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急救中心是一所依附于医院形式的急救中心,是我市唯一的医疗救护绿色通道,肩负着全市20余万人民群众的急诊救护工作。现将急救护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急救中心是一所依附于医院形式的急救中心,是我市唯一的医疗救护绿色通道,肩负着全市20余万人民群众的急诊救护工作.现将急救护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位于南京市城南城郊结合部,年急诊量近12万人次,急危重症患者5 000人次左右,其中重症创伤占25%以上,心肺复苏患者每年150例以上,年接诊批量伤员抢救10~15次.为建设现代化急诊急救中心,提高急危重症及重症创伤紧急救治水平,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技术不断发展,急诊急救中心已初具规模,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急救医学的需要,使急救工作能及时、准确、迅速、安全、高质量地抢救急重症患者,认真落实“以病人为中心”这一目标,我院于1996年9月对急诊科进行了改建调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改造急诊环境,强化急诊功能 我院地处繁华街市,每日急诊量近200人,为适应医疗市场势态发展,满足病人求医需要,1996年投资近百万元,改造环境,购买设备,成立急诊急救中心,设立抢救区、重症区和一般重症区,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通道。重症区有大型内科抢救室与外科手术间,抢救设备一应俱全。凡危重患者均现场抢救,平稳后转至重症区或病房进一步治疗,改造后的急诊急救中心,现  相似文献   

5.
急救中心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相关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诊医学是一门发展较快的新兴跨专业学科,急救中心建设和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急诊抢救的对象大多是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医疗市场的竞争随着改革的深入而日趋势激烈……这一切,都对急救中心的管理者,尤其是主要核心领导——急救中心主任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面且这种要求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高。本文就此问题浅谈几点拙见供大家探讨。1 基本素质1.1 爱岗敬业医德好 就整个社会分工来讲,医疗职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就医学专业分科来说,急诊专业地位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就是急诊学科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并没有被大家所认识。加之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作为其学科和专业实体的急救中心和急诊科室大多处于发展初期的艰苦创业阶段,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都相对较差较苦较低。所以淡泊名利,大公无私对于急救中心主任来讲非常重要,爱岗敬业是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急救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全面论述了急救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对策:首先应稳定急诊医疗队伍;应制定急救中心等级标准和评审验收标准;急救中心必须统一调度;急救中心体制可多种并存,依附型中心最好挂靠在当地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急救中心应设少量床位;其建设主要靠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投入;急救中心建设应在提高现场抢救水平和院前急救质量上做文章;急救医疗网络建设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急救中心建设重在管理。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急救中心是依托型急救中心,依托福建省立医院而建,前身为医院急诊科。1992年,由著名急诊医学专家、福建省急诊医学事业奠基人和开拓者林才经教授领导建设,1994年建成投入使用。2003年,在急救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福建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2005年完成紧急医疗救援指挥调度中心的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8.
急诊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个与国际急救医学接轨的一流急救中心是医院深化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医疗布局、流程、环境、服务等多方面整体起步,参照发达国家医院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结合医院情况建立高水平的急救中心,急诊药局的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是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关心下于1992年成立的。多年来,由于我院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和各级医院的支持,急救中心的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保障全市人民健康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但是,随着人们健康要求的提高,加上突发性事故增多,急诊任务越来越繁重。针对这些情况,近两年,特别是1997年,我们加强了急救中心的建设,使之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年来,共接待急诊病人26744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778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0.8%。在上级组织的满意度调查中,急救中心的满意度达90%以上。在重大交通事故及多起突发事件中,急…  相似文献   

10.
陈英 《中国保健》2010,(7):70-71
随着工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的发展,工伤及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创伤的救护日益被急诊医学重视。做好120救护工作对提高院前救护至关重要。为创伤患者转危为安,赢得后续治疗时机,促进预后奠定基础。我院120急救中心自2004~2008年共计救护87例急性创伤深得体会。  相似文献   

11.
某院4284例急救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诊医学作为 2 0世纪后期兴起的新兴学科 ,正在我国医疗救治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抢救患者的第一线 ,直接关系到危重病人的生死存亡和后期治疗。本文对某院 42 84例院前急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该院急救中心近两年来的实际工作 ,探讨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与规律 ,并提出强化院前急救 ,提高急救工作质量的措施。 1 资料来源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资料为某院 1997年 8月 1日至 1999年 7月 31日急救中心出诊接诊的 42 84例急救病例。其中男2 46 4例 ,女 182 0例。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急救中…  相似文献   

12.
纳络酮治疗昏迷1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琨 《职业与健康》2001,17(4):104-105
我院急救中心1995年11月至2000年3月应用纳络酮(Naloxon)治疗昏迷1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急诊共收治各种昏迷320例,男194例,女126例;年龄17~82岁,平均47.9岁。昏迷原因:急性镇静安眠药中  相似文献   

13.
自主型模式急诊科的功能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主型模式急诊科的功能和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临床资料,急诊出车3 284次,急诊门诊接诊48 350例次,急诊抢救660例,收住急诊病房1896例,收住其它专科病房3 998例,急诊病房住院病人手术592例,其中危重病人手术54例.结果距医院5公里以内的出诊,10分钟以内可到达现场,经现场急救后,转运途中无死亡,急诊抢救成功率92%;一般手术无死亡,危重病手术死亡7例,死亡率13%.结论自主型模式急诊科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确定性急诊手术、重症监护治疗为一体,有利于急救程序的管理,明显提高了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一支急诊医学队伍.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目前急诊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如何正确施行院前急救,是降低院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现将我院120急救中心于2001年1月~2005年12月接诊的84例院前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旨在探讨死亡主要病因及其他相关因素,提高社会人群急救意识及急救水平,以赢得入院抢救机会,降低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专家介绍     
姚建宏,主任医师,教授,现任急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山西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围产医学会委员、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相似文献   

16.
DXW―2A型洗胃机是南京道芬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对服毒或中毒患者进行洗胃。整机采用微计算机控制,实现液量设定洗胃、清胃、点动平衡、强吸、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采用双管电子泵、耐腐蚀、寿命长、噪音小、无堵塞等特点;双重保护,安全可靠;清洗和消毒十分便利。受到各类医院急诊部门和急救中心的信赖。现就我院急诊部门的两台DXW―2A型洗胃  相似文献   

17.
西藏自治区无论是经济还是旅游业,现在都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尤其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之后,给西藏各业包括急救中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通过对西藏自治区急救中心急诊患者的调查和研究,希望能够反映铁路通车后我们面临的新的形势,为急救中心将来的管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消失在花季     
随着救护车凄厉汽笛声的渐近,被患者挤得满满的急诊室,又来了一位患者心脏停跳的中学学生。急救中心的救护人员和急诊接诊的护士一起,将正在被进行心肺复苏的某中学学生送入急诊抢救区。  相似文献   

19.
论社区医院的急诊急救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急救理论上讲,每一位居民都应在急救中心的保护之下生活,而每一个急救中心的服务半径以不大于2公里为好。经过建国以来近50年的努力,社区医院在我国的城市中已十分普遍,其服务半径大致也在2公里左右。仅从这一点看,社会医院就应该成为城市急诊急救体系的基本功能单位。但是急诊与急救恰恰是社区医院薄弱环节。加强社区医院的急诊与急救功能,就会在不增加资金、人员和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大大改进我国的急诊急救工作,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针。1 社区医院的劣势 急诊与急救工作之所以成为社区医院的薄弱环节,主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规划设计、单体设计、特色设计等,详细介绍了东营市人民医院新建急诊急救中心暨内科病房楼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该工程集急诊、部分门诊、医技、病房及保健等多功能于一体,可供基建工程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