳嗽迁延不愈,表邪已去,病久伤及脏腑,或化燥伤阴,或灼津为痰,痰湿、痰热内蕴,三焦失司,既而发为"顽咳""久咳"。辨证方面,刘教授认为当首先辨干咳、湿咳,再分表里虚实及所属脏腑,治疗应以治肺脏为主,还应兼顾肝、心、脾、肾等他脏,从整体论治,重视祛痰、泻火、祛风。湿咳偏于风寒,可用止嗽散加减;偏于风热者,可用桑菊饮加减。湿咳为痰热证,方用清金化痰汤;为痰湿证,方用二陈汤。干咳偏于温燥,方用桑杏汤加减;偏于凉燥,方用杏苏散;干咳无表证多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及小柴胡汤合二陈汤。  相似文献   

11.
小儿慢性咳嗽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咳嗽大多起始于风寒 ,占发病者十之八九。张景岳言 :“六气皆令人咳 ,风寒为主”。小儿稚阴稚阳之体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卫阳不固 ,更易为六淫之邪所侵 ,发为顿咳 ,失治或误治则使病情迁延不愈 ,久咳不止。亦可因饮食停滞 ,肺脾气虚所致或因体质特异过敏致咳 ,分述如下。风为阳邪 ,风邪上干则咽痒 ,咳嗽频急。风寒袭肺 ,入里化热 ,痰热壅肺 ,使肺失清肃。风寒因素不除 ,肺气郁闭日久 ,咳嗽往往缠绵难愈。且久咳伤阴 ,更致肺阴不足 ,气阴两伤 ,邪郁痰滞 ,咳不得愈。基于以上中西医理论对慢性咳嗽病机的认识 ,必须内外兼治…  相似文献   

12.
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临证数十年,学验俱丰,对感冒后久咳的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传诊,今做一介绍,任老认为患者多为初起感受风寒之邪,肺气郁闭,郁而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致使肺炎宣肃,发为感冒;或病邪迁延日久,表邪未解,内舍于肺,化热伤津化煤而成肺燥证。初起症见恶寒发热,胸闷,咽于痒痛,口干渴,干咳或咳少量白粘痰,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经使用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药后,恶寒发热不明显,而以干咳无痰,咽痒,胸中干涩而痛,持续1个月至数月,伴见尿黄赤,便干结.乏力气短,精神不…  相似文献   

13.
梅伟英 《河南中医》2020,40(5):725-728
申春悌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属"风咳"范畴,邪内伏于肺、正气亏耗是风咳缠绵难愈和反复发作的核心病机,瘀、虚为内邪,为风咳证之本,风为外邪,为风咳证之标,多因外邪引动伏邪而发病。其病位在咽喉、气管、肺络。祛风化瘀,降气止咳为该病治疗大法,申教授创立抗敏镇咳方,主张用药轻平,若属发作期则重视治标,以疏风肃肺,抗敏镇咳;若属缓解期则兼顾治本,以祛风活血,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14.
古代医家认为外感、内伤、内外合邪等因素均可致咳,现代医家借鉴前人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从风、寒、湿、热、燥、痰等邪单独犯肺,或外邪相兼为病阐述病因病机,或从肺、脾、肝、肾等脏腑失衡,亦或从正气本虚、邪气留恋等方面论述其发病原因,本文对感冒后咳嗽病因病机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治咳心得摭拾闭翠彬,徐富业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30011南宁市南京路39号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为临床所常见。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或由外邪侵袭、肺卫受邪、肺失宣降为病;或由他脏病变犯肺而成,"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在...  相似文献   

16.
周平安系北京东直门医院教授,从事医疗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擅长治疗外感咳嗽,兹就其治疗外感燥咳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燥咳并不少见,此乃因“风为百病之长”,四时皆可致病,久必化燥;秋季燥邪当令,易感燥邪;或久居空调之室,或冬天生炉取暖,室内空气混浊干燥,而为燥邪所伤;或嗜食辛辣烟酒、油炸等热性食物,或温阳之品致火旺生燥,寒性收敛,腠理固密,无汗而燥。若出现典型症候者,以桑杏汤治之多有佳效。但临床症候往往错综复杂,常有兼夹之证,以燥热夹湿尤为多见。两邪相搏,病势更剧,其咳最为缠绵,极易转为内伤阴虚咳嗽和痰湿咳嗽,病情更加顽固难愈。燥热与湿相搏,一则肺气被敛,宣降失司,津停为湿;二则气机失和,气血不畅,津液输布受阻,湿邪更加胶着难化,故形成难治之顽咳。……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汇集了有关诊治咳嗽的医案142例,归纳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肺燥津伤、肝火灼肺、脾虚肺弱和肺肾虚衰6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叶天士治疗咳嗽,并非见咳治咳,而是善于掌握病因病机。邪在表者予轻剂宣解,邪在里者或不治肺而治脾肾,注重顾护胃气和津液。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辨治咳嗽精深的学术见解与博通丰富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8.
马金超 《河南中医》2006,26(9):12-13
小柴胡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是主治伤寒、中风邪入半表半里而出现的少阳证。其症状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或胁下痛,或腹中痛,或渴,或利,或咳,或悸,小便不利,耳聋口苦,舌苔薄白,脉弦。兼治妇女产后发热,热入血室,经期感邪,疟疾,黄疸等等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临床辨治暑咳过用苦寒苦燥药致暑咳迁延不愈的现状,总结丁元庆教授辨治该病的经验。丁元庆认为暑咳初期在肺,暑热或暑湿犯肺,肺气壅遏不能宣降而致咳,失治误治或患者素体气阴亏虚,暑邪可循经伤脾胃气阴、灼肝肾阴精,演化为内伤咳嗽。临床可分暑咳在肺、在脾胃、在肝肾辨治,指出咳痰急迫量多,痰色虽为白色亦应辨为热证,治暑用药宜辛平、甘润、苦降,还可适时应用健脾养阴甘温药,着重论述其辨治暑咳时对清半夏、石膏、桑叶、白扁豆、熟地黄的独到认识,并举暑咳阴伤病案进一步论证其辨治暑咳迁延不愈的诊治特色。  相似文献   

20.
咳嗽是是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失误或误治,易致邪郁伤正,津液耗损,迁延不愈.顽固性咳嗽的主要表现为阵咳、少痰或无痰,或以早起及卧床时为剧,或有口干咽燥,有时剧咳咯出血丝、颧红低热,往往多次输液抗炎见效甚微.近年来,笔者自拟牡丹诃麦汤治疗顽固性咳嗽12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